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用于复发性鼻窦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综合评价鼻内镜手术在复发性慢性鼻窦鼻息肉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325例患者均实施鼻内镜手术,其中进行过1次鼻窦手术者157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135例治愈,治愈率为85.99%;进行过2次鼻窦手术者9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69例,治愈率为73.91%,实施过3次鼻窦手术者5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31例,治愈率为59.61%,实施过4次鼻窦手术者2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治愈11例,治愈率为47.83%。不同鼻窦手术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同时,随着鼻窦手术次数的增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亦增加。结论鼻内镜手术虽然能有效治愈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但随着复发次数即鼻窦手术次数的增多,鼻内镜手术的治愈率呈下降趋势,因此应重视鼻内镜手术的术中处理及其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关键步骤,而术后术腔的合理、有效和及时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我科2002年3月~2005年12月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促进术腔上皮化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28例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男86例,女42例,年龄17~70岁,病程1~10年,其中12例有过单纯鼻息肉摘除史。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按内窥镜鼻窦手术(1997年)海口标准,本组患者均属Ⅱ型Ⅱ期[2]。2.治疗方法:本组手术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均切除钩突,清除不可逆病变,多保留中鼻…  相似文献   

3.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2004年2月~2006年8月完成随访的50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50例中Ⅰ型14例(28.0%),Ⅱ型32例(64.0%),Ⅲ型4例(8.0%).其中30例全麻,20例局麻.术后随访6~12月.结果 Ⅰ型治愈率为85.8%,Ⅱ型治愈率为75.0%.Ⅲ型治愈率为0.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结论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49-1050
目的观察采用鼻内镜下动力系统鼻窦息肉切除术治疗鼻窦炎或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14例鼻窦炎或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XPS3000动力系统鼻窦息肉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1.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动力系统鼻窦息肉切除术治疗鼻窦炎或鼻息肉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恢复快,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用于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临床效果,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院2008年9月~2012年6月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采用包括药物、激光及微波在内等非手术治疗;鼻内镜组90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改善总有效率等.结果 对照组与鼻内镜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2.2%,26.7%,而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7.8%,91.1%;鼻内镜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非手术治疗措施,鼻内镜手术用于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与分型、术中操作熟练程度及术后药物应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护理体会,主要探讨鼻内镜手术前、后的护理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用以避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手术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的患者的有109例占85.16%;治疗好转的患者有18例,占14.06%;无效的有1例,占0.78%;无效的原因经过调查为患者未按时复查、换药。在并发症发生方面:出现鼻腔粘连的患者有11例,出现窦口闭锁症状的患者有4例,患者术后出血的患者有4例。结论鼻内镜下进行的鼻窦手术其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方面疗效显著,而在患者术后需要的定期的在内镜下对腔肉芽、血痂、囊泡组织以及分泌物等进行清理,手术前、后的护理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是彻底治愈鼻窦炎方面疾病的最重要环节。所以,要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重视、强调相关的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观察应用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疗效.结果 180例患者中,显效140例,显效率77.8%,有效32例,有效率17.8%,无效8例,无效率仅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25/180),复发率8.9%(16/180),未出现严重颅内及眶内并发症.不同分型、分期患者术前、术后标准微胶囊嗅觉功能检查(UPSI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对嗅觉功能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观察应用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疗效.结果 180例患者中,显效140例,显效率77.8%,有效32例,有效率17.8%,无效8例,无效率仅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25/180),复发率8.9%(16/180),未出现严重颅内及眶内并发症.不同分型、分期患者术前、术后标准微胶囊嗅觉功能检查(UPSI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对嗅觉功能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对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40例中青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均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嗅觉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颌窦口狭窄、鼻腔粘连、术后出血、换药昏厥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以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以促进嗅觉功能恢复,避免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在非侵袭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对21例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内异常物,尽量保留鼻窦粘膜,充分开放病变鼻窦开口,建立长期引流通道,术后鼻内窥镜定期检查和随访,防治复发。结果除1例变态反应1月后复发,经口服、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2周治愈外,其余病例随访6个月~2年,均治愈,无复发。结论鼻腔窦口复合体解剖异常是霉菌性鼻窦炎发病的重要原因。鼻窦CT和鼻内窥镜检查是诊断霉菌性鼻窦炎的早期方法,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球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变态反应性霉菌性鼻窦炎术后要同时配合抗变态反应和抗霉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观察及应用安全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录入本院数据库中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将其中10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摘除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鼻窦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嗅觉功能评分、鼻气道总阻力,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嗅觉功能评分、鼻气道总阻力,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窦内镜手术应用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对嗅觉功能、鼻气道总阻力造成的影响较小,患者的康复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全部对其采用鼻内镜修正手术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0.5~1年之间,对本次试验患者进行随机访问,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汇总。结果经过随访以后,发现本次试验的35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其中20例(57.14%)患者痊愈,12例(34.29%)患者治疗以后,情况明显好转,剩下的3例(8.57%)患者治疗后,情况没有改变,本次试验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3%。结论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32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鼻息肉摘除术,试验组行鼻内镜手术,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常规鼻息肉摘除术更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及治愈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对患者嗅觉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90例,按照双盲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经由传统开放式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利用鼻内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对嗅觉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30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38/45),差异显著(P<0.05);术后90d评估两组患者嗅觉功能,观察组CCCR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鼻内镜技术开展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嗅觉功能尽快恢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新  谷京城  王军 《现代保健》2011,(9):150-151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症.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近年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2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6例原有症状均消失,术后3个月鼻内镜复查,术腔上皮化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2年,26例均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处理窦口复合体病变,保持窦口引流通畅是防止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处理筛窦病变时,鼻内窥镜能替代传统的Callwell-Luc氏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7例,常规术前用药,后行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根据鼻内窥镜手术疗效评价标准,治愈54例,治愈率为80.6%,好转9例,占13.4%,无效4例,占6%。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视野清晰、视角宽阔、程序简化和颜面部无切口等优点。此术式能尽最大可能保存鼻窦、鼻腔的生理功能,对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囊肿尤其适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对7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鼻息肉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愈61.4%,好转27.1%,无效11.4%,总有效率88.5%。认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真菌球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和鼻内镜手术的随访结果.结果 21例真菌球性鼻窦炎中,临床表现为鼻痛8例(38%),头痛或眼痛7例(33%),涕中带血13例(62%).21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1例上颌窦病变复发,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涕中带血和鼻痛、头痛是真菌球性鼻窦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T扫描是诊断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主要影像学方法.鼻内镜手术具有微创和效果好的优点,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间224例慢性鼻窦炎术后的患者,通过术后护理干预,经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来评价术后的康复质量。结果 224例患者术后6个月,显示患者术后康复疗效显著。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过鼻内镜手术后患者,经过术后护理干预,能提高术后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中,显效185例、有效4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5.76%;手术后出现大出血4例、鼻窦闭锁3例、鼻腔粘连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59%。结论对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复发几率小,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