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病毒携带与其ALT异常状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2005级-2007级3年的本科新生10912名及研究生新生1339名体检中HBsAg和ALT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科生的HBsAg阳性率2005级、2006级、2007级分别为13.1%、12.5%、9.3%,研究生分别为11.7%、11.6%、7.0%;2007级的HBsAg阳性率低于2005级和2006级;本科生2006级、2007级和研究生2006级HBsAg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3年来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咸宁学院1991-2000年新生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咸宁学院入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为高校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1991-2000年入学新生进行HBsAg(RPHA)和ALT(改良赖氏法)检测。结果 10年间4506名新生中HBsAg总阳性率为9.9%、ALT总异常率6.55%、HBsAg阳性伴有ALT异常率为0.80%;城镇新生HBsAg阳性率为8.8%,农村新生阳性率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新生阳性率为11.4%,女性新生阳性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7%,女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新生ALT异常率为5.49%,农村新生ALT异常率为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内外新生ALT分别为6.97%和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新生入学检测HBsAg和ALT,对做好大学生乙肝防治和医疗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 016名医学研究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科院校研究生HBV感染情况,以便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5级1016名研究生检测HBV感染情况,对HBV感染阳性者采厢酶法进行ALT测定。[结果]HBV感染率为3.05%,HBsAg阳性率为1.57%。HBsAb阳性率为73.62%,ALT及肝功能未见异常。[结论]医科院校研究生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低于社会一般群体和医院医护人员,主要与高校重视乙肝预防工作,研究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普遍接种了乙肝疫苗有关。对高校新生进行乙肝5项的普查,有针对性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王玲  王爱菊 《中国校医》2010,24(11):809-811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在当前学校入学新生体检取消乙型肝炎(乙肝)检测时,为学校制定乙肝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徐州市某高校2007~2009级入学新生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9级入学新生共体检11 871人,HBsAg阳性405人,阳性率为3.41%,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4.70%,女生HBsAg阳性率为2.64%,农村新生HBsAg阳性率为4.35%,城市新生HBsAg阳性率为2.41%。HBsAg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市,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存在南方高于北方等地区性差异。HBV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构成比例分别为42.47%和36.54%。结论徐州市某高校新生存在乙肝感染的潜在危险,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HBV感染状况,为高校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大学2002-2006级本科新生23961人检测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ALT。结果新生HBsAg阳性率平均为13.03%,乙肝两对半"大三阳"、"小三阳"检出率分别为6.65%和5.41%;男女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05%和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级城乡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9.14%和16.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HBV感染状况不容乐观,HBsAg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新生入学时普查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生HBV感染状况,为高校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大学2002-2006级本科新生23 961人检测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ALT.结果 新生HBsAg阳性率平均为13.03%,乙肝两对半"大三阳"、"小三阳"检出率分别为6.65%和5.41%;男女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05%和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级城乡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9.14%和16.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HBV感染状况不容乐观,HBsAg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新生入学时普查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榆林学院人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8年新生合计9862人,对全部新生进行肝功能与HBsAg检测,再对HBsAg阳性者运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者667例,阳性率为6.67%,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7.98%、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升高96例,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新生中HBVM及ALT的检测,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某高校5届新生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5届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及变化情况,为学生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校2003-2007年本科新生HBsAg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届29376名新生中HBsAg总的阳性率为6.78%,ALT异常率为5.45%,HBsAg阳性伴ALT异常检出率为0.80%;男生HBsAg阳性率为7.34%,女生HBsAg阳性率为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5,P〈0.01);男生ALT异常率为6.48%,女生ALT异常率为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31,P〈0.01)。5届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不完全相同,2003年最高,为7.24%,2007年最低,为5.9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9,P〈0.05);5届新生的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70,P〈0.01)。结论我校新生的HBsAg阳性及ALT异常情况不容乐观,男生的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女生,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某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转氨酶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利  马萍  黄鹤 《中国校医》2008,22(6):687-688,690
目的调查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结合转氨酶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方法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g)快速胶体金法检测北京某高校2007年度7370名新生的HBsAg和HBsAb,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3%,本科生与博士生研究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为72.0%;ALT(ALT≥60IU/L为异常)在所有新生中异常率为6.1%,在HBsAg阳性与HBsAb阴性同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校新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预防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全荣爱 《职业与健康》2008,24(8):772-773
目的了解我校新生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做好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受检者进行HBsAg和ALT检测。结果346名新生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为4.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阳性率为6.72%,显著高于女生2.36%,ALT无一例异常。结论学校应对HBV感染者制定出治疗和隔离方案,避免病毒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5年来广州市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及变化情况,为高中学生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静脉血3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用连续监测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5—2009年高三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平均为2.5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为0.60%,两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有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广州市高中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有较大成效,应继续对在校学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高中学生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西大学新生肝功能异常情况,探讨肝炎防治措施,控制肝炎在本校的流行, 为本校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工作环境。 方法 对该校2014—2017年所有入学新生进行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对ALT>50U/L的样本进行HBsAg检测,初筛肝炎类型。 结果 ⑴49 060名新生检出ALT异常384人,占0.78%;2014—2017年新生各年份ALT异常率分别为0.62%,0.65%,0.75%,1.07%。⑵ ALT 异常者检出HBsAg 阳性78人,阳性率为20.31%;其中研究生阳性率为18.44%,本科生阳性率为21.40%;男生阳性率为18.10%,女生阳性率为36.17%;2014—2017年各年份分别为36.76%,17.72%,22.45%,12.23%。 结论 (1)ALT异常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生高于本科生,男生高于女生。(2)ALT 异常者,HBsAg阳性检出率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差别其甚微,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3.
沈惠芬 《职业与健康》2009,25(4):396-397
摘 目的了解近年来无锡市高考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状况,为做好高考前学生的健康干预,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取静脉血3ml分别用赖氏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Au、HBsAg。结果2004--2008年高考学生HBsAg阳性率为2.63%,并呈逐年下降态势,ALT异常率有上升趋向,且有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在青少年中乙肝防治工作中,应继续深入并推广乙肝疫苗的强化接种,对高考学生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并对检出指标异常的学生加强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了解盐城市盐都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ALT异常情况,初步探讨引起ALT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该地区2005-2007年相关从业人员血清ALT,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检测从业人员14315例,其中ALT异常(〉40U/L)者282例,异常率1.97%。2007年异常率较2005、2006年稍高;7月和8月份异常率高于其他月份,而2月和1月份异常率较低;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18~20岁人群异常率低于20岁以上的人员;HBsAg阳性者ALT异常率高于HBsAg阴性人员;异常标本中ALT值41~80U/L、81~150U/L及〉150U/L的比例分别为59.22%、33.69%和7.09%。结论该地区从业人员ALT异常率较高,其原因分别与气温、性别、年龄、HBsAg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2003~2005年永州市青少年学生乙肝感染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盘小娟  邓辉军  唐荣 《中国校医》2006,20(5):519-521
目的分析近3年来乙肝病毒在不同类群青少年学生中的感染状况及动态变化。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03-2005年永州市参加中考、高考各类青少年学生共7605名的乙肝表面抗原(船sAg)及“乙肝两对半”指标,参考其他因素和其他城市情况,逐年分组进行分析。结果3年船sAg平均阳性率为11.65%,2003~2005年每年的船sAg阳性率分别为10.20%、11.75%、13.36%,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12.10%、10.28%,城乡学生阳性率分别为10、92%、13.16%,住校生、走读生阳性率分别为12.83%、11.15%,初、高中毕业生阳性率分别为10.88%、12.01%。886例HgsAg阳性学生中乙肝e抗原阳性者占61.52%。结论我市中青少年学生的乙肝感染率不但偏高,而且有不断增高趋势,其中传染性强的人群较大。农村学生、男生、住校生为乙肝重点感染人群,需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1996~2002年广州四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广州市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 ,探讨在中学生中继续进行免疫干预的必要性 ,为制订乙肝免疫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城区中学生初一、高一新生进行乙肝表面标志物检测 ,对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免疫干预 ,比较 1 996~ 2 0 0 2年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抗体阳性率。结果 :1 996年初次血检 392 89人 ,HBsAg阳性率 9 55 % ,HBsAg阳性率为 63 1 % ;至 2 0 0 2年HBsAg阳性率由 9 55 %降至 3 0 5 % ,抗体阳性率由 63 1 0 %升至 81 40 %。结论 :广州市城区中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抗体阳性率则呈曲折上升趋势 ,肯定了广州这几年在学生中预防乙肝的成绩 ,在中学生乃至大学生中进行乙肝免疫干预极为重要 ,它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延续。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某高校2004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高校防治乙肝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流行.[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其他4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即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2 671名2004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16.66%.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18.73%,女生HBsAg阳性率为12.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十AST升高伴HBsAg阳性有52人,占阳性人数的11.69%.[结论]广东江门某高校2004年新生HBsAg阳性率较高,高校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在学生中进行乙型肝炎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意识,定期进行肝功能及乙肝5项指标检查,对易感染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8.
2000~2005年日照市非预检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预检献血者相关疾病感染状况,以便提高血液质量,控制不合格献血.[方法]对日照市2000~2005年无偿献血的非预检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计检测57 581份,不合格率为6.79%,其中ALT异常率为3.57%,HBsAg阳性率为2.72%,抗-HCV阳性率为0.29%,抗-HIV阳性率为0.002%,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49%.总不合格率,18~28岁为4.49%,29~38岁为5.22%,39~55岁为8.12%(P<0.01).[结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其他指标的不合格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