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加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9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57.9%,对照组为21.1%,两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4天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3.1%,对照组为47.9%,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者停止治疗,未痊愈者继续治疗,最多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Portmann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1),治疗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5,(8):1065-106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两亏型脑瘫下肢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脾肾两亏型脑瘫患儿,双下肢肌力在2级以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两组均治疗1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双下肢肌力的改善情况。结果:采用0~5级的6级肌力分级法和粗大运动评定量表进行评定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提高脾肾两亏型脑瘫患儿双下肢肌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电针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级。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House-Brackmann(H-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45例,占88%,好转4例,占8%,无效2例,占4%;对照组治愈40例,占78%,好转9例,占18%,无效2例,占4%。结论: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组,该方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早期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1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治疗2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1组治疗后肌电图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1组疗效与治疗2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早期腕管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秋水仙碱及吲哚美心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22例(73%),好转8例(2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17例(57%),好转11例(37%),未愈2例(6%),总有效率为94%。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秋水仙碱及吲哚美心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22例(73%),好转8例(2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17例(57%),好转11例(37%),未愈2例(6%),总有效率为94%。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9.
石春辉  刘兴琼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574-575,59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观察组采取甲钴胺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显效和好转例数相当,观察组痊愈和无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H-B面神经功能Ⅲ级和Ⅳ级的例数相当,观察组Ⅰ级、Ⅱ级、Ⅴ级和Ⅵ级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例数相当。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面肌的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121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1)和对照组(n=60),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对照组采用纯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2%,治疗组平均听阈水平、中医证候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听阈水平及中医证候,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模型大鼠,观察该法对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从神经保护的角度探讨温针治疗DPN的可能机制。方法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肌肉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弥可保组、温针组。温针组每日针刺大鼠双侧脾俞、肾俞、环跳和后三里穴,得气后在针尾缠绕艾绒点燃施灸30 min,弥可保组每日肌肉注射弥可保50μg/kg。另设正常组进行对照,模型组和正常组只作捆绑处理。共治疗8星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一般状态、血糖,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坐骨神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后,弥可保组和温针组坐骨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SOD和TAO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温针组与弥可保组相比较,以上各项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能有效提高DPN模型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并且能有效地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麝香注射液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为临床提供电针、麝香注射液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手术造成清洁级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电针组、麝香注射液组、电针加麝香注射液组、和模型组,分别在治疗4、8、12周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判断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电针组、麝香注射液组以及电针加麝香注射液组SFI和MNCV的恢复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其中电针加麝香注射液组优于电针组或麝香注射液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麝香注射液均能促进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它们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是一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一组(40例)和二组(40例),一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二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同一时点的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或耳穴贴压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的疗效相当,均为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头电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瘫肢肌力的影响与常规头针操作的疗效,从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及治疗前后肌力改变进行系统观察,两者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其有无统计学意义,来得出头电针治疗是否比头针更有利于患者瘫肢肌力提高的结论。方法:将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头电针组)和对照组(头针组),均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MAS评分的变化和患肢肌力的改变,两组数值经统计学组间比较以确定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结果为治疗组16.43±6.08,对照组15.93±5.59,治疗后治疗组42.50±3.73,对照组38.67±3.20,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值均为P=0.000〈0.01,提示两组治疗前后MAS评分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00,即P〈0.01,提示治疗后两组间MAS评分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电针和头针均可显著提高MAS评分及改变患肢肌力,而加电针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为主康复治疗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桡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于病情稳定后予常规电针,物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另用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达优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P&lt;0.05)。结论:康复治疗能提高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善神经的血液循环及营养,促进桡神经功能恢复,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外周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共37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9)、CCI对照组(n=9)、CCI手针组(n=10)、CCI电针组(n=9)。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7、17、27、37天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于术后第37天,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中TNF-仅、IL-1β、IL-6蛋白表达。结果CCI对照组、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开始到第37天实验结束,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逐渐改善(P〈0.05)。CCI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O.05,P〈O.01);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血清TNF-仅的含量显著低于CCI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大鼠血清IL-6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IL-1β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的影响,探究分析电针促进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通过免疫组化和积分光密度测定脊髓前角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通过BBB( 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综合分析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造模后7天,采用单因素ANOVA进行组间比较及SNK法进行两两比较。模型组、电针组与正常组相比行为学检测提示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电针组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周围运动传导通路再通和功能恢复,最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7例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督脉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6月后进行Barthel指数及改良Ashworth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55.17%,有效率为8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督脉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活动能力,可明显改善患者肌肉痉挛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给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及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两组疗程均为30天。两组均在治疗前后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定疗效、肌电图测腓总神经( common peroneal nerve )的MNCV 及S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足阳明经穴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春梅  陈建权 《河北中医》2012,34(3):384-386
目的观察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4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确,应用安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