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S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染色)检测1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ox2的表达水平,运用 χ 2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肿瘤组织Sox2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Sox2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01);S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 P =0.015)、淋巴结转移( P =0.010)、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分期(tumor-lymph node-metastasis stage, TNM)( P =0.038)、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的状态( P =0.031)及术后5年生存率( P =0.018)均有显著相关性;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大小以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状态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Sox2的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其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oxp^3+淋巴细胞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百分率,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统计分析肿瘤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互关系;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GF-β和IL-10表达情况,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统计分析其与Foxp^3+淋巴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同时肿瘤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百分率与临床分期、有无脉管瘤栓、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肿瘤组织浸润淋巴细胞的IL-10表达与肿瘤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百分率正相关(P〈0.05)。结论Foxp3+淋巴细胞与乳腺癌侵袭转移有关,其机制与其分泌IL-10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有关。Foxp^3+淋巴细胞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也有望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新标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9(coiled-coi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69,CCDC6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预测其影响乳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集(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乳腺癌数据集,获得CCDC69基因表达谱和临床信息。分析CCDC69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CDC69的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预测CCDC69可能参与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CCDC6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量较正常乳腺组织低(P<0.001);CCDC69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年龄(P=0.020)和肿瘤体积(P=0.027)相关。CCDC69低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期短于CCDC69高表达的患者(P=0.004),其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0)。CCDC69与MYC信号通路、E2F信号通路、未折叠蛋白反应、糖酵解基因集负相关。结论 CCDC69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抑癌基因,有望成为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yelin D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4例癌旁组织及49例乳腺癌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在乳腺癌中有较高表达,过表达翠49%(24/49);在14例癌旁乳腺组织中无过表达;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yclin D1基因过表达是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表达水平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确诊并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04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调取患者冻存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TNB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AMP2表达,验证LAMP2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使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TNBC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WB实验结果显示,LAMP2在TNB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LAMP2表达与TNBC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1月25日,LAMP2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 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TNM分期及LAMP2表达水平是TNB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AMP2在TNB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LAMP2高表达可能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更高的LAMP2的表达可能预示着患者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Id3、VEGF、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分化/DNA结合抑制因子3(1d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70例乳腺癌、40例乳腺癌旁组织、20例乳腺良性肿瘤(纤维腺瘤)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Ida、VEGF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Id3、VEGF、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6%、95.7%、20.O%)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组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Id3、VEGF、C-erbB-2蛋白在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erbB-2蛋白在不同pTNM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中表达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Id3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7,P=0.002),C-erbB-2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5,P=0.005;r=-0.300,P=0.012).结论 Id3、VEGF和CerbB-2蛋白在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C-erbB-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其与乳腺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呈负相关;Id3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10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根据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乳腺癌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术后标本检测分析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组织学分级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Ki-67以及nm23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形态不规则的肿瘤体积较大(P<0.001);肿瘤形态不规则形能预测ER阴性表达(P=0.035);环形强化是ER及PR阴性表达的预测因子(P=0.022,P=0.012);肿瘤信号增强率(SER)可以预测淋巴结状态(P=0.003),且SERmax值>133%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癌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MRI表现对乳腺癌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肿瘤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肿瘤高表达蛋白(high expression in cancer,Hec1)在人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手术切除的105例人膀胱癌及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病理标本中Hec1的表达,其中按Elson and Ellis半定量三级分类法:Ⅰ级51例,Ⅱ级39例,Ⅲ级15例;临床TNM分期Ⅰ期31例,Ⅱ期23例,Ⅲ+Ⅳ期51例;伴淋巴结转移者71例,无淋巴结转移34例;肿瘤直径≤2 cm者49例,2~5cm 者35例,>5 cm者21例。采用Prism6.0统计软件分析肿瘤组织Hec1与临床病理因素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因子。结果 Hec1在人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8.2%(82/105)和15.0%(3/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c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均无显著相关性(P分别为0.25, 0.17,0.26)。随临床分期的升级(P=0.042)、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0.033),Hec1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有显著相关性;Hec1表达阳性的膀胱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较Hec1表达阴性者低(P=0.025);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Hec1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Hec1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相关性,有可能起到肿瘤刺激因子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δ-caten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14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34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δ-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纤维腺瘤中δ-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7.5%(6/34),乳腺癌中δ-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5%(95/145),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比较,δ-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1)。在乳腺癌组织中,δ-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δ-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肿瘤大小、ER、PR、HER-2和Ki67蛋白表达比较均未见相关性。生存分析发现,δ-caten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时间相关,δ-catenin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OS和RFS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δ-catenin蛋白高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表达和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46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0例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均有PTEN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较强,PTEN表达于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和胞核。146例乳腺癌组织的PTEN阳性表达率为57.5%(84/146),PTEN蛋白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PTEN表达与乳腺癌原发肿瘤的大小、病理分期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有关,PTEN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2年生存情况明显优于低表达者(P〈0.05),且ER、PTEN同时表达的乳腺癌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高于其中之一未表达或均未表达者(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表达缺失或减弱,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多巴胺受体亚型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例乳腺癌患者癌和癌旁组织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多巴胺受体基因各亚型(DRD1-DRD5)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TCGA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和IHC均提示DRD1、DRD2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IHC提示DRD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低表达(P<0.05),TCGA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WB均提示DRD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qRT-PCR和IHC均提示DRD5蛋白在癌旁组织高表达(P<0.05),且DRD5在癌旁组织的表达高于所有亚型在癌和癌旁的表达(P<0.05)。DRD1在乳腺癌中表达与年龄相关(χ2=13.852,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与DRD4的表达存在相关性(Likelihood Ratio=5.8,P=0.055),DRD1、DRD4表达情况在各分子分型之间差异显著(Fisher’s Exact Test,P<0.05)。结论 多巴胺受体各亚型在乳腺癌中表达不同,部分亚型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和Twist蛋白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Twist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HIF-1α、Twist及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63.3%、71.6%,而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16.7%、90.0%,3种蛋白在两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示,HIF-1α蛋白与Twis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此两种蛋白均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HIF-1α、Twist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与Twist蛋白均高表达,上皮间质化相关因子E-cadherin表达降低,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且Twist和HIF-1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与E-cadherin表达负相关,提示HIF-1α可能通过上调Twist的表达,促进上皮间质转化现象的发生,成为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可能途径之一,Twist蛋白与HIF-1α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乳腺癌的进展和肿瘤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bx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取新鲜乳腺癌和癌旁乳腺组织各44例,以Tripure试剂提取细胞总RNA,以RT 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Tbx3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状况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Tbx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强于癌旁乳腺组织(P<0 01),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但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增加和组织学级别的增高,该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高表达的Tbx3基因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并可能是乳腺癌进展中关键性转变的标志性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KLK6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和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正常乳腺组织和癌组织KLK6 mRNA进行定量,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KLK6基因被沉默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8例乳腺癌切除组织中KLK6基因mRNA的表达量,并分析KLK6 mRNA的表达量与ER、PR及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性.以体外化学合成的si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KLK6基因的表达,分析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KLK6 mRNA在73%(35/48)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5);ER( )组低于ER(-)组(P<0.05);PR( )组与PR(-)组差异不明显(P>0.05);与乳腺癌相关基因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MCF-7细胞中KLK6基因表达沉默后,S期细胞增加13.23%,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 KLK6 mRNA在乳腺癌组织表达增高,并与ER状态及肿瘤转移情况有关.体外MCF-7细胞株和体内移植瘤KLK6基因表达沉默后肿瘤细胞生长加快.提示KLK6基因表达受雌激素下调的影响,是促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因子,从而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ZH2及DNMT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主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1例三阴性乳腺癌、7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及65例癌旁组织中EZH2及DNMT1的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ZH2及DNMT1阳性表达有关的因素,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中EZH2及DNMT1表达的相关关系。结果 EZH2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3%、89.7%和40.0%;DNMT1蛋白在三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4%、66.6%和44.6%;两种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两种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三阴性乳腺癌中,EZH2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DNMT1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分级为影响EZH2及DNMT1表达的最主要因素;三阴性乳腺癌中DNMT1与EZH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P<0.01)。结论 EZH2与DNMT1的高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化、生长、转移有关,且两者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其联合检测可能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trA2/Omi与L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普外科乳腺病区自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3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IDC患者的病理组织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trA2/Omi与Livin在63例IDC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HtrA2/Omi与Livin在ID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rA2/Omi的表达与肿瘤脉管侵犯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TNM)、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分子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Liv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脉管侵犯、ER、PR、C-erbB-2、Ki-67、分子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IDC组织中HtrA2/Omi与Livin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IDC患者中,HtrA2/Omi及Livin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Livin可能与IDC细胞增殖相关,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和临床意义,为乳腺病变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法)检测乳腺组织(乳腺腺瘤和乳腺腺病共22例、原位癌17例、普通型乳腺浸润性癌48例、腋窝淋巴结乳腺癌转移灶21例)中GLUT-1和Ki-67的表达,并对GLUT-1与Ki-67表达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GLUT-1阳性产物定位于上皮细胞胞膜和细胞浆,在正常乳腺、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无阳性表达或散在少数轻微着色,而在乳腺癌组织中有明确阳性表达,GLUT-1的表达随组织分级增强(P〈0.01);乳腺癌组织中GLUT-1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TNM分期呈明显正相关(P〈O.05),而与病理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P〉O.05)。乳腺癌组织中,Ki-67标记指数范围为6.2%~68%,GLUT-1染色强阳性的病例其Ki67标记指数高于GLUT-1染色阳性及中等阳性的病例(P〈0.05)。结论:GLUT-1在乳腺癌的表达与乳腺上皮的恶变密切相关,GLUT-1阳性表达提示肿瘤预后不良及较强的浸润生物学行为,靶向GLUT-1可对乳腺肿瘤进行有价值的检测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0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GTvision两步法检测样本中E-cad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cad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E-cad主要定位在细胞膜,35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的低表达率为51.4%(18/35),其表达与临床肿瘤分期(P=0.009)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4)。E-cad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1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示E-cad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风险比0.241,95%置信区间0.072~0.814,P=0.022)。结论 E-cad低表达或缺失更容易引起三阴性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乳腺癌、良性乳腺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的表达,探讨乳腺珠蛋白在乳腺各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乳腺癌标志物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8例乳腺癌、26例良性乳腺疾病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其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腺癌、良性乳腺疾病及正常组织中,hMAM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9%、88.3%和40%。其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及肿瘤大小、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无关,而与孕激素受体(PR)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珠蛋白在乳腺癌、良性病变及乳腺正常组织中均存在高表达,未发现其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等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miR-146a表达的差异,评价其的价值.方法:qRT-PCR检测50例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与匹配的癌旁正常组织miR-146a表达水平,分析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与癌旁正常组织miR-146a表达差异,探讨癌组织miR-146a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miR-146a在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