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俊  郑丽君 《河北中医》2013,35(1):116-117
恶性肿瘤不仅对患者心理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而且对其家属心理也有重要的负面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强调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把患者家属和患者视为一个整体,不仅要对患者辨证施护,同时对患者家属也给予适当关怀,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具  相似文献   

2.
白延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32-132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研究者制定的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各50例,对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问卷测量焦虑值。结果:实验组焦虑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住院部收治的9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80名家属进行评分,并对其进行共计2周的心理干预.结果: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干预后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可减少患者家属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问题是影响其康复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系统在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主观经验支持,个体通过与外界的互动,通过生理和心理中介机制,对应激反应进行回应。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减轻肝移植患者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肝移植患者的积极适应性行为,最终帮助个体重新恢复到和谐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黄露  梁键  林海珍  黄杏妹  陈洁 《光明中医》2015,30(1):155-15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141例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7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艾灸、耳穴压豆技术,疗程4周。观察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评分、食欲状况评分。结果 1干预后B、C两组SDS、HAMD SAS、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1,P0.05),且C组显著优于B组(P0.01,P0.05);2干预后三组PSQI评分及食欲状况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P0.05),但B、C两组较A组改善更显著(P0.05,P0.01),且C组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黄慧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49-15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患者81例,以上患者均为意外伤害急诊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入急诊室(干预前)和出急诊室(干预后)进行心理情绪评分;采用自编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急诊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有利于临床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2009年12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期间一共收治了外科手术患者138例,将所有的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即对照组69例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6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心理护理,对比评价2组患者手术的焦虑情况、心率、血压以及脉搏等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脉搏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其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且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康复至关重要,通过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可以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度过治疗的难关.  相似文献   

9.
心理社会因素对银屑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银屑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评价指标进行症状冒化评分及比较,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初步测评,为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6.21±7.64)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41.10±7.34)分,研究组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的焦虑评分与EPQ中的外向量分、CSQ中的积极应对量分和PSSS中的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而与EPQ中的神经质量分、CSQ中的消极应对量分有显著性正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焦虑心理,除了实施药物治疗外,应重视运用心理社会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并可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肝脏疾病是近十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特点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等非外科手术方式治疗[1].由于认识不足,加上疾病本身困扰,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康复[2].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1月对47例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治I疗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56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SAS评分,记录他们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自评量。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患者的心理有了明显的改善,护理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该晒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程度,对她们的后期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针对临终病人心理护理内容尚不完善和临终病人生活质量不高的现状,根据临终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特点,在西医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情志护理,体现人文主义,以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临终护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陈蕊  李红杰 《中医临床研究》2010,2(20):89-89,92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卫生宣教及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后一周及出院前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出院后保持情绪稳定的有45例,占90%。结论:心理疏导能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心理应激对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减轻截肢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使其能有效的配合临床治疗,对患者的远期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方法:运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截肢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可逐步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问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20例截瘫患者接受心理干预,使负性心理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样本从日照市东港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10月开始,截至2018年10月,将护理方案作为分组依据,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通过研究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研究得知,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两组患者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通过研究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研究得知,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低,两组患者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两组在护理干预前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和焦虑量表(SAS)进行评定,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护理1个月后,再次运用HAMA和SAS进行评定,同时采用昆明医学院陈孜慧报道的方法进行治疗依从性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前的HAMA、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干预后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HAMA、S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的占81.4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的占60.47%,X2=4.57,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影响,并总结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我院妇科门诊共收治肿瘤患者122例,随机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即对照组的61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6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上述两组手术后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结论: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面、消极情绪,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伴有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8例脑梗死患者(干预组35例,对照组33例)进行调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结果:68例患者中,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50分26例(38.2%),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53分33例(48.5%),干预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SAS及SDS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患者的躯体症状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其心理护理,从而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失眠散外敷及心理疏导在治疗失眠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56例,给予失眠散外敷涌泉穴2周,同时给予心理疏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8.9%,匹次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总有效率57.1%。结论:联合应用失眠散及心理疏导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心理干预对真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吞咽障碍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25),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组(n=25);电针组采用电针及普通针刺治疗,针灸及心理干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心理干预。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用洼田饮水实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P<0.05),但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组疗效好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电针组抑郁与焦虑分值下降,但较治疗前无差异( P>0.05),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组治疗后的抑郁与焦虑分值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电针结合心理干预能更好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