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后黑色素细胞密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组织化学及放射自显影技术,对豚鼠自体全厚皮片移植术后3个月内的不同阶段,皮片表皮内黑色素细胞密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实验表明:表皮颜色的变化与其表皮内黑色素细胞密度改变呈明显的同步关系,且表皮内黑色素细胞对H-TdR的摄取增加。黑色素细胞密度的增加可能在皮片过度色素沉着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全厚皮片移植对过度素沉着的影响,用豚鼠作实验对象,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射射自显影技术,观察豚鼠表皮内角朊细胞的密度,角朊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数量及分布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全厚皮片移植2461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组织化学及放射自显影等研究手段,对豚鼠自体全厚皮片移植术后3个月内的不同阶段的皮片表皮内黑色素细胞密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实验表明:皮片颜色的变化与其表皮内黑色素细胞密度改变呈明显的同步关系,且表皮内黑色素细胞对 ̄3H-TdR的摄取增加。结果提示,多巴阳性黑色素细胞通过其本身的分裂增殖及无活性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化而实现密度的增加;而黑色素细胞密度的增加可能在皮片过度色素沉着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厚皮片移植后表皮黑素细胞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黑素细胞(MC)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对全厚皮片移植后色泽变化的可能影响。方法 黑白花豚鼠18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2只,分别于皮片移植术前(对照组)及术后1、2、3、7、14、21、28、90d取材。使用表皮铺片及多巴反应技术,显示不同时间点皮片表皮MC;然后借助电子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MC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及量化分析。结果 皮片移植术后3d内,手术损伤及缺血缺氧导致MC突起脱落,MC总面积、突起面积及突起数目减少;术后2~3周时各项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实验末期,特征性的表现是MC突起粗而短。结论 全厚皮片内MC的形态学变化与其功能变化基本一致;与MC胞体形态及面积变化相比较,其突起的数目、面积变化能更敏感地反映细胞的功能状态;与移植前正常状态下MC细而长的突起相比,术后1~3个月MC短而粗的突起适应了皮片移植后期较小的表皮黑素单位(EMU)的需要,更有利于黑素在MC突起内的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全厚皮片移植对过度色素沉着的影响,用豚鼠作实验对象,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豚鼠表皮内角朊细胞的密度、角朊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数量及分布形式的变化。结果表明,角朊细胞的组织学改变实际上是一个损伤后修复的过程;角朊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增加及出现的多层次的“核上帽”状分布而形成的“多重帘幕”效应,是皮片过度色素化的直接原因;黑色素在角朊细胞内的降解障碍及角朊细胞更新周期延长可能是表皮内黑色素含量增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自 1 998年以来 ,我们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 ,将扩张后的皮肤软组织制备成大张全厚皮片 ,用以修复面颈、四肢等部位组织缺损 2 1例 ,收到明显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 4例、女 7例 ,年龄 5岁~ 37岁 ,平均 2 5.5岁 ,其中面颈部瘢痕 1 0例 ,面颊部色素痣 4例 ;胸前邮票植皮区瘢痕 1例 ;上肢邮票植皮区瘢痕2例 ,巨痣 1例 ,文身 2例。扩张器植入 :胸前 2例 ,后背肩胛下区 1 3例 ,腰背部 6例 ,扩张时间2 4天~ 45天 ,平均 2 8.8天 ;植皮面积 2 60 cm2 ~ 540 cm2 ,平均374.5cm2 。2 方法与结果2 .1 根据缺损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整清洁创面全厚皮片移植后拆包的时间,有效促进皮片成活。方法对87例患者共93个清洁创面行全厚皮片移植。将拆包时间从原有的6—8天拆包、8—10天拆线延长为12—14天拆包、拆线。对植皮面积〈12cm^2者,术后10—12天拆包。植皮面积〉12cm^2者,术后12—14天拆包。若天气炎热潮湿,拆包时间可提前至10-12天。结果87例患者共93块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成活率达100%。其中,拆包时皮片成活良好92块,达98.9%。1块延迟成活。结论全厚皮片移植后拆包时间的调整改进,有利于提高皮片成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应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治疗183例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术后以3 ̄5年随访观察效果确切,并对全厚皮片术后易发生收缩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体全厚皮片前列腺素E2含量变化对表皮黑色素细胞增殖及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68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1组(只作皮片移植)及实验2组(皮片移植+外用双氯灭痛乳剂),动态观测皮片组织内前列腺素E2含量变化;借助组织化学及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皮片表皮内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及密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后1-7d,实验1组前列腺素E2含量明显上升,30d时再次升高,然后恢复正常;实验2组前列腺素含量在术后2d内明显下降,此后表现出实验1组相贩趋势,但其变化幅度较小。实验1组MC-^3H-TdR标记指数在术后2-14d升高,30d时出现第二个高峰;MC密度在术后3d内明显下降,此后开始升高,21d后明显超过术前水平;实验2组在术后1d即开始上升,与实验1组相比,出现时间早,且变化幅度较小。而实验2组MC密度同样表现出首先减少然后增加的趋势,但是其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实验1组;尤为明显的是,在实验的最后阶段,其MC密度仍然明显低于实验1组及对照组。结论:在皮片移植早期,应用双氯灭痛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最终抑制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减少黑色素细胞的密度,从而减轻皮片的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黑皮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及黑色素在不同类型自体移植皮片中的表达,并与自身正常皮肤作对照,初步认识MC-1R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取颈部自体皮片移植术后1年的皮片(包括全厚皮片、中厚皮片及刃厚皮片),以及原供区、受区周围皮肤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银染-丽春红法检测自体移植皮片与正常皮肤中MC-1R表达及黑色素含量。结果MC-1R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色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在各类自体移植皮片中均呈阳性表达,皮片愈薄MC-1R表达愈明显;MC-1R在各类移植皮片中的表达与两类正常对照皮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类正常对照皮肤内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移植皮片表皮中黑色素含量较两种正常对照皮肤均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类型移植皮片表皮中黑色素含量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片愈薄,黑色素含量愈多;皮片中黑色素含量与MC-1R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自体移植皮片中黑色素含量与MC-1R表达量呈正相关,MC-1R在自体移植皮片中的高表达能使皮片中黑色素含量增加,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外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外伤创面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6月,应用胸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9~42岁。撕脱伤12例,碾压伤2例,热压伤5例,电烧伤3例;急诊手术13例,3~7d手术9例。手术依创面情况选择胸部或下腹部皮瓣,修薄皮下脂肪保留2~4mm。对于多指损伤,将皮瓣设计成2~3叶,形成多个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手部缺损区分别置于皮瓣内。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21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受区皮肤平整、色泽好、质地软,断蒂后不须修整,外形美观,功能恢复满意。术后3~6个月有触觉及痛温觉恢复。结论应用胸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疗程短,术后手外形及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是较理想的一种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优化选择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4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8~65岁.致伤原因:车轮绞伤19例,重物压伤5例,电锯伤3例,骨髓炎2例,足跟部鳞状细胞癌1例.皮肤缺损6.0 cm×5.5 cm~16.5 cm×11.0 cm者14例,均合并足后跟或足底皮肤缺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及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6.0 cm×5.0 cm~18.0 cm×12.0 cm;皮肤缺损2.5 cm×2.0 cm~5.5 cm×4.5 cm者16例,采用足外侧皮瓣及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0 cm×3.0 cm~8.0 cm×7.0 cm.供区采用全厚或中厚皮片移植覆盖. 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破溃,2例出现胼胝.皮瓣痛觉或触觉部分或完全恢复,两点辨别觉恢复至1.0~3.2 cm.供区外观恢复良好. 结论采用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具有切取简便、损伤少、不影响患肢血供、可选择性高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是足跟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猪无细胞真皮基质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黏附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成纤维细胞 (FB)在猪无细胞真皮基质 (ADM)上的黏附及生长特性 ,探讨 ADM作为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FB2 ml细胞浓度为 2 .5× 10 5/ ml,分别接种于经戊二醛交联、未经戊二醛交联、戊二醛交联不含基底膜和戊二醛交联并打孔形成网状的猪 ADM中孵育 ,相同数量 FB接种于空白培养皿中作为对照 ,接种后 1、3及 5天行细胞计数 ,黏附有 FB的 ADM行 HE染色观察。 结果  FB在经戊二醛交联、未经打孔完整的ADM上的黏附增殖优于未经戊二醛交联或戊二醛交联并打孔的 ADM,是否含完整基底膜对成纤维细胞黏附增殖无明显影响。 结论 采用经戊二醛交联、完整的 ADM有利于 FB的体外培养 ,ADM经一定的修饰后可能作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5.
《Renal failure》2013,35(6):843-850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 is a useful and simple test for unmyelinated axon function in peripheral sensorimotor neuropathies. SSR was tested on a group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hronic regular hemodialysis before and after a single dialysis session. Nineteen patients in hemodialysis for more than three months were included. Nine patients were on dialysis with cellulosic membranes (CA, 3 male and 6 female, aged 57.7 ± 16.4 years) and ten ones were on dialysis with non-cellulosic membranes (NC, 4 male and 6 female, aged 50.2 ± 15.9 years) were studie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neither in Kt/V values (NC 1.37 ± 0.34 vs. CA 1.22 ± 0.27) nor in TAC ones (NC 41.5 ± 18.2 vs. CA 41.3 ± 14.1 mg/dL). After hemodialysis with NC amplitud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994 ± 1015 vs. 382 ± 465 μv baseline, p < 0.05). Latency did not change (1.76 ± 0.83 vs. 2.07 ± 0.50 s baseline). After hemodialysis with CA neither amplitude changed (1368 ± 1074 vs. 1240 ± 1594 μv baseline), nor did latency (1.79 ± 0.35 vs. 1.94 ± 0.59 s baseline). Hemodialysis with non-cellulosic membranes (but not with cellulose acetate) yields a short-term improvement of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This effect is similar to those seen in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ies and it may be related to increased middle-molecules depur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FGF植入失神经腓肠肌后填补神经营养因子丢失、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延缓肌萎缩的作用。方法将2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切断大鼠左下肢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支配动物模型。实验组于同侧腓肠肌内植入盛有0.1gbFGF的硅胶管,对照组植入盛有生理盐水的硅胶管。术后14d和30d取材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测纤颤电位波幅变化,腓肠肌湿重测量,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仪检测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术后14d和30d对照组腓肠肌萎缩程度及与周围结缔组织粘连程度均较实验组明显加重。术后14、30d,实验组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为(0.2206±0.3010)μm,对照组为(0.1552±0.0503)μm;实验组肌湿重为(2.4757±0.2546)g,对照组为(1.4591±0.6425)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30d实验组HE染色示腓肠肌内肌卫星细胞核较对照组增多;Mallory三色染色示对照组蓝色结缔组织略多于实验组;PCNA染色示实验组呈阳性反应,棕黄色细胞核略多于对照组;维生素C银染示实验组肌纤维间维生素C浓度和结缔组织增生均低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0d,对照组肌丝排列紊乱或模糊不清等萎缩改变的肌纤维及肌纤维间的胶原纤维多于实验组。术后30d,实验组肌纤维直径和截面积分别为(66.3686±12.6727)μm和(2096.1129±311.5639)μm2,对照组分别为(55.5040±4.9450)μm和(1418.0680±264.9537)μm2;实验组PCNA阳性肌细胞核数量为(116.200±5.357)个,对照组为(53.000±3.937)个;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具有促进失神经腓肠肌的肌卫星细胞增殖、延缓肌纤维萎缩和抑制肌纤维向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植皮后不同康复疗法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以康复处理加强面、手术烧伤瘢痕切除后游离植皮的手术效果。方法:皮片成活后对植皮部位采用用中草药离喷雾、瘢痕霜涂布按摩、中草药面膜等处理,10次为一疗程。结果:34例患者经3个疗程康复处理后,植皮区色泽及弹性均向接近正常皮肤方面转变。结论:康复护理可作为加强植皮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dipyrone on the skin flap survival was studied in a model of an epigastric island flap with a random extension on the opposite side in 23 rats. Dipyrone was given intraperitoneally one hour before the skin flap was raised. At the end of the operation 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of the fluorescein dye in the skin flap was assessed visually from photographic records and the flap survival area was measured by a grid method on the seventh postoperative da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amount of ischaemic necrosis of the skin flap after a single dose of dipyrone 50 mg/kg (p &lt; 0.001).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dipyrone is a useful age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chaemia and necrosis of the skin flap.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撕脱皮瓣修剪制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后对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3~4月龄白色约克夏小猪7头,麻醉后在自行研制的皮肤撕脱伤模型机中复制撕脱伤模型,将一侧的撕脱皮瓣制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另一侧为撕脱皮瓣,原位缝合;7天后,对两侧皮瓣的成活和坏死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分析.结果修剪制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后的成活面积为(60.90±15.26)%,而撕脱皮瓣组的成活面积为(40.41±9.23)%,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修剪制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后增加了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