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 1995年春,临沭县白毛、韩村两乡镇流行性出血热(EHF)暴发流行。为了解本次流行特征及规律,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5年4月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临沭县白毛、韩村两乡镇一起出血热暴发的调查情况,根据流行季节、流行特征及疫区鼠肺抗原检测结果,确定为一起由家鼠引起的出血热暴发。主要传染源是村内的褐家鼠及小家鼠,感染场所主要在室内,发病对象多数为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10~30岁年龄组发病占74.12%,男女发病之比为0.93:1。在今后的出血热预防工作中,除搞好野外灭鼠外,村内的灭鼠工作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4.
野鼠型流行性出血热有关心电图的改变已有不少叙述.但是关于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心电图改变的资料却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5.
6.
7.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流行强度与宿主动物的种群密度、带毒动态以及人群接触宿主动物的频率等有关。牡丹江市是EHF老疫区。自1984—1986年,我们对不同地形疫区的鼠种分布、鼠带毒率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1.1 收集我市各地鼠情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北纬43°25′—46°31′,东经128°27′—135°56′之间,总面积63151km~2。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69.7%;平原沼泽占22.8%;水域占7.5%。牡市自1974年有统计资料以来,流行性出血热占传染病发病位次有逐年提高的迹象,值得我们预防工作者的重视。现就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流行性出血热 (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的传染病。我县自 1992年发现首例EHF患者以来 ,每年发病人数为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我院自 1993开展免疫学检查后收治的 1136例E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了我县EHF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的特点及治疗经验。因此 ,对今后我县EHF的临床诊断 ,治疗及其预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1136例EHF患者 ,均按我国本病的诊断标准确诊。1.2 方法 建立所有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1.
对100例EHF并发AFR患者进行血清电解质检测,结果显示血清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高达92%,低血钠、低血钾、高血钠、高血钾、低血氯、低血钙的发生率分别为84%、32%、7%、10%、69%、57%。表明EHF ARF时电解质紊乱是重要并发症,是促使病情加重和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分离自急性期病人尿液中的1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114株感梁的乳鼠脑组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感染乳鼠脑组织呈病毒性脑炎样改变,以海马回和大脑皮层的病变较重,海马回神经元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明显扩张,池内和囊泡内均有管样结构,部分神经元细胞核回铝,核膜完整结构消失。成熟的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80~160nm,病毒是从高尔基囊泡膜内壁上芽生进入池内的。这些形态学和形态发生学特征符合布尼安病毒科汉坦病毒属的特征,并从超微结构上为EHFV直接作用的发病学说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自1985-1987年124例流行性出血热住院病人心电图结果分析。从124例心电图中发现异常心电图71例(57.26%)。讨论了流行性出血热损害心脏和病情及各型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损害心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33例小儿流行性出血热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77.44%为轻、中型.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有恶心呕吐者占85%.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均比成人轻,其病程短、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观察了102例流行性出血热的眼部表现,有眼部表现的97例,占95.1%,多数发生在本病的早,中期,随着病情好转眼部症状逐渐减轻,眼部表现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病情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老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有如下临床特点;(1)患病早期特殊体征发生率低,表现不典型,致使误诊率高;(2)低血压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3)肾功能损害严重;(4)与非老年组相比,病情重越期率低(P<0.01),病程明显延长(P<0.05)。认识老年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早期应用特异性诊断方法,积极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和少尿,对提高老年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正确诊断率、减轻病情、缩短病程,促使尽快痊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57例流行性出血热的心电图改变,异常者52例(91.2%)。异常改变分为五类:1.窦性或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异常(56.2%);2.心脏传导功能障碍(40.4%);3.QRS波群异常及房室肥大(42.2%);4.ST段及T波改变(65.0%);5.Q—T间期延长(3.5%)。并对各类异常进行了简要分析,讨论了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 (EHF)误诊情况 ,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将我院 1982年 1月~ 1991年 12月和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各 10年收治的出血热和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 10年共收治EHF 4 82例 ,其中误诊 6 0例 ,后 10年收治 5 2例 ,误诊 2 2例 ,误诊率分别为 12 %和 4 3% ,而误诊疾病竟达2 2种之多。结论 :在任何季节里对有发热、出血的病人我们应高度警惕有可能是EHF ,及时作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20.
EHFV标准株A9,R22和鲁宁-84刘、鲁宁-84肖、R-36的Vero E6细胞培养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沉淀后进行SDS-PAGE,结果均存在NP、G_2和G_1 3种结构蛋白,但不同型别EHFV的结构蛋白分子量略有差异,经Western-blot分析发现5株EHFV的NP至少存在50,49和52kd 3种分子量,同时发现R-36株NP与抗姬鼠型和家鼠型EHFV-NP的McAb均有较强反应,证明属于混合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