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在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行胆汁引流,其中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8次、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EMBE)6次,双支架1次.结果: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的相关指标TBIL,ALT、AST、AKP及r-GT明显下降,黄疸和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天后基本降至正常.全部患者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放置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疗效、方法。方法对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均先行PTC后探查能否通过阻塞段,如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进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置入金属内支架行内引流。结果本组4例患者单纯外引流2例,金属内支架置入内引流2例,总胆红素由手术前的438~313umol/L(平均362umol/L),下降211~150umol/L(平均178umol/L),明显好转2例,改善2例。术后生存3~7个月,生存期均无黄疸再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对失去外科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地缓解或消除黄疸,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有限地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疗效、方法。方法对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均先行PTC后探查能否通过阻塞段,如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进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置入金属内支架行内引流。结果本组4例患者单纯外引流2例,金属内支架置入内引流2例,总胆红素由手术前的438~313umol/L(平均362umol/L),下降211~150umol/L(平均178umol/L),明显好转2例,改善2例。术后生存3~7个月,生存期均无黄疸再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对失去外科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地缓解或消除黄疸,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有限地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X线引导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atheter drainage,PTCD)在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导联合X线透视下行经皮肝胆道置管外引流术或内置支架术.结果 65例患者中,置管引流51例,行胆道内置支架11例,放弃置管2例.62例手术成功患者术后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显著下降(P<0.001),8例经PTCD治疗后再行肿瘤根治手术,10例行胆道内置支架术后胆汁少量出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和X线联合引导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 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 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 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 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 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对于恶性低位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另一组接受奥曲肽联合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结果 奥曲肽联合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组患者的生存期显著高于ERBD组患者,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奥曲肽联合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能显著提高恶性低位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治疗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自愿应用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肝癌15例,胆囊癌4例,胃癌17例,食管癌3例,回肠腺癌2例,胰腺癌4例.常规选择塑料内支架引流,对于单侧肝内胆道扩张的患者选择单支架引流,对于左右肝内胆道均不同程度扩张的患者选择双支架或多支架引流.观察操作成功率、生存期等评价指标.结果 45例患者均治疗成功且临床黄疸完全消退,随访生存期3~18个月.随访观察6例患者更换胆道支架,更换时间4~13个月,其中支架移位1例,胆泥阻塞2例,肿瘤阻塞3例.结论 内镜姑息性支架引流是肝门区转移癌致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取介入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医院行介入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感染的情况,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发生胆道感染患者33例,感染率为15.14%,20例患者的胆汁样本中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60.61%,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64.00%,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9株占36.00%,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支架植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后胆道感染率分别为13.48%、15.85%和1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9)。胆道感染史、术前黄疸天数、术后胆汁引流是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胆道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有效地干预,以达到降低术后感染、确保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55例患者行PTCD和/或胆道支架植入术(PTBS)治疗.结果 成功施行PTCD 54例,成功率为98.2%(54/55),其中放置支架38例,单纯外引流1例,保留内外引流管5例;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31±15)μmol/L降至(124±16)μmol/L.行动脉灌注化疗48例,动脉灌注化疗1~3次.1、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2%(54/55)、60.0%(33/55)和16.4%(9/55).结论 PTCD和/或PTBS联合术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不宜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TCD治疗,观察比较并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22例,感染率18.33%;对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卡氏评分(KPS)、引流量、术前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与术后出现胆道感染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黄疸天数过长、术前ALP指标水平过高是造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引流良好是术后胆道感染的保护因素;性别、梗阻部位及引流方法均不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KPS评分、引流量、术前ALT、ALP、TBIL等,其中造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前黄疸天数过长、术前ALP指标水平过高,有效的引流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继而降低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属于术后胆道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TCD治疗,观察比较并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22例,感染率18.33%;对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卡氏评分(KPS)、引流量、术前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与术后出现胆道感染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黄疸天数过长、术前ALP指标水平过高是造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引流良好是术后胆道感染的保护因素;性别、梗阻部位及引流方法均不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KPS评分、引流量、术前ALT、ALP、TBIL等,其中造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前黄疸天数过长、术前ALP指标水平过高,有效的引流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继而降低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属于术后胆道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胆肠吻合手术与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姑息性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不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支架组),20例行胆肠吻合手术(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病死率;术前及术后4,7,14 d总胆红素水平变化;术后高热、恶心、呕吐及再次黄疸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均无死亡病例,总胆红素水平均呈现出逐渐降低趋势,但两组术前及术后4,7,14 d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高热发生率低于支架组(0比4/20)(P<0.05).结论 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应首选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道金属内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39例患者在DSA造影定位下明确狭窄部位,先穿刺引流,用超滑导丝和导引导管引入超硬导丝,再用扩张球囊导管扩张狭窄部位,最后将支架放入狭窄部位。结果:35例一次植入成功,4例先行引流一周后植入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胆道金属内支架是解除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镜下多根胆道支架引流术(2—4根)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例腹痛、发热、黄疸、ERCP造影提示结石最大直径20mm以上、伴严重基础疾病或因乳头胆管解剖因素不宜行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或不能一次取石成功的老年患者以及高风险手术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病例行多根胆道支架引流术,并随访6-12月。结果20例多根胆道支架引流患者术后1~2周内腹痛发热消失,黄疸明显减轻。随访观察17例未再发生腹痛、发热、黄疸.3例偶尔出现发热,B超复查20例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回缩,15例胆总管结石有不同程度缩小,4例结石基本消失,1例结石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多根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其引流效果良好,且具有明显的溶石碎石作用,对高龄或(和)伴有严重基础疾病、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行多根胆道支架引流术是明智的选择【5】,且比单根胆道支架引流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苟中华 《现代保健》2012,(14):157-158
目的:探讨分析胆道姑息引流手术在处理恶性梗阻性黄疸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别对其行胆总管植入外引流、胆总管植入内外引流、胆总管植入支架三种手术,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有49例得到了随访,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手术用时104.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5.4ml,总胆红素量由术前的278mol/L平均下降137mol/L,肝功能、退黄效果均很好,术后3个月均未再发生黄疸。结论:采用胆道姑息引流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手术创伤也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植入术和(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其并发症. [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28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在DSA引导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和(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 [结果]25例放置了胆道支架,共用支架26只,其中1例为双支架,3例行外引流,4例术后行经肝动脉化疗和(或)栓塞.减黄总有效率达85.5%.主要并发症:肝功损害2例,腹腔出血1例,支架再阻塞2例. [结论]支架植入术和(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成功率高,支架置入比例高,同时减黄疗效好,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简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胆管内支架置入和肿瘤动脉内灌注化疗的双途径治疗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6例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先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10d左右再行胰腺肿瘤供血动脉选择性灌注化疗。结果16例患者全部置入胆管支架,胆汁引流术后1周左右黄疸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原发灶得到控制,无严重并发症,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平均生存17.7个月。结论经皮胆道支架成形和动脉灌注化疗双介入途径可安全有效治疗胰腺癌并梗阻性黄疸,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国产金属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初步经验.方法:12例患者均行PTC检查,了解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和范围,然后在透视下选择性穿刺理想的肝管,引入导丝设法使其越过阻塞段后,交换硬导丝置入适宜的国产金属内支架.同时经支架内引入外引管,待支架扩张良好后撤除引流管.结果:12例患者共置入支架14枚,支架扩张满意.其中9例黄疸于2~4周完全消退,1例1周后死于肝肾综合症,2例术后2周自动出院失访.跟踪随访9例:4例存活5~7个月,3例存活11个月,另2例分别存活20个月、25个月,支架置入术后有8例患者分别进行了1~5次的介入化疗/栓塞.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引流术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合介入化疗/栓塞可有限的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62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术后常规X线下胆道造影;结果:经PTCD治疗后,60例黄疸明显减轻,食欲增加,2例黄疸增加,术后最长生存期为3年;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