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畸形,其手术方法较多,近年来我院采用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47例,取得良好疗效。临床资料47例病人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2岁,肌肉型25例,纤维型10例,混合型12例,来院前10例曾行手法治疗,术前16例病人脸部轻度变... 相似文献
2.
3.
4.
自1991年以来,我院采用胸锁乳突肌双向延长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12例,随访结果表明,术后斜颈校正彻底,颈部外形对称、美观。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3-13岁,平均4.5岁,随访时间6个月-4年。手术方法:首先在乳突下方行横切口,切断胸锁乳突肌的上端,沿皮下向下方游离肌肉1-2cm。在胸锁乳突肌下端行横切口,分离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根据胸锁乳交肌的发育情况和紧张程度,选择锁骨头切断,胸骨头“Z”型延长.或将锁骨头切断后将锁骨头与切断后的胸骨头下端交叉缝合,以保证胸锁乳突肌下部分充分延长… 相似文献
5.
关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在手术的适宜年龄,手术的方法上有一些不同意见。如一九四八年 Chandler 提出在婴儿期即切除肿块的手术方法,也有人主张初生婴儿期尽早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而吴氏等提出手术治疗以2~4岁最适当,理由是并非手法矫治不能治愈一些患儿,没有必要在机体反应尚未健全的婴儿期去冒手术的危险。至于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采用小针刀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13例患者取仰卧位,行局部麻醉后沿胸锁乳突肌锁骨上0.5~1.0cm处进针。达胸锁乳突肌肌腱横向摆动针尖,完全切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肌腱,达到完全松解。若乳突头也较紧张时用同样方法切断乳突头。术后将头固定于头偏向健侧,下颏转向患侧的位置至少3周。年龄较大的病儿,应固定约4~6周。固定解除后,必须每日作上述手法扳正和向过度矫正方向作自主活动。以防止复发。结果本组13例住院时间3~10d。13例患儿随访6月,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小针刀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对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的价值,并监测其手法按摩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对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笔者医院门诊就诊的CMT患儿62例,而后对确诊CMT进行非手术手法按摩推拿治疗后的患儿62例进行随访,并收集同一时期在笔者医院进行住院预行手术治疗的CMT患儿23例。均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VTIQ检查。结果 62例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剪切波速度(SWV)与健侧胸锁乳突肌的S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例手法治疗后好转的患儿患侧与健侧的胸锁乳突肌S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侧胸锁乳突肌S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行手术治疗23例患儿患侧与健侧胸锁乳突肌S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例手术患儿与62例门诊患儿的患侧胸锁乳突肌S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TIQ可以客观地评价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软硬度,有助于诊断小儿CMT,并对小儿CMT手法按摩推拿治疗的疗效监测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指导选择手术治疗与否及选择时机,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斜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前者多见,称先天性斜颈或肌性斜颈。1966年8月以来我们收治21例,其中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9例。病变在右侧者14例,左侧7例。最大年龄28岁,最小1岁。臂位难产者占8例。随访最长16年,最短2个月。手术步骤麻醉:能合作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小儿及不合作者采用氯胺酮离解麻醉。取平卧体位,肩胛间垫一小枕,使头后伸位,从而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显露,在锁骨上一横指处作一横切口,长4cm。切开颈阔肌及筋膜,分离切口上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分析我院148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随访,6岁以下儿童恢复效果理想,大龄儿童面部不对称恢复欠佳。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应在6岁以内手术,大龄儿童则应同时行颌枕牵引,纠正侧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数量的增加,CHD治疗方法的改进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CPB)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经皮介入治疗对患儿年龄、体质量的限制以及对患儿血管的损伤,使心脏外科工作者开始研发新的外科治疗方式。在此背景下,可以将两种术式结合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的"杂交"手术开始走入广大临床工作者的视野。该文简要介绍CHD"杂交"手术的概念、发展历史、主要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处理等内容,并对这一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93例分为肺心病、肺气肿组及对照组者进行头胸(HC)导联检查。结果显示HC导联对早期肺心病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价值.方法 1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的大小、位置、形态、类型,选择封堵伞的大小、型号,术中监测封堵器的释放情况,观察有无分流、瓣膜返流、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大小平均为1.8 cm,室间隔缺损大小为0.75 cm,动脉导管未闭0.63 cm.室间隔缺损口距瓣膜距离过小者应用偏心型封堵器.1例室缺患者封堵后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过快,1例房缺患者因术中二尖瓣出现大量返流而撤伞.16例患者成功率为87.5%.结论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的观察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大小、形态及周边的结构关系.对于病例的选择、术中引导和监护、术后随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的大小、位置、形态、类型及距离相邻瓣膜的距离,选择封堵器的大小、型号,术中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指导释放封堵器,并观察有无分流、瓣膜返流以及右室流出道、降主动脉、左肺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5例ASD缺损大小平均为2.0cm,4例VSD缺损大小平均为0.6cm,2例PDA导管内径平均为0.3cm,与术中测值相符合;11例患者一次封堵成功率为100.0%,无明显分流、瓣膜返流及房室传导阻滞。结论经超声心动图能准确的观察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大小、形态及周边的结构关系,对于病例的选择、术中引导和监护、术后随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肺心病患者 2 9例 ,年龄 46~ 72岁 ,平均 6 2 .2岁。又分失代偿期肺心病组 (A组 )和早期肺心病组 (B组 )。皆有 10年以上的慢支病史 ,经胸片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均符合1977年肺心病诊断标准。A组 15例 ,男 8例 ,女 7例 ,年龄5 7~ 72岁 ,为典型肺心病人。受检时有呼吸衰竭 ,心电图有电轴右偏及 (或 )电压改变。B组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46~ 72岁。受检时无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之征象 ,常规心电图电轴无明显右偏。胸前导联无顺钟向转位 ,无右心室肥厚的电压改变。肺气肿组 (C组 ) :共 16例 ,男 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