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经筋刺法"为主题,以临床典型病案为例,阐述"经筋刺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的理论依据、分期体会,为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期“经筋刺法”对于不同介入时间和不同损伤层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分期针刺组(对照组)和分期针刺加经筋组(治疗组),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个疗程对House-Brackmann(H-B)量表(总体评分Global Score,局部评分Regional Score),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进行评价。结果 急性期介入治疗,治疗组的痊愈率为72.0%,优于对照组的45.5%(P<0.05);而对于静止期或恢复期介入治疗,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针刺方法对鼓索以下神经定位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筋刺法治疗鼓索以下损伤患者的痊愈率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 “经筋刺法”能显著提高急性期及损伤层面在鼓索以下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痊愈率,较好地促进患者面部功能(尤其是口角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舒  王敏 《中国针灸》2001,21(3):155-157
观察“经筋刺法”治疗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并与对照组3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筋组组愈显率为92%,对照组则为60%,“经筋刺法”疗效明显(P<0.01);两组病程,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提示“经筋刺法”对于病程在30天以内或轻、中度面神经病损患者,愈显率达95%以上,而对照组仅对病程在15天以内或轻度面神经病损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经筋刺法"治疗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筋组愈显率为92%,对照组则为60%,"经筋刺法"疗效明显(P<0.01);两组病程、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提示"经筋刺法"对于病程在30天以内或轻、中度面神经病损患者,愈显率达95%以上,而对照组仅对病程在l5天以内或轻度面神经病损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国伟  冶尕西 《光明中医》2022,(24):4521-4523
目的 探究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对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效果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配合中药治疗,试验组予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分级均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面神经肌电图提示,2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更短、波幅更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确切,对面部神经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推广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敏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11-612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对患者 80例施以"经筋刺法",并观察治疗前、中、后肌电图的变化.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 97.50%;肌电图变化显示,治疗中患者相关募集电位数增加、运动单元电位电压升高,治疗后更为明显.结论该针刺法能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7.
李桂平  李妍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2008-2010
目的:研究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个疗程评价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期经筋组的临床起效快,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分期针刺组,对各量表评分的改善优于分期针刺组。结论: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口角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9.
透刺法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氏(BeⅡ)麻痹,属于中医学之"口僻"、"口眼歪斜"等范畴.本病为针灸推拿科临床常见疾病,如治疗不当可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郭蕾  陈以国 《光明中医》2011,26(5):1076-1077
目的总结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近10年临床文献加以总结。结果经筋治疗组疗效全部优于传统针刺组或药物治疗对照组。结论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筋疗法在针灸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弘扬中医特色疗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面瘫八透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3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瘫八透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近六年间356例门诊患者采用面瘫八透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临床推广可操作性。结果总有效率为96.6%,无并发症。结论周围性面瘫的恢复期治疗中面瘫八透法的透刺针法,疗效肯定,操作简便易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决针刺治疗面瘫的取穴、深浅及时机等问题,并与对照组比较,明确疗效,达到规范技术操作及推广应用的目的.方法:将3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病程不同分为发展期(1~7 d)多针浅刺治疗组(168例)和静止期(8~20 d)多针浅刺对照组(168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81%,对照组有效率94.0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展期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静止期进行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闪罐组)与对照组(单纯针刺组),观察疗效。[结果]经20次治疗,两组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均有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透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对28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辨证施治,初期采用浅刺透穴,手法以泻为主;恢复期采用浅刺透穴,手法以补为主并加艾灸.针灸治疗,1次/d,留针30 min/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针刺透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总有效率为99.3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揿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揿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TDP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82.6...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古称"口",俗称"口眼歪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1年以来,运用火针疗法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温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50例,针刺对照组48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温针灸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