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上进行胃肠外营养、输注化疗药物、快速扩容及中心静脉压测定等有效途经。由于操作简便、安全,置管成功率高,故对周围静脉穿刺困难及需要特殊用药等显得至关重要。我院内二科自2002年5月~2004年4月对69例住院病人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27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置管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279例80岁以上行中心静脉置管者临床资料.结果 因慢性疾病长期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是高龄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原因,279例分别采取股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锁骨上静脉置管,共发生置管并发症22例,股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3种主要置管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置管成功276例,置管保留时间平均(85±57.6) d.股静脉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种置管方式(P<0.05),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不成功3例,完成治疗计划拔管226例,因并发症拔管17例,非置管相关因素拔管33例.结论 高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术安全可行,对于长期置管的患者宜选择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3.
张静 《全科护理》2010,8(29):2673-2673
颈内静脉置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晚期癌症、长期输液病人、需大手术病人、病人外周血管受损输液困难的病人而采取的一种深静脉输液的一项技术操作。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方便抢救病人和术中用药,使药物能快速达到治疗抢救的效果;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手术后的存活率;相对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管更为安全,是长期静脉输液的一种趋势。我科2004年6月行颈内静脉置管600多例,无一例出现致命的并发症。现将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术的优点、穿刺置管方法、各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02-2008年期间本人参与操作及护理的76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Seldinger技术,右侧颈内静脉途径。结果:全部一次性置管成功,创伤小,并发症少,使用护理方便。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护理方便、并发症少、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危重患者经常需要中心静脉压检测、静脉取样、液体复苏及胃肠外营养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而静脉穿刺置管首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而颈内静脉穿刺通常情况下选择右侧,避开左侧,本次研究旨在比较超声引导下行双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安全性,探讨超声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测定中心静脉压和肠外营养的实施及部分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深静脉置管可经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但应用最多还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总结北京电力总医院普外科2001 年11 月至2004 年11 月经皮锁骨下三种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病例149 例,拟比较最佳途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是苏联第一外科医院,从1969年开始采用血管内插管的治疗方法。50年代开始我国曾有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的治疗方法,由于受当时医疗设备和操作条件的限制未能引起重视和推广。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70年代开始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治疗方法,并被临床广泛应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自80年代以来临床应用最广泛。因颈内静脉管径1.3cm,较颈外及锁骨下静脉粗大,且解剖位置变异较少[1]。同时穿刺的方法技术及材料不断地更新,减轻了病人因反复静脉穿刺的痛…  相似文献   

8.
颈内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有感染、出血、脱管等,通过严格无菌规范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肝素封管等措施,降低了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因素.方法 选取进行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按置管部位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每组50例.颈内静脉组的导管尖端放于患者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隧道的方向是外下方;股静脉实验组的导管尖端放于患者髂总静脉处,隧道的方向是直下方.每支导管平均留置1个月,拔管后剪下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阴性,观察有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无统计学差异,主要感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结论 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感染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2002年5月~2004年4月,我们对122例内科病人普通静脉穿刺困难者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或颈内静脉置管的方式进行配合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种置管方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叶美珍 《天津护理》2006,14(5):267-268
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途径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若操作不当易损伤动脉、胸膜等发生并发症;股静脉靠近会阴,容易污染而发生导管感染并发症,尤其对长期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者,不宜长期留管。而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  相似文献   

12.
杨慧华 《护理研究》2006,20(6):1572-1572
经颈内静脉置管是中心静脉置管中最常用的途径之一,是各种危重病人及围手术期病人救治的常用技术。因颈部解剖复杂,颈内静脉邻近颈总动脉,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操作的难度大且有较多并发症发生。我院1996年-2005年10月共施行中段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670例,发生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21例(1.26%),其中严重且罕见并发症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PICC置管前超声探查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入PICC脑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操作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操作方法基础上给予置管前行超声探查颈内静脉。观察比较2组脑出血患者PICC操作时间及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入PICC后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置入 PICC的脑出血患者置管前行超声探查颈内静脉,并对颈内静脉进行体表定位便于PICC送管时助手按压颈内静脉,可有效预防 PICC操作时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并减少置管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4.
B超引导下的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中的一种特殊定位穿刺术。中心静脉置管法通常采用的是颈外静脉穿刺术,但是由于一些病人血管走行变异或危重病人血容量不足,在送管过程中很困难,往往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改选颈内静脉,颈内静脉可以根据解剖定位,触摸到颈内静脉搏动最明显处偏外0.5cm~1.0cm处为颈外静脉,但此操作一次成功率较低,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甚至造成并发症的发生。为了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在2003年2月-2005年1月期间,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术,对42例病人做颈内静脉穿刺,其中成功41例,失败1例。具体的操作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总结颈内静脉置管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观察2010年6月一2011年5月共36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的患者。结果:置管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堵塞、感染,脱离2例,5例穿刺处红肿。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反复化疗患者治疗的有效通路,正确的操作及良好的护理是保证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我科以往大多采用颈内静脉途径置管,为了不同患者的治疗需要,自2005年10月以来,我们分别采用了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和股静脉途径置管,现就3种不同途径穿刺过程并发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钱君 《护理研究》2005,19(29):2703-2704
[目的]探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组59例病人在颈内静脉置管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血管定位;B组70例病人应用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置管.[结果]两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能显著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预定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名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6名医师,每名医师检查15例患者,共计18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组,超声组应用超声预定位方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和第一针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及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误穿动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vs.21.11%,3.33%vs.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局部血肿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预定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术的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同时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行颈内静脉置管的2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6例未行超声引导进行颈内静脉置管者作为A组,其中男38例,女48例,平均年龄(45.5±6.7)岁;将206例行超声引导进行颈内静脉置管者作为B组,其中男108例,女98例,平均年龄(46.7±6.9)岁,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及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改良颈外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被广泛应用,插管的部位主要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其中尤以颈内静脉置管具有血流量佳、保留时间长的优点,而被多家大的血液透析中心推荐为首选。但颈内静脉置管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并有可能发生血气胸、纵隔血肿等严重并发症而一定程度限制了使用范围。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近两年来开展改良的颈外静脉置管术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主要是对颈外静脉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术作一比较研究,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提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