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光眼术后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娩核囊外摘出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42眼施行手术。常规球后麻醉。于颞侧角膜缘后2.0 mm行直线形或反眉形巩膜板层切开,长为5.5 mm,作隧道切口至透明角膜内1 mm。注入黏弹剂,行连续环行撕囊或开罐式截囊,直径6 mm,水分离后以旋转法将晶状体核旋入前房,以晶状体圈匙将核托出。以注吸针头吸净晶状体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缩瞳。术后随访至少3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等。结果本组38例42眼术后第3天视力≥0.5者29眼(69.04%),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对原滤过泡无影响,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青光眼术后特别是上方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经颞侧巩膜隧道式小切口进行手法娩核白内障手术切实可行,效果良好,值得向基层医院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28例3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的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0∶00位透明角膜切口)后,11∶00~1∶00位距角膜缘后2mm处剪开球结膜及Tenon囊,3mm穿刺刀于角膜缘后2 mm穿刺入前房,作一3 mm宽、1/3~1/4巩膜厚度的巩膜隧道,伸入小梁咬切器,咬除3块约1mm×1mm大小小梁组织。术后随访3~6 mo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 OCT检测)及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术后1wk,视力〈0.1者3眼,0.1~者6眼,0.3~者13眼,0.6~0.8者8眼;1眼发生恶性青光眼,8眼早期角膜水肿及瞳孔区轻微纤维素渗出;30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Ⅰ型、Ⅱ型滤过泡), OCT显示滤过口通畅;随访3~6mo,28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2眼出现眼压控制不良。结论: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简单易行,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改良W型切口在特殊情况下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W型切口在特殊情况下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者巩膜瓣切口均做在12点钟,距角膜缘后4~5mm处反眉弓板层切开长5mm,在切口两端向角膜缘延长2条巩膜切口成W型,分离巩膜瓣至角膜缘内1~1.5mm完成巩膜瓣制作。结果术后1d视力增加2行以上者179眼,增加5行以上者103眼,术后1月提高5行以上者125眼,角膜手术性散光为:术后3d(1.50±1.23)D,术后1月(0.99±0.87)D,术后3月(1.05±0.94)D,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平均为(2.1±0.9)kPa,滤过枕均为扁平弥散型。结论改良W型切口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白内障手术,尤其适用于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手术方式,值得眼科医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89眼)青光眼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做穹隆部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的梯形巩膜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拆缝线。球结膜切口连续紧密缝合。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眼内组织反应与并发症。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调整缝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术后第一天前房形成良好74只眼,术后巩膜瓣缝线松解时间5-30天,平均11天,缝线松解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60例患者术后随访眼压3-18mmHg,平均(9.1±2.75)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呈现血管少、弥散而微隆起的功能性结膜滤过泡。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减少前房形成迟缓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小梁切除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小巩膜瓣和填压缝线与拆除技术对早期恢复前房和维持滤过泡的作用。方法  32例 37眼青光眼进行小梁切除术 ,术中巩膜瓣大小为 3m m× 2 .5 m m ,填压缝线紧密缝合 ,于术后 6天切断角膜缘上线襻 ,松解拆去缝线 ,眼球按摩。结果  34例 (91.9% )前房于术后第 1天形成 ,术后 1— 2周 , 、 型滤过泡 35眼 (94.6 % ) ,平均眼压 1.86± 0 .34k Pa,2 4眼随访 3— 6个月 ,2 1眼 (87.5 % )为有效滤过泡 ,平均眼压2 .11± 0 .6 7k Pa。结论 小巩膜瓣松解填压缝线小梁切除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滤过泡维持好。  相似文献   

6.
Yin JF  Tong FF  Wu LL  Wu RY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8):466-470
目的 观察深层巩膜切除联合激光小梁灼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32例 (32只眼 )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深层巩膜切除术 ,暴露Schlemm管外壁及残存的小梁网菲薄角膜缘组织 ,采取半导体激光器眼内用导光纤维 ,紧靠巩膜突前方小梁网角膜缘区域 ,直视下激光热灼击开 2或 3个圆形滤孔 ,滤孔直径 5 0 0 μm ,房水缓缓溢出。巩膜瓣缝合 1或 2针。术后观察患者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形态、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结果。随访时间 4~ 2 4个月 ,平均 (7 94± 6 2 0 )个月。结果  32只眼术后早期前房形成良好 ,视力稳定。最终随访患者平均眼压 (14 86± 4 15 )mmHg(1mmHg =0 133kPa) ,明显低于术前 (2 9 6 8± 5 76 )mmHg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7 4 15 ,P <0 0 0 1)。术后 32只眼均形成明显弥散性滤过泡 ;随访期间 ,2 7只眼有功能性滤过泡 ,5只眼于术后 2~ 3个月功能性滤过泡消失。 2只眼术中虹膜轻微灼伤 ,出现前房一过性色素脱失和房水混浊 ;角膜与晶状体无激光性损伤。 2只眼术后眼压偏高 ,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 深层巩膜切除联合激光小梁灼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 ,无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F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4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以及眼压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3~24个月.结果 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34眼,Ⅲ、Ⅳ型滤过泡6眼;眼压: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3.2±2.7)mmHg,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6±3.1)mmHg.,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MMC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4g·L-1MMC,时间为4min,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滤过泡的形成以及术后1月、3月、6月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1)并发症: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性浅前房(眼压≤5mmHg)4眼,薄壁滤过泡5眼,滤过泡渗漏2眼;角膜上皮点状或弥漫缺损3眼,均在3~7d内自行恢复;术后前房有少量出血者2例,3d内自行吸收。(2)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36眼;Ⅲ型滤过泡4眼;Ⅳ型滤过泡2眼。(3)眼压:术后1月42眼、术后3月38眼、术后6月34眼眼压均在10~20mmHg(1kPa=7.5mmHg)。需用一种降眼压滴眼液可控制在20mmHg以下有6眼,眼压控制不良再手术有2眼。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由于MMC应用不当而发生的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后果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缝线及角膜侧切口对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影响。方法青光眼95例(145眼)在常规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巩膜瓣可拆缝线及角膜侧切口,术中全部病例人工形成前房,观察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形态及眼压水平,根据眼压高低、滤过泡形态及前房深浅决定拆除可拆缝线时间,并将浅前房发生率与行单纯小梁切除术的144例(179眼)作对比。结果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可拆缝线及角膜侧切口术后12眼发生浅前房,浅前房发生率为8.2%;单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18.4%。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可拆缝线及角膜侧切口可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小梁切除术后低压性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86例92眼。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制作4mm×4mm的巩膜瓣,将沾有0.25mg/ml丝裂霉素C液的棉片(5mm×5mm)置于巩膜瓣上,用结膜瓣遮盖棉片5分钟后取出。用平衡盐溶液100ml充分冲洗,用2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角膜缘内0.5mm作1前房穿刺口。作常规小梁切除及虹膜周边切除。10-0尼龙线作改良可拆式缝线缝合巩膜瓣的两个边。术后5~10天视前房及眼压情况拆除巩膜可拆式缝线。结果 92眼术毕前房即形成,拆除缝线后,眼压7.10~18.86mmHg,平均12.53mmHg(1mmHg=0.133kPa)。滤过泡呈弥漫微隆起,术后未见脉络膜脱离或浅前房。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更确实,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方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61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失控行下方小梁切除术患者的资料,统计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和降眼压药物的数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手术成功率。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76(平均30.15±14.10)mo。61眼术前眼压35.98±10.01mmHg,术后1wk,1、3、6mo,1a及末次随诊眼压分别为9.62±4.90、13.15±4.51、16.05±7.37、16.48±6.81、16.68±6.42、16.77±7.56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差异(P<0.001)。术后6mo,1、2a的完全成功率分别是62%、49%、36%,部分成功率分别是93%、85%、81%,34眼(56%)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前采用降眼压滴眼液3.33±0.77种,术后3mo降至1.41±1.44种(t=9.86,P<0.001)。术后未出现滤过泡感染、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下方小梁切除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但对于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控制不佳的患者,仍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3个月时只有127只跟进行了随访。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3.03%,3个月时为78.69%。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55.07%,3个月时为53.0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组研究发现,传统的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滤过泡成功率高于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术后降压效果相应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小梁切除术不同结膜瓣滤过泡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3个月时只有127只眼进行了随访.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3.03%.3个月时为78.69%.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55.07%,3个月时为53.0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组研究发现.传统的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滤过泡成功率高于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术后降压效果相应亦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切口摘除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视力及眼压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1990~2001年的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108例110眼进行分类观察,其中顳侧角巩膜大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2例62眼,上方透明角膜大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10例10眼,顳侧透明角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38眼。分别检查视力和眼压并进行比较。术后观察3~24月。结果 三种手术方式术后视力和眼压分别为:术后矫正视力0.1以上者,角巩膜缘组61.29%,透明角膜组50.0%,超声乳化组86.84%。术后眼压正常者,角巩膜缘组88.7%,透明角膜组100%,超声乳化组100%。结论术中避开滤过泡选择顳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眼压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09/2011-1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6眼。本组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共5眼,0.1~0.2共11眼,0.3~0.5共53眼,0.6以上17眼。术后患者眼压均降到临床统计正常范围(10~21)mmHg。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减轻了患者多次手术的负担,临床有显著效果,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20例(2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池及并发症。结果随访平均6月,眼压均低于21mmHg,视力0.2以上者19眼(86.36%)功能滤过泡20眼(90.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视力恢复快,有效眼压控制较好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Fourteen eyes (12 with open-angle glaucoma and 2 with secondary glaucoma) of 14 patients were operated by trabeculectomy at the inferior limbus. The surgical technique is described and results of 6-12 months follow-up are reported. Complication rate was reasonably low. Early postoperative IOP higher than 30 mmHg occurred in one eye where a blood clot and sodium hyaluronate obstructed filtration of aqueous. Postoperative mean IOP was 16.3 mmHg (6-29 mmHg) in 13 eyes at 3 months, 17.1 mmHg (13-26 mmHg) in 12 eyes at 6 months and 20.1 mmHg (11-31 mmHg) in 12 eyes at 12-16 months. Three eyes had follow-up of 19-21 months and corresponding IOPs were 14, 15 and 22 mmHg. IOP was less than 22 mmHg in 10/12 eyes at 6 months and in 8/12 eyes at 12-16 months. 6/12 eyes managed without medication at 6 months and 2/12 eyes at 12-16 months. Trabeculectomy at inferior limbus is a safe procedure and it is recommended as a surgical procedure in eyes after previous cataract surgery.  相似文献   

18.
经颞侧切口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例(21只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眼采用颞侧角巩缘切口作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分别随访6 ̄36个月,21只眼中17眼裸眼视力〉0.1,其余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维持正常。结视:对已施行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采用颞侧角巩缘切口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既能提高视力,又维持了眼压的稳定,效果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7例(128眼)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视力迅速恢复,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随访6mo~2a,113眼≥0.5(88.3%);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11眼术后眼压<20mmHg,16眼加滴1~2种降压药后眼压控制满意且稳定。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性滤过泡83.6%。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但能良好地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而且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在白内障青光眼并存情况下采用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