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1327-1330
目的 探讨早期识别神经系统受累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干预方法.方法 对2010年6-10月我院50例神经系统受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纳入研究,<3岁33例(66%);临床表现:发热50例(100%)、皮疹50例(100%);神经系统主要表现:精神差46例(92%...  相似文献   

2.
毕晶  王冬萌  孙正纤 《河北医药》2011,33(7):1028-1030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在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轻症患儿治疗中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轻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受累患儿3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A组(166例)、B组(166例),A组:采用基础治疗不加激素。B组:基础治疗内容同A组,同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1~2mg·kg-1.d-1,疗程3d。分析2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指标及恢复正常天数。结果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A组(不用激素组)与B组(使用激素组)患儿治疗前,基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基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受累相关症状体征天数及脑脊液恢复正常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轻症患儿慎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检验结果分析及治疗经验体会。方法对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季节、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检验结果、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大部分为EV71病毒感染,以小于3岁儿童常见,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及神经系统受累为主,常有白细胞、血糖、CK-MB增高,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重症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以及多器官功能影响为主,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0年3~7月本院收治的8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治疗的结果。结果:82例患者中,治愈74例,好转6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少数患者可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部分患者出现重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多由EV71感染),多数重症患者预后良好,个别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3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为重症组,选取同期治疗的43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差异。结果重症组的发热时间大于对照组,手、足、臀部皮肤、口腔黏膜的疱疹等手足口病的一般表现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组的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血糖、脑脊液检查、X线、磁共振检查辅助检查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组中预后较差者与就诊时间及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有关。结论低年龄段的患儿较易出现重症表现,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常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出现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治疗,则预后良好,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治疗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儿科病房收治的临床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10例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夏、秋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分别占42.7%和43.6%;发病年龄以6岁以下患儿为主,占92.7%;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手足口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惊跳、精神差,分别占94.5%、82.7%及80.9%。实验室检查显示,大部分患儿有白细胞、血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治疗后110例患儿,临床治愈107例,好转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以及多器官功能影响,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症状,总结该病的临床治疗对策,为临床下一步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对156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中轻症95例,重症倾向57例,重症4例。对轻症患者进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对重症倾向患者在轻症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降颅压、静脉滴注等方法治疗;对重症患者置PICU,在重症倾向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等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疱疹以及体征情况及时采取对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救治经验和转归.方法:对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7月份,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或震颤、无力、头痛及颈抵抗是神经系统受损的早期临床症状.主要治疗药物为甘露醇、甲基泼尼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发现肺水肿前兆者及神经系统受累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结论: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或震颤、无力、头痛是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密切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精神状态是早期判断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孙泉根  夏劲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57-157,161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预警指标。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及同期收治的49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因素。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有:年龄〈3岁;体温〉39℃;精神差、四肢抖动或抽搐、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而CRP正常;血糖升高。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进展快,各预警指标是重症患儿的高危因素,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黄亚萍 《河南医药信息》2010,(22):144-145,147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本院PICU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72.2%(26/36),其中EV71占65.4%(17/26),CA16占23.1%(6/26)。年龄〈3岁的患儿占88.9%,平均年龄为2.86岁。神经系统受累32例,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6例,仅1例神经源性肺水肿抢救成功。误诊3例,均在入院24h内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年龄〈3岁的患儿,尤其是2岁左右的患儿。EV71感染仍是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受累最多见,一旦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则抢救成功率极低。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传染性疾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通常表现为轻症,但近年几次流行中出现了重症甚至死亡病例.引起死亡的病例主要为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臀部疱疹样皮疹、疱疹性咽峡炎,重症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该病轻症患者通常可自愈,重症患者处理得及时和正确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蒋丽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88+90-88,90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进行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对症治疗与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体征与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神经受累时间、惊颤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能够有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改善神经系统情况,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侯长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133-13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临床及流行特点、救治经验和临床转归,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305例在我院住院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过去冬季较少见,但2011年冬季住院患儿未降反升;以11月份为最高。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易惊、肢体抖动、肌痉挛是神经系统受损的早期临床症状,多发生在病程的前2~4d。主要治疗药物为甘露醇、甲基泼尼松龙、米力农、静脉丙种球蛋白;发现肺水肿前兆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结论手足口病发病季节有很大不确定性,一年四季都应加强防控措施;密切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精神状态是早期判断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指标;积极降颅压、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和短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是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张敏慧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704-170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提高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将2009—2012年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对症、人免疫球蛋白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患儿持续发热时间、神经系统持续受累时间和住院时间,评判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持续发热时间、神经系统持续受累时间、呼呼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6±1.32)vs.(6.18±1.19)、(4.21±1.28)vs.(6.64±2.23)、(2.13±1.11)vs.(4.03±1.27)、(6.75±2.12)vs.(9.37±2.53)d,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情好转率分别为95.0%(38/40)、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够缩短热程,减轻神经系统受损,阻止病情加重,有效改善预后,但应掌握规范使用剂量与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的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者88例,根据自愿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人免疫球蛋白+甘露醇治疗,43例)与观察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甘露醇治疗,4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体征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前清蛋白(PA)水平变化对于判断手足口病病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38例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将其分为轻症组(n=85)、重症组(n=53),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n=50),分析轻症组及重症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2h后、治疗4d后、治疗7d后血清CK-MB、cTnI、PA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对照组患儿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CK-MB、cTnI、PA水平:轻症组和重症组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组间差异(P均<0.05);治疗后12h、4d、7d血清CK-MB、cTnI水平,轻症组及重症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同一时间点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患儿血清CK-MB、cTnI水平依次上升(P均<0.05);治疗后12h、4d、7d血清PA,轻症组及重症组较治疗前上升,且同一时间点重症组、轻症组、对照组患儿血清PA水平依次下降(P均<0.05)。结论 血清CK-MB、cTnI及水平变化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正相关,PA变化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负相...  相似文献   

17.
孙浩淼 《黑龙江医药》2012,25(2):330-33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以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多见.据文献报道[1],重症手足口病有3次大的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1997年马来西亚和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2008平安徽省阜阳市爆发手足口病流行,并出现一些合并脑炎、肺水肿和肺出血的手足口病,由于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因此积极治疗、正确护理,尤其是重症病例,这对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手足口病相关的诊治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或并发脑炎病例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7月收治的20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3岁173例(85.6%);普通型101例,重症99例,危重症2例,其中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合并脑炎47例。咽拭子查EV71/CoxA16病毒特异性核酸,重症及危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61例,CoxA16阳性3例;轻症病例中EV71阳性29例,CoxA16阳性7例。结论手足口病好发于年龄≤3岁的幼儿;EV71所致手足口病重症或合并脑炎病例较多。早期大剂量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冲击等治疗措施有助于危重症患儿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的效果及儿茶酚胺等指标的变化,为针对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儿茶酚胺水平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7.8 mmol/L)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地塞米松抗炎、甘露醇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利尿、肌苷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25%硫酸镁50~60 mg/(kg·d)。两组疗程均为5~7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2 h后采集静脉血检测白细胞(WBC)、血糖(B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水平,记录两组患儿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治疗72 h后,观察组DA、NSE、BG、WBC、CK-MB水平均降低,对照组仅NSE 水平降低,且观察组NE、DA、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受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硫酸镁,能降低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儿茶酚胺水平,减少激素副作用,减少或防止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手足口病好发于3岁以下的患儿,占62.5%,多于发病后1~5 d内出现病情恶化;主要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集体感染甚至流行.本组32例患儿合并颅内感染6例,并心肌炎4例.所有患儿均对症采取抗病毒、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易引起严重并发症.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及早干预治疗.并加强认识及疫情报告,以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