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 综合评价 125 I 粒子植入治疗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在 3 ~ 4 周龄雌性 Nc-nu/nu 裸鼠右侧乳房脂肪垫部位注射人乳腺癌 MCF-7 细胞悬液 0.1 ml(5 × 106 个/ml),建立荷人乳腺癌动物模型。18 只荷瘤裸鼠分为治疗组(肿瘤中心部位植入放射性活度为 29.6 MBq 的 125I 粒子 1 枚)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每组 9 只。饲养 21 d,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抑瘤率。第 21 天以脱颈椎法处死 2 组裸鼠,处死前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处死后取肿瘤、肝脏、心脏、右侧肾脏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抑制基因 Bcl-2 的表达,透射电镜行肿瘤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治疗组肿瘤体积治疗前后分别为(118 ± 14)mm3 和(21 ± 3)mm3(t = 20.32,P = 0.00);对照组分别为(118 ± 14)mm3 和(339 ± 32)mm3(t = 18.98,P = 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抑瘤率为 93.8% ± 17.8%。2 组治疗前后比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光镜观察治疗组裸鼠肝脏、心脏、右侧肾脏组织均未见出现水肿、充血等明显放射损伤改变,125 I 粒子植入部位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瘤细胞中心区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区。肿瘤组织 PCNA 及 Bcl-2 表达阳性率治疗组分别为 35.42% ± 3.91% 和 11.90% ± 0.75%,对照组分别为 73.39% ± 3.55% 和 20.09% ± 1.69%,治疗组 PCNA 及 Bcl-2 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 21.55,P = 0.00;t = 13.26,P = 0.00)。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内见凋亡细胞,并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和凋亡小体形成。 结论 125 I 粒子植入对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有望作为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综合性手段之一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VEGF反义RNA基因转染对裸鼠体内恶性黑色素种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裸鼠皮下接种A375细胞,1周后瘤块形成并进行转种和分组治疗,根据瘤体内注射物的不同分为PBS组,Ad—GFP组,Ad—aVEGF组。每周瘤内注射2次,共注射4次。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形态学观察VEGF反义RNA基因的表达,最后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改变。结果建立了荷瘤裸鼠模型;在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和减少组织坏死方面,Ad—aVEGF组中肿瘤体积和坏死面积均小于PBS组和Ad—GFP组(P〈0.01),PBS组和Ad—GFP组两组无差异(P〉0.05)。各组裸鼠的体重、皮毛、食欲、行为等情况均未见明显异常;Ad—aVEGF组A375细胞VEGF表达减弱,肿瘤内的MVD减少。结论通过反义VEGF165基因阻断人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腺病毒介导的ING4对裸鼠人骨肉瘤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人ING4基因(Ad-ING4)对MG-63人骨肉瘤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本室构建好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ING4,经QBI-293A细胞感染多轮扩增后获得高效价重组病毒子以用于肿瘤基因治疗试验,首先建立MG-63人骨肉瘤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然后将15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PBS组)、空载体对照组(Ad-GFP组)、Ad-ING4实验组(Ad-ING4组),3组均使用瘤体内注射干预用药,隔日一次,共5次.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测量皮下瘤的体积,治疗开始后的第15天将裸鼠脱颈处死,摘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中Bcl-2、Bax、Caspase-3、VEGF、CD34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获得了高滴度(10~9pfu/ml)的重组腺病毒Ad-ING4;经瘤体基因治疗后,Ad-ING4组与PBS组及Ad-GFP组相比,可以明显抑制裸鼠MG-63人骨肉瘤细胞移植瘤生长,瘤重抑制率可达59.3%,移植瘤组织中可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坏死现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Ad-ING4明显上调瘤体中促进凋亡的细胞因子Bax、Caspase-3的表达,下调抑制凋亡因子Bcl-2及血管形成细胞因子VEGF、CD34的表达有关.结论:Ad-ING4可以显著抑制MG-63人骨肉瘤细胞荷瘤生长,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形成等途径来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米舒利(NIM)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予NIM治疗,计算NIM的抑瘤率,RT-PCR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血管生成素-1、2 (Ang-1、Ang-2) mRNA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裸鼠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 NIM可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抑瘤率为43.02%。 NIM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组织Ang-2 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ng-1 mRNA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 Ang-2/Ang-1 mRNA比值下降(P<0.01);同时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COX-2抑制剂NIM可下调Ang-2基因表达,改变Ang-2/Ang-1 mRNA比值,该作用可能是COX-2抑制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胃癌间质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D34和SM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间质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D34和SMA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和SM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34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纤维母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80.0%(8/10),而在胃癌组织纤维母细胞中仅6/75例呈阳性表达(8.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纤维母细胞中SMA阳性表达率为90.7%(68/75),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30.0%)(P〈0.01)。胃癌组织纤维母细胞中SMA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Ⅲ-Ⅳ期强阳性率(75.6%)明显高于Ⅰ-Ⅱ期(26.7%)(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率(78.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7.9%)(P〈0.01)。结论与正常组织中纤维母细胞相比,胃癌中纤维母细胞表现为CD34(+)表达的缺失,而转变为SMA(+)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两者的联合检测将可能作为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较特异的标记;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肝细胞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细胞抗原(hepatoeyte antigen,He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Hep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Hep的阳性表达率为54.5%(48/88)。Hep的阳性表达在肠型胃癌中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Hep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中Hep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中Hep的表达可一定程度地反映胃癌的组织学分型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功能片段MSP3(69)与谷胱甘肽(GST)的融合蛋白,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融合蛋白GST—MSP3(69),以疟疾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blot,并以ISA720、佛氏、氢氧化铝与CpG联合3种佐剂与GST—MSP3(69)融合蛋白乳化,免疫Balb/ca小鼠.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在大肠杆菌系统中成功表达GST-MSP3(69)融合蛋白,疟疾病人血清能与融合蛋白反应。3种佐剂免疫Balb/ca小鼠均能诱发Balb/ca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抗体,3次免疫后的抗体滴度分别为4.5×10^5,4.1×10^5和3.5×10^5。3次免疫后血清抗体亚型分析显示该蛋白能够诱导Balb/ca小鼠产生较高滴度的亲细胞亚型IgG1和IgG2b.ISA720、佛氏、氢氧化铝与CpG联合佐剂组IgG1分别为8×104、7.8×10^4、6.8×10^4.IgG2b分别为1.2×10^4,1.25×10^4、1.5×10^4。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佐剂组的抗体滴度及抗体亚型滴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备了在大肠杆菌表达的GST-MSP3(69)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高免疫原性,并产生亲细胞亚型抗体,这些为研究MSP3蛋白功能区的免疫保护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0.1 mL SGC-7901细胞悬液(5×1010/L)接种于裸鼠背部一侧皮下,建立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其分为3组:PBS组(PBS治疗)、对照siRNA组(接种对照siRNA,终浓度为100 nmol/L)和stathmin siRNA组(接种stathmin siRNA,终浓度为100 nmol/L),治疗方式均为腹腔注射。连续2周观察荷瘤裸鼠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采用TUNEL研究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stathmin、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Stathmin siRNA能明显抑制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5),stathmin siRNA组中裸鼠移植瘤的重量明显低于PBS组和对照siRNA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tathmin siRNA组中Ki-67的增殖指数明显低于PBS组和对照siRNA组(P<0.05)。TUNEL结果显示,stathmin siRNA组的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PBS组和对照siRNA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PBS组和对照siRNA组相比,stathmin siRNA组中stathm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而Bax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均P<0.05)。结论: Stathmin在胃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有望为胃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基因沉默的慢病毒载体对人肝癌Hep G2细胞成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重组逆转录慢病毒载体。Hep G2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以FABP5基因沉默慢病毒颗粒(LV-shRNA-FABP5)感染Hep G2细胞;阴性对照组以空载体慢病毒颗粒(LV-shRNA-NC)感染Hep G2细胞;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接种肿瘤细胞后观察裸鼠成瘤情况。4周后测量肿瘤的体积和重量,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中FABP5的表达。结果:LV-shRNA-FABP5可以降低Hep G2细胞FABP5的表达。3组裸鼠接种癌细胞后均有肿瘤形成。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体积及重量明显减小(P0.05);实验组裸鼠肝癌移植瘤组织的FABP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沉默FABP5基因表达能有效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FABP5可能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心肌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变化来评价卡维地洛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接种肌球蛋白后被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日给予卡维地洛,对照组给予赋形剂,治疗效果在第21天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心肌炎症面积23.07%±1.6%与对照组33.65%±2.71%相比明显减少(P〈0.0001),左室短轴缩短率43.52%±3.53%与对照组32.3%±3.31%相比明显提高(P=0.0021)。治疗组中心力衰竭标示物心钠肽的表达量(7.28×10^6±0.49×10^6绝对复制数/总RNAμg)明显低于对照组(32.67×10^6±2.78×10^6绝对复制数/总RNAμg),(P〈0.0001)。治疗组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表达量(0.298±0.04)明显低于对照组(0.818±0.252),(P=0.0005),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受体拮抗剂的表达量在治疗组0.112±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051±0.002),(P〈0.0001)。结论卡维地洛对EAM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同时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等免疫调节作用而发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孕妇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动员作用。方法取孕期为10、20、30周的健康、单胎孕妇外周静脉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进行EPC鉴定,取培养4d的细胞,加入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UEA—I),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和记录图像。取培养7d的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数不同孕期孕妇外周血EPC集落(≥50个细胞)形成数(CFU)。分别通过跨膜迁移和增殖实验观察雌激素对EPC的动员和促增殖作用,随机选取培养7d的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1×10^-10、1×10^-9、1×10^-8mol/L的雌二醇(雌二醇作用组),在相差显微镜下分别计数培养24h后EPC的跨膜迁移数和培养48h后EPC的增殖数,以加入PBS作为对照组,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平均85%以上的细胞摄取DiI-acLDL并结合FITC—UEA—I,可以鉴定为EPC。孕期为10、20、30周孕妇外周血EPC的CFU分别为1.67±0.33、4.83±0.60、7.50±0.6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1×10^-10、1×10^-9、1×10^-8mol/L雌二醇作用组EPC跨膜迁移数(×10 ^3个/膜)分别为1.50±0,09、1.61±0.06、1.90±0.0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3±0.06,P〈0.01):EPC增殖数(×10^5个)分别为1.07±0.05、1.33±0.05、1.19±0.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3,P〈0.01)。结论孕妇外周血EPC的功能状态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对EPC的动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测定鼠疫疫苗浓度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鼠疫疫苗浓度与吸光度(A)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通过测定A值来计算鼠疫疫苗浓度的方法。方法确定分光光度法测定鼠疫疫苗浓度的特异性、测定波长及线性范围。4个专业的实验室经对9批成品疫苗进行比浊,测定与细菌浊度标准管(相当于鼠疫浓度7.0亿/ml)浊度一致菌液的A值及标准管对应浓度±20%(即5.6亿/ml和8.4亿/ml)菌液的A值,根据该结果制备鼠疫疫苗浓度测定用参考品。4个实验室应用该参考品对鼠疫疫苗进行协作测定,确定分光光度法测定鼠疫疫苗浓度的可行性。结果确定600nm作为吸光度测定波长,鼠疫疫苗浓度在2.6—10.5亿/ml之间时A值与菌液浓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9998,df=3,P〈0.01)。成功制备了3种浓度(即5.6、7.0和8.4亿/ml)的鼠疫疫苗浓度测定用参考品,其A值分别为0.444、0.557和0.651。经4个实验室应用该参考品对鼠疫疫苗进行协作测定,测定误差小于5%。结论分光光度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适用于鼠疫疫苗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永生化人肝细胞系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IHCL),评价其作为制备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对原代培养的人肝细胞转染永生化基因猴病毒40大T抗原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建立IHCL。以噻唑蓝法测定IHCL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周期;裸鼠皮肤和肝脏局部接种观察细胞致瘤性;RT-PCR检测肝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Cytodex3微载体培养IHCL,分析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密度。将IHCL细胞分别与5例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共培养,培养前后检测血清中胆红素和尿素氮水平,评价IHCL的解毒功能。结果所建立的IHCL具有原代肝细胞的形态,并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细胞已经传代超过80次。IHCL细胞以DNA二倍体整数倍方式增殖,细胞倍增周期为38h。裸鼠接种IHCL部位均未见肿瘤生长。RT-PCR检测显示IHCL细胞表达仅α1-抗胰蛋白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谷胺酰胺合成酶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mRNA;蛋白质印迹分析证实IHCL细胞表达这4种蛋白。IHCL细胞可以在微载体上贴附生长,细胞密度可以达到2.86×10^6个/ml。将IHCL细胞与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共培养12、24和48h后,血清中总胆红素由(346±94)μmol/L分别下降至(330±97)、(315±97)和(295±100)μmol/L,直接胆红素由(243±70)μmol/L下降至(218±76)、(198±79)和(184±75)μmol/L,24、48h与共培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氮进行性地升高,由(6.6±0.9)μmol/L分别升高至(9.0±0.9)、(9.9±1.1)和(12.5±1.6)μmol/L,3个时间点与共培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所建立的IHCL细胞系具有正常人肝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主要的功能特性,具备成为生物人工肝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vGFP)为模式病毒,模拟实验室内利用次氯酸钠灭活含病毒废液和利用紫外线对生物安全柜台面进行消毒的实验室操作,并评价其可靠性及影响因素。 方法终浓度为0(阳性对照)、0.5%、0.2%、0.1%、0.05%的次氯酸钠溶液(0.5%、0.2%、0.1%、0.05%次氯酸钠组)分别与rAdvGFP溶液(1×10^6 TCID50)混合后,将混合液原液与混合液的1:10~1:10^5倍比稀释液分别接种人胚肾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蛋白的表达。将rAdvGFP溶液(1×10^3 TCID50)置于紫外灯下分别照射0(阳性对照)、15、30、60、120min(15、30、60、120min照射组),各组再按垂直照射高度的不同分为5、10、20、30、67cm亚组,照射后收集各组病毒液接种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蛋白的表达。实验均重复3次。 结果各组次氯酸钠病毒混合液原液均造成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0.5%次氯酸钠组混合液原液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强;稀释10倍后,除0.05%次氯酸钠组外,其余各浓度次氯酸钠组稀释液均导致细胞不同程度的死亡;稀释100倍后,仅0.5%次氯酸钠组稀释液仍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仅0.1%次氯酸钠组的1:10、1:10^2倍稀释液和0.05%次氯酸钠组的1:10、1:10^2、1:10^3倍稀释液接种细胞可见绿色荧光。紫外线照射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15min照射组的各亚组细胞均可见明显绿色荧光;30min照射组的20、30、67cm亚组与60、120min照射组的67cm亚组细胞仍可见绿色荧光。 结论有效氯浓度须在0.2%以上、安全柜内1.12mW/cm^2强度紫外线照射30min以上方能有效灭活重组腺病毒,建立实验室操作的可靠性评价技术体系并据此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人海绵状血管瘤的动物模型,并用于药物筛选。方法 用荆豆凝集素包被的免疫磁珠分离和纯化人海绵状血管瘤内皮细胞(HCAEC)。将HCAEC(2.5×106个)与人肝癌细胞Bel-7402(5×105个)混合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海绵状血管瘤的动物模型。通过绿色荧光蛋白示踪和组织学检查分析血管瘤中内皮细胞的来源和血管瘤的病理特征。另外,应用血管瘤内皮细胞和血管瘤动物模型筛选血管瘤的治疗药物。结果 HCAEC与Bel-7402细胞共移植于裸鼠皮下后7~9 d即可见接种局部形成血管瘤样结构。组织学检查显示血管瘤模型的组织学特征与人的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相似。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示踪显示绿色荧光蛋白存在于血管瘤的管壁,表明这些细胞来源于接种的HCAEC。药物筛选发现876-3,一种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体外明显抑制HCAEC增殖,体内对血管瘤具有良好治疗作用。结论 HCAEC与肝癌细胞共移植在裸鼠皮下可以形成人源化血管瘤动物模型,这种血管瘤动物模型可以用于治疗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内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 基因(Gpx-7)对 5-氟尿嘧啶(5-Fu)引发小鼠骨髓抑制的防护作用。方法 以尾静脉注射5-Fu(250 mg/kg)的方法建立小鼠骨髓抑制和再生模型。5-Fu 注射后第 1 天,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 pcDNA3.1- Gpx7 重组质粒 50 μg 注入小鼠胫前肌(实验组),以 pcDNA3.1 空质粒载体 50 μg 电穿孔转染作为对照组,每组各 30 只小鼠。 5-Fu 注射前和注射后 3、7、11、14 d,2 组各断颈处死 6 只小鼠,计数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然后分别取 5-Fu 注射后 7、14 d 断颈处死小鼠各 3 只进行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试验;并分别取 5-Fu 注射前和注射后 3、7、11、14 d 断颈处死的小鼠各 1 只制备完整大腿骨石蜡组织切片,观察骨髓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注射 5-Fu 后 11 和 14 d,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别为(3917 ± 733)和(6857 ± 1878)/μl,均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分别为(2683 ± 920)和(4017 ± 1011)/μl,均 P < 0.05)];注射 5-Fu 后 11 d,实验组外周血小板数为(150.8 ± 64.3)万/μl,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63.0 ± 60.3)万/μl,P < 0.05)];注射 5-Fu 后不同时间 2 组间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 5-Fu 后 7、14 d,2 组之间骨髓细胞集落形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注射 5-Fu 后 11 d 小鼠的骨髓组织形态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注射 5-Fu 后 14 d 小鼠类似;注射 5-Fu 后 14 d 小鼠的骨髓组织形态接近注射前。 结论 体内表达 Gpx-7 基因可以促进被化疗药物 5-Fu 抑制的小鼠骨髓再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羊种布鲁菌 05/43 株侵染绵羊肺泡巨噬细胞的 cDNA 文库。 方法 培养的绵羊肺泡巨噬细胞经羊种布鲁菌 05/43 株侵染后,以 Trizol 试剂提取其总 RNA, 用 cDNA 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巨噬细胞的 cDNA 文库。随机选取 cDNA 文库中的 18 个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测定,测序结果用 BlastX 和 BlastN 软件在 GenBank 蛋白质库和核酸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 结果 构建的 cDNA 文库的库容量为 1.192 × 106,重组率为 95.65%。18 个 EST 测序,12 个与 CD 抗原基因、细胞因子基因、蛋白酶基因等已知功能的基因序列相关,6 个为未知功能基因的 EST 序列。 结论 成功构建了羊种布鲁菌 05/43 株侵染绵羊肺泡巨噬细胞的 cDNA 文库,这将有助于阐明该菌株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省份(地区)汉族人群HLA-I类经典基因座位HLA-A、HLA-B、HLA-Cw位点的群体遗传学特点及其基因频率分布的地区差异。方法选取1014例无关汉族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及其健康家系供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分型技术进行HLA-A、HLA-B、HLA-Cw位点基因分型,分析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及不同种族间的基因频率分布特征。基于文献报道的我国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及不同种族的HLA-I类基因频率资料,计算种群间遗传距离(D),比较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及不同种族间遗传距离差异。结果Hard-Weinberg吻合度检验表明,本研究抽样群体适于进行遗传学统计分析。HLA-A位点共检测出14种基因型,最常见的是A^*02(0.330)、A^*11(0.240)、A^*24(0.155)、A^*33(0.075);HLA-B位点共检测出27种基因型,最常见的是B^*13(0.134)、B^*15(0.143)、B^*40(0.133)、B^*46(0.102);HLA-Cw位点共检测出13种基因型,最常见的是Cw^*01(0.157)、Cw^*03(0.247)、Cw^*07(0.181)、Cw^*08(0.106)。群体汉族与其他人种间HLA-A、HLA-B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兰州汉族人群仅同南方汉族、湖南、山东、江苏、台湾汉族人群间HLA-A、HLA-B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地区汉族人群间HLA-A、HLA-B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地区汉族人群间平均遗传距离D=0.164,辽宁和北方汉族人群间遗传距离(D=0.064)最小,江苏与湖南汉族人群间遗传距离(D=0.299)最大;不同地区汉族人群间遗传距离普遍小于种族间遗传距离。结论我国不同地区汉族人群HLA-I类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差异要明显小于世界不同人种间的分布差异。我国汉族人群所特有的HLA-I类基因频率分布格局资料对区域性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对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同时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氟达拉滨或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10只小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相对量。氟达拉滨或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10只小鼠,4d后用丝裂霉素灭活的肿瘤细胞免疫小鼠,观察小鼠抗肿瘤的能力(观察肿瘤发生率和出瘤时间);用乳酸脱氢酶杀伤实验进一步验证氟达拉滨可增强CTL的杀伤活性。结果氟达拉滨组CD4+CD25+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150±0.256)%,对照组为(1.488±0.270)%,氟达拉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氟达拉滨+接种瘤苗组、生理盐水+接种瘤苗组、氟达拉滨+未接种瘤苗组和生理盐水+未接种瘤苗组小鼠第13天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30%、50%和70%,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达拉滨+接种瘤苗组、生理盐水+接种瘤苗组、氟达拉滨+未接种瘤苗组和生理盐水+未接种瘤苗组小鼠分别在接种后第13天、第10天、第8天和第5天发现出瘤现象;对照组的肿瘤生长曲线较为陡直,氟达拉滨组的生长曲线较为平缓。氟达拉滨联合瘤苗接种组和单纯瘤苗接种CTL的活性分别为24.425±13.544和17.575±10.26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氟达拉滨降低CD4+CD25+Treg细胞,使其抗肿瘤免疫作用增强,联合接种灭活瘤苗进一步增强抵抗肿瘤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