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病能篇》:“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揆与求,群纽双声。度与处,鱼部叠韵。《灵枢·本神篇》:“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本段用“谓之”连续下了十个定义,其中有九个是声训。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祖国医学理论一直十分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有人专门作过统计,发现在《内经》中所涉及的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思想内容的表述达129篇,可见其心理学思想的丰富程度,因此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1中国传统心理疗法研究的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心里活动过程指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则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兴趣和积极性等。这在《内经》中都归属于“神”的范畴,据初步统计,在《内经》中有关“神”的论述有150处之多。比较经典的如《灵枢.本神》的论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段话可以作为《内经》心理思想的纲领。在这里,《内经》还把心理活动的神分为更加具体的神、魂、魄、意、志、思、虑、智,这些均可以看作是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表述。而对于人的情感活动,《内经》则主要以“五志”的概念加以描述,并与脏腑的功能活动联系起来,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更加具体地指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祖国医学理论一直十分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有人专门作过统计,发现在《内经》中所涉及的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思想内容的表述达129篇,可见其心理学思想的丰富程度,因此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1中国传统心理疗法研究的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心里活动过程指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则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兴趣和积极性等。这在《内经》中都归属于“神”的范畴,据初步统计,在《内经》中有关“神”的论述有150处之多。比较经典的如《灵枢.本神》的论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段话可以作为《内经》心理思想的纲领。在这里,《内经》还把心理活动的神分为更加具体的神、魂、魄、意、志、思、虑、智,这些均可以看作是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表述。而对于人的情感活动,《内经》则主要以“五志”的概念加以描述,并与脏腑的功能活动联系起来,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更加具体地指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祖国医学理论一直十分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有人专门作过统计,发现在《内经》中所涉及的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思想内容的表述达129篇,可见其心理学思想的丰富程度,因此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1中国传统心理疗法研究的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心里活动过程指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则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兴趣和积极性等。这在《内经》中都归属于“神”的范畴,据初步统计,在《内经》中有关“神”的论述有150处之多。比较经典的如《灵枢.本神》的论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段话可以作为《内经》心理思想的纲领。在这里,《内经》还把心理活动的神分为更加具体的神、魂、魄、意、志、思、虑、智,这些均可以看作是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表述。而对于人的情感活动,《内经》则主要以“五志”的概念加以描述,并与脏腑的功能活动联系起来,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更加具体地指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  相似文献   

5.
魂魄刍议     
祖国医学认为精神活动由心主宰,分属五脏,所谓“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故有“五神藏”之称。即以“神”“魄”“魂”“意”“志”等不同的精神活动与五脏生理病理联系起来,体现了祖国医学“形神合一”的唯物观。《灵枢·本神》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本文仅就魂魄生理病理及诊断学价值作初步探讨,以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6.
《内经》中“心理”的概念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心理活动过程指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过程,个性特征则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兴趣和积极性等。《内经》把心理活动的神分为更加具体的神、魂、魄、意、志、思、虑、智,而对于人的情感活动,则主要以“五志”的概念加以描述,即“喜怒悲忧恐”。  相似文献   

7.
医者意也     
"医者意也",语出汉代名医郭玉,其云:"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体现了其对实施医术的慎重。"医者意也"的含义,早在《内经》中就有明确的提示,《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可见中医学中所说的意,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与对事物所显示的思维活动。故"医者意也"之"意"实际上与心、意、志、思、虑、智等思维活动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唐代名医许胤宗云:"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此处"意"是指精湛的思虑而言。《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于心精。"  相似文献   

8.
《内经》中所述情志活动主要是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神”、“魂”、“魄”、“意”、“志”、“智”、“虑”,此外尚有“燥”、“烦”、“苦”、“乐”、“梦”等,形体物质是指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脉骨筋皮肌等有形之物。《内经》对这二者关系的论述,充满丰富的辩证思想,涉及了医学心理学、中医诊断学、治疗学、养生学以及精神病学。  相似文献   

9.
《灵枢·本神》关于神魂魄意志的定义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论述创立了中医神志学说的理论基础 ,它不仅使中医在精神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方面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而且在论治方面有独到的辨证方法和用药规律。在精神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增多的现代竞争社会 ,有必要重温其内容 ,挖掘其理论 ,发展其学说。1 神魂魄意志参与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灵枢·本神》谓 :“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此段内容为中医神志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  相似文献   

10.
<正>“形神学说”是历代哲学家及医学家所广泛论及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对“形神一体”理论的论述将形神观与医学完美融合。“形”乃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躯体及循行全身的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魂、魄、志、意、思、虑、智等各种心理思维过程和喜、怒、忧、思、悲、恐、  相似文献   

11.
【原文语译】“灵枢”本神篇上说:天所赋予我的是德,地所赋予我的是气,天地絪缊,然后成形。故人生的原始叫做精,经男女交媾而有生机叫做神,阴阳二气由此发展,在阳而近乎神的叫做魂,在阴而近乎精的叫做魄。等到脱离母体以后,靠他自主的叫做心,心里想而未定叫做意,意已决定叫做志,因志而反复打算叫做思,因思考而由近及远叫做虑,因考虑而毅然处理叫做智。由於这些意识都靠精神活动,故七情的刺激最易损害内脏,例如:警惕思虑能伤心,心藏神,神伤便会失其自主,久而大肉消瘦,皮色枯悴,死於冬季;忧愁不解能伤脾,脾藏意,意伤便会胸膈烦闷,手足无力,皮色憔悴,死於春季;悲哀过分能伤肝,肝藏魂,魂伤便会狂妄而不能精明公正,使人前阴萎缩,筋腱拘急,两  相似文献   

12.
现代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根据对历代中医文献的研究分析:感知活动的中枢为心神,心是认知客观事物的处所;"心有所忆谓之意",把心所接受的外界信息保留下来成为记忆,即脾意;"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其中的思、虑即与思维、想象相符合;中医的"七情学说"与情感过程相符合;"意之所存谓之志",志与意志过程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中医藏象中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之说,其中神、魄、魂、意、志指的是什么?答:所谓神者,是指的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  相似文献   

14.
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内经》中针刺"治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本神》也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就是说,针刺治疗要以神为本。所谓“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对以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为基础的脏腑、经络等全部功能活动的高度概括,当这些功能活动正常时,表现于外的征象均属“神”的范畴;狭义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1]。中医学强调人的“形神合一”,认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相似文献   

15.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灵枢》)这是针刺治病的要领。其中的“上守神”说的是,高明医生强调守神而不是守固定的刺法。关于神,在《内经》里有许多论述。概括起来,可以把神看作是精血气所生成的生命活动和正气盛衰的总体表现。神,通过经络而布散于全身,其高级功能活动表现包括意识、知觉、思维、精神等,即魂、魄、意、志、思、虑、智。经络腧穴之节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  相似文献   

16.
思,是精神高度集中地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此又常将思虑并称。人们的情志活动都与思有关,如思而肯定则为喜,思而否定则为怒,思而担心则为忧,思而未及则为惊、恐,  相似文献   

17.
脑神包括神、魄、魂、意、志、思、智、谋虑、决断等思维意识及机体灵感,它是脑的功能活动表现。脑神正常,统辖有权,五脏各行其职,进行协调地活动。同时,脑神分属五脏,源于五脏,系五脏阴阳气血之精华所化。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论》)。五脏化生旺盛,脑腑得其充分温养,虚灵不昧,思维敏捷,意识精明。反之,五脏虚弱,阴阳气血化生不足,脑不得其充分温润,则神志不宁,思维不敏,意识不灵,进而又影响五脏功能,司职失调。一、心藏神:神系意识知觉和运动等生命活动。其表现在脑,实出于心。  相似文献   

18.
李京民  滕晶 《河南中医》2012,32(4):407-408
“五神藏”是指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心能反映客观事物,具有从外界获取信息的功能,外界信息通过心神任物之后,把心所接受的外界信息保留下来的记忆即脾意.魄有帮助记忆的作用,能将心神接收的信息输送至脾.心神将多次接收的外界信息保留下来的记忆材料贮存起来即肾志.魂、魄、意、志,虽然职能分工不同,但均是人身之神活动的不同侧面或者阶段.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任物”到“处物”过程是对认知形成的精辟论述,心主“任物”与“处物”,心神接收外界物象信息谓之“任物”,由脾意肾志完成物象信息的储存、转化,再由心神基于转化结果做出判断执行谓之“处物”,整个“任物”到“处物”过程受到肝魂和肺魄的辅助。针对此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形神失调,分别强调“养肝魂、强肺魄”“养心神、开心窍”“厚脾阴、守脾意”“滋肾水、守肾志”“升脾阳、达肝木”“壮胆气、行君命”等治法,从而改善卒中后语言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伴随的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以此开阔临床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20.
情志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志(喜、怒、忧、思、恐),也涉及"五神"(神、魂、意、志、魄)内容.它包括了现代心理学的情绪、情感、激情、意志等心理过程,也与个性心理特征有关.广义地讲,中医学的情志是现代心理学中各种心理因素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