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近交系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3组,每组各16对:BN→BN同基因对照组,Lewis→BN急性排斥组,Lewis→BN大黄素干预组.各组随机选取6只受体大鼠,于术后1,3,5,7 d的取尾静脉血样,ELISA法检测TNF-α,IL-10含量,并于第7日处死,检测病理组织学改变.其余每组各10只观察其生存状况和生存期.结果:大黄素干预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5.6 d,较排斥组10.9 d明显延长(P<0.05);与排斥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肝脏组织病理排斥反应明显降低(P<0.01),外周血TNF-α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IL-10上调,自术后3 d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黄素能够有效抑制肝移植大鼠的急性排斥反应,其作用与降低外周血TNF-α的含量,上调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祛湿活血法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影响。方法:取100只SD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环孢素A(CsA)组及中药+环孢素A(中药+CsA)组。每组25只。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相点采集各组大鼠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移植肝组织病理检测以确定AR诊断,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外周血IL-2:中药组、环孢素A(CsA)组和中药+CsA组术前含量低于术后各时相,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术后IL-2的含量明显高于术前(P0.05)。各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结论:IL-2水平的变化与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有关,健脾疏肝、祛湿活血法与现代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黄素抗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LEW→BN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组(排斥反应组)、B组(CsA组)、C组(大黄素组)3组,每组15只大鼠,术后每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d、环孢素A(CsA)10.0mg·kg-1·d-1、大黄素50.0mg·kg-1·d-1,连续用药8天,停药后每组处死6只大鼠取肝脏组织观察急性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其余大鼠继续饲养以观察存活期。结果:A、B、C组大鼠存活期(天)分别为9.50±1.64、21.57±2.15、21.29±2.21,B、C组存活期较A组明显延长(P<0.01),B、C组间存活期无明显差别(P>0.05)。A、B、C组RAI分别是7.67±0.98、5.17±0.40、5.83±0.75,AI分别是35.83±2.32、15.83±1.33、16.50±2.35。B、C组的RAI、AI较A组均明显降低(P<0.01),B、C组间差别均无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能有效减少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细胞的凋亡,抑制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杨潇  林胜璋  荆河  徐贤绸  童洪飞 《中草药》2008,39(5):740-742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作用的最佳时机.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按照给予大黄素的时间不同,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作为对照组,B、C、D 3组分别于术前8 d至手术当天、术前4 d至术后4 d、术后1-8 d以ip给予大黄素50.0 rag/(kg·d).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时间和移植肝组织病理变化,并确定排斥活动指数(RAI).结果 D组术后受者存活时间为(25.3±3.2)d,比其他3组明显延长(P<0.05);D组移植肝的RAI为6.12±0.55,比其他3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 于肝移植术后1~8 d给予大黄素对大鼠移植肝的排斥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延长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大黄素和环孢素A在抗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黄素与环孢素A合用对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方法 以LEW→BN大鼠原位肝移植为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术后每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 、环孢菌素A(CsA) 10.0 mg/kg、大黄素50.0 mg/kg和大黄素50.0 mg/kg+ CsA10.0 mg/kg。给药7天,于术后第8天每组随机取6只鼠处死,取肝脏组织观察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指数(AI);剩余大鼠停止用药,观察存活时间。 结果 CsA组、大黄素组、大黄素+ CsA组的存活天数、RAI及AI优于生理盐水组(P<0.01),其中大黄素+ CsA组优于CsA组、大黄素组(P<0.05),CsA组和大黄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肝移植术后给予大黄素与环抱素A联用,对于抑制排斥反应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状态下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肝早期的病理变化和受体生存状况的改变。方法:分三组:A组:n=36,同基因移植组(BN→BN);B组:n=36,异基因移植+环孢素A(CsA)组;C组:n=36,异基因移植组(Lewis→BN),另外各设亚组观察生存期。于移植后1、3、5、7、14天检测移植肝排斥反应病理分级,并观察移植鼠存活时间。结果:①A组;同基因移植肝无明显病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除第1天外,B组和C组各时间段的排斥分级明显高于A组(P〈0.05或〈0.01);而C组和B组相比亦有明显增高(P〈0.05或〈0.01)。②A组和B组的生存期平均大于100天,明显长于C组(34.3(3.56天)。结论:①同基因大鼠肝移植不发生明显的病理急性排斥反应,术后生存状况良好。②短期应用小剂量环孢素A(CsA)能明显抑制异基因同种大鼠移植肝的病理急性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的发生。③异基因大鼠移植肝早期出现明显的病理急性排斥反应,术后生存状况差,生存期较短。  相似文献   

7.
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文琴  杨潇  荆河  徐贤绸  童洪飞  林胜璋 《中草药》2008,39(12):1853-1855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肝移植大鼠排斥反应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移植组、大黄素组,于术后第5天取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移植组IL-2、IL-12、IFN-γ、TNF-α表达明显升高,IL-4、IL-10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大黄素组IL-2、IL-12、INF-γ、TNF-α表达显著降低,而IL-4、IL-10表达显著升高,与移植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大黄素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主要与其抑制IL-2、IL-12、IFN-γ、TNF-α等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使免疫反应由Th1型向Th2型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破血中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70例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5例)和西药组(35例),术后第2天2组分别化验D二聚体,并于第2天起中药组每日口服益气破血中药1剂,对照组每日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速碧)4100AXaIU,连续用药7 d,于术后第8天化验D二聚体,并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治疗前后D二聚体的指标变化,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倾向及肺栓塞发生,并统计DVT形成的情况。结果:中药组用药前后Dd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中药组无1例发生DVT,对照组1例发生DVT(1/35);中药组10例出现皮下瘀血(10/35),西药组26例出现皮下瘀血(26/3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均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2组均有效的降低了DVT的发生率,益气破血中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强肌健力口服液对大鼠肝移植术后IL-2和IL-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肌健力口服液对大鼠肝移植术后受体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应用二袖套技术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80只,并将其分为强肌健力口服液(QJJL)组、环孢素A(CsA)组和QJJL+CsA组和未治疗组(对照组)各20只;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相点采集的各组大鼠外周血的IL-2、IL-10水平及受体肝组织内的IL-2mRNA、IL-10mRNA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外周血IL-2、IL-10水平检测显示:QJJL组、CsA组和QJJL+CsA组的IL-2和IL-10的术前含量低于术后各时相,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5天血清IL-2的含量明显高于术前和治疗组(P〈0.05),IL-10术后5天的含量明显低于术前和各治疗组(P〈0.05)。PCR检测显示:各治疗组的IL-2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0 mRNA在各治疗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IL-2和IL—10的基因表达与大鼠肝移植术后的免疫反应有关,强肌健力口服液联合免疫抑制剂有助于移植大鼠术后免疫紊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移植肝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及iNOS抑制剂氨基胍和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 (FK50 6)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 4组 :同基因组(供、受者均为LEW大鼠 ) ;急性排斥组 (供者为BN大鼠 ,受者为LEW大鼠 ) ;氨基胍组、FK50 6组在异基因大鼠肝移植后分别应用氨基胍和FK50 6。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移植肝组织中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排斥组iNOS表达呈强阳性 ,与氨基胍组、FK50 6组、同基因组比较 ,差异显著。结论 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iNOS增高程度与排斥反应的强度有明显关系。氨基胍和FK 50 6可以抑制iNOS的表达 ,明显减轻移植肝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大黄诱导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腺泡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大黄素治疗组,用雨蛙素制作大鼠AP模型,大黄素组分成二个亚组,分别在模型制作后1h、12h腹腔内注射大黄素2.5mg/kg,2h后重复1次,测定24h后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6,并取胰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同时应用TUNEL技术分析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发现造模1h后大黄素给药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胰腺组织病变程度减轻,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高(P<0.05)。造模12h后大黄素给药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给予大黄素可明显抑制大鼠TNF-α、IL-6的释放,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大鼠AP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后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LEW→BN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6只动物,术后每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d-1、环孢素A(CsA)10.0mg.kg-1.d-1、大黄素50.0mg.kg-1.d-1、大黄素50.0mg.kg-1.d-1+CsA10.0mg.kg-1.d-1,连续用药8d,停药7d后处死动物取肝脏组织观察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A,B,C,D组RAI分别是(7.67±0.98),(5.17±0.40),(5.83±0.75),(3.83±0.75),AI分别是(35.83±2.32),(15.83±1.33),(16.50±2.35),(11.50±1.05)。B,C,D组的RAI,AI较A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D组较B,C组也均有明显降低(P<0.05),B,C组间差别均无意义。结论:大黄素能有效减少大鼠移植肝术后肝细胞凋亡,抑制排斥反应,且和CsA有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大黄素低浓度组(Emodin L),大黄素高浓度组(Emodin H),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他组均腹腔注射LPS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四组均给予正常食水,另大黄素低浓度组给予浓度为20 mg·kg-1的大黄素(ig,bid),大黄素高浓度给予浓度为40 mg·kg-1的大黄素(ig,bid),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ig,bi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大鼠肝脏中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运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标记法(IF)观察促凋亡相关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因子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促凋亡因子中抑癌基因p53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LPS腹腔注射可以导致大鼠肝脏病理性损伤和肝功能异常,致使肝脏氧化应激明显增强,肝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促凋亡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分泌明显增加,抗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受到抑制,促凋亡因子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组可以改善肝功能水平及肝脏病理变化,调节肝脏氧化应激,减轻肝细胞凋亡,减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分泌,增强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促凋亡因子p53的蛋白表达。结论 大黄素对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和减轻肝细胞凋亡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强肌健力口服液对猪肝移植术后IL-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肌健力口服液与猪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关系。方法:建立小型猪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动物模型,并进行动物模型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相点采集的各组动物外周血的IL-2的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移植肝组织病理检测以确定AR诊断,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外周血IL-2水平检测显示:强肌健力口服液(QJJL)组、环孢素A(CsA)组和QJJL CsA组IL-2的术前含量低于术后各时相,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5天血清IL-2的含量明显高于术前(P<0.01)。治疗组急性排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IL-2水平的变化与猪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有关,强肌健力口服液联合免疫抑制剂有助于猪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犬自体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犬自体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黄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各6只。假手术组仅进行肾手术切除;大黄素组在术前2 h按10 mg/kg ip大黄素,生理盐水组同法使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1 h后检测MDA、MPO、SOD、iNOS、eNOS的水平;术后24 h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以及TNF-α、IL-6、IL-8、IL-10炎性因子的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生理盐水组的MDA、iNOS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但MPO、SOD、eNOS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大黄素组的MDA、iNOS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但MPO、SOD、eNOS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生理盐水组的BUN、Cr、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但IL-10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大黄素组的BUN、Cr、TNF-α、IL-6、IL-8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但IL-10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肾损伤明显减轻。结论大黄素能减轻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抑制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黄素在抗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和同位素检测等技术,比较大黄素作用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LF)的增殖和其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检测大黄素作用下人胚 LF 电镜下的形态学特征。结果:(1)大黄素能够抑制人胚 LF 的增殖,并与其浓度、作用时间有关,大黄素高浓度组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低浓度组,并随着时间延长其作用也明显增强;(2)在 IL-1诱导时,大黄素可以降低人胚 LF 分泌 IL-6的水平;(3)大黄素组人胚 LF 形态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黄素具有抑制人胚 LF 增殖和抑制 IL-1刺激人胚 LF 分泌 IL-6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千金黄连丸加味方对谷氨酸钠(monosodium L-glutamate,MSG)诱发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小鼠肾脏的影响.方法:以中药复方千金黄连丸加味方干预MSG IR小鼠模型,与罗格列酮作对照,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小鼠的尿蛋白排泄量及肾小球直径,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结果:给药2周,中药小剂量组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给药4周,中药大剂量组空腹血糖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01),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罗格列酮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中药高、低剂量组肾小球肥大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罗格列酮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复方千金黄连丸加味方能减轻IR,减少IR小鼠的尿白蛋白的排泄量,改善IR相关性肾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柑橘类黄酮诺必擂停对K56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构建l(562裸鼠移植瘤模型,25只裸鼠分为模型组、诺必擂停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n=5).造模24 h后分别给与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诺必擂停(12.5,25,50 mg·kg~(-1))和环磷酰胺(20 mg·kg~(-1)),连续给药18 d,处死,取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组织VEGF表达及MVD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药物对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诺必擂停可显著抑制K56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达36%~58%,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显著降低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生成:诺必擂停低、中、高剂量组CD34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中、高剂量组分别P<0.05,P<0.01);抑制VEGF的表达:诺必擂停低、中、高剂量组VEGF均低于模型组(分别P<0.05,P<0.01和P<0.01);抑制CAM血管新生:2,4 μg作用下CAM微血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诺必擂停可以抑制K56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及其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按单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参麦注射液组(SM组),每组15例.SM组于CPB转机前将参麦注射液0.6 mL·kg~(-1)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C组在相同时间内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动态观察2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T_0),体外循环(CPB)停机后0.5 h(T_1),2 h(T_2),6 h(T_3),24 h(T_4)5个时点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_2]、呼吸指数(RI)、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同时记录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结果:2组患者CPB后ET-1,P(A-a)DO_2,RI值较T_0明显升高(P<0.01或P<0.05),但SM组上升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1或P<0.05);两组血NO浓度则在CPB后明显下降(P<0.05),但SM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C组(P<0.01或P<0.05);结论:ET-1和NO参与体外循环后的肺损伤过程,参麦注射液可通过提高NO、降低ET-1水平,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和通气功能障碍,保护并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