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32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6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P-R与Q-T间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后壁厚度(LVWP),并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均明显降低,P-R与Q-T间期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心率、P-R间期和Q-T间期较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LVD、LVEF、LVWP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LVD、LVEF和LVWP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χ2=4.247,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慢心率,恢复正常射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心率减速力(DC)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影响及近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期间心内科住院确诊为CHF的患者80例为CHF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经动态心电图获取DC、平均心率参数。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将CHF组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组。比较CHF组与对照组的DC、平均心率参数,同时比较CHF患者各亚组间DC、LVEDd及LVEF值的差异,并研究CHF患者的DC与LVEDd及LVEF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将CHF患者根据DC值分成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通过随访CHF患者6~12个月,进一步分析不同DC水平对CHF预后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DC值减少,平均心率增快(t=2.28、2.24,P均0.05)。随着心功能的下降,CHF患者的DC、LVEF值逐渐减少,LVEDd值逐渐升高(F=9.01、4.89、42.45,P均0.05),且CHF患者DC值与LVEF呈正相关(r=0.19,P0.05),而与LVEDd无明显相关性(r=0.67,P0.05)。随访结果发现,高危组患者心源性猝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反复心力衰竭发作再住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χ2=5.08、7.65、6.08,P均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DC值明显降低,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下降,DC值不仅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作为评估近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清高半胱氨酸(Hcy)在慢性心衰(CHF)患者中的表达与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72例作为CHF组,同期在院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Ctrl组,采用西门子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cy水平,采用PHILIPS-iE3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血清Hcy水平差异,分析CHF患者血清Hcy与超声指标IVST、LVPWT、LVEF、LVEDd的相关性。结果CHF组血清Hcy水平及LVPWT、IVST、LVEDd明显高于Ct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LVEF明显低于Ct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为Ⅲ级的CHF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为Ⅳ级的CHF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清Hcy水平与LVPWT、IVST无相关性(P0.05),CHF患者血清Hcy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P0.05),CHF患者血清Hcy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其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DM组),健康对照组90例.检测其血压、身高(m)、体重(kg),血糖、血脂等指标.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舒张期末左室内径(LVD),舒张期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以评估左室结构.[结果]DM组与对照组比较LV...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冠心病(CHD)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鉴别诊断以及评价预后的依据。方法 将72例患者分成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n=38)和冠心病心衰组(cHD组,n=33)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多项参数。结果DCM组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内径(LVD)、右室内径(RVD)和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一室间隔间距(EPSS)与CH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CM组的二尖瓣返流(MR)程度均明显高于CHD组。DCM组以弥漫性室壁运动障碍为其特征,CHD组则多表现为节段性的室壁运动异常。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能为DCM与CHD心衰患者的鉴别诊断以及评价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不同构型心律失常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荣 《临床荟萃》2004,19(8):427-429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不同构型发生心律失常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 ,有针对性地防治高血压及并发症。方法  17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划分 4种左室构型 ,判定心律失常 ;在控制构型后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从而筛选出不同构型中对心律失常有相对独立影响作用的因素。结果 不同构型发生心律失常有其各自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 ,并且各型均有所侧重 ;不同构型中影响房性心律失常的因素 :Ⅰ型以高血压分级和左房内径 (LA)的影响较大 ;Ⅱ型 :LA ;Ⅲ型以白昼和全天平均收缩压影响较大 ;Ⅳ型以高血压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 (EF)影响较大 ,而且EF和房性心律失常呈负相关 (以上P值均 <0 .0 0 1) ;不同构型中影响室性心律失常的因素 :Ⅰ型以左室重量指数 (LVMI)影响最显著 ,E峰和A峰的比值 (E/A)、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呈负相关 ;Ⅱ型 :以高血压分级影响最显著 ,LVMI次之 ,E/A值与室性心律失常呈负相关 ;Ⅲ型 :左室后壁厚度 ;Ⅳ型 :LVMI、E/A值与室性心律失常呈负相关 (以上P值均 <0 .0 1)。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针对各型的特点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有的放矢 ,积极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CHF伴室性心律失常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加苯那普利,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D)、左室射血分数(LVEF)、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24 h室性早搏数(24 h VPB)、24 h室性心动过速(24 h PVT)]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心律失常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1%vs.78.7%,49.0%vs.27.7%);HR、LVESD、LVESDD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QTc明显高于对照组,QTd、24 h VPB、24 h PVT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苯那普利有利于患者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降低QT离散度,减少24 h室性早搏数与24 h室性心动过速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 (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80例DCM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 (A组 ,40例 )及基础治疗加卡维地洛治疗组 (B组 ,40例 ) ,B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卡维地洛 10mg ,2次 /d ,疗程 9个月。治疗前后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观测QTd、QTcd、HR、室性心律失常 (VA )如室性早搏 (PVC)、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NSVT) )的发生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B组QTd、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 (VA )发生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A组明显提高 (P <0 0 1) ,而HR、血压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 :DCM患者长期应用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QTd、QTcd及VA的发生率 ,改善心功能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住院部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所有入选患者在确诊后均给予降糖治疗,再按年龄分为75岁组(59例)和≥75岁组(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糖尿病确诊时间及血糖水平。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肌酐水平,并计算相应肌酐清除率。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心脏彩超参数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纳入变量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清除率、LVEDD、LVEF,检验水准为0.05。结果 75岁组影响血浆NT-proBNP的因素包括年龄、肌酐清除率、LVEF,且NT-proBNP与年龄成正相关,与LVEF和肌酐清除率成负相关,其影响顺序依次为LVEF、年龄和肌酐清除率。≥75岁组影响血浆NT-proBNP的因素包括年龄、LVEF,且NT-proBNP与年龄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其影响顺序为LVEF、年龄。结论 75岁组影响血浆NT-proBNP的因素包括年龄、肌酐清除率、LVEF。≥75岁组影响血浆NT-proBNP的因素包括年龄、LVEF,NT-proBNP可以作为糖尿病心肌病判断预后和评估心血管风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室壁中层缩短率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组患者31例,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和室间隔相应参数,应用M型超声计算室壁中层缩短率(MFS)、应力相关MFS、左心室径线及圆周收缩末期应力,比较两组间左室结构和收缩功能指标即M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并对糖尿病组MFS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体质量指数、左室质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增加(P<0.05),MFS、应力相关MFS减低(P<0.01)。两组间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EF及LV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FS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241,P<0.05),与糖化血红蛋白亦呈负相关(r=-0.414,P<0.05),且这种负相关在校正了年龄、性别、收缩压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仍然存在。结论 MFS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肌收缩力下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继发肺动脉高压( SPH)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169例因充血性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68例)和正常肺动脉压组(101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及心功能NYHA分级),临床合并情况(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房纤颤)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在两组比较的基础上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高血压病及心房纤颤的情况及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无差别。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较肺动脉压正常组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明显增加(41.2% 比26.7%),P=0.049,左室射血分数(%)较正常肺动脉压组降低(35.43±8.66比38.53±6.71),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示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的β分别为0.803和0.367,P值分别为0.022和0.003。 结论 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军  汪小萍  邹凤军 《临床荟萃》2004,19(19):1084-108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 10 4例 ,分为糖尿病组 4 4例、糖耐量减低组 15例和糖耐量正常组 4 5例。观察上述三组超声心动图差异。结果 三组间左室重量 (LVM )、体质量指数 (BMI)、射血分数 (EF)、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E/A)、右室内径 (RV)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0 .0 1) ;而左房内径 (LA)、左室内径 (LV)、室间隔 (IVS)、左室后壁 (LVP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合并冠心病时 ,左室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焦虑及抑郁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SAS、SDS自评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3例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与焦虑和忧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93例心衰患者中有37.63%的患者存在明显焦虑,有32.26%的患者存在明显抑郁,其中性别、吸烟、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糖尿病、血型、病程长短可以影响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病情;焦虑和抑郁程度与C反应蛋白、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较强的相关性,没有发现年龄、高血压史、职业类型与焦虑和·比郁有相关性。【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特别是女性、吸烟、中重度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及180例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及血脂等指标,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结果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相关,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相关,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判定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利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7例首发ST段抬高AMI且有糖尿病病史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按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与否,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观察组,n=-47);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测量2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期求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术后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LVEDVI[(65.2±5.4)ml/m^2;(68.3±5.7)ml/m^2,P〈0.05.LVESVI[(31.5±4.2)ml/m^2:(35.6±3.7)ml/m^2,P〈0.05],LVEF升高[(0.52±0.04)%:(0.48±0.03)%.P〈0.05];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减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年龄、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及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CHF组,51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LAD、LVEDD、LVEF值,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3个指标:TO、TS、TT,及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比较CHF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HRT各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组TT、TO、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TS、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CHF组TO与TS呈负相关(P=0.028),与LVEF呈负相关(P=0.023),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2),与室性早搏联律间期(P=0.008)及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24);对照组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9),与联律间期呈正相关(P=0.049),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6),与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14);2组TT与其他所有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T值增大提示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TT有望成为更客观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DCM病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人院时存在心力衰竭者18例(90%),心律失常16例(80%),心源性休克4例(20%)。死亡组(9例)病儿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收缩末期内径(LVDs)均大于存活组(1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小于存活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2.13~3.25,P〈0.05)。死亡组7例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存活组仅2例(P=0.028)。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提示,LVDd、LVDs、LVFS、LVEF及心律失常与预后有关(P=0.014to.048);多因素分析显示,LVEF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8)。结论严重心律失常、低LVEF及LVFS、高LVDd及LVDs提示DCM病儿预后不良,提高LVEF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MEE)情况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7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且出院后均随访6月,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72)和预后不良组(n=35)。统计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对典型病例超声心动图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107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共35例发生MACE,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2.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脑钠肽水平及MEE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脑钠肽水平高、MEE高、LVEF低均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57、3.083、2.986,P<0.05)。  结论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清脑钠肽水平高、MEE高、LVEF低,超声心动图MEE和LVEF可用于预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慢房颤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CHF合并慢房颤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加用缬沙坦胶囊80 mg,每天1次,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清钾浓度。结果经8周缬沙坦治疗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缬沙坦治疗前后LEV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应用缬沙坦可能对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