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应用美托洛尔、胺碘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麻醉后,依缺血前所用药物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美托洛尔组、胺碘酮组、胺碘酮+美托洛尔组,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给药20min后,行缺血7min后,再灌注10min,观察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发生;然后再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心肌梗死/缺血区域面积比值,并经颈内动脉监测血压和心率。结果在观察过程中,各用药组血压、心率改变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鼠缺血/再灌注前静脉注射美托洛尔、胺碘酮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的室性心动过速,而胺碘酮+美托洛尔组进一步减少(P<0.01);同样,胺碘酮+美托洛尔组显著减少了再灌注诱发的总的心室颤动的发生(P<0.05),美托洛尔组、胺碘酮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可逆心室颤动的发生,与胺碘酮组比较,美托洛尔组显著下降,胺碘酮+美托洛尔组较美托洛尔组进一步降低,但没有显著差异。美托洛尔组、胺碘酮组均减少了心肌梗死/缺血区域面积比率(P<0.05),胺碘酮+美托洛尔组则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胺碘酮静脉注射可以进一步减少缺血/再灌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预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肾功能及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120 min),治疗组于缺血前30 min舌下静注SFI 10 mL/kg;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夹闭。各组再灌注120 min后取血测定肝肾功能(ALT、AST、BUN、Cre)及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模型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治疗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及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0.01。结论 SFI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肝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6等炎性因子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异氟烷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研究异氟烷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异氟烷预处理1组(IsoP 1组)、异氟烷预处理2组(IsoP 2组)和异氟烷预处理3组(IsoP 3组)。监测复灌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冠脉流出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氨酶(LDH)的释放量和心肌存活面积的变化。结果:复灌期间3组IsoP心脏各对应时间点的LVED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再灌注30 min时IsoP各组LVDP的恢复均高于IR组(P<0.05),IsoP3组±dp/dtmax在再灌注30 min时的恢复百分比均高于IR组(P<0.05),IsoP1组+dp/dt max高于IR组(P<0.05);复灌后异氟烷预处理组各时间点的CK、LDH释放量均低于IR组(P<0.01);IsoP2组、IsoP1组和IsoP3组心肌存活面积百分比均高于IR组(P<0.01);预处理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soP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可以显著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存活面积。  相似文献   

4.
舒芬太尼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舒芬太尼不同剂量预处理组(SPC1、SPC2、SPC3组)。舒芬太尼不同预处理组分别以0.25,1,5μg/kg静脉泵注5min,停止5min,重复进行3次。于缺血前30min、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时记录心电图,观察测定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并记录缺血30min、再灌注40min内心律失常评分。并取右室心肌组织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LVDP、SOD降低,LVEDP、MDA升高,心律失常评分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PC组以及SPC1、SPC2、SPC3组LVDP、SOD升高,LVEDP、MDA降低,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或0.01)。结论舒芬太尼可模拟心脏缺血预处理作用,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MCAO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及血清中NSE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1 d时达到高峰,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及血清NSE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小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活性、胞内Ca2+浓度以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分为类缺血再灌注组、药物预处理组(1μmol/L氟桂利嗪)和对照组。前两组进行类缺血处理并分别于再灌注0、30 min、1、2、3 h检测细胞内Ca2+浓度,于03、0 min、12、、31、2、24、36、486、0 h检测细胞活性,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活性,比较3组间细胞内Ca2+浓度及细胞活性的差异。结果类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升高,在相同时间点药物预处理组胞内Ca2+浓度均低于类缺血再灌注组,其中0、30 min1、h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类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活性降低,在相同时间点药物预处理组细胞活性均高于类缺血再灌注组,其中03、0 min、1、2 h时差异显著(P<0.05)。再灌注后12~60 h类缺血再灌注组和药物预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类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胞内Ca2+浓度升高及神经干细胞活性的降低,氟桂利嗪预处理可抑制胞内Ca2+的升高,减轻神经干细胞的损伤;另外类缺血再灌注后存活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Annexin A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检测Annexin A1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AnnexinA1转位结果。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60 min再灌注24h后,可出现明显的神经缺损性行为,在脑缺血前后以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大脑损伤性行为异常。在海马CA1、CA2、CA3、齿状回、皮质区,缺血再灌注组大鼠Annex-in A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电针组大鼠Annexin A1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P<0.05)。在海马CA1、CA3、皮质区,缺血再灌注组大鼠Annexin A1核转位和膜转位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在海马CA1、CA3区,电针组大鼠Annexin A1核转位和膜转位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Annexin A1表达上调,Annexin A1出现核转位和膜转位现象,电针可以逆转Annexin A1表达和转位。电针有可能通过调节Annexin A1的核转位和膜转位来改变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将SD雄性大鼠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Con)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不同浓度(15 mg/L,30 mg/L,60 mg/L)芍药苷预处理组(PF1PF3组).Chart5软件分析缺血前,再灌注后20 min、40 min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冠脉流出量(CF);收集灌注末心脏标本,制备心肌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值;电镜观察再灌注末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拍照.结果 IPC、PF预处理组在心功能恢复及心肌酶指标活力方面均优于I/R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芍药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能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PD-98059组(PD组)。厄贝沙坦灌胃1周后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D-98059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实验结束后用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BcI-2、Bax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ERK的活性;TUNEL检测凋亡细胞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P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明显降低,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厄贝沙坦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PD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明显增加,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能够激活ERK通路,进一步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改良的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平衡灌注30 min,缺血30 min,再恢复常速灌注4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用3组不同浓度的银杏酮酯(12.5 mg/L2、5 mg/L、50 mg/L)进行灌流,观察停灌前、再灌5 min、再灌10 min、再灌20 min、再灌40 min时,心率(HR)、左心室收缩峰压平均值(mLVSP)、左心室等容收缩和舒张期压力平均值(±dp/dtmax)的变化;冠脉流量(CF)、冠脉流出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用银杏酮酯灌流缺血的心脏后,与模型组比较,mLVSP、±dp/dtmax分别增加;平均冠脉流量增加,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银杏酮酯对离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七氟烷(SEVO)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非循环等容灌流装置制备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I/R+SEVO组(缺血前给予20 ml/L SEVO预处理10 min), I/R+SEVO+NAC组,I/R+SEVO+TEMPO组(NAC和TEMPO为氧自由基清除剂,浓度分别为10 μg/ml和10 μmol/L,缺血前处理30 min)。缺血前及再灌后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缺血后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I、Beclin1、AMPK的表达和AMPK的磷酸化水平。全程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SEVO预处理增加缺血前心肌ROS的水平(P<0.01),抑制再灌注期ROS水平(P<0.01);改善I/R心肌功能(P<0.01)。机制研究发现,SEVO增加AMPK的磷酸化和Bclin1的表达(P<0.01),上调LC3-II/LC3-I的比值(P<0.01)。该现象可被ROS清除剂NAC或TEMPO抑制(P<0.01)。结论 SEVO预处理改善I/R心肌功能,其机制与ROS介导的自噬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葛根素预处理组(PU组)、葛根素预处理+LY294002组(PU+ LY组)及缺血再灌注+LY294002组(I/R+ LY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行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监测血流动力学,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p-Akt信号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I/R组比较,PU组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增加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P<0.01).结论 葛根素预处理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丹参酮ⅡA后处理组(c组),每组8只。A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B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C组:后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3min和再灌注后2min内静脉注入丹参酮ⅡA。缺血再灌注160min时,经颈总动脉插管抽取动脉血约2ml,离心取血清,测定血清中CK、LDH、MDA和SOD含量。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B组相比,c组CK和LDH明显降低,凋亡指数亦明显降低;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替罗非班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模型,用硫黄素S活体染色,观察大鼠心肌无复流范围;伊文斯蓝、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大鼠心肌缺血及梗死范围;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缺血再灌注120min时缺血区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120min,替罗非班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心肌缺血范围相似[(43.13±5.69)%比(39.98±3.75)%,P>0.05],但无复流范围及梗死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34.36±6.04)%比(52.09±6.89)%,P<0.01;(80.41±8.48)%比(90.13±5.72)%,P<0.05);对照组大鼠心肌的eNOS活性低于假手术组,iNOS、tNOS活性及NO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1);替罗非班组大鼠心肌的iNOS活性及NO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eNOS、tNOS活性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大鼠心肌的eNOS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iNOS活性及NO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tNOS活性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心肌缺血90min再灌注120min可发生无复流现象;替罗非班可缩小无复流及梗死范围,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烷在大鼠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0只,采用Langendoeff灌注建立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模型,采用重碳酸盐缓冲液(KH)进行15 min处理后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七氟烷预处理组和七氟烷后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电生理实验。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15、30 min左心室舒张压(LVDP)及心率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预处理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15、30 min左室舒张末压(LVEDP)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预处理组处理后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缺血再灌注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均可见明显的心肌梗死;七氟烷后处理组处理后细胞内钙离子和活性氧水平低于七氟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参数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预处理组电位参数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采用七氟烷处理后能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减少梗死面积,减少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 mg组、AST 40 mg组和AST 100 mg组,每组1 2只。AST各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注射相应剂量的AST。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缺血区和半暗带区OX12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半暗带区OX4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 40 mg组和AST 100 mg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半暗带区OX4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ST 10 mg组比较,AST 40 mg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AST 40 mg组和AST 100mg组脑梗死体积、半暗带区OX4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ST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OX42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1d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各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ATF6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芪丹通脉片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B组)、芪丹通脉片加缺血再灌注Ⅰ组(C组)、芪丹通脉片加缺血再灌注Ⅱ组(D组)。大鼠麻醉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再灌注4h。采用Evan’sBlue和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并TUNEL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不同剂量(1.08g/kg,3.24g/kg)芪丹通脉片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和凋亡指数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4h后B组大鼠血清CK和cTnI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不同剂量芪丹通脉片预处理组再灌注后血清CK和cTnI含量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芪丹通脉片预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清洁级SD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24只。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缺血2 h,于再灌注开始后电针组针刺"百会"和"大椎"穴。各组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含水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损侧皮层组织Bcl-2、Bax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Bcl-2 mRNA、Bax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电针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含水量明显增高(P<0.01),电针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模型组,电针组的脑含水量显蓍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电针组又高于模型组(P<0.05);较之假手术组,模型组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电针组无明显差异(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Bcl-2/Bax及Bcl-2 mRNA/Baxm RNA的比值,模型组降低而电针组升高(P<0.01)。结论电针可以通过提升Bcl-2/Bax的比值使抗凋亡基因占据优势,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区的细胞凋亡,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钠尿肽嵌合体CNAAC在抗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CNAAC组(I/R+CNAAC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并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心肌细胞凋亡、体液因子和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肿胀、炎性浸润,心肌线粒体分裂增加,细胞色素C的表达、心肌细胞凋亡增多(P<0.01),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CK-MB和c TnT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心肌PI3K、磷酸化Akt(Ser473)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I/R组相比,I/R+CNAAC组大鼠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减少、心肌排列整齐,心肌线粒体分裂被抑制,细胞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