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井陉煤矿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知晓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自行设计的"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有效调查问卷为2032份。[结果]有69.3%的井陉煤矿工人听说过AIDS,但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仅为21.6%~30.5%,其高低与矿工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对传播途径的正答率只有21.9%~53.6%,矿工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书刊、报纸、宣传画册等等大众媒介;在与配偶和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经常使用者分别为3.2%和7.4%,从未使用者为64.7%和65.6%;10.2%的矿工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且27.9%拥有2个以上非婚性伴。[结论]煤矿工人中存在高危性行为,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缺乏,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低,急需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P)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木城涧煤矿工人,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 共调查389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1.49%,其知晓率高低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自本市或外地密切相关;对艾滋病患者持正确态度的占90.2%,有婚外性行为的占5.8%,安全套使用率占33.51%.结论 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认知水平相对较高,但防范意识尚欠缺,应深入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人群的性观念发生了改变,对婚外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应加大安全套使用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晋城市在校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9月对晋城市3所大中专院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合计调查607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5.73%,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73.18%,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53.32%。15.16%的学生愿意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一起学习或工作,53.21%的学生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或他们的遗孤;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的占87.64%,是报刊、书刊的占71.83%,是网络的占57.17%;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的是电视占70.35%,是报刊、书刊的占58.65%,是网络的占50.58%;分别有39.54%、16.80%的学生对婚前、婚外性行为持同意或无所谓的态度;16人有过性行为,其中使用安全套的占56.25%。[结论]大中专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企业一线工人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2004年,对上海市徐汇区某企业从事铝制品加工的一线职工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24人份,艾滋病/性病知识得分为(18.62±5.45)分,其中<60分的占40.12%;93.21%知道艾滋病/性病是传染性疾病,96.29%知道艾滋病/性病可以通过性传播,对于其他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知道艾滋病/性病主要症状的不足57.0%;54.63%对性病患者表示同情和关心;33.64%认为不应隔离艾滋病病人,43.21%使用过安全套;未婚者中23.48%有婚前性行为,已婚者中13.53%有婚外性行为;流动人口中有2个以上性伴者占14.92%。[结论]一线工人的艾滋病/性病知识缺乏,存在传播的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5.
某大型企业职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大型企业职工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态度行为、获得途径等情况.为企业艾滋病防治宣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企业干部、工人、临时工3类人群共37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1.7%,不同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职工艾滋病知识得分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态度行为:83.0%的干部、70.4%的工人和84.1%的临时工不赞成性解放,73.6%的男职工和87.2%的女职工不赞成婚外性行为.且男女职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工主要通过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网络、宣传板报、朋友等多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企业职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对待态度及行为观念受年龄、身份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应结合职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和接受教育需求不同.采取多种宣传途径消除职工的模糊认识.提高职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工矿企业员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安徽省工矿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和指导依据. [方法]分别整群抽取3个工矿企业中一个矿(厂)区的员552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 [结果]淮南某工矿企业员工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低,高危行为相对较高;3个工矿企业员工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病人的认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误区.三矿区的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普遍偏低;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于非传播途径;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报刊、书籍和宣传栏、广告栏. [结论]各工矿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的措施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在大学生中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2007年,在滨州医学院分层随机整群抽取6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696人,对艾滋病各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91%~99.43%,对各种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0.69%~85.92%;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9.83%~87.36%).全部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得分(满分32分)为(27.68±2.03)分,对待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的态度(对待艾滋病态度)(满分7分)得分为(3.03±1.79)分;对待艾滋病态度得分与艾滋病知识得分呈正相关(r=0.077,P<0.05).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年级、能得到父母关爱的学生对待艾滋病态度得分高,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高.[结论]某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不高,对待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的态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对医学大专班毕业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8年,对即将毕业的朝阳市卫生学校医学大专生进行为期近3个月的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进行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变化情况调查。[结果]调查405人,艾滋病知识得分,教育前为17.69±1.83分,教育后为18.44±1.55分,教育后略高于教育前(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91.19%,健康教育后为94.87%(P0.05)。对掌握艾滋病知识的愿望强烈,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的危害性认识还不深刻,绝大多数反对吸毒,只有少数人表示同情艾滋病患者,上述态度在教育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卫生学校大专毕业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一定效果,但对树立学生艾滋病相关正确态度与行为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上油田作业员工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KABP),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对艾滋病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80.3%至96.3%,认为以后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的占29.6%,70.8%的人承认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结论]海上员工对艾滋病的认识不高,在进行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对海上员工进行性道德教育和毒品危害宣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钢铁企业一线员工的相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安徽省某钢铁企业某厂部分车间一线495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资料并且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因素. [结果]该企业工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非传播途径知晓率相对较低;艾滋病知识得分的高低与年龄有关;有112人(22.6%)认为对艾滋病病人需要强制隔离,有162人(32.7%)不愿与艾滋病病人来往;最近3个月中,有75人(15.2%)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研究对象的学历是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侣和非固定性伴侣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0.7%和46.3%. [结论]部分调查对象缺乏对艾滋病危险性的认识并且存在高危性行为,需要开展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12.
用原位灌流的大鼠回肠研究了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对锌吸收动力学的作用。赖氨酸对大鼠回肠锌吸收动力学常数以及快速相和慢速相半衰期、回肠锌吸收率均无影响。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能增加回肠锌吸收率。其中苯丙氨酸组K_921)、K_(12)、K_(02)的值均高于对照组。缬氨酸组K_(21)和K_(12)值高于对照,并且快速相T_(1/2)缩短。酪氨酸组K_(21)值较对照组高,而K_(12)、K_(02)值以及快速相、慢速相半衰期无改变。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能促进锌在大鼠回肠的吸收。氨基酸对锌吸收的促进作用与其对锌的配合物稳定常数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模拟晕船大鼠脑肾肝中钠钾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模拟晕船过程中脑、肾、肝中钠、钾、镁3种元素的变化,为研究预防晕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模拟晕船刺激,根据大鼠易嗜癖行为观察其晕船表现,筛选晕船易感大鼠,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拟晕船组。模拟晕船组大鼠用模拟晕船装置施加旋转变速刺激3 h/d,分别于第1、3、7、21天模拟晕船刺激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内脏,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检测体内钠、钾及镁的含量。结果与晕船对照组相比,动物模拟晕船刺激后,脑中钠、钾、镁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中钠、钾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含量第21天为(158.60±11.74)μg/g,明显高于对照组〔(146.50±9.70)μg/g〕(P<0.05)。肝脏钠含量第3和第7天分别为(626.00±50.15)和(594.50±57.46)μg/g,明显低于与对照组〔(701.38±67.60)μg/g〕(P<0.05),钾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含量略有下降,第21天恢复正常。结论模拟晕船刺激引起动物体内钠、钾、镁含量不同程度改变,表现为肝脏中钠含量及肾脏中镁含量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医护人员营养KAP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雯  余力黎  饶志勇  尚进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49-450,515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今后对医护人员进行营养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成都市某医院医护人员2 6 4人进行营养KAP的现况调查。结果:医护人员营养知识(K)、态度(A)、行为(P)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 . 2 33、0 . 12 7、0 . 4 85 ,P <0 . 0 5 )。营养知识受年龄(r=0 . 2 4 5 ,P =0 . 0 0 0 )、专业(r=0 . 36 5 ,P <0 . 0 1)、学历(r=0 . 315 ,P =0 . 0 0 0 )影响较大,而态度、行为与年龄、职业等因素无关(P >0 .0 5 )。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不足,但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知识和改变自身行为的态度。结论:非常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特征,为今后各型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2008年8~11月全市12个区、县级市1~59岁户籍人口,其中家庭成员完全接受调查的完整户数为3101户。用自制统一问卷对人口学基本特征、相关疫苗免疫史、既往患病情况等进行调查,并现场采集静脉血进行各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分析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特征。[结果]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甲、戊型重叠感染的家庭聚集率分别为:68.94%,10.94%,10.54%,11.16%。对各型肝炎的家庭聚集性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甲肝的家庭聚集率农村与城市之间有差异(P﹤0.05),农村高于城市,其余各型肝炎聚集率地区之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加强以户为单位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对降低广州市各型肝炎的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砷、硒、碲、铼、铱对梨形四膜虫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先前用锗和稀土元素促进梨形四膜虫(Tetraphymena Pyriformis S1)细胞生长分裂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探寻稀有微量元素砷、硒、碲、铼、铱对它的作用。实验发现,当聚蛋白胨培养液中添加的砷浓度为0.03—0.05ppm,硒浓度在0.01—1.0ppm范围时,它们分别显示出对四膜虫生长分裂的促进作用。首次发现,稀有元素铼、铱对四膜虫群同样具有促进繁殖的作用,其浓度分别是:钵0.02—0.08ppm,铱1.0—3.0ppm;而它们抑制该细胞生长分裂的浓度分别为:铼>50ppm,铱>20ppm;从而表明它们是属于低毒或无害元素。另一元素碲未见增益作用,当碲浓度大于10ppm时出现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