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玲玲  林梅 《全科护理》2009,7(27):2487-2488
自然分娩是指胎儿通过阴道自然娩出,不用施行药物或助产手术。剖宫产是指不通过产道将胎儿取出。方法有很多种,大部分采取腹式剖宫产即切开产妇的下腹部和子宫将胎儿取出^[1]。随着医学和经济的发展,剖宫产热逐年上升,我国已超过50%,有些城市甚至超过70%,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剖宫产率不能超过15%^[2]。为此,本文就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做一分析,以期为准妈妈们选择自己的分娩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然分娩是指胎儿通过阴道自然娩出,不用施行药物或助产手术.剖宫产是指不通过产道将胎儿取出.方法有很多种,大部分采取腹式剖宫产即切开产妇的下腹部和子宫将胎儿取出[1].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根据子宫切口的不同,分为子宫体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又根据切开子宫的途径不同分为腹膜内和腹膜外剖官产。最常用的是子宫下段腹膜内剖宫产。剖官产适用于产妇和胎儿方面因各种原因需要尽早结束产程的产妇,以确保母婴平安。产妇方面如:产道异常,胎盘异常,子痫,先兆子痫,心功能Ⅲ级以上,瘢痕子宫,35岁以上高龄产妇,胎儿较大的臀位;胎儿方面:胎儿宫内窘迫,脐带脱垂,巨大儿,珍贵儿等。  相似文献   

4.
李玲 《中国护理杂志》2004,1(4):211-212
近年来,剖宫产术逐年递增,我们所面对的护理对象都是非疾病的产妇,但由于胎位不正或胎儿宫内窘迫等等诸多原因,不能自然分娩,需要剖腹手术将胎儿取出。剖宫术关系母亲和婴儿两条生命健康,因此安全帮助孕妇渡过手术期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在我们护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结核少见。母亲患有结核分枝杆菌菌血症,可通过脐带感染胎儿,或者母亲患有生殖道结核,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或吞入了结核分枝杆菌,这是发病的先决条件。先天性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差。生前常误诊,多在死后尸解时发现,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在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时要想到本病。治疗应采用联合用药、足够疗程。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将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给自己所生的子女。母婴传播主要由三种方式引起。第一是宫内传播。官内传播是指婴儿出生前就感染了乙肝病毒,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并进行营养成份与代谢物质的交换,胎血和母血之问不进行直接交流,如无明显损害的胎盘屏障因素,HBV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的概率很小。但如果存在胎盘屏障的损害,如先兆流产、胎儿宫内窘迫、第一产程延长、子宫收缩频繁过度、头盆不称、早产等因素可引起胎儿缺氧致使和母血交流,导致母婴间乙肝病毒的感染。宫内传播一般通过两条途径:血源性的和细胞源性的。血源性传播,如果在妊娠期出现先兆流产或早产,导致胎盘组织微血管破坏,含有HBV的母血直接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使胎儿感染HBV。细胞源性传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HBV,妊娠期间母体外周血少量的单个核细胞以载体的方式携带HBV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致使胎儿感染HBV。第二是产时传播。分娩时的外伤、接触母亲产道分泌物和混有母血的羊水、产程中子宫收缩时胎盘绒毛血管破裂使少量母血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等都是导致产时传播的重要因素。第三是产后传染。婴儿出生后与母亲密切接触、母乳喂养时感染HBV。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毒的致病因子为梅毒螺旋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性交经黏膜擦伤处传播。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梅毒呈现蔓延的趋势,特别是妊娠期合并梅毒者逐渐增多。患早期梅毒的孕妇能迅速从母亲的胎盘传给胎儿。孕产妇软产道梅毒病灶者,分娩时可以通过产道感染胎儿。为提高护理工作者对此病的认识,本文对36例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是指妊娠28周及以上、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手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及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主要适用于骨盆狭窄、滞产、产道畸形、高龄初产、前次剖宫产不足3年等母体指征;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多胎妊娠、珍贵儿等胎儿指征;头盆不称、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等母儿指征.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指征中包括产妇因素、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其中产妇因素有着软产道异常、产力异常;胎儿因素有胎儿生长发育异常和胎位异常;社会因素有产妇本身的心理素质与周围环境影响,以及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鼓励有关。根据我站2002~2004年住院分娩病人1050人中,剖宫产率占48%,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应控制在25%左右的这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感染广泛,对人类,尤其是对胎儿的危害严重。孕期发生HCMV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均可经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新生儿死亡及活产婴儿先天性畸形。部分患儿出生时可无异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表现出语言障碍、智力低下,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因此,早期预测异常妊娠的出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利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方法对63例产钳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中位产钳术有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及软产道损伤;低位产钳对新生儿及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结论高中位产钳在胎儿存活条件下应当放弃,由剖宫产代替,低位产钳术在产钳助产中有一定的地位,同时缩短第二产程,对降低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母亲选择性剖宫产足月胎儿继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病因。方法:根据美国-欧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诊断12例ICP母亲选择性剖宫产足月胎儿继发NRDS,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例NRDS占同期87例ICP母亲产儿的13.8%。发病时间早<3h,12例均行呼吸机正压通气,治愈9例,好转3例。结论:ICP母亲选择性剖宫产足月胎儿继发NRDS的危险性高,须加强产前监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ICP剖宫产儿生后加强监护,及时诊断、及时机械通气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梅毒的致病因子为梅毒螺旋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性交经黏膜擦伤处传播。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梅毒呈现蔓延的趋势,特别是妊娠期合并梅毒者逐渐增多。患早期梅毒的孕妇能迅速从母亲的胎盘传给胎儿。孕产妇软产道梅毒病患者,分娩时可以通过产道感染胎儿。为提高护理  相似文献   

14.
正常情况下软产道的伸展性很大,临产后胎儿先露部下降,提肛肌向两侧扩展,阴道扩张,会阴体也随之变薄,有利于胎儿娩出。当胎儿与产道不相适应,如胎儿过大或产道狭窄;过期妊娠头较硬不易变形;会阴坚韧不易扩张;产力过强,胎头娩出过快或产道扩张不足时;会阴切开术切口过小;因滞产、营养不良及会阴水肿时均易裂伤。  相似文献   

15.
梅毒的致病因子为梅毒螺旋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性交经黏膜擦伤处传播。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梅毒呈现蔓延的趋势,特别是妊娠期合并梅毒者逐渐增多。患早期梅毒的孕妇能迅速从母亲的胎盘传给胎儿。孕产妇软产道梅毒病灶者,分娩时可以通过产道感染胎儿。为提高护理  相似文献   

16.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指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以时间为横轴,以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为纵轴,在一定的时间执行相应的护理计划的护理模式。当产妇出现胎儿窘迫、胎位不正、产程迟滞、母体不适合产道等因素时,需要进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素间相互不能适应,而使分娩进展受到阻碍成为异常分娩。产力是分娩的动力,但受胎儿、产道、和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制约。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产力。初产妇尤其35岁以上高龄初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睡眠减少,临产后进食不足,以及过多的消耗体力,均导致宫缩乏力。所以,进入产程后,应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要重视解除产妇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指征探讨湖南省人民医院胡忆秋,温燕飞,尤胜剖宫产指征对常是多因素的,有母亲、母婴、胎儿等方面 ̄[1],本文主要指征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剖宫产发生率本院1991~1992年2年剖宫产678例,2年分娩总数1924例,剖宫产率为34.73%。...  相似文献   

19.
王凤仙 《现代康复》1997,1(6):433-433
产后出血最为常见,出血量多甚至危急生命。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胎盘、软产道严重损伤和子宫收缩乏力3大主要因素,近年由于围产医学的不断普及而产后出血导致生命危险逐年下降,基层妇幼保健事业完善地区很少发生,但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在临床上可见到大部分孕妇营养过盛、胎儿体重在3500g-4000g之间占多数,胎儿肥胖通过产道困难,  相似文献   

20.
李小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78-3179
随着剖富产技术的成熟,剖宫产率逐年呈上升趋势,除确有产科指征外,对产程观察不够,处理不当,及社会因素,也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因素。影响分娩有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性因素四要素,各要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才能顺利分娩,有一方不正常或不相适应即可阻碍正常分娩。我院2008—05—2009—05进行剖宫产1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