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目的建立Wister大鼠的深Ⅱ°烫伤创面模型,外用瘦素来观察和研究瘦素在Waster大鼠烫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和意义,
探讨瘦素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18只,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将创面分为实验组(创
面涂400 ng/ml的瘦素溶液,用PBS释稀)和对照组(外涂PBS)。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在烫伤后第3,7,11,15,19 天5个时相点测
量创面的上皮化率;于伤后第7、14和21天用手术刀切取各组的伤口及周边皮肤,做HE及免疫组化染色(PCNA),以观察创面的
愈合时间和组织形态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2~3 d左
右,实验组愈合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伤后7、14和21 d创缘组织HE和PCNA染色见实验组创周表
皮反应性增生快,表皮层明显厚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上皮化过程短于对照组。实验组PCNA表达与对照组在7 d和14 d时有
明显差异(P<0.05),在21 d时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局部外用瘦素能提高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
瘦素能加快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硅胶敷料对猪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猪深Ⅱ度烫伤模型(以下称烧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分别外用硅胶敷料及生理盐水纱布,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7、10、14天分别取创面组织进行羟脯氨酸(OHP)含量、细胞DNA周期分析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动物实验显示,应用硅胶敷料可使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缩短3天左右,创面OHP含量增加(P<0.05),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加速细胞DNA复制(P<0.05)。结论:外用硅胶敷料能促进烧伤深Ⅱ度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丁晓斌  唐利  郭力 《西部医学》2012,24(12):2262-2265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采用相同的方法在背部制成深Ⅱ度烫伤,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rhGM-CSF凝胶治疗组,对照组为0.5‰碘溶液治疗组,各组每天给药1次,连用13天。伤后4、7、10、13天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计算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含量、胶原含量和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伤后4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7、10、13天,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伤后4、7、10天,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伤后13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伤后4、7、10、13天,实验组胶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4、7、10、13天,实验组微血管密度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通过促进微血管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形成及创面胶原的形成来增加创面愈合速度及改善修复质量,与传统的外用碘伏纱布包扎换药治疗相比能明显缩短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矾冰纳米乳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140只SD大鼠,制成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基质组、阳性对照组、矾冰纳米乳低、中、高剂量组及矾冰液组.采用相应药物局部涂抹,2次/d,0.2 mL/次,连续给药21 d.每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于第7、14及21天计算创面愈合率,第7天取创面组织测定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验.结果 矾冰纳米乳各剂量组、烫疮油、矾冰液组创面于19~25d基本愈合,而空白对照组、基质组创面于23~27 d基本愈合;矾冰纳米乳低剂量、烫疮油组、矾冰液组及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5;P<0.01),创面愈合百分率明显提高(P<0.05;P<0.01);各实验组羟脯氨酸含量在烫伤后7d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 提示矾冰纳米乳具有明显的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结论 矾冰纳米乳可明显提高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 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 Wistar 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烫伤组(30只)及对照组(6只),烫伤组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第1、3、7、14、21天各处死6只大鼠,取创面全层组织,通过 RT -qPCR 和 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不予烫伤,直接处死,取正常皮肤组织检测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烫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于伤后显著增加,1 d 即达峰值,3 d 逐渐减少,14 d 为最低值,21 d 又再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 参与调节烫伤创面的修复过程;VEGF 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创面血管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30例):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例):纳米银覆盖;C组(30例):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愈合率,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A、B、C 3组均在伤后第10天出现血管化和上皮化;创面愈合率C组>B组>A组,第10天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A组、B组、C组分别在第21、14天达峰值,伤后第1天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7、10、14天各组间及第21天A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水平,各组均在第21天达峰值,第1、4天各组间及第7天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C组与A组、B组之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 GM-CSF、纳米银外用,均加速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并且rh GM-CSF效果优于纳米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慷舒灵凝胶治疗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深Ⅱ度创面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患者,采用阳性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治疗组(24例)创面以慷舒灵凝胶敷料覆盖,对照组(24例)以碘伏 凡士林油纱覆盖.比较其创缘反应程度及愈合时间.结果 创缘炎症反应以伤后第6天最为明显,治疗组创缘仅有轻微的充血炎症反应,而对照组有创缘炎症(红肿),(P<0.01);治疗组愈合率在伤后28 d为100%(24/24),对照组为58.3%(14/24)(P<0.05).两组间均未见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慷舒灵凝胶敷料治疗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深Ⅱ度创面可防止或减轻其创缘炎症的发生,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肤霜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采用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法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自动控时调压烫伤仪在大鼠背部制备4个深Ⅱ度烫伤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康肤霜组、rhEGF组、聚维酮碘组及生理盐水组,分别采用康肤霜、rhEGF、聚维酮碘及生理盐水外敷,直至创面取材或创面愈合。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各组大鼠于创面治疗后第7、14、21天取创面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标记指数法测定PCNA阳性细胞,评估组织创面的修复情况。结果康肤霜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均优于其他3组(P<0.05)。病理检查显示康肤霜能明显减轻创面早期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康肤霜组大鼠创面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康肤霜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细胞增殖,加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烫伤大鼠创面组织中P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静  王甲汉  任加良 《广东医学》2005,26(3):311-312
目的 观测神经肽P物质 (SP)在不同深度烫伤大鼠创面中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烫伤模型 ,根据烫伤时间随机分为 4 ,8,12s烫伤组 (每组 2 4只 ) ,每组于伤后 2 4h ,3d ,7d ,14d各处死 6只大鼠 ,放射免疫法测定创面组织SP含量。结果 伤后 2 4h ,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烫伤创面SP含量分别为 (14 5. 35 7± 78 .5 38) ,(94 . 6 72± 4 8. 6 74 ) ,(5 3 .6 73± 2 7. 6 5 8)mg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浅Ⅱ度创面伤后 3d、7dSP含量显著增高 ;深Ⅱ度创面SP含量伤后 7d及 14d显著增高 ;Ⅲ度创面SP含量伤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SP含量与烫伤创面愈合能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烫伤消疤膏治疗Ⅱ度烧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烫伤消疤膏治疗 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7例 度烧 (烫 )伤住院病人 ,采用烫伤消疤膏与京万红烫伤膏作比较 ,观察烫伤消疤膏促进烧 (烫 )伤创面修复的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 :浅 度烧伤创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7d愈合率分别为 (6 1.35± 36 .2 6 ) %和 (5 1.2 1± 37.4 2 ) % ,全部愈合时间分别为 (10 .5 6± 3.4 3)d和 (11.98± 4 .13) d,P<0 .0 5。深 度烧伤创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14d愈合率分别为 (6 2 .9± 36 .0 ) %和 (5 3.9±32 .2 ) % ;全部愈合时间分别为 (19.4± 4 .9) d和 (2 1.5± 5 .5 ) d。伤后创面 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为优 ,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烫伤消疤膏外用于小面积 度烧伤创面疗效可靠 ,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脱乙酰甲壳质治疗烧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水溶性脱乙酰甲壳质粉对烧伤的疗效。方法:对深2度烧伤动物模型和人体浅2度、深2度烧伤创面应用脱乙酰甲壳粉治疗,以磺胺嘧啶银霜作对比;采用自体对照的方法,观测创面7天、14天的相对愈合率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应用脱乙酰甲壳质粉治疗组动物深2度烧伤创面14天的相对愈合率为53%,动物深2度创面完全愈合需要的时间为19.6天;应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组的创面14天相对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商品名 :奥德金 )对大鼠深二度烧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深二度烫伤模型 ,创面外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 (商品名 :奥德金凝胶 ) ,通过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取材 ,检测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 (OHP)、创面含水量、创面愈合率、愈合天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以基质凝胶作对照 ,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大鼠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创面外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 ,增加创面OHP含量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缩短愈合天数。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可增强胶原合成 ,促进上皮细胞增殖 ,减轻创面早期水肿 ,加速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张敏 《中外医疗》2014,(29):29-30
目的探讨外用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艾夫吉夫)在烧伤及愈合不良创面的疗效,探讨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自2007年1月—2014年3月期间共收治II-III度烧伤病例189例(总面积10%以下176例),根据创伤部位、程度、面积等选取有可比性的合适病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同一个病人烫伤创面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创面消毒、冲洗处理后,予艾夫吉夫创面喷洒或者填塞,创面加优拓覆盖处理,对照组则不使用艾夫吉夫,单纯用优拓覆盖,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和时间。结果实验组创面分泌物少,辅料较对照组干燥,分泌物浸透纱布的层数为对照组的70%,创面相对较平坦,愈合时间提前(浅II度2 d,深II度或III度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艾夫吉夫可以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皮肤表皮干细胞(E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建立糖尿病SD大鼠创面模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创面移植羊膜负载BrdU标记的ESCs组织工程皮肤;B组创面移植羊膜;C组为空白对照组,创面未给予干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HE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创面愈合组织中BrdU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平均值。结果与B、C组比较,A组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创面愈合率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A组创面及新生表皮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B、C组皮肤创面组织中始终未见BrdU阳性细胞。各组创面组织中可见PCNA阳性细胞表达,但A组的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 on accelerating healing of burn wounds, donor site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in multicenters.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twenty-four patients with burns, donor site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prospective an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and another 641 patients with the similar wounds were used as controls.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urn group, donor site group,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 group. In the burn group, 654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second-degree burns( superficial Ⅱ(0)) or deep second-degree burns( deep Ⅱ(0)) were treated topically with either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bFGF plus vehicle, rbFGF 150 AU/cm(2)/day, 330 patients) or placebo (vehicle without rbFGF, 324 patients). In the donor site group, 50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bFGF and 317 patients with placebo in a similar way as described elsewhere. In the chronic dermal ulcer group, 18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bFGF and the controls were themselves. Photography,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wound healing. Results All of superficial second-degree burns, deep second-degree burns and the donor site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had an accelerated rate of granulation tissue formation and epidermal regener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s. Superficial second-degree burns and deep second-degree burn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healed in 9.89±2.45 and 17.04±4.56 days,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in those receiving placebo was 12.35±2.74 and 21.21±4.88 days. The donor sites treated with rbFGF or placebo healed in 10.68±4.55 and 14.74±6.46 days, respectively. All chronic dermal ulcers except 12 patients treated with rbFGF healed within 6 weeks.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punch-biopsy specimens from the burn wounds, donor site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seven days after treatment supported the impression of accelerated wound healing after rbFGF treatment. Conclusions rbFGF is effective in shortening the wound healing time and improving the wound healing quality. Accelerating wound healing is of clinical benefit in reducing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costs and emotional burden of the patient.  相似文献   

16.
焦虑抑郁情绪对烧伤后创面愈合及TNF-α、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焦虑抑郁情绪对烧伤后创面愈合和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中重度热力烧伤患者,于烧伤后3d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按焦虑抑郁值分为焦虑抑郁情绪组(24例),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相似常规烧伤治疗。用单盲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分值及创面愈合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烧伤治疗后30d,焦虑抑郁情绪组抑郁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P>0.05),焦虑分值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延长,血清TNF-α、IL-6水平持续增高(P<0.05)。结论烧伤后的抑郁情绪是一种持久的负性情绪,可导致血清IL-6水平、TNF-α水平的居高不下,延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黄油在治疗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用乳黄油治疗烧伤病人2186例。结果2186例病人,治愈1984例,治愈率90.8%,治疗后有少量残余创面或质软增生瘢痕202例,临床愈合率9.2%。乳黄油对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Ⅰ°烧伤平均3天治愈,浅Ⅱ°烧伤6~10天治愈,深Ⅱ°烧伤2~3周治愈,Ⅲ°烧伤1~2个月临床愈合。结论乳黄油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收敛消炎、止痛抗菌、清热解毒、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是较理想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例25个烧伤残余创面应用蔗糖治疗并进行对照观察。创面测量结果表明上皮化的速度,治疗组较对照组为快(P<0.01)。5例创面细菌计数,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活组织检查表明治疗组肉芽生长良好,炎症较轻。绝大多数创面于治疗后二周左右即完全愈合,比对照组提前1—10天,中位数为3天(P<0.01)。以上说明蔗糖的局部应用有肯定效果,对蔗糖的可能作用机制提出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半暴露干-湿疗法治疗小儿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暴露干-湿疗法治疗小儿Ⅱ度烧伤的优点及临床价值。方法:从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符合条件患者共141例,可供观察部位(四肢)227处,其中浅Ⅱ度创面146处,深Ⅱ度81处。根据创面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A(干-湿疗法)、B(干性疗法)、C(湿性疗法)3组。观察各组创面经治疗后:①水肿渗出期持续时间(天);②创面有否继发感染;③创面有否进行性损害并加深;④是否需手术植皮治疗;⑤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天);⑥药物对小儿的安全性。结果:体液渗出期持续时间比较;A组及B组创面处理方法相同,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无论是浅Ⅱ度或深Ⅱ度渗出期均较A组持续时间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完全愈合时间比较;在浅Ⅱ度创面,A组完全愈合时间为(9.5±2.2)天,B组为(10.8±2.3)天,C组为(11.6±3.4)天,A组分别与B、C组比较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深Ⅱ度创面,A组时间为(20.2±5.1)天,B组为(22.4±5.6)天,C组为(22.8±6.2)天,A组分别与B、C组比较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A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C组。结论:半暴露干-湿疗法治疗Ⅱ度烧伤的特点在于根据不同时期烧伤创面的不同病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以保持创面外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促进创面愈合,避免创面进行性损害,减少深Ⅱ度创面植皮手术的机率,减少瘢痕形成,是一种较为"细化"的创面处理方法,适合应用于小儿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