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新型牙科充填材料边缘微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择临床常用的银汞合金,国产CO-1玻璃离子粘固剂以及新研制的新型银-稀土汞齐合金、无汞银合金、银玻璃离子粘固剂、L-型玻璃离子粘固剂作充填材料,采用染料逆扩散法测定牙齿浸出液中伊红含量,观察充填材料边缘微漏情况。结果表明,无汞银合金边缘微漏低于银汞合金,新型银-稀土汞齐合金较银汞合金大,银玻璃离子粘固剂和国产CO-1玻璃离子粘固剂的微漏无区别,L-型玻璃离子粘固剂的微漏高于银玻璃离子粘固剂和国产  相似文献   

2.
光敏型修复材料体外微渗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测了光敏玻璃离子粘固剂和光敏复合树脂的体外微渗漏情况。实验材料为Dyract、Vitremer、Resinomer、Geristore、Photac、TPH、Charisma、Pekalux、Aellte HL、实验方法系采用染料渗透法。实验结果表明,光敏玻璃离子粘固剂的微渗漏显著小于光敏复合树脂,在光敏玻璃离子粘固剂中,Geristore和Photac微渗漏最小,在光敏复合树脂中,TPH的微渗漏最小。  相似文献   

3.
树脂类粘结剂边缘厚度对全瓷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树脂类粘结剂边缘厚度与全瓷冠边缘微渗漏的相关关系。方法:16颗上颌第三磨牙经标准牙体制备,制作IPS-Empress 2全瓷冠,分两组用多组份树脂粘结剂和自炽结多聚酸改性树脂炽结剂粘固,经温度循环试验后,用扫描电镜测量边缘粘固剂厚度,再将样本浸入2%品红溶液24小时,系列切片,用体视显微镜观测边缘微渗漏程度。结果;两种树脂粘结剂边缘粘固剂厚度与牙-粘固剂界面和全瓷冠-粘固剂界面边缘微渗漏程度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树脂类粘结剂边缘粘固剂厚度若在理想的临床要求范围内,不足以影响全瓷冠边缘微渗漏程度。  相似文献   

4.
复合树脂Ⅱ类洞充填的龈缘微渗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余年来,复合树脂的临床应用迅速发展,但其应用于后牙Ⅱ类洞充填时还存在对牙髓的刺激性,与牙本质的粘结性较差等问题,尤其突出的是龈缘存在微漏现象。八十年代中期,国外有学者提出用玻璃离子粘固剂(GIC)来增加复合树脂与牙本质间的粘结力,认为它对牙髓无刺激性,可降低龈缘的渗漏,并能长期释放氟离子,从而减少复合树脂充填后产生的牙髓病变与龈缘处继发龋的发生。该方法在后牙Ⅱ类洞的应用国内末见报道。本文拟用国产的光敏固化后牙充填材料充填,玻璃离子粘固剂(GIC)等作衬垫,观察其龈线的微渗漏情况。  相似文献   

5.
光敏型修复材料体外微渗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检测了光敏玻璃离子粘固剂和光敏复合树脂的体外微渗漏情况。实验材料为Dyract、Vitremer、Resiinomer、Geristore、Photac、TPH、Charisma、Pekalux、Aellte HL,实验方法采用染料渗透法。实验结果表明,光敏玻璃离子粘固剂的微渗漏显著小于光敏复合树脂,在光敏玻璃离子粘固剂中,Geristore和Photac微渗漏最小,在光敏复合树脂中,TPH  相似文献   

6.
桩核修复的目的是使牙体组织、桩核与粘固剂形成一个整体,封闭牙体外组织液,避免根管的再次感染。微渗漏是指牙体硬组织与修复体之间、修复体内部的微小裂隙,其形成主要由于牙体硬组织与修复体之间不能达到理想程度的粘接,加上口腔温度的变化,引起修复体发生热胀冷缩的体积改变,破坏其与牙体组织及粘固剂的结合。纤维桩核的微渗漏可能引起继发龋、桩核松动、根尖周病变等,导致修复失败。本文就纤维桩核微渗漏的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复合树脂充填物与洞壁之间的微漏现象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产生微漏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减少微漏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冠的边缘微漏,对铸造修复体的成败是个重要因素。出现微漏,会失去结合,而引起继发龋,从理论上讲作基底能够阻止发生在冠缘周围的微漏。但在基底边缘未被全冠复盖时,防止微漏也很重要。有报导冠内洞型的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微漏比汞合金的大。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在全冠修复中,用  相似文献   

9.
银粉玻璃离子粘固剂与牙体组织间密合度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银粉玻璃离子粘固剂与牙体组织间的密合度。方法 于离体牙充填盒型洞后运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低倍下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间密合好;放大至1000倍后未见充填材侵入牙本质小管内,He壁、轴壁、颈壁处均未见微缝隙;放大至3000倍后亦未见微缝隙存在。结论 银粉玻璃离子粘固剂与牙体组织问密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修复体边缘微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漏是固定修复以后普遍存在的一种临床现象,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本文就修复体边缘微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办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修复体边缘微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漏是固定修复以后普遍存在的一种临床现象,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本文就修复体边缘微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办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修复体边缘微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办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微漏是冠修复以后普遍存在的一种临床现象,具有比较严重的危害性。本文就修复体边缘微漏的影响因素有控制办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金属全冠固位力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邕江  黄红园 《口腔医学》1994,14(3):129-131
本实验是使用两种金属全冠和三种粘固剂及不同的金属全冠组织面的处理,通过测试粘结抗张强度和扫描电镜表面形态观察,评价这些因素对金属全冠固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全冠组织面经喷砂处理后可增大与粘固剂接触的面积及显著增加其固位力;铸造全冠的固位力显著大于锤造全冠;使用聚羧酸锌粘固剂所获得固位力最大,并显示出对牙体及金属全冠有较好的化学粘结性;其次为玻璃离子体粘固剂和磷酸锌粘固剂,两者的粘固力主要来源于机械性锁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影响全冠固位的因素之一是粘固剂在预备体上的覆盖程度。作者检测了全冠下磷酸锌粘固剂的不同覆盖程度及其对固位的影响,并由此推荐较好的粘固方法。作者制作了60个相同的黄铜代型,每个代型均加工成磨牙的全冠预备体形态。轴壁聚合度为6度,颈缘采用圆槽型。代型表面经过抛光,以保证粘固时粘固剂的流动不受干扰。在每个代型上都制作一个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冠。 60个代型被分为6组,每组10个。①粘固剂仅涂于冠内面颈缘处,②粘固剂涂于冠内面轴壁近根方和一半,③粘固剂涂于冠内面所有轴壁上,但(牙合)面不涂,  相似文献   

15.
磷酸锌粘固剂在临床使用较广,但还存在一些缺点:(1)对牙体组织缺乏粘着力;(2)对牙髓有化学和温度损害;(3)抗龋作用小;(4)在口腔中溶解度较高。近来发展的聚羧酸和玻璃离子粘固剂,可解决上述的一些问题。两种粘固剂对清洁的牙本质和牙釉质都有化学粘着力,对牙髓的化学和温度作用较温和。玻璃离子粘固剂在口腔中的溶解度低于磷酸锌粘固剂,而聚羧酸粘固剂的溶解度则高于磷酸锌粘固剂。玻璃离子粘固剂ASPA含有的氟化物在粘固剂凝固后释放缓慢,具有长期的抗龋作用。粘固剂与制备的牙冠表面形成机械锁结,需彻底清洁牙面,去除制备的残屑和剩余的暂时粘固剂以增强固位力。同样,清洁的牙釉质和牙本质面也可改善玻璃离子粘固  相似文献   

16.
根管钉与牙体抗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面积缺损无髓牙的修复治疗中,根管钉在为修复体提供良好固位力的同时,改变了无髓牙的应力分布,影响其抗力。根管钉的类型、长度、直径及其它相关因素(粘固剂、核材料和加箍效应)决定根管钉对牙体抗力的影响程度。树脂根管钉,尤其是碳纤维加强树脂根管钉较金属根管钉更有利于牙体抗力。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避免攻纹根管钉就位时产生的高应力。  相似文献   

17.
几种常用及新型充填材料密合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中 ,充填材料与牙齿洞壁的密合度是充填成功的关键。微漏的存在往往是临床中引起继发龋或充填物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几种传统及新型的充填材料在离体牙上充填后的密合度进行观察 ,为牙合面及颈部楔状缺损充填时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高铜球形银汞合金 (冶金部钢铁研究院的GK银汞胶囊 ) ;银汞粘接剂Super-BondDLinerⅡPlus(日进公司 ) ;Charisma超微玻璃填料光固化复合树脂 (德国贺利氏 -古莎牙科材料厂生产 ) ;GIC -I型玻璃离子粘固剂 (上海青浦齿科材料厂生产 ) ;DyractA…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牙科铸造精度越来越高.铸造全冠在粘固时,由于静液压力的作用,剩余粘固剂难以溢出,造成全冠开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采用了涂膜法。经过临床观察,能有效地防止咬(牙合)开高。涂膜法是在石膏代型的牙体轴面涂上一层膜,使完成后的铸造全冠与牙面之间形成20—30微毫米的间隙,为粘固剂的缓冲间隙,以利  相似文献   

19.
粘固剂层厚度对铸件就位、预防菌斑沉积等有重要作用,它受多种因素,如材料粘滞度、粒度、环境温度、湿度影响,此外还包括粘固剂与金属表面的理化反应,例如可湿性或表面活化能,但是表面理化性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故作者做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20.
<正> 口腔科用粘固剂已有100年历史。19世纪初期C.S.Roslaing用磷酸水溶液和氧化锌粉制成粘固剂获得成功。到19世纪80年代,J.S.King用氧化锌粉和丁香油调制成暂时粘固剂。1878年T.Fletcher用硅酸盐粉代替氧化锌制成硅粘固剂。直到1968年D.C.SMith发明聚羧酸锌粘固剂,由聚羧酸水溶液和氧化锌粉中加10%氧化镁组成。至1971年A.D.Wilson对聚羧酸锌粘固剂进行改进,用玻璃离子粉代替氧化锌粉,成为玻璃离子粘固剂。由于它具有硅粘固剂和聚羧酸锌粘固剂两者的优点,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3个单位从1981年开始研制玻璃离子粘固剂,经2年来临床试用,在1984年通过鉴定,效果良好,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