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88年我国北京等城市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大流行,病原学研究证实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CA24V).1986年我国上海、河南和福建也曾发生AHC的流行,并从病人分离出病毒,上海、福建分离的病毒未定型,河南分离的病毒当时定为肠道病毒70型(EV 70).为了准确鉴定1986年以上三省分离的病毒,本研究收集上海、福建86年的病毒各2株,河南分离的病毒5株,共9株病毒,在  相似文献   

2.
肠道病毒70型是70年代初发现的引起暴发流行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病原。该病于1969~1971年在非洲流行;1970~1971年传遍亚洲各地;1971年11月到达英国。已报道的病例多达几千万人。部分患者还导致肢体瘫痪。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971年于日本、新加坡、英国及摩洛哥分离的毒株命名为肠道病毒70型,并以日本株为该病毒的原始模式株。1974年 Mirkovic 氏等又将1970年于新加坡分离的毒株鉴定为柯萨奇病毒 A24型变种。1976年肯尼亚报告于1971及1974年两次流行中分离的毒株均为肠道病毒70型。1977年印度报告在1975年第二次流行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0型及与新加坡70年株(柯萨奇病毒 A24型变种)相同的两种病毒。作者等于1971年及1975年在上海的两次流行中分离的三株病毒根据生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六安地区手足口病流行区患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该病流行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中和实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进行鉴定,同时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抗原决定簇部位VP1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14份咽拭子和8份疱疹液标本中分离得到6株病毒,经中和实验、RTPCR及VP1片段检测与测序证实为EV71型,与BrCr-ts株、台湾分离株、深圳分离株一致性分别为98%、84%和83%.结论 该流行区2008年爆发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为EV71型.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在中国的特点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咏兰 《医学综述》1995,1(7):305-309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下称出血热,是一种烈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中国为重疫区,分布广泛,流行于27个省,自三十年代出血热发生在中国以来,学者们一直在努力不懈的研究,近年有较大的突破,获得多方面的进展,现分述如下:1 病原学近年来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南朝鲜李镐汪于1978年用非疫区黑线姬鼠首次分离到可传代的朝鲜出血热病毒,代表株为76株~118株。美国Fram-ch等最先将HFRS病毒76株~118株适应到人体肺癌传代细胞系(As49)增殖,随后Mccormick等又将该毒株适应到狨猴肾(Vero-E6)细胞中[1],我国于1981年也成功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消灭脊灰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题,1991年时我国仍是世界上脊灰流行区之一,其主要病原为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PV1),为弄清P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我们组织全国主要省区防疫站协作自选进行“我国PV1野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课题。地方同志负责脊灰病人粪便样品的采集、病毒的分离和部分病毒血清型检定,本实验室负责从各地的PV分离株中用RT—PCR和打点杂交方法区别疫苗相关株或野毒株,选PV1  相似文献   

6.
1998年广西麻疹爆发流行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团  王树声  杨进业 《广西医学》1999,21(6):1071-1074
1998年5-6月广西崇左县和柳州市部份地区发生麻疹流行,以IgM抗体捕获ELISA检测21例疑似麻疹病人血清,用B95a和Vero细胞分离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52.38%,咽拭子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为52.38%,细胞中和试验鉴定其中9株的麻疹病毒,另2株病毒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7.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蚊传病毒病,1978年以来我国广东又有暴发流行。为简化该病的病毒检查,我们建立起白纹伊蚊细胞微量培养,并在海南岛登革热疫区现场试用,获得较满意结果:从发病3天内44例病人血清标本中分离到42株病毒,分离阳性率高达95%。由于微量塑料培养板(40孔,平底,天津有机玻璃制品厂生产)的深度超过一般显微镜的焦距,需要应用倒置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板上病毒引起的典型细  相似文献   

8.
武汉地区流感病毒及其流行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武汉地区流感病毒变异及其流行趋势,进行了5年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共分离到100株病毒,其国甲3型29株,甲1型31株,乙型40株。5年中3种型别病毒的流行呈现此消彼长的规律;分离到“O”相病毒,证实其在近40年后在武汉地区重现;人群抗体水平甲3型抗体阳性率已达62%,0-4岁和60岁人群分别只有35%和50%。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这种病毒在非洲持续存在,在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致死性感染的散发和暴发时有报道。2014年埃博拉病毒病的流行是该病自发现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该疾病首次在西非地区流行。虽然在我国出现该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很低,但采取防范措施仍然是必要的。本文对埃博拉病毒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2005年-2006年度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我省每年流感活动的规律.方法:采用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通用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流感样病例的监测、病毒分离.结果:从采集的732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流感病毒45株,其中甲1型8株,甲3型17株,乙型Victoria系20株.结论:每年都有程度不等的流感流行,2005年-2006年我省流行的优势毒株为乙型Victoria系B/浙江/2/2002类似株.不同年份流感流行的病毒亚型不同,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与上一年度流感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强度密切相关,型别转换后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