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45岁,于2003年12月无意发现右乳外上象限3cm×4cm肿块。质硬,无痛,活动度差。在当地医院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实体癌。淋巴结转移2/14,ER(+),PR(-),CerbB2(+)。临床分期T2N1M0。行术后辅助化疗7周期(紫杉醇+阿霉素)。2004年8月患者开始出现面部、双上肢、胸部出现紫红色斑,大片状并逐渐融合,  相似文献   

2.
左肺癌牙龈转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58岁,农民。因左肺癌术后1年余,牙龈肿痛1个月于2004年10月19日收治入院。患者2003年5月因咳嗽、咳痰来我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左肺癌,于去年6月22日在本院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左上肺鳞癌Ⅱ级,纵隔淋巴结1/2阳性。术后予IVP(IFO VDS DDP)方案全身化疗3周期,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左侧胸腔主动脉弓平面见不规则软组织影,考虑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3.
以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用于结肠癌术后的治疗。亚叶酸钙(CF)可增强5-Fu的疗效。虽然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常见,但过敏反应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因CF引起的过敏反应,并对其发生机制作一初步探讨。患者,女性,农民,因反复右下腹痛5年,剑突下烧灼感3年余入院。在我院普外科行胃癌根除术。术后于2004年3月24日,4月30日分别予以下方案化疗:MMC10mgd1 CF200mgd1~5 5-Fu750mgd1~5共两周期。后转入本科给予以下方案化疗:NS500ml Vp-16100mgd1加NS500ml DDP40mgd1~3加NS100ml CF100mg加5%GS500ml 5-Fu500mgd1~5,静滴C…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2岁。临床诊断:左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单纯癌.左锁骨上淋巴结、区域淋巴结转移(24/26)。软组织转移( )。术后用CMF、CMF DDP、CAP方案各化疗1周期,疗效维持CR.化疗1个半月后行大剂量化疗和自体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5岁,右乳腺癌(T1N0M0)根治术后,内乳区辅助放疗及三苯氧胺治疗2年,右胸壁复发1年经手术,放疗及不规则化疗后1年未能控制,双锁骨上及右腋下淋巴转移经双颈双锁骨上放疗30Gy及去势术后3月收住院治疗。查体,双锁骨上各有2枚肿大淋巴结,直径1.0cm,右胸壁有皮肤结节约0.8cm,双腋下各可触及1.2cm肿大淋巴结,给予CTX650mg/m2和ADM40ug/m2均静脉注射d1,DDP70mg静脉注射d1+2,21天为一周期,经3周期治疗后,右胸壁结节及双锁骨上、右腋下肿大淋巴结消失,复查肝肾功能、B超等均未见异常。化疗结束后1月,病人出…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5岁,于2003年12月无意发现右乳外上象限3cm×4cm肿块,质硬,无痛,活动度差.在当地医院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实体癌.淋巴结转移2/14,ER( ),PR(-),CerbB2( ).临床分期T2N1M0.行术后辅助化疗7周期(紫杉醇 阿霉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6岁。患者于1991年7月因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返酸、暖气、消瘦、间断黑便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胃小弯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深肌层达浆膜,小弯淋巴结转移3/3、术后以MAF方案辅助化疗三周期。1993年9月复查时发现肝转移、腹腔内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予以MFP方案方疗三周期,疗效达到部分缓解,1994年3月至1996年6月一直间断行免疫及中药扶正固本治疗,1996年6月复查腹部CT:肝脏及腹腔内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灶已完全消失。其后一直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38岁。因直肠癌术后 12年 ,左腰部疼痛 9个月 ,于 2 0 0 1年 8月 16日入院。患者于 12年前因间断脓血便、腹坠 ,行直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 ,距肛门 5cm ,遂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 :直肠黏液腺癌 ,侵及浆膜层 ,直肠旁淋巴结转移 2 / 5 ,系膜淋巴结 0 / 4。临床分期 :T3N1M0ⅢA期。术后 1个月行CF 2 0 0mg 5 Fu 75 0mg ,连续 5d化疗 ,共 3个周期 ,因胃肠道反应较重而停止化疗。之后行局部放疗 ,达 34Gy时因局部皮肤破溃停止放疗。此后定期复查 ,未行特殊治疗。 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左侧…  相似文献   

9.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影响复发转移和生存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箴  廖美琳  韩宝惠 《肿瘤》2002,22(2):131-133
目的 研究影响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和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6 8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行根治术 ,术后病理分期为I期的患者 ,随访 5年 ,对出现复发转移的原因及影响生存率的各种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因素分析 ,用 χ2检验或t检验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了解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 ,用Kaplan -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结果 5年生存率 71.73% ,中位生存时间 4 8.6 1± 18.38个月。复发转移率为 2 3.5 % ,平均复发转移时间 2 3.5 6± 10 .39个月。年龄大(P =0 .0 16 )、肿瘤体积大 (P =0 .0 4 6 )、增值指数 (PI)阳性 (P =0 .0 2 5 )三个因素与复发转移有关。细胞周期中S +G2 M相细胞所占比例高是影响长期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肿瘤体积、PI是影响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 ,细胞周期中S +G2 M相细胞所占比例高是影响长期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颈部,纵隔转移患者。放射治疗采用^60Co常规分割照射,大多数患者的放射剂量为50~70Gy。结果 全组病人1、2、3.5年存活率分别为41.1%(23/56)、17.9%(10/56)、7.1%(4/56)、2.1%(1/48)。结论 放疗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控制率有效,且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90例肾细胞癌的术后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肾细胞癌术后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对90例无远地转移的手术后肾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7、18、35、10例。52例接受术后常规分割放疗(放疗组),采用前后野或侧斜野照射,中位剂量为50Gy。38例未接受术后放疗(手术组)结果5、10年总生存率放疗组分别为75%、60%,手术组分别为50%、40%(P=0.000)。放疗组和手术组Ⅰ、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7%、71%和55%、65%和47%、43%和0%。局部复发12例中肾床3例,同侧肾门淋巴结6例,两者同时存在3例。手术组局部区域复发率为28.9%,放疗组复发率为1.9%(P=0.001)。放疗组和手术组Ⅲ期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33%。放疗组中1例在放疗后1年出现小肠梗阻(保守治疗8年后手术解除梗阻)。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有无转移、卡氏评分、术后放疗、有无症状、术后残留是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放疗能减少肾细胞癌术后复发,尤其在Ⅲ期患者中放疗对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有益处。放疗应选择复发危险大的患者,放疗计划必须合理设计。淋巴结有无转移、卡氏评分、术后放疗、有无症状、术后残留为预后因素。1997年的TNM分期比Robson’s分期更适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2.
胃癌术后腹腔内温热灌洗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温热灌洗化疗对胃癌术后腹膜转移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2 5例。对照组单纯手术 ,研究组手术加术后腹腔温热灌洗化疗 ,方案 :5 Fu +羟基喜树碱 (HPT)观察其并发症及 1~ 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腹腔 1~ 3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8%vs 2 0 %,8%vs 32 %及 16 %vs 6 0 %(P <0 0 5 )。 2年及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6 4%vs 48%和 48%vs 32 %(P <0 0 5 )。 1年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癌术后腹腔温热灌洗化疗 ,对于防治肿瘤腹膜转移 ,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Ⅲ 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法国的IALT(International Adjuvant Lung Cancer Trial)显示术后辅助化疗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5%,加拿大的JBR10和美国的CALGB9633的结果提示第三代化疗药物能进一步提高早期(ⅠB~ⅡB期)NSCLC术后的疗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后化疗对完全性切除术后ⅢA-N2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术后确诊为ⅢA—N2期NSCLC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术后化疗组(79例)与单纯手术组(71例)。术后化疗组的患者接受长春瑞滨或紫杉醇+卡铂化疗,每3周一次,共4周期。结果 术后化疗组86.1%(68/79)的患者接受了4个周期的化疗,没有患者死于与化疗相关的毒性作用。25%的患者出现Ⅲ~Ⅳ度白细胞减少,2%的患者出现发热型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56%、35%。全组中位生存期为879天,1年、2年、3年总生存率为81%、59%、43%;无瘤中位生存期为620天,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为63%、45%、25%。术后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897天,单纯手术组为821天(P=0.0527);术后化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4.71%、76.28%、49.62%,单纯手术组分别为88.24%、60.13%、43.73%,其中1年、2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956、2.427,P均<0.05)。脑转移为最常见的首发转移部位,占26.0%(39/150),其中术后化疗组为22.8%(18/79),单纯手术组为29.6%(21/71)(P〉0.05)。术后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中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12天、512天(P=0.122),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7.6%(P〈0.01)。全组出现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90天。结论 ①术后化疗虽不能显著延长ⅢA—N2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但显著提高了1年、2年生存率。②术后化疗没有减少ⅢA-N2期NSCLC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但推迟了脑转移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手术后早期转移与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 ,检测 5 0例Ⅰa期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 ,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 ;手术后 12个月内对患者至少复查一次 ,包括胸、脑CT扫描 ,肝、肾上腺B超和骨ECT检查 ,监测早期转移。根据有否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 ,将患者分为两组。χ2 检验比较两组早期转移率的差别 ,计算两组早期转移概率的优势比 (OR值 )。结果 :16例诊断为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 ,占全部患者的 32 .0 %。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者的早期转移率 (31.2 5 % )高于淋巴结微转移阴性者 (5 .88% ) ,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5 )。有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者早期转移的概率是后者的 7倍 (OR =7.2 7)。结论 :Ⅰa期NSCLC患者手术后早期转移与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静脉导管化疗致后组颅神经受损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36岁,左乳腺癌术后。术前分期T1NOMO Ⅰ期,术后病理示淋巴结转移14/14。于2000年12月28日入院,2001年1月2日经右上肢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插入长度42cm。随后行泰素 铂尔定化疗,每4周1次,共化疗5次。患者置管侧肢体及颈部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按计划继续行CEF(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 5.氟脲嘧啶)化疗。于5月9日首次输注表阿霉素过程中,患者出现右侧由颞颌关节至头颅的放射性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放疗配合CAP方案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 16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机分为两个组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一组 8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并配合CAP方案化疗 (术后放化组 ) ,另一组行术后单纯放射治疗 (术后单放组 )。放射治疗采用 60Coγ线常规照射DT40~ 70GY。术后放化组在放射治疗 1月后按计划每 4周行 1个周期静脉化疗。两组均随诊 5年。结果 术后放化组与术后单放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 .8% ,5 0 .6% ,3 4.6%和 83 .9% ,3 2 .1% ,19.8%。放化组明显高于单放组 (P <0 .0 5 ) ,且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 2个组局控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远地转移放化组明显低于单放组 (P <0 .0 5 )。结论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配合CAP方案化疗疗效较好 ,是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病案摘要患者男,64岁,因痰血2周、发现左肺阴影于2005年1月5日来本院行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叶尖后段开口处粘膜充血、隆起致开口完全闭塞,左下叶背段粘膜隆起,开口狭窄”。毛刷、冲洗和活检均找到鳞癌细胞。2005年1月7日在本院行左全肺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上叶根部肿块4cm×4cm×3·5cm,中分化鳞癌,侵支气管管壁,切端阴性,上叶管口淋巴结(2/2),上下叶间淋巴结(1/1),主动脉弓旁淋巴结(1/2)见癌转移,主动脉弓下淋巴结(0/1),隆突下淋巴结(0/1),气管旁淋巴结(0/1),下肺韧带淋巴结(0/1),肺门淋巴结(0/1)未见转移”,手术分期为pT2N2M0(ⅢA期)…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9岁,1983年6月7日行左乳腺癌根治术,ER、PR不明,术前分期Ⅱ期(T2N0M0)。术后病理:左乳腺单纯癌,部分导管癌,腋下淋巴结无转移(0/9),术后未行辅助治疗。1987年6月出现咳嗽、憋气,胸片示双肺多发结节影,在外院行VCR、5-FU、PDD化疗1周期,疗效评价:SD。1987年8月服三苯氧胺10mg,2次/日6个月后复查胸片示双肺结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异环磷酰胺(1FO)、顺铂(DDP)、长春地辛(VDS)联合化疗为主综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6例小细胞肺癌采用IFO 2.0静滴连用5天,MESNA 400mg于IFO后0、4、8h静脉输注,VDS 5mg第1、8两天静脉输注,DDP 40mg静脉滴注,连用3天。21天为一周期,2~4周期后给予放疗。之后再按原方案化疗4~6周期止并评价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72.2%(26/36),其中初治者84.0%(21/25),复治者45.5%(5/11);1年生存牢为75.0%,3年生存率为36.1%。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以异环磷酰胺、顺铂、长春地辛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小细咆肺癌能有效地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毒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20.
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对318例肺切除加淋巴结廓清术患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共清除淋巴结1534组,其中转移淋巴结290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为58.5%(186/318),其中N1转移率为27.0%(86/318),N2转移率为31.4%(100/318)。距肺根部最近的11、10、7、4区淋巴结转移频度最高。发生跳跃式N2转移46例,占14.5%,其中上叶肺癌仅出现上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下叶肺癌及右中叶肺癌则可出现上、下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术前胸部CT扫描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中,术后病理报告阳性者占48.2%;CT扫描淋巴结阴性者中,术后病理报告阳性者占22.1%。结论上叶肺癌应常规清扫肺门、隆凸下及上纵隔淋巴结,如果无隆凸下淋巴结转移可不清扫8、9区;下叶及右中叶肺癌,无论有无肺门或隆凸下淋巴结转移,均应广泛清扫上、下纵隔淋巴结。术前胸部CT的结果不能作为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