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提起到私立医院看病,大部分人都会有一些抵触心理,产生抵触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私立医院的服务是否及时到位?医生专业技能是否达标?会不会为了赚钱多开药,多做检查,甚至给患者“捏造”莫须有的疾病?私立医院医保能报销吗?  相似文献   

2.
根据创伤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及面临疾病时的反应,结合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分析其心理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护理。研究发现创伤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恐惧、焦虑、悲观、怨恨和抵触。创伤不仅可以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全身各个系统多方面的生理的改变,同时也引起心理改变,导致心理创伤,产生一种危机感,并引起患者心理行为的改变。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恐惧悲观,怨恨及抵触心理,达到思想乐观,心情平静,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建立信心,从而促使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本组 50例 ,男 31例 ,女 19例 ;最高年龄 92岁 ,最低年龄 70岁 ,平均年龄 81岁 ,其中阑尾炎 10例 ,前列腺手术 15例 ,嵌顿疝 9例 ,急性肠阻梗 5例 ,上消化道穿孔 3例 ,外伤病人 8例 ,住院天数最长 60天 ,最短 10天 ,平均住院 35天。2 心理护理2 .1 害羞固执型心理及护理 高龄老年病人 ,思想保守 ,在接受治疗时常常是固执己见 ,极不配合 ,往往给外科手术治疗和护理操作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有极好的耐心、同情心和责任感。2 .2 紧张抵触型心理及护理 紧张抵触型心理是病人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 ,对于这类病人 ,…  相似文献   

4.
对352例计划生育手术妇女的心理进行分析,术前主要为抵触不满、恐惧、担忧,术中有强烈的恐惧感,术后可能有随症反应,如疼痛.护士针对计划生育手术妇女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心理护理.35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愉快出院.  相似文献   

5.
对352例计划生育手术妇女的心理进行分析,术前主要为抵触不满、恐惧、担忧,术中有强烈的恐惧感,术后可能有随症反应,如疼痛.护士针对计划生育手术妇女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心理护理.35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愉快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肺癌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形成原因,以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访谈和观察结果对肺癌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否认愤怒抵触、恐惧焦虑绝望、忧郁悲观孤独是患者的常见心理。结论,临床治疗中,除了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心理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恢复患侧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方法应用心理护理,向心性按摩,完整的功能锻炼操。结果80例患者功能锻炼总有效率为98.8%,患者由抑郁抵触心理变为开朗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术后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会使病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悲观焦虑、紧张恐惧、抵触防范、否认有病、拒绝治疗等情况,如出现这些症状后首先是要进行心理护理,让其了解药物副反应症状,接受药物副反应给自身带来的不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9.
江水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0):14-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作用。方法对43例肝癌患者行股动脉穿刺插管经导管至肝动脉,然后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针对不同时期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43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均能主动配合介入治疗和护理,未发生病人因情绪抵触不配合治疗而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使其重建自信,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使介入治疗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富中茗 《中国校医》2016,30(7):522-523
问卷调查是目前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1,2],广泛应用于学生心理[3,4]、近视眼[5]、肥胖[1,6]研究。关于问卷质量,以往注重信度、效度[1,7]。但是,淡漠、不信任、自我保护意识,都会影响问卷质量[8]。不良情绪则可能导致消极、抵触[9]。初中生的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不稳[10],容易影响问卷质量。本文对初中生的问卷质量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军队远程可视化心理咨询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建立远程可视化心理服务网在军队心理服务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心理服务网站及支撑平台,确定远程可视化心理服务内容和操作流程,完成网站功能定位和版块设计,建立相关制度,通过远程咨询与面对面咨询一致性的测验。军队远程可视化心理服务缓解军队心理服务资源缺乏的矛盾,是我军开展专业化心理服务的有效方法,有着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医疗投诉心理行为与处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处理医疗纠纷投诉过程中;在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认知,分析投诉心理常态,行为方式与因主客观条件引起的变化规律并注重心理的通技巧;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不损害医患双方利益两个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绪反映和不断变化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正确运用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法学等相关知识进行有效,针对性的医患心理沟通引导,促使其正确认识,对待客观现实,增进医患相互理解,尽可能实现对患方心理上的制动作用和影响。及时消除和绘解医患矛盾,探索建立一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的工作方法与策略,促使医疗纠纷按正常行政或法律程序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积极材料和消极材料的呈现,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应对方式的状况,并探讨其中的关系。方法将299名大学生随机分为积极组(n=104)、消极组(n=94)和对照组(n=101),分别阅读积极心理技巧的相关知识、大学生自杀的案例报道和不给予任何阅读材料,然后进行自杀态度和应对方式的测评。结果3组大学生自杀态度总体上呈现矛盾和中立的态度(2.79±0.35);3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态度(F=5.261,P=0.006)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217,P=0.016)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积极组均低于消极组(P〈0.05);3组在积极应对方式(F=1.07,P=0.345)和消极应对方式(F=1.86,P=0.158)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呈现材料的性质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自杀态度,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自杀心理,尤其是积极心理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20例流行性脑炎的护理,主要措施是及时降温,合理使用脱水剂,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抽搐,防治脑疝、呼吸衰竭的发生。通过护理后深深体会到流行性脑炎的高热是主要矛盾,降温是关键,控制和减少抽搐是重要的环节,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是不可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社会心理角度调查376例孕产妇妊娠期心理卫生状况,为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围产心理行为问卷填表形式,由受评者自己按问卷要求,对妊娠期心理、行为进行自我评定,以是或否方式进行回答多项选择。结果:早孕期心理行为改变最大,其次为分娩期,晚孕期居第3位,中孕期情绪相对稳定。早孕期心理的变化主要受妊娠反应的影响,大多数人对妊娠态度是积极的,约1/3有幸福感、自豪感,1/5对丈夫的依赖增强。晚孕期考虑与分娩有关的问题对孕产妇心理情绪有影响。结论:妇产科工作者应掌握和熟悉孕产期妇女心理行为特征,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心理学领域介绍积极心理学范畴,通过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积极干预措施,引用国内外众多临床实验结果,探索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干预对护理临床、药学临床、基础临床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一些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尽管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干预领域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和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着局限和不足,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众心理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众心理的影响,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3~2006年发生的 4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众心理的影响进行回顾和评析.结果 大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种心理反应受到事件本身性质及多项社会因素影响.结论 要妥善处理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众心理的影响,需要从影响到大众心理的各项因素出发,多管齐下,积极应对,减小损失.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快速去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图像去噪和保护有用信息这个矛盾.阐述了数学形态学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快速图像去噪方法。对一幅典型的含噪图像进行实验分析,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有大量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对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疾病康复、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内对积极心理学与护理学的交叉研究较晚,相关文献自2005年才逐渐增加。多项研究显示,积极心理学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带来了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改变人的认知态度,以更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不产生埋怨、悲观的消极情绪。这也更加坚定了运用积极心理学对护士进行心理干预,努力确保护士们身心健康,并提高护理质量。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和分析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现状,以探讨其临床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成为困扰中国社会和普通民众的热点问题。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念,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医患之间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医患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来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议: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规,医生终身学习、对患者加强人文关怀,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正向引导,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逐步构建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