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道1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高频心电图(HFECG)变化。结果提示:高频切迹数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多,HFECG与ECG诊断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87.7%~95.4%与66.2%,p<0.01;特异性分别为72.2%~75.0%与63.9%,P>0.05;符合率分别为83.2%~87.1%与65.3%,P<0.01。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变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冠心病9CHD)患血脂变化特点,以比较各血脂指标与CHD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的女性CHD患101例,年龄(63.7±7.1岁),并以与其体重指数,高血压及吸烟等病史相匹配的101例健康女性相对照,年龄(61.5±6.8)岁。观察各项血脂指标在两组间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房颤动并且临床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病例56 例(心房颤动组)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病例50 例(冠心病组)进行观察,分别检查血脂、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冠心病组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心房颤动组高(Ch 6.50±1.95∶5.60±1.03,P< 0.01;TG 2.03±0.63∶1.03±0.43,P< 0.001;HDL-C 1.97±0.39∶1.03±0.34,P< 0.01;单位:m m ol/L)。冠心病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核素心肌灌注扫描(SPECT)、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与心房颤动组比较也有显著不同(45∶11,P< 0.001;47∶7,P< 0.001;47∶5,P< 0.001;50∶5,P< 0.001)。结论 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不高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女性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解女性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断问题,本组回顾性分析100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冠心病组:以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5%诊断为冠心病,冠脉狭窄50%~75%且临床有心肌缺血证据者也诊断为冠心病,共48例。冠脉造影结果除外冠心病者52例,为对照组。比较二者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胸痛特点。结果显示绝经是女性冠心病特殊危险因素,绝经后冠心病发生率增加。女性冠心病临床胸痛症状常不典型,绝经后出现典型或不典型胸痛,同时又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绝经后仅有典型或不典型胸痛,而无明显危险因素,则发生冠心病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和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CHD) 和冠状动脉基本正常者的血脂代谢改变情况,了解血脂代谢紊乱与CHD 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71 名住院病人进行CAG 并根据狭窄程度分为三组:A 组(CAG 基本正常,冠状动脉狭窄< 30% ,n = 111 例) ,B 组(CAG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 ,n = 203例) ,C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 57 例),除外糖尿病、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果 血清TC:A组(5-22±1.12)mmol/L(200.8 ±43.1) mg/dL,B 组(5-58 ±1-26) mmol/L,(214-6 ±48-5) mg/dL,C 组(5-09 ±1-12) mmol/L(195-8 ±43-1) mg/dL,( P= 0-031 7) ;LDL- C:A 组(3-13±1-14)mmol/L(120.4 ±43.8) mg/dL,B 组(3-69 ±1-09) mmol/L(141-9 ±41-9) mg/dL,C组(3-23±1-15)mmol/L(124-4 ±44-2) mg/dL,(P= 0-027 4) ;HDL- C:A 组(1-18 ±0-41) mmol/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48例平均年龄52±4.6(40~68)岁拟诊冠心病的心律失常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48例中22例为无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改变的心律失常患者(A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13.6%(3/22);26例为有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改变的心律失常患者(B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92.3%(24/26)。两组比较,P<0.001。48例中未绝经的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无异常,而绝经期后的9例中7.例冠状动脉有病变。提示对中老年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患者,尤其是绝期前的女性诊断冠心病宜慎重。  相似文献   

7.
经食管超声(TEE)+潘生丁(dipyridamole)药物试验测定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并根据冠状动脉最大扩张时的血流速度/基础状态下的血流速度之比值来计算冠状动脉储备功能(CFR)的指数。我们先后对44例胸痛待查的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TEE+潘生丁药物试验,38例(86%)的病人获得了满意的TEE图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35例患者分为二组:A组17例为左前降支狭窄≥50%或(和)左回旋支狭窄者;B组21例为左冠状动脉病变0~<50%者。经TEE多普勒测定潘生丁注射前、后的左前降支舒张期血流速度,A组的CFR指数——峰值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D/BPDV)和平均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D/BMDV)均明显低于B组(P<0.001)。如以CFR指数2.0作为判断严重冠状动脉病变(≥75%)的临界点,则其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4.2%,即提示:通过CFR的测定可以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来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68例冠心病患者80支血管病变植入118个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2.1%。其中不稳定心绞痛者占50%,既往有心肌梗塞史者占46%,多支病变者占62.4%,B2型以上病变占66.6%,因PTCA术后不良结果而植入支架的病变占27.5%(22/80),因术后急性并发症者17.5%(14/80),Denovo病变占55%(44/80)。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5.5%±12.9%减至术后的5.8%±11.4%。术后4周~1年间,60例患者(88.2%)症状缓解,6例(8.8%)心绞痛复发,其中4例(5.8%)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部位再狭窄,术后2个月内死亡2例(2.9%),术后1周内发生无Q波心肌梗塞者1例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治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索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防治机制及疗效。方法将108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6例),甲组口服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1/d,乙组口服7甲基异炔诺酮(利维爱)2.5mg1/d,丙组口服安慰剂1片1/d,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3、6个月末检测血脂谱及ECG,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倍美力治疗后可使胆固醇(TC)降低12.8%,甘油三酯(TG)降低17.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2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146%。利维爱治疗后TC降低8.7%,TG降低15.6~33.8%、HDLC降低19.7~28.3%(P值均<001),LDLC无显著变化。倍美力及利维爱治疗第3、6个月后对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35%和83.3%和93.1%,对ECG缺血性改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82.1%和78.6%、814%,两种药物对妇女冠心病的心肌缺血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的异常血脂及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检出的老年人缺血性ST段压低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7例老年人尸检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时的缺血性ST段压低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的缺血性ST段压低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0.9%,特异性为84.6%,准确性为82.9%。对单支血管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66.7%,对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为86.7%。21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达Ⅲ级或Ⅲ级以上)患者中,17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时有缺血性ST段压低,其中11例(64.7%)无心绞痛或相关症状,说明日常活动情况下,动态心电图检出的缺血性ST段压低,不论有无心绞痛均明显提示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导致一般人群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CAC的发病机制和骨形成有共同的途径,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导致CAC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用药物治疗控制CAC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而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无事件生存率也较低。虽然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和斑块修饰装置对钙化血管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在未来,仍需创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来改善CAC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先天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目的 :探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畸形 )的检出频度。  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 417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173例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5 0例 ,检出率为 1.2 % ,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42例 ,占 84.0 %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7例 ,占 14.0 % ,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均异常 1例 ,占 2 .0 % ;2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15例 ,检出率为 0 .4% ;3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瘘 2 8例 ,检出率为 0 .7% ,其中 18例(6 4.3% )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4其它少见冠状动脉变异 2例。  结论 :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 ,通常在心导管检查中被偶然发现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modalities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owever, many patients referred for CABG nowadays had experienced failed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多普勒血流钢丝测量冠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储备 (CFR)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 2 1例冠脉狭窄患者 (冠脉狭窄组 )和 12例正常冠脉者 (对照组 )中 ,利用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钢丝和冠脉内注射罂粟碱测量了冠脉的血流速度和 CFR。  结果 :左前降支冠脉狭窄远端的平均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值和 C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测值。  结论 :应用冠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准确测量正常和冠脉狭窄患者的冠脉血流速度和 CFR,冠脉内注射罂粟碱安全、可靠 ,这一方法的临床应用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液动力学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 is a clinical entity defined by a focal enlargement of the coronary artery exceeding the 1.5-fold diameter of the adjacent normal segment. Atherosclerosis is the main cause in adults and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CAA is a silent progressive disorder incidentally detecte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but it may end with fat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rupture, compression of adjacent cardiopulmonary structures, thrombus formation and distal embolizatio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Atherosclerosis, proteolytic imbalance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 are involved in aneurysmal formation. Data from previously published studies are scarce and controversial, thereby the management of CAA is individualized depending 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CAA characteristics, patient profile and physician experience. Multipl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cluding medical treatment, covered stent angioplasty, coil insertion and surgery were described. Herein, we provide an up-to-date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pathophysiology,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CA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87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结果  2 87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冠状动脉瘤 2 6例 ,发生率为 0 90 4 % ,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6例。好发部位依次为RCA ,LAD ,LCX ,LM ;有心绞痛病史者 2 4例 ,14例合并心肌梗死 ;同时存有冠状动脉狭窄≥ 5 0 %的病人 2 4例 ;瘤体内发现血栓 2 0例 ;瘤体发生于单支冠状动脉者 2 1例 ,2支者 2例 ,3支并左主干者 2例 ;无一例瘤体破裂。本病可引起心肌梗死等严重临床后果 ,抗血小板、抗凝及血运重建可明显改善预后。结论 成年人冠状动脉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少见的亚类或变异型 ,非一个独立临床疾病 ,动脉瘤和狭窄通常是共有的。动脉瘤内常有血栓 ,易引起心肌梗死 ,如不积极干预 ,则愈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选择性麦角新碱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 (EMPT)方法学 ,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方法 :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分别向左、右冠状动脉内注射麦角新碱生理盐水 ,测量注药及注入硝酸异山梨酯后冠状动脉管径变化 ,求出冠状动脉缩窄率 (EPCNR)。对 35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麦角新碱负荷试验 ,1组为 2 0例不典型胸痛、无心电图 ST- 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 2组为 15例有胸痛伴心电图 ST段上抬或下降 ,其中 13例有2 0 %~ 5 0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  结果 :1组 2 0例患者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管径变化显著 ,但 EPCNR均小于 5 0 %。 2组 15例患者 EPCNR均大于5 0 % ,其中 7例诱发出了冠状动脉的 10 0 %闭塞。  结论 :EPCNR在 5 0 %时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特异性、敏感性最高。当选择性麦角新碱给药诱发出冠状动脉 10 0 %痉挛性闭塞时 ,小剂量硝酸异山梨酯冠状动脉内注射可立即使其缓解 ,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畸形的检出率、临床特点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总结 3 18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  结果 :3 18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 42例 ,检出率为 1 3 2 % ,其中 81%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 ,19%为冠状动脉静脉瘘 ;76 2 %为对心肌灌注没有影响、相对良性的畸形 ,2 3 8%为对心肌灌注有潜在影响、有一定的危险性的畸形。  结论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并穿行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左主干起自肺动脉等是非常严重的冠状动脉畸形 ,患者常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这些畸形一旦发现 ,应进行预防性的手术矫正。小冠状动脉瘘多数无临床症状 ,但多发和大冠状动脉瘘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畸形并非罕见 ,某些类型的冠状动脉畸形可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应尽早进行预防性地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4 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病变血管共 5 8支 ,B型病变 4 9处 ,C型病变 1 3处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4处 ,共置入支架 64只。置入左前降支 2 7只 ,左回旋支 1 3只 ,右冠状动脉 2 4只。De Novo支架置入 4 4只 ,Suboptimal支架置入 1 5只 ,Bail-out支架置入 3只 ,再狭窄病变支架置入 2只。结果 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98.4 %。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 (86.5± 7.8)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5 .1± 1 0 .3 ) %。住院期间无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 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 ,1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三次心室颤动 ,4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复发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了 3个支架节段血管有再狭窄。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心室晚电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心室晚电位(VLP)、心律失常事件(AE)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145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5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0例)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的定性分析和24小时Holter监测,并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长期随访观察。119例(失访26例)随访14.1±7.1(4~36)个月,发生AE7例。VLP阳性者AE发生率25%(4/16),明显高于VLP阴性者AE的发生率2.9%(3/103),P<0.001;VLP、AE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之间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果提示VLP与AE密切相关,但VLP、AE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