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点、诊断措施及其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y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误诊为ACS的AD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发作性胸部疼痛7 h入院,曾于外院行心电图检查后考虑ACS,予对症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入院初仍考虑ACS,予相应治疗,病情无好转,行胸腹主动脉螺旋CT动脉造影(CTA)检查诊断为AD De BakeyⅠ型。入院次日患者夹层破裂急诊行升主动脉、全弓支架"象鼻"手术,后患者病情平稳出院。出院6个月后随访无不适。结论AD发病急、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易误诊。临床遇及表现为胸痛与心电图检查不相称、症状与体征不相称、血压与休克征象不相称患者时,应高度怀疑AD,及时行超声心动图、CTA及MRI等检查,以早期确诊,降低AD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范志清 《临床荟萃》2011,26(12):1085-1085
患者,女,62岁,因"间断活动后胸痛6年,加重3小时"入院。每次发作后经休息数分钟症状可缓解。入院前3小时患者再次出现劳累后胸痛,无肩背放散痛,无晕厥及咯血。心电图:窦性心律,ST-T轻度改变。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院。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最高可达200/110 mmHg(1 mmHg=0.133 kPa),规律口服复方降压片治疗,未定期监测血压。入院查体:血压105/70 mmHg,意识清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进展,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冠状动脉自发夹层所致急性心肌缺血梗死的患者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以胸痛入院,心电图示急性下壁ST抬高心肌梗死,心肌酶、肌钙蛋白I增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复查心电图迅速恢复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术,见右冠状动脉开口狭窄约为70%,近中段自发夹层,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观察病变处无狭窄,支架完全覆盖夹层,TIMI血流3级。结论 急性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病情进展迅速,早期死亡率高,故快速诊断并避免误诊意义重大,应尽早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1岁,因间断胸痛2年,加重9 h入院。2年前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接受右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入院查体:BP 120/75 mmHg(1 mmHg=0.133 kPa),HR 60次/分,心脏各瓣膜区听诊无杂音。CTnI 3.62 ng/L。ECG: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病理Q波,ST-T无明显改变,考虑急性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误诊为AMI的AD 8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例均为男性,有高血压病史6例,皆以胸痛为主要症状,D-二聚体明显升高,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5例误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误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误诊时间平均11 h。8例经AMI相关治疗后效果均欠佳,皆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AD,给予相应治疗。经治疗后好转3例,死亡5例。结论 AD以急性胸痛为主要症状并伴心电图ST-T改变时,易误诊为AMI。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注意上述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详细问诊及仔细查体,并尽早采取有效影像学检查,以减少或避免AD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2003—05~2006—03收治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MR血管造影Express序列和RF-FAST序列的图像,将MRA检查结果与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比较。结果 73例主动脉夹层中包括DeBakeyⅠ型24例、Ⅱ型6例、Ⅲ型43例。MRA对主动脉夹层分型、范围、真假腔显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诊断内膜破口的敏感性94.74%,特异性100%,诊断主动脉分支血管受累的敏感性91.49%,特异性92.31%。结论 MRA能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61岁,于20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达200/110 mmHg,因无症状未治疗。10年前偶有头痛开始降压治疗,症状缓解后停药,未监测血压。1月前因劳累头痛、头晕复发伴乏力,自测血压高,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降压治疗,血压控制不佳,且波动幅度大,故来我院就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二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病因至今不明.本病发病率每年5/106~30/106,多见于患高血压的老龄人群[1].80%以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疾病,且血压长期控制不良,突然的血压波动导致内膜破裂而发病.本病以疼痛为主,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 我院2008年共收治主动脉夹层12例,误诊并死亡2例,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963-2964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急、发展快、易误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现将我院2003—08/2008—08收治的主动脉夹层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治情况分析,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情况。结果:胸痛为最常见主诉,多数患者血压升高,CT平扫肺部有类似毛玻璃样的渗出改变,CT增强扫描均可见主动脉真假腔。结论:对有胸痛、尤其是血压增高等怀疑主动脉夹层患者,需要尽早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女,65岁。以反复心前区疼痛8a再发加重4h为主诉于2009—10—10收入院。患者近8a来经常出现活动性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休息或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症状可缓解,外院曾诊断为冠心病,入院前4h解小便时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伴咽部不适,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无缓解,遂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形成前,探索是否存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可检测到的主动脉变化,初步探讨其在AD发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既往已行CTA检测的夹层病例纳入AD组,与AD组相匹配的非夹层病例纳...  相似文献   

14.
对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导致A型主动脉夹层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腔内隔绝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行腔内隔绝术的B型AD患者术前采用3D CE-MRA评估,3D CE-MRA用屏气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 FISP)(Gd-DTPA 0.2mmol?蛐kg,1个回合扫描时间20s),工作站上三维重建。结果:①3D CE-MRA显示所有38例AD的真假腔及夹层范围,真、假腔区分准确率100%。②3D CE-MRA对初始破裂口及再入口的显示率为100%,对所有破裂口的总体显示率为92.9%。③3D CE-MRA显示的初始破裂口与DSA一致者36例(准确率94.7%)。对近端瘤颈长度、初始破裂口大小及降主动脉真腔各部位内径的测量值,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3D CE-MRA选择内支架的准确性为100%。④腹主动脉分支中,累及肾动脉15例(39.4%),腹腔动脉干5例,肠系膜上动脉3例;11例仅累及1支,5例累及2支或3支。⑤38例中12例(31.6%)假腔内有明显血栓。结论:3D CE-MRA对Stanford B型AD的充分显示及各种数据的准确测量,对腔内隔绝术的病例选择、方案制定、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均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漏诊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10/2008-05主动脉夹层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漏诊主动脉夹层3例,漏诊急性冠脉综合征4例,主动脉夹层内覆膜支架及PCI联合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效率达100%。结论:主动脉夹层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漏诊,主动脉夹层内覆膜支架及PCI联合介入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肖文星  宾建平 《临床荟萃》2004,19(6):333-333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剧烈、难以忍受的"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然而部分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起病症状可表现多样性,为临床诊断带来困难[1-4].  相似文献   

18.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内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流入主动脉壁各层形成夹层血肿[1],是一种少见且极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急性脊髓损害表现者少见[2],极易漏误诊。我院近期收治1例以急性脊髓病变为首发症状的AD,早期在神经内科误诊,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男,47岁。因突发四肢无力及背部剧烈疼痛、胸背部紧束感1 h就诊。1 h前饮酒后突发四肢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孤立性外周动脉夹层与主动脉夹层的不同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孤立性外周动脉夹层和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A图像,对比其影像学特征。结果:主动脉夹层和孤立性外周动脉夹层CTA图像均可清晰分辨真腔、假腔及夹层累及动脉长度。两组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表现。两组间比较,假/真腔比值、动脉受累长度、动脉硬化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外周动脉夹层往往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受累动脉局限,真腔往往大于假腔,病情相对稳定,其影像学表现与主动脉夹层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发病特点及早期诊断线索。方法对38例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剧烈胸背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部分患者以其他症状首发。CT和UCG检查准确率高。结论 AAD临床表现复杂,工作中应加强心血管知识的学习积累,提高警觉性,及时选择CT及UCG检查以提高首诊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