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人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及病房共收治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男6例,女34例;年龄51~82岁,平均69.3岁;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照组39例,男9例,女30例,均为非OA患者,其中半月板损伤30例,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平均年龄62.6岁。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及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三角骨密度值及T值,分析患者年龄、COMP与对应T值的相关性。结果在40例OA患者中,平均T值为1.2±1.6,合并骨质疏松8例,骨量减少32例;对照组平均T值2.8±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质疏松程度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而与COMP呈负相关。结论骨性关节炎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骨质疏松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绝经后髋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铁蛋白、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及身高、体质量、BMI等指标间的联系,探讨两种疾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绝经后女性分为OA组60例、OP组109例、非OP组(对照) 161例,利用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OA和OP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骨转换指标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70~79岁年龄段OA组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高于OP组(P=0. 019),两组其余年龄段骨转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OP组各年龄段及OA组70~79岁、80~89岁两年龄段较对照组血清铁蛋白升高(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铁蛋白为OA危险因素,年龄、铁蛋白为OP危险因素,BMI为OP保护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OA和OP患者都存在"铁蓄积",两者骨转换无差异,且致病因素一致,OP采用的部分防治方法可能对骨关节炎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评估绝经后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联性。方法 42例绝经后女性分别行MRS扫描计测L3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及双能X线吸收检测(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扫描获取腰椎(L1-4)T值及BMD值,按T值分为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组。采用协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组间FF变化规律及FF值与BMD的相关性。结果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及OP组FF分别为51.28±11.03、59.73±10.09、69.96±11.42。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绝经年龄、BMI混杂因素后,不同骨量组间FF值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F=4.14,P=0.005)。FF与BMD存在中度负相关性(r=-0.557,P=0.000),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其相关性依然存在(r=-0.510,P=0.001)。结论绝经后妇女骨受损伴随着骨髓脂肪增多,FF对OP的诊疗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女性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 (BMD)的差异。 方法 采用双能 X线吸收法 (DEXA)骨密度仪 ,测定 2 14例女性 2型糖尿病患者 (DM组 )及 110 1例年龄和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女性健康人 (对照组 )腰椎及股骨近端的 BMD。 结果  DM患者各年龄段组腰椎及髋部各区域 BMD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DM组的 BMD与病程无相关性 [r=- (0 .0 9~ 0 .0 1) ,P均 >0 .0 5 ]。 T2 DM组和对照组各部位 BMD与年龄和绝经年限呈负相关 [r=- (0 .4 2 2~ 0 .70 5 ) ,P均 <0 .0 1]。年龄≥ 5 0岁的 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 (OP)患病率为 2 1.9% ,低于对照组的 31.4 % (P<0 .0 5 ) ;2组之间不同骨骼部位的 OP总体患病率 T2 DM组为 (2 2 .9±14 .9) % ,对照组为 (2 5 .4± 15 .6 )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女性 T2 DM患者 ,不同部位的BMD及 OP患病率与女性健康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压与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128例(T2DM组),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所有患者的骨密度,按其T值再分为OP组(60例)和非OP组(68例),另选56例无糖代谢异常的绝经后女性为对照组。应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血糖、血脂及血压相关生化指标,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分析OP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均P0.05),OP组的年龄、TC、LDL-C及收缩压比非OP组高,而体质量指数(BMI)、双股骨骨密度及腰椎1~4骨密度较非OP组低(均P0.05);对照组年龄与双股骨及腰椎1~4骨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T2DM组双股骨骨密度、腰椎1~4骨密度分别和年龄、TC、LDL-C及收缩压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TC、LDL-C、收缩压是O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密度改变及OP的发生与年龄、TC、LDL-C、收缩压密切相关,临床应密切关注以上指标防止患者发生O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cho tracking,ET)技术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绝经后OP患者(OP组)及4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对照组),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主要检测参数包括:僵硬度(β)、增大指数(AI)、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后将骨密度T值与颈动脉弹性参数β、AI、AC、PWVβ、E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P组β、PWVβ、Ep高于对照组(P<0.01)、A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值与β、PWVβ、Ep呈负相关、与AC呈正相关、与AI无相关性。结论:自然绝经后1-10年内,OP患者颈动脉弹性较正常绝经后女性减低,且颈动脉弹性与骨密度相关;ET技术能早期、定量评估绝经后OP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老年CT肺密度测定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正常老年人群平均肺密度的特点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肺功能正常者40例分为老年组25例(年龄60 ̄83岁,平均年龄72.5岁),中青年组15例(年龄27 ̄57岁,平均年龄48.65岁),进行CT平均肺密度及肺功能的测定。采用Siemens16层螺旋CT附带的Pulmo软件分别对全肺、主动脉弓、隆凸、肺静脉层面的平均肺密度进行测定。常规肺功能指标取FEV1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及FEV1/FVC、DLCO的实测值。并将两者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观察本组对象肺HRCT的细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测得的老年组全肺及上、中、下肺野的平均肺密度值分别为-732.29±48.35HU、-757.65±42.36HU、-773.78±46.12HU、-724.41±48.76HU。与中青年组比较仅中肺野密度有明显升高,且失去了自上而下的梯度改变,与常规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在肺HRCT上观察到13例下肺野背侧少许间质纤维增生,15例空气滞留。结论正常老年人群肺密度变化具有一定特点,但与常规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龄在老年人低T3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性及机制。方法收集老年患者193例,其中低T3综合征患者(病例组)84例,平均年龄(81.5±0.738)岁,正常对照组109例,平均年龄(76.3±0.859)岁。采用Unicel BX1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反T3(r T3)。结果病例组FT3低于对照组、r T3高于对照组(P0.01),FT4、TSH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FT3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2、R2=0.186,b=-5.639)。结论年龄可作为低T3综合征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基于CT诊断肌少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T2DM合并OP患者171例。根据CT测量的骨骼肌指数(SMI)分为OP+T2DM+肌少症组及OP+T2DM+非肌少症组,分析影响T2DM合并OP患者出现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血糖指标及骨密度T值对肌少症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及与SMI值的相关性。结果 OP+T2DM+肌少症组腰臀比、体重指数(BMI)、骨密度T值小于OP+T2DM+非肌少症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值大于OP+T2DM+非OP+T2DM+肌少症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人数比例及空腹血糖(FPG)、胱抑素C水平高于OP+T2DM+非肌少症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总胆固醇水平低于OP+T2DM+非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FPG≥9.56 mmol/L、HbA1c≥8.70%、UACR≥53.47 mg/g、25-OH-D<15.04 ng/ml、骨密度T值≤-2.5 S是影响老年T2DM伴OP出现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γ表达及意义。方法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120例行双能X线监测骨密度,依据T值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骨密度正常组各3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监测血清IL-32γ和骨吸收因子(DKK)-1水平,比较各组血清IL-32和DKK-1水平并分析其与髋关节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OP组血清IL-32γ水平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OP组和骨量减少组IL-32γ均低于正常组,而DKK-1水平呈相反趋势(P<0.05);血清IL-32γ水平与髋关节BMD值和DKK-1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IL-32可能通过影响DKK-1对成骨细胞进行调节,与老年性O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经CT证实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58例住院患者的血脂与血液流变学作了相关性分析,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56(45~66)岁;女性18例,平均年龄51(44~70)岁。健康对照组的年龄和例数与病例组相似。结果:58例病人血脂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高(u值分别为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判定长春地区骨质疏松(OP)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并分析其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12月长春市社区常住中老年居民692例,男142例、女550例,平均年龄(61.8±4.4)岁;骨量正常组232例,骨量减少组255例,骨质疏松组205例。填写OP社区研究调查问卷表,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统计调查对象的中医体质类型。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及左髋骨密度,检测肌酐(CR)、碱性磷酸酶(ALP)、25-羟基维生素D等骨代谢指标,分析各个骨代谢指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长春地区OP人群中阳虚质最多见,其次为气虚质和阴虚质。与非阳虚质人群比较,阳虚质OP人群CR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长春地区OP人群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最多见,其次为气虚质及阴虚质。阳虚质人群与骨代谢指标中CR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两者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次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的髋部骨密度(BMD)水平。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两组。骨折组89例,年龄52~92[平均(75.7±9.3)]岁,均为脆性股骨颈骨折。非骨折组61例,年龄50~82[平均(61.2±9.9)]岁;疾病类型:27例为股骨头坏死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DXA BMD测量部位均为手术对侧(健侧)股骨近端,采用股骨颈BMD。结果骨折组的低骨量患者所占的比例(100%)与非骨折组(75.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骨折组与非骨折组中,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OP)的患者在男性中所占的比例与在女性所占的比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BMD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514,P=0.000);骨折组[BMD(0.584±0.093)g/cm2],明显低于非骨折组[(0.701±0.156)g/cm2,P<0.000];骨折组平均年龄[(75.7±9.3)岁]明显高于非骨折组[(61.2±9.9)岁,P=0.000]。结论初次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不管是股骨颈骨折还是骨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大部分都处于低骨量的状态,应重视术前的BMD检测和术后的抗OP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ADIH)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从接受抗结核化疗开始随访3个月期间出现肝损伤(病例组106例)及未见肝损伤(对照组106例)的结核病患者,病例组男73例,女33例,年龄15~88岁,平均(49±19)岁;对照组男73例,女33例,年龄17~85岁,平均(49±19)岁.应用PCR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GST M1和GST T1基因多态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ST基因型与ADIH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病例组GST M1基因缺失型50例(47.2%),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5例(23.6%),OR值为2.786(95%CI为1.513~5.130);病例组和对照组GST T1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文化程度、职业、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和结核类型6个可疑危险因素中,仅体重指数和饮酒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体重指数、饮酒两个因素后,GST M1基因缺失型仍与ADIH的发生显著相关,OR值为3.022(95%CI为1.540~5.926),仍未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GST T1基因型频率与ADIH的发生有关.结论 GST M1基因缺失型可能是抗结核治疗患者发生肝损伤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1材料与方法研究组为我院2001年6月-2006年2月住院病人,正常对照组来自大学部分学生及本院部分健康职工。氯氮平、维思通两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心电图。①氯氮平组患者平均年龄(36.6±12.4)岁,平均剂量(311±128)mg/d,维思通组平均年龄(38.7±11.4)岁,平均剂量(3.6±1.3)mg/d,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38.4±10.7)岁。两研究组平均年龄比较及与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为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及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老年T2DM患者120例,根据骨密度水平将患者分为OP组(38例),骨密度降低患者为观察组(40例),骨密度正常患者为正常组(42例),另选择该院健康体检老年人4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间基线资料,测定其血清钙(Ca)、血清磷(P)、血脂及骨密度,并分析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OP组体质指数(BMI)及骨密度水平均低于其他3组,观察组BMI及骨密度低于正常组和对照组,OP组、观察组、正常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OP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观察组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正常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骨密度与BMI及Hb A1c均呈正相关(r=0.271、0.421;P<0.05),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r=-0.554;P<0.05)。结论机体血清Hcy水平升高可引起机体骨密度降低,是导致OP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老年T2DM患者应当控制机体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及OP患者的糖代谢、骨代谢、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776位绝经后汉族女性被分为4组:T2DM组(218例),OP组(223例),T2DM+OP组(186例),健康对照组(149名)。分别测定受试者的骨代谢、糖代谢指标及血钙、血磷等相关指标,用双能X线仪测定不同部位BMD,并进行统计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结果 T2DM组腰椎BMD明显高于对照组,T2DM+OP组和OP组腰椎及股骨颈BMD低于对照组。T2DM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T2DM+OP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T)、BALP、TrACP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则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BMD与患者HbA1C、FPG、血清TrACP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清OT、BALP、25羟基维生素D3、B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骨代谢呈低转换状态,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T2DM组OP的危险性增加。血清BALP、OT、TrACP和25OHD可考虑作为T2DM合并OP的早期诊断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esis,OP)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将296例2型糖尿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男106例,女190例.再按其是否合并OP,将上述2组患者再分成2组.比较各组骨密度(BMD)与血脂的相关性.并用二元logist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血脂和其他相关因素与O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OP的女性T2DM患者甘油三酯(TG)与L1、L3、L4的BMD值成正相关(rl=0.302、P1=0.004、r3=0.221、P3=0.039、r4=0.208、P4=0.04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L1、Neck骨密度成负相关(rl=-0.237、P1=0.026、rN=-0.265、P2=0.013).未合并OP的女性T2DM患者及男性患者未得到相同的结论,但上述结果在校正年龄和BMI因素后相关关系消失.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只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OP有关.结论 未观察到OP和血脂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知信行认知情况与生活质量指数(CAT)评分的相关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急性加重期组(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9.28±7.46)岁)及缓解期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1.94±9.55)岁)两组;根据患者知信行认知情况的不同分为认知较好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0.35±9.75)岁)及认知较差组(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9.04±8.31)岁)。通过COPD患者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COPD知信行认知情况。采用CAT评分评估受试者的咳嗽、痰液质和量、胸闷和气促情况。采用mMRC评分评估受试者静息和运动时呼吸困难的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COPD患者知信行认知情况与CAT评分及mMRC相关关系。结果 患者对于COPD的相关知识及态度知晓率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发病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法2005年1月至12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0例COPD合并PAH患者,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9±10)岁.康对照组50名,男29名,女21名,平均年龄(67±3)岁.两组的基因多态性特征进行研究.测一氧化氮代谢物(NOx)及内皮素含量,应用特异性PCR比较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分布差异,分析基因型与COPD合并PAH患者发病的相关性.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问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门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果 COPD合并PAH组的GT、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GT+TT基因型组空腹血清NOx含量为(48±8)p,μmo/L,NOx与内皮素比值为0.1±0.0;GG基因型组NOx含量为(60±24)μmol/L,NOx与内皮素比值为1.3±0.4;GT+TT基因型组内皮素含量为(104±38)μg/L,明显高于GG基因型组的(50±26)μg/L;GG基因型组肺动脉压[(47±10)mm Hg,1 mm Hg=0.33 kPa]明显低于GT+TT基因型组的(57±15)mm Hg;GT+TT基因型组右心室游离壁厚度为(4.2±1.6)mm,GG基因型组为(3.4 3=0.6)mm.G基因型组与GT+TT基因型组比较其他心脏结构无差异.有患者二尖瓣血流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均<1,而左心窒横径短轴缩短分数与射血分数均正常,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而收缩功能正常.归分析结果显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P<0.1,OR值为17.4,95%可信区间为4.9~72.8)、一氧化氮(P<0.1,OR值为0.7,95%可信区间为0.5~0.9)及吸烟(P<0.1,OR值为9.5,95%可信区间为2.4~30.8)与COPD合并PAH明显相关.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能与COPD合并PAH的发生有关,eNOS基因町能是COPD合并PAH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