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青光眼为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在胚胎期和发育期时眼球房角组织发育异常所致。儿童青光眼原则上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但大部分患儿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仍需长期使用抗青光眼药物以控制眼压。由于患儿处于发育阶段,全身耐受性差,故其用药后发生全身副作用的风险远远高于成年人。因此,正确用药,密切观察用药期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对确保患儿的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十分重要,笔者将我院对青光眼患儿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剥脱综合症继发青光眼1例报告母林华剥脱综合症是一种晶体囊膜或葡萄膜的变性性病变。多见于老年人。在眼前部组织中,如:晶体囊膜、虹膜、前房角、悬韧带、睫状体等,有一种原因不明的物质聚积沉着。由于剥脱物质、碎后以及虹膜色素颗粒阻塞了前房角,使房水排出受到阻...  相似文献   

3.
各种外伤造成晶状体脱位、玻璃体溢于前房致使虹膜、瞳孔、前房角解剖上的改变,或晶状体囊膜破裂皮质溢出阻塞前房角均可导致青光眼,如果手术时机掌握不好,持续性高眼压可对视神经及眼内组织可造成较严重损伤。1998年10月~2003年6月,我们对外伤性晶状体源性青光眼16例(16眼)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房水荧光素浓度曲线测定法,观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35眼)在行染料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的房水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眼压、前房轴深和前房角宽度的改变,并以20名正常人(40眼)作对照分析了其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光眼患者在染料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其房水引流阻力较术前明显降低,其眼压、前房轴深和前房角宽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文章对染料激光的优越性和青光眼术后房水循环的改善程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患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42只眼),年龄55~82岁,平均(65.5±6.8)岁。入选患者中房角粘连≤180°,视野缺损≤100 db。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随访患者眼压为(13.16±4.7)mmHg。比术前控制眼压(25.30±6.10)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前房加深房角加宽。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4~8行,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膨胀期白内障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27例27只眼,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1~3h,眼压仍不能控制在30 mmHg以下,立即以波长为514.5nm、光斑直径为500μm、时间为0.2s、功率为240~260 mW的绿光激光行虹膜根部360°房角形成术。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激光术后1.5~2.0h,眼压均从36~57mmHg降至15~26 mmHg,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是快速降低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眼压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疆为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在少数民族中青光眼患者以哈萨克、蒙古及维吾尔族牧民较为多见。现将我院1985~1988年收集到的部分少数民族牧民青光眼前房组织,经病理组织学观察并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110例(144眼),男51例,女59例。年龄33~73岁。哈萨克85例,蒙古18例,维吾尔7例。闭角型74例,开角型22例,继发性12例,晶体溶解性1例,先天性1例。病史10天~3年。术前眼压1.94~12.57kPa。视力(以眼计算1.0;4眼;0.5~0.9;17眼;0.1~0.4;32眼;指数:34眼;手动:28眼;无光感:29眼。 二、取材方法与组织制备:在巩膜间层嵌顿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不同机制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直观动态地了解行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前后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对确诊为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35只眼,用UBM及前房角镜检查对这些患眼的青光眼发生机制进行分组,单纯瞳孔阻滞组23只眼;单纯非瞳孔阻滞组12只眼。行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术前和术后测量患者眼压,并各行一次前房测量。结果:UBM测量显示单纯瞳孔阻滞组21只眼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前房深度加深1/3 CT,前房角明显增宽,周边虹膜不再向前膨隆,眼压较术前有下降。经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单纯非瞳孔阻滞组上述改变不明显。提示对于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纯瞳孔阻滞型行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术后房角状态改变明显,疗效较好,而单纯非瞳孔阻滞组效果较差。结论: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对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单纯瞳孔阻滞型)治疗有效。对于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通过UBM检查明确患者的发病机制,有针对性的行YAG激光虹膜周切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激光虹膜根切术后房角的变化。方法选取诊断为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及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患者13名(15眼),使用前节裂隙灯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在虹膜激光术前后进行眼前节的测量,比较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下-虹膜空间面积(TISA)和750μm房角角度(ACA 750)等监测指标。结果除前房深度外,各项检测指标在术后10 min、1 h及1 d均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1),而术后各时间段指标互相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前、后房压力恢复平衡,房角增宽,解除了瞳孔阻滞,从而可以防止房角进一步发生关闭,对闭角型青光眼的预防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报告12例眼球钝挫伤及其合并症的临床病理改变。房角撕裂与粘连、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变性与脱离、虹膜与瞳孔的改变是钝挫伤常见的合并症。房角挫伤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绝对期)以及眼球萎缩是导致眼球摘除的直接原因。由于钝挫伤往往同时引起眼内多种结构的损伤,而且青光眼和白内障可在伤后数年发生,因此对眼球钝挫伤应进行详细检查、及时处理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LT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方法:经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和/或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前房角开放而眼压不能降至正常者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93只眼,术前平均眼压(24.32±4.3)mmHg,日平均用药指数(1.48±0.57)分。  相似文献   

12.
伍卫华  蒋宏苏 《武警医学》2005,16(2):114-116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检查的结果来指导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中选择手术方法的应用.方法根据对123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眼前段UBM(包括前、后房和房角结构)的检查的结果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手术,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3例患者132只眼,男:女=1:1.03.术后眼压均降低,平均为11.7 mmHg,视力均有提高,术后前房加深平均约1.21 mm,房角均不同程度增宽或重新开放.结论 UBM检查技术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对手术适应证的判断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很有价值.它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75眼)眼外伤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眼外伤导致迟发性青光眼的原因分别为眼内积血(33例)、前房角挫伤(12例)、晶状体损伤(15例)、外伤性虹睫炎(7例),单纯药物治疗8眼,药物联合各类手术治疗75眼,随访3~6个月,眼压〈21者68眼(90%),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62眼(82.6%)。术后3例出现白内障,2例合并视神经萎缩加重,1例视网膜脱离。结论:眼外伤迟发性青光眼多由眼内积血、前房角挫伤、晶状体损伤等引起,应在降眼压等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浅论青光眼病人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青梅  侯莹  刘玉华 《武警医学》2001,12(4):350-350
青光眼是全球性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眼病 ,也是我国常见的四大致盲眼病之一。 1a来 ,我们加强了青光眼病人的健康教育 ,受到了青光眼患者的欢迎和好评。现将教育内容和形式报告如下。1 教育内容  (1)基础知识教育 :向患者介绍青光眼相关知识 ,让患者知道青光眼是指眼压异常升高 ,最终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种眼病。 (2 )心理教育 :教育患者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青光眼。青光眼虽然可能致盲 ,但只要早期发现 ,合理治疗 ,绝大多数人可以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力。 (3)相关检查教育 :告诉患者眼压测量、前房角镜、眼底视神经乳头及视野检查 ,是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56眼),术前房角开放超过1800,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9.45±5.0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11+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36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CT者43例,所有眼术后房角加宽,大部分开放,术前视力≤O.05者18眼,占32.14%,术后视力t〉0.3者35眼,占62.5%,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房角开放超过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较好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6.
诱发试验是眼科诊断青光眼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对可疑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是测量双眼眼压后给病人戴上眼罩俯卧于诊查桌上,1h后尽快测量眼压。如果眼压较俯卧前增高8mmHg以上为阳性,其原理是暗室中瞳孔散大,房角阻塞,加上俯卧时晶体虹膜膈膜前移,房角狭窄使眼压升高,1h内头部所处的位置与阳性检出率有一定的关系,患者俯卧时要求头部低5度角,眼球不能受压,如果达不到要求很难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 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1周眼压(12.72±2.47)mmHg,较术前眼压(42.18±6.46)mmHg明显降低(t=13.21,P<0.01).随诊12个月,眼压为(17.15±2.11)mmHg,控制良好.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占85.7%.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2例(58眼)。术后随访6~18月,对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前患者眼压(33.22±3.17)mmHg,术后1天、2周、6月眼压分别为(18.29±6.13) mmHg、(16.16±2.91) mmHg、(15.95±2.41) mmHg。术后各时间段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55眼(94.83%)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前房深度(2.15±0.26)mm,术后前房深度为(2.89±0.15)mm,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UBM及房角镜下显示房角开放。结论超声乳化联合软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半傅里叶单次激发弛豫增强快速采集序列(HFSS-RARE)及微线圈高分辨MRI评估青光眼病人前房角狭窄的准确性。以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作  相似文献   

2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眼科急症之一,致盲率极高,以急性眼压升高、视神经损害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