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解析祛斑中药组方干预黑素合成的主效应中药。方法采用3×2析因设计,以山楂、当归、山萸肉为考察因素,各设2水平,分别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多巴自动氧化抑制率,并运用SPSS16.0软件辅助解析祛斑组方对干预黑素合成不同途径的主效应中药。结果组方中山萸肉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山萸肉、当归对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的黑素量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山萸肉、当归对多巴自动氧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山萸肉在组方中贡献最大。结论山萸肉为组方中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多巴自动氧化的主效应中药。  相似文献   

2.
王倩  蔡念宁 《北京中医药》2007,26(5):317-319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是皮肤黑素生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是黑素细胞分化成熟的一个特征性标志,其活性与黑素合成含量呈正相关.黑素在黑素细胞的黑素小体中合成,由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生成多巴和多巴醌,再经过一系列反应而合成,并通过黑素细胞的树突而运输到附近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从而形成表皮的色素.  相似文献   

3.
中西药对白癜风发病机制中酪氨酸酶调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倩  蔡念宁 《北京中医》2007,26(5):317-319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是皮肤黑素生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是黑素细胞分化成熟的一个特征性标志,其活性与黑素合成含量呈正相关。黑素在黑素细胞的黑素小体中合成,由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生成多巴和多巴醌,再经过一系列反应而合成,并通过黑素细胞的树突而运输到附近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从而形成表皮的色素。  相似文献   

4.
中药对黑素细胞及酪氨酸酶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邓燕  杨柳 《新中医》2003,35(5):72-73
黑素细胞的含量和酪氨酸酶的活性是引起色素性皮肤病的主要原因。近年国内观察中药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或鼠黑素瘤细胞的影响,观察中药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影响,阐明菟丝子、白芷、蒺藜、六味地黄丸、桃红四物汤等一批单味或复方中药具有激活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调节黑素细胞的功能,增加或减少黑素生成的作用,为提高中医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疗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  相似文献   

6.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脱色机制与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黑素细胞的含量和酪氨酸酶的活性是引起黄褐斑、白癜风等色素性皮肤病的关键因素,黑素细胞含量的多少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强弱直接决定色素性皮肤病的严重程度。从中医方面来看,黄褐斑、白癜风均可因肝肾不足,外邪入侵而发病。六味地黄方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效,对黄褐斑和白癜风疗效显著。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者正在研究六味地黄方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和黑素细胞生成黑素的影响。阐明六味地黄方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细胞的双重作用,为六味地黄方更加准确用于治疗黄褐斑和白癜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药对黑素代谢影响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涛  熊英  李长安 《四川中医》2002,20(1):21-24
黑素代谢障碍是色素性皮肤病的基本病机,中医药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已有千余年历史,近年国内用磨菇酪氨酸酶对110种单味及复方中药进行筛查,以鼠黑素瘤细胞对51种单味及复方中药作确认,20种单味中药进行动物试验,2种单味中药检测酪氨酸酶基因表达水平,阐明赤芍,菟丝子,白术,茯苓2及桃红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一批单味及复方中药具有激活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调节黑素细胞功能,增加或减少黑素合成的作用。为发展提高中医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水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孙章艳  邓燕 《河北中医》2016,(8):1125-1127
黑素细胞的含量和酪氨酸酶的活性是引起黄褐斑、白癜风等色素性皮肤病的关键因素,黑素细胞含量的多少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强弱直接决定色素性皮肤病的严重程度.从中医方面来看,黄褐斑、白癜风均可因肝肾不足,外邪入侵而发病.六味地黄方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效,对黄褐斑和白癜风疗效显著.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者正在研究六味地黄方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和黑素细胞生成黑素的影响.阐明六味地黄方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细胞的双重作用,为六味地黄方更加准确用于治疗黄褐斑和白癜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 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 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 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 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脱色机制与评估其临床应用 价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14,(5):1125-1126
白癜风是-种色素生成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暴露部位而影响美观,症状为皮肤出现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皮损处黑素的生成减少或消失,亦称"白驳风"。全世界患病率为0.5%-4.0%,我国患病率0.1%-2.7%[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白癜风是-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未阐明。目前;主要学说有自身免疫学说、神经介质学说、  相似文献   

12.
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闫军 《中草药》2002,33(4):378-380
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限速酶,其活性与某些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有关。综述了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中药对黑素细胞及酪氨酸酶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铮  肖艳  邓燕 《新中医》2008,40(4):117-118
黑素细胞(melanocytes,MC)合成黑素(Melanin)是机体的一种自稳保护机制,皮肤黑素含量过多、过少或缺乏等均可引起疾病,如黄褐斑、白癜风和白化病等.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其活性与黑素合成含量呈正相关.因而影响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生物活性的药物可以用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黑素代谢的主要酶是酪氨酸酶,研究影响酪氨酸酶活性的药物及其作用机理有助于开发新型黑素抑制剂和激活剂并为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和美容化妆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马钱苷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该模型中黑素生成及其作用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共培养人黑色素瘤A375、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以UVB20 m J/cm~2照射后加含马钱苷的培养液作用24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采用多巴氧化法研究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免疫印迹法测定P38通路蛋白表达。结果:马钱苷0.01μm/L可抑制UVB诱导的表皮黑素单位中酪氨酸酶活性增高,减少黑素生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蛋白表达减弱信号通路作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而实现的。结论:高浓度马钱苷可明显抑制P38MAPK通路,进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  相似文献   

16.
095 维药驱虫斑鸠菊治疗白癜风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白癜风是由于皮肤和毛囊内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减低或消失,导致黑素颗粒(即黑素体)生成的进行性减少或消失而引起的局限性或泛发性脱色素性病变,是一种后天的原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而非继发于其他皮肤病之后遗留的脱色素性病变。维吾尔医称为“白热斯”、“阿克拜来斯”,  相似文献   

17.
白癜风是由皮肤及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减退或消失,导致黑素粒(即黑色体)生成进行性减少或消失而引起的一种后天性原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维吾尔医称“白热斯”,在治疗白癜风方面维吾尔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白癜风是由皮肤及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减退或消失,导致黑素粒(即黑色体)生成进行性减少或消失而引起的一种后天性原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维吾尔医称"白热斯",在治疗白癜风方面维吾尔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并进行其动力学研究,探讨其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理。方法:分别测定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Matsuda法测定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的黑素量,计算黑素生成上调率,并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进行动力学观察。结果: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激活作用随着药量的增加而增强,黑素生成的上调率也呈剂量依赖性;动力学研究证实此激活作用显著,且醇提液效果优于水提液。结论: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药物,激活酪氨酸酶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美玉  李丰 《北京中医药》2007,26(6):361-362
白癜风是一种后发性的局限性皮肤色素脱失症[1],是由于皮肤局部色素障碍、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系统的功能减退,使表皮明显缺少黑色素细胞,致使皮肤色素脱失而致.白癜风虽然不影响患者的健康,也无痛苦的症状,但由于它常发生在面部等暴露部位,而影响美观,使患者常感苦恼,严重时可遍及全身,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