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 BI 指数评分,Brunnstrom 评定量表,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 BI 指数评分和 Brunnstrom 评定量表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治疗过程,改善了生存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2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使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结果:实验组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4.
康复医疗包括为改善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早日恢复社会活动的一切治疗手段。康复医疗不应仅仅停留于患者为适应环境的功能锻炼,而且还应以促进患者的社会活动为目的,着眼  相似文献   

5.
6.
中频电刺激对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王兴林,金淑珍,刘东新,谢庆茹我们根据面部肌肉解剖学特点,将14块肌肉分成主要功能决定肌、次要功能决定肌。根据肌肉的位置及大小,建立了中频电刺激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提高了治愈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华  邵兵  高云超  郭立华 《吉林医学》2010,(26):4491-4491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中运用设定的电参数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NMS-Ⅱ型(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7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应用设定好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27例周围神经损伤包括4例桡神经、5例正中神经、10例尺神经、2例腓总神经、2例胫神经损伤、2例坐骨神经及2例臂丛神经损伤,经神经肌肉电刺激10~60d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临床症状消失、肌电图检查发现经电刺激治疗后15例(73.91%)患者出现再生电位。结论:以设定的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改善受损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使受损周围神经恢复其完整性,同时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大白兔骨折模型,探讨电针刺激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7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骨折模型.实验组于术后第4天起给予电针刺激;对照组只做骨折模型,不给电刺激;空白组不做骨折模型,不给电刺激.实验后1、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取3只家兔处死,取桡骨做肉眼观察并做组织切片观察.实验后4周,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取3只家兔处死,取桡骨送力学实验室行三点弯抗弯强度检测.结果 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组在各时间点的愈合均好于对照组.4周时,三点弯抗弯强度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郑琳 《中外医疗》2016,(7):62-63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研究整群选取于2014年1—12月将在该院顺产后的初产妇2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而研究组则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在治疗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综合肌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Χ2=16.05,P<0.05).在治疗后20周,研究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明显升高[(20.15±7.43)μV],而夜尿次数[(1.35±0.51)次]明显下降(t=4.85、5.42,P<0.05).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显著促进产后盆底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11.
数字化工具及妇科模型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数字化工具及妇科模型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对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探讨解决临床专业学生学习妇产科学所面临问题的新方法,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及结构的改革,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转变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总结手术失误的经验。方法:对比54例患者手术前后X线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ASIA评分,进 行综合评价。结果:47例患者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6至30个月,Cobb’角由术前平均24.5°恢复到术后平均 5.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3%,恢复到术后91%。神经损伤ASIA分级平均提高1~3级。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9.1%。结论:AF系统能够获得满意复位与固定效果,提高手术技术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研究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进行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减少晚期并发症。方法:研制骨盆各部位内固定器械,提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适应征。结果:临床应用18例;经5年随访结果满意。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明显减少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诊断实验课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采用新研制的ZMPⅢ-A三探头脉象仪进行中医诊法技能训练课的实验教学。学生普遍认为智能三探头脉象仪符合临床实际,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制植骨器并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 对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并对伤椎行内固定撑开复位后 ,再经椎弓根通过植骨器向伤椎椎体内植入自体松质骨。结果 通过 14例手术发现植骨顺利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术后放射学检查显示骨折椎骨密度增加 ,未见透光腔隙。结论 临床证明研制的植骨器设计独特 ,临床使用方便 ,植骨确切 ,骨折愈合较快 ,骨折椎高度丢失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速骨愈合的进程,缩短骨折治疗的时间,以减轻病员的痛苦,节约医疗费用,是当今中西医骨科研究的一个热点。作者对药物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的催乳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母婴同室的90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实验组产妇采用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进行催乳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和乳汁分泌量,比较两组产妇的催乳效果。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为(20.5±3.4)h,对照组产妇为(30.6±5.3),实验组产妇的乳汁初始分泌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395例,对照组产妇纯母乳喂养240例,实验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可以有效提早产妇母乳分泌时间,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和排出,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5例胸腰椎骨折病人,后侧入路,AF钉内固定撑开减压11例,椎板切开减压4例。结果 椎体高度恢复,椎管面积基本正常,脊柱矢状面生理曲度恢复,神经功能均提高1~2级。结论 AF钉能恢复脊柱生理曲度、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股骨髁间截骨后松质骨骨折愈合方式。方法采用成年新西兰兔30只。在兔股骨髁间作完全性截骨后,分别采用皮质骨和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后3d,1、2、3和6周截取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和核酸原位杂交分析。结果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时,其愈合方式主要通过编织骨修复骨小梁。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其愈合方式主要通过板层骨重建骨小梁。结论兔股骨髁间截骨后,松质骨骨折愈合存在着直接骨形成和间接骨形成两种愈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脑多功能电疗仪对输尿管结石绞痛疗效。方法 采用多部程序电流10号处方治疗。结果 18例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4.4%。结论 电脑多功能电疗仪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可缓解平滑肌痉挛,达到排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