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对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ACI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Hcy、hs-CRP和D-D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梗死范围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之间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轻度、中度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1、2.65、11.42,P<0.05),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61、0.74、0.96,P<0.05);小梗死、中等梗死和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6、2.45、10.87,P<0.05)。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7、0.65、0.86,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Hcy、hs-CRP和D-D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ACI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尿酸(U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AIS患者223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组49例,非大面积脑梗死组174例,对照组240例,分别测定其UA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IS患者血清UA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UA和hs-CRP水平较非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非大面积脑梗死组较对照组UA(P>0.05)和hs-CRP(P< 0.05)水平有所升高.结论 血清UA和hs-CRP与AIS的发生有关,且hs-CRP水平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次日凌晨采血测定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血脂水平,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将178例患者分成颈动脉狭窄组103例(轻度狭窄33例、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34例)和无颈动脉狭窄组75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1.46%)、颈动脉狭窄检出率(57.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伴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重度狭窄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水平在预测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各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内的斑块数量及性质,同时测量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斑块发生率、IMT及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不稳定者其hsCRP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斑块稳定者。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密切关联,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2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Hcy与hs-CRP水平进行检测;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与中小面积脑梗死,对其Hcy及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Hcy与hs-CRP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组的Hcy与hs-CRP水平较中小面积梗死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与Hcy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有效指标,也能起到病情评估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检出颈动脉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易损斑块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均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hs-CRP水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s-CRP水平以及二者与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轻型、中型及重型脑梗死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s-CR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情相关,表明二者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过程,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脑梗死病情判断的意义.②方法 测定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0例健康人血清hs-CRP 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③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CRP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轻型患者血清hs-CRP 浓度变化不明显.而中、重度患者血清hs-CRP 浓度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梗死灶患者血清hs-CRP 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者(P<0.01),而后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血清hs-CRP 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并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hs-CR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10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名健康老年人血清hs-CRP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ClI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轻型患者血清hs-CRP浓度变化不明显.而中、重度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梗死灶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者(P<0.01),而后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观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36例ACI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ACI组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情越重及梗死面积越大,血清CRP含量越高(P<0.05,P<0.01)。结论CRP可作为预测AC 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起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尤瑞克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d尤瑞克林注射液。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CRP的水平为36.86±25.75,治疗后为18.36±20.97;尤瑞克林组治疗前CRP的水平为39.43±19.67,治疗后为6.12±19.3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尤瑞克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在降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及减轻炎症反应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金书 《安徽医学》2006,27(1):13-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5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13.2~36.4)21.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9~8.2)4.8mg/L],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脑梗死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 miR-21-5p 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 6 ( interleukin-6 , IL-6 )、 IL-8 、 C 反应蛋白( C-reactionprotein , CRP )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64 例,病程 24~48h ,同期选 择健康体检者 60 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 2 组血清中 miR-21-5p 的表达量, ELISA 检测血清 IL- 6 、 IL-8 及 CRP 的水平,并与 miR-21-5p 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在入院时及出院后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美国国立 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trokeScale , NIHSS )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ofDailyLiving , ADL )评分。 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 miR-21-5p 、 IL-6 、 IL-8 、 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 miR-21-5p 与 IL-6 、 IL-8 、 CRP 表达水平均呈 正相关。出院后 miR-21-5p 相对低表达组 NIHSS 评分低于 miR-21-5p 相对高表达组, ADL 评分高于 miR-21-5p 相对高表达组。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 miR-21-5p 表达上调与血清炎性因子 IL-6 、 IL-8 以及 CRP 的水平呈 正相关。 miR-21-5p 有可能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一种潜在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抗血小板药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α颗粒膜糖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7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ACI组,另选取于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为正常组;又将ACI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5例。A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ACI组与正常组CD62P、CD63表达高低,记录A组与B组对CD62P、CD63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水平。结果 ACI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均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A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水平分别为(7.08±3.25)%、(5.19±2.24)%,均低于B组(8.98±3.02)%、(6.99±2.16)%,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hs-CRP水平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CD62P、CD63表达水平较高,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CD62P、CD63表达水平,且氯吡格雷作用效果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还可降低患者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65例ACI患者血清CRP的含量及3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CRP的含量,并与之进行对照,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ACI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依病情轻、中、重度不等,CRP的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高(均P<0.05)。结论CRP与ACI明显相关,血清CRP水平对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是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检查组)与同期就诊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体检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并对比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检查组患者的血清hs-CRP为(14.53±6.33)mg/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43±0.17)mg/L,对照组的血清hs-CRP为(1.65±0.52)mg/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14±0.06)mg/L,通过两组人员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检查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人员的比较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脑梗死患者的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轻度、中度、重度)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判断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评估CRP在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68例ACI患者(ACI组)、2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在入院时及住院15d时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计算出评分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ACI组、LCI组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ACI组CRP水平高于LCI组(P<0.05);89例患者中CRP异常率50.56%,且ACI组CRP异常率高于LCI组(P<0.05);入院时NDS≥15分组CRP水平明显高于NDS<15分组(P<0.01),NDS评分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14.31,P<0.01);住院15d时NDS评分差值少组比NDS差值多组CRP含量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估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近期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RP浓度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69例)比较;然后按病程观察CRP的动态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再后进行急性脑梗死轻、重型及大梗死灶型、腔隙性梗死的组间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于发病第3天CRP浓度升高达最高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发病第28天,CRP降至基本正常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轻型患者的CRP浓度升高幅度有明显差异(P<0.05),前者于第28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及轻型组(P<0.05);急性脑梗死大梗死灶型较腔隙性梗死患者CRP浓度高,有显著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28天前者即使处于恢复期,其CRP水平仍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CRP是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血清CRP水平的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病灶范围及预后的判断,是值得临床推荐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评估两组患者神经缺损积分和疗效。结果两组相比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并有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对抗动脉硬化等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