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暑邪产生于夏暑季节,属六淫邪气中致病较为复杂的一种,既有火热炽盛的特性,又有兼夹湿、寒、痰等邪气的复杂性。所致暑病在病机上有元气亏虚、阴津受损、脾虚生湿、肺热咳血、心火扰神、热盛动风等多样性;病证属性上有阴阳之分;发病特点有外邪直中及邪气伏藏的不同。暑邪致病,病性多样,病变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2.
《内经》认为,暑邪是常见外感邪气之一,属阳邪,属"上部"病因。暑为夏季的主气,夏伤于暑,热气盛。暑邪致病的证候特点为起病即见炎热燔灼之象,易耗气伤阴,暑热易犯心包,出现神志病证,易伤肺气,且易挟湿。《内经》分别论述了新感类暑病和伏邪类暑病,提出"热者寒之",对暑邪致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暑病     
暑为“六淫”之一,是夏季的主气。凡夏天感受暑热邪气而发生的多种急性热病,统称为“暑病”,但狭义上一般多指暑温、中暑、感冒之类的病症,现代医学称为日射病,有明  相似文献   

4.
正《素问·热论》道:"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为六淫邪气之一,是夏季的主气一,天气日渐炎热,很容易令人感受暑邪而生暑病。同时,夏日湿气重,故而暑病又多夹湿,常表现为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腹胀泄泻等症。仁丹正是针对这些夏季病症的一剂清暑开窍的良药。北京同仁堂所产仁丹,处方来源于北方  相似文献   

5.
“暑”论     
"暑"为六淫之邪,生发于夏季,暑为夏的主气,因其鲜明的季节特点,使之与六淫他邪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但暑邪亦与六淫之寒、湿等邪在致病过程中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对暑邪的病机特点的深入了解,以及治则的准确把握、药物的合理选择,往往是能否达到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樊旭升 《光明中医》2013,28(6):1095-1096
用天人合一的方法分析夏暑之际常用方,探讨暑期病的病机与治法。夏季用方,在病机上需注意暑性升散、暑必夹湿、肺热脾寒、气阴两虚。治疗上,需注意敛肝祛湿,清肺温(补)脾,补气养阴。  相似文献   

7.
暑症,是指因夏季感受暑邪所致的类病症。暑性炎热而升散,故本症多见热象,且易耗气伤津。暑多挟湿,故常与湿邪相混成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伤暑:感热,5T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白或黄,  相似文献   

8.
鄂东南地区暑温疫情与气候因素的探讨徐新保①周贵姣②吴勇③暑温属现代医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其疫疠邪气是由蚊虫传播的夏秋季流行性疾病。鄂东南地处“吴头楚尾”的自然位置,河湖密布,雨量充沛,暑、湿相互致病,故暑温症严重威胁着该地区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历史上...  相似文献   

9.
暑湿治验     
暑为阳邪,为夏季火热之气,感受暑邪可出现高热、口渴、汗多、脉洪大等阳热之症。暑为挟湿,二者常相兼为病,其临床特征,除有暑热症候外,尚有四肢困倦、食欲  相似文献   

10.
暑病为临床常见的季节性疾病,尤其是我国南方夏季炎热,多湿气候持续时间长,更由于近几年空调器广泛普遍地使用,暑病的阴暑发生表现突出,故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治疗阴暑临床体会加以探讨。1病因病机暑病作为季节性疾病有其特点。《景岳全书·暑证》说:“暑本夏月之热病,然有因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此其病有不同,而总由于暑,故其病则有阴阳二证,曰阴暑,曰阳暑”;“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凡人之畏暑食凉,不避寒气,则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阴,或以乍寒乍热,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而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  相似文献   

11.
夏天第一方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古人说:“暑热者夏之令也,人或劳倦透支,生冷食物过大,元气匮乏,不足以御天之亢热,于是受伤为病。”夏季暑热既盛,而雨湿较多,湿气亦重。因天暑下迫,土湿上蒸,湿气与热邪相合,故暑湿每多兼感,亦称之为暑湿病邪,其致病可形成暑温夹湿之证。  相似文献   

12.
作为常见病的夏季外感热病,中医学在传统上归之于"暑病"之门。随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演进,今昔对比,夏季外感热病的证候特点和论治原则,也有一定的发展变化。本文遥尊古典之医论医方,结合目前的学者观点和临床所见,试分析暑热病、阴暑病、暑湿病常见证候的理法方药,本文认为,应遵气化之清晰分野,从诸热、诸寒、诸湿而分别论治。  相似文献   

13.
黄文政治疗暑病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政教授是津城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笔者跟从黄文政教授1年余,亲历黄老辨证之精,现将黄教授夏季治疗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经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夏至之后,气候炎热,天暑下逼,地湿上蒸,人在气交之中,易感暑热病邪而发病。湿热之邪易相兼为病,故暑多挟湿;夏暑炎热,每多喜纳凉饮冷,又易兼表寒;暑为阳邪,暑热病热势高,易伤津耗气。故黄文政教授认为对于暑病的治疗,必须在辨明偏湿、偏热之后,再行施治。夏月感寒,应祛暑解表,…  相似文献   

14.
论寒温统一     
外感病学,是研究外感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个统一、完整、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1寒温统一的基础1·1外感病的致病邪气1·1·1六淫之邪:六淫(括疫疠)之邪,是引发外感病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致病邪气的总称。1·  相似文献   

15.
二、暑温挟湿的病因病机特点与化湿法暑温是夏令感受暑热之邪的时令热性病,多发生在夏末秋初季节。其发病初起即可见到壮热烦渴,汗出等气分症状,并且传变迅速,多见闭窍和动风等变证。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相当于“乙脑”钩端螺旋体病、流感等疾病。暑温虽为阳热之邪,但多挟湿为患,因为暑季多湿,人处湿中故暑温多挟湿伤人,又因暑季气候炎热,人们多喜凉饮冷,所以暑湿之邪又易被寒所遏而成为暑湿挟寒。暑温挟湿证特点是除了有暑热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邓铁涛 《新中医》1989,21(11):41-42,18
湿温是感受湿热邪气所发生的热病,多发生于夏天雨水(?)湿季节,初起以发热(或午后潮热),头重恶(?),身重疼痛,胸(?),脘闷,不渴饮,面色淡黄,舌苔腻,脉(?)缓为主证。本病的特点是发病较缓,病势缠绵,易发白(?).肠伤寒、付伤寒,夏季流感、钩端螺旋体病、(?)虫病等属湿热(?),可参考本讲的辨证治疗。病因(?)湿热邪气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外侵,正气不足  相似文献   

17.
<正> 清代温病学家对暑病的论述,有"暑必兼湿"与"暑多兼湿"的不同见解,容易使人迷惑,是温病学教学中的疑点之一.由于暑病的兼湿与否,涉及到确立相应的治法,临证时必须辨明.就此,笔者作一初步探讨,敬请同道指正.暑病的病因关于暑病的病因,叶天士提出:"长夏湿令,暑必兼湿",他认为长夏暑气虽盛,湿气当令,感受暑邪的同时,必定兼感湿邪.一些医家把暑湿混为一体,认为暑是热湿合邪,暑中必有湿.如喻嘉言说:"热蒸其湿是为暑",章虚谷说:"火湿合化而成暑";吴鞠  相似文献   

18.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11,28(3):177-179
从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运主病和风、寒、暑、湿、燥、火六元;精、气、津、液、血、脉六气,形成邪气脏腑病形,病理生理病机链的角度,探讨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的病机,见病知源,辨证论治,为推进微观辨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儿御邪能力较弱,容易感染外邪,且发病以外感热病居多,故夏季小儿易患暑病,因暑多挟湿,空调、风扇的广泛使用,汗当泄而不得泄,以致卫阳被遏,寒袭肌表,故小儿暑病初起更易见暑湿内蕴,寒邪束表的暑湿感冒.  相似文献   

20.
19.试分析暑温的发病特点。答:暑温是夏月感受署热病邪而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发病特点表现为: (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暑温是发生于夏季的急性外感热病。《内经》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2)暑温发病急骤,热势亢盛,传变迅速,容易入心动风。这是与暑热病邪的性质分不开的。暑为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