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其中胆管癌7例,胰头癌12例,胆囊癌2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癌7例;胆总管结石1例,肝血管瘤介入术后1例。内引流8例,外引流21例。结果PTCD成功率为96.7%。血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特别是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3.
梁辉  覃兴尤  赖远辉 《广东医学》2008,29(2):287-288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减黄对术后病死率、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组入院时TB为(268±70)μmol/L,平均减黄10.2 d,至术前的TB下降为(174±55)μmol/L,与减黄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t=2.16,P<0.05),与未减黄组术前的(248±85)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5,P<0.05);减黄组RBC输注量为(286±91)ml,未减黄组为(390±85)ml,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31/78),其中减黄组为46%(11/24),未减黄组37%(20/5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仍然较高;术前减黄不能降低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胆道姑息引流手术在处理恶性梗阻性黄疸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别对其行胆总管植入外引流、胆总管植入内外引流、胆总管植入支架三种手术,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有49例得到了随访,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手术用时104.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5.4ml,总胆红素量由术前的278mol/L平均下降137mol/L,肝功能、退黄效果均很好,术后3个月均未再发生黄疸。结论:采用胆道姑息引流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手术创伤也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减黄治疗,与23例未经PTCD而直接手术的对照组相比。结果PTCD组经过1 ̄2周引流胆汁后,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比对照组明显下降,但两组手术死亡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对于黄疸不重,无合并胆道感染的病人,术前作PTCD减黄治疗对提高疗效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卫东  兰永刚 《吉林医学》2008,29(7):594-595
目前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已广泛应用于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为姑息性治疗及术前胆道减压、改善肝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15例恶性肿瘤引起的胆管梗阻行介入性经皮胆道穿刺引流术,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温凤媚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97-97,10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施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加强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结果:成功胆道内外引流66例(98.5%),术后脱管1例(1.5%),导管阻塞3例(4.5%),穿刺不成功1例(1.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发生与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疗效及临床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术前或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首次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和(或)引流的梗阻性黄疸、伴术前或术后感染的18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前感染发生的10个变量及术后的11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采用逐步回归法,引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10,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15(α入=0.10,α出=0.15)。结果:得到7个有意义的术前感染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糖尿病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史、梗阻部位及梗阻时间)和5个有意义的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性别、梗阻时间、引流方式、血培养情况、白细胞情况)。结论:男性、年龄>60岁、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糖尿病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史(ERCP)、梗阻部位及梗阻时间是术前感染的相关因素,男性、梗阻时间、引流方式、血培养情况、白细胞情况是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型臂下,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1次行支架植入成功,2例因导丝不能通过狭窄先行外引流1周后再行支架植入成功。术后患者黄疸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例发生少量的胸腔积液。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可靠,创伤小,缓解症状快,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经肝正中裂入路行肝内胆管内或外引流术,对26例恶性胆道梗阻减黄效果较好,病人生命延长,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30~79岁,平均56.2岁。临床表现均有胆道梗阻黄疸表现,术前B超及CT均提示肝门部肿块,肝内胆管扩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420例梗阻性黄疸术中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道造影420例,均系梗阻性黄疸病例,均行术中造影,术后证实胆道多发结石391例,胆道肿瘤15例(其中肝门部胆管癌5例,壶腹部肿瘤10例),Mirizzi综合征6例,胆道畸形5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3例。胆道结石者取石结束后再次造影发现胆道残余结石26例。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病例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手术方法的选择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杨杰  刘芙成  韩国宏 《四川医学》2004,25(12):F003-F003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革新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经CT、B超、MRCP确诊为恶性梗阻黄疸病人21例,5例经皮穿刺置入内外引流管,3例在安置内外引流管后再行安置胆道支架,13例直接安置胆道支架。结果 上述病例治疗后梗黄症状迅速消失,黄疸逐日消退。结论 经皮胆道内、外引流术后,置入支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石书伟  王劲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08-1609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9例,其中34例行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为对照组,另3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胆管通畅时间、手术前后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期.结果:观察组胆管通畅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DBIL、TBIL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9/35)较对照组的58.82%(20/34)低(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延长胆道通畅时间,促进肝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ERBD)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置管31次,对其成功率、并发症、支架堵塞时间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置管成功率90%,总置管成功率93.3%。总有效率92.7%。梗阻引流时间平均185天。结论:ERB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际慎 《医学新知杂志》2003,13(2):68-68,70
黄疸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病理现象 ,是由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所致。临床上一般分为溶血性、代谢缺陷性、肝细胞损害性和梗阻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也称外科黄疸 ,在普通外科中较为常见。肝外梗阻性黄疸不仅可引起肝脏损害 ,同时可对全身造成严重损害并影响治疗效果 ,主要表现为内毒素血症、免疫功能抑制、营养不良、肾功能损害、出血倾向、术后应激性溃疡、切口感染和裂开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和严重的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病人血中胆红素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 ,术后的恢复也越慢 ,其术后的并发症率和病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后二次手术植入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成功后植入内外引流管,引流(1~2)周后植入胆道支架.支架植入后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合理选择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17.
赵晓园  林栓琴 《西部医学》2017,29(10):1473-1476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在我科接受经皮穿刺引流和/或经皮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在治疗的重点环节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并发症预防等。观察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变化,统计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71例患者中69例(97.18%)患者对治疗依从。68例(95.77%)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3例(4.23%)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胆道感染者2例(282%),术后严重电解质紊乱1例(1.41%),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控制;71例经过护理干预,患者术前 SAS、SDS 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GGT随时间的延伸均呈快速下降趋势,且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加强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重点环节和部位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增进了医患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治疗满意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梗阻性黄疸为一外科常见并发症,所以又称外科黄疸,临床多见.诊治原则是明确梗阻原因,解除胆道梗阻.近十年来,我们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置管引流(PTCD)处理此类病人8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鼻胆管引流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鼻胆管引流(ENBD)是在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内镜治疗技术。我院1997年8月~2000年8月对30例胆总管下段结石致梗阻性黄疸、化脓性胆管炎行ENBD均获成功,症状减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80岁,平均61岁。患者均经ERCP检查,结合B超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石致梗阻性黄疸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其中合并急性胆囊炎5例,急性胰腺炎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冠心病、心功能Ⅳ级、频发室性早搏1例。主要临床表现:腹痛13例,黄疸14例,发烧7例,腹胀2例。肝功检查:总胆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