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座大房子是由无数砖块组成的.即使每一块砖质量都非常好.但不一定就能建出来和谐完美的房子。人体脏器的指标正常,并不代表身体就是健康的。” “中医治病.所关注的都是人的生活质量,医学专家总是把生活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才是真正的医学。” “中医更加人性化,中医最深刻的理念就是维护体内环境的和谐与健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冯兴中如是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变化的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肺部疾病的共同结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DILD属祖国医学"肺痹""肺痿""咳嗽""喘证"等范畴,从中医"治痿独取阳明"理论出发,通过"培土生金法",补益脾胃,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机能免疫能力以及御邪能力,以提高生活质量,为诊治本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病情进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男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其病因病理复杂,症状表现多样,体征不典型,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中医文献中没有前列腺病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精浊""劳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中医医院护理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国家临床(中医护理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陕西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陕西省感动患者的健康卫士""西安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西安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多个科室及个人荣获国家、省、市级优秀科室、先进个人、"最美护士"等荣誉称  相似文献   

5.
<正>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失眠可能会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功能损害、职业功能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增加~([1])。失眠归属于中医"目不瞑""不得眠""不寐""不眠""不得卧"等范畴。张永华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张老师尊重经典,并借鉴现代医学的新概念、新理论,从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和治疗不寐,临床收效颇佳。笔者有幸跟随张老师学习,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该病常引起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古代没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中医"吐酸"、"嘈杂"、"胸痛""胃痛""呕吐"等范畴.龙祖宏主任医师是云南省名中医,从事消化科临床工作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食道、胃、肠、肝、胆病等疗效显著.今撷取龙祖宏主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良好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疲劳综合征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其病因主要为起居饮食不节、劳逸损伤、情志不舒、素体虚弱等,病机以脾虚为主,兼有肝郁、肾亏。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内容,特别适合指导慢性疲劳综合征不同阶段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文化是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是传统哲学与生命健康技术的融合。中医学形成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强调"天人合一""物吾与也",即世间万物与我们都是天地所生。《黄帝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法四时而成",提出养生的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即遵循自然规律。从古到今,衣、食、住、行是我们人类的基本需要。中医文化所倡导的自然观、整体观等除了作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肿瘤患者康复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整理、筛选、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以进一步了解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地位。结果:随着各个朝代医家的总结及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形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传""瘥后防复"的理念,对肿瘤患者康复治疗越来越起着指导作用。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应贯穿于肿瘤患者治疗始末,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促进手术后恢复,防治肿瘤的转移复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理和心理上更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0.
医缓、医和是秦代活跃在三秦大地的名医。通常认为,"缓""和"是二人的名字,而"医"是其所从事的职业。研究结果表明:"缓""和"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职医生",其中还寄托着对中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那就是"医事贵缓,医道尚和"。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报》2021,36(3)
《中医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本刊设有"本刊特稿""新冠肺炎中医防治研究""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标准与规范""流派研究""方药研究""中医文献"等栏目。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本刊设有"本刊特稿""新冠肺炎中医防治研究""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标准与规范""流派研究""方药研究""中医文献"等栏目。  相似文献   

13.
《内经》将"五味"作为化生之源,同时又强调了"过用"则为害的一系列不良影响。"谨和五味"是《内经》"食饮有节"养生态度的体现,其相关论述表达了《内经》对健康的多层次要求,如"阴平阳秘""形与神俱""天人合一"。这些与"和"密切相关的健康理念,是"和谐观念"参与《内经》理论构架的体现,是文化对医疗的影响。"和五味"是达到不同健康状态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耳眩晕"是现代中医新病名,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耳源性眩晕。中医很早就观察到眩晕症状, 耳眩晕包含于中医古籍"眩冒""掉眩""眩晕""风眩""真眩晕"等病症内, 其中"真眩晕"与现今耳源性眩晕较为接近。"耳眩晕"是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创造的新病名, 它诞生于中医学全国统编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第4版和第5版, 现已成为中医规范术语, 其定义和对应西医病名均已基本统一。现代中医内科疾病眩晕定义宽泛, 耳眩晕亦包含在内。  相似文献   

1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痰饮""喘证""水肿"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中有较好的疗效,尤其与西药协同作用,既可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又可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凸显了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优势和广阔前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国际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心力衰竭的概念和治疗策略发生改变。未来,应深入研究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其治疗优势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对健康要求的提高,现代医疗正从以临床治疗为中心的模式向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及参与性的"4P"模式转变.为了加强中医药预防疾病的作用,中医提出了状态学说,将人群分为"未病态""欲病态""已病态"三类,"欲病态"又被称为前证.前证的提出具化了治未病思想,且为构建中医健康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前证的临床应用体现在...  相似文献   

17.
"五辨论治"思想是何复东老中医根据"情志致病""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因制宜"等中医传统辨治理论,结合"综合辨治"临床诊疗思维提出的,包括体质辨识(健康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精亏体质、阴寒体质、阳热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复杂体质),状态辨识(性别辨识、年龄辨识、摄生辨识),辨证、辨病(病位辨识、病因辨识、病性辨识、病势辨识、病程辨识)与辨症相结合的中医临床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刮痧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传统疗法,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被作为中医治未病常见适宜技术之一。本文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方面,分别对刮痧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汇总,为其他中医适宜技术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提供思路。1未病要先防,刮痧测健康1.1刮痧测健康《灵枢·本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说明脏腑与体表是内外相应的,观察外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脏的变化,从而了解疾病发生的部位、性质,认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报》2020,35(6)
正《中医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本刊设有"本刊特稿""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标准与规范""针灸推拿研究""流派研究""方药研究""中医文献"等栏目。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报》2020,35(7)
正《中医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本刊设有"本刊特稿""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标准与规范""针灸推拿研究""流派研究""方药研究""中医文献"等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