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爱娣  杨敬业  郭忠  顾杰  唐洁 《上海医学》2000,23(8):491-493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的血症(PHV)联用低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危重哮喘的效果。方法 12例危重哮喘患者采用容量控制或辅助/控制模式并采用PHV通气策略(PaCO2〈10.6kPa,pH〉7.15)。2例患者采用SIMV和PEEP,潮气量设定6~8ml/kg,PEEP设在5~10cmH2O压力左右。呼吸频率为14~16次/min。同时记录吸入氧浓度(FiO2)、气道峰压(PIP)、动脉血  相似文献   

2.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危重哮喘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 (PHV)治疗危重哮喘的可行性 ,对我院收治的危重哮喘患者 2 0例应用PHV治疗 ,并比较治疗前后 ,PaO2 、PaCO2 、pH的改善情况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例患者治疗前均有意识障碍 (嗜睡、意  相似文献   

3.
使用传统的机械通气 (MV)方式救治重症哮喘可加重肺过度膨胀 ,甚至造成气压伤 ,故目前多主张小潮气量、低频率 ,即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 (PHV)方式。本院内科 1998年 3月至 2 0 0 3年 2月 ,采用PHV救治重症哮喘患者 2 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2例患者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11~ 84岁 , x±s(30 .5± 7.5 )岁。本组均为急性重度或危重度发作哮喘患者 ,其诊断及分级标准符合 1997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 2届哮喘会议修订标准[1] ,其中嗜睡、意识模糊 12例 ,休克 2例 ,上消化道出血 1例。1.2 方法  …  相似文献   

4.
何报宁  梁永华 《广西医学》2000,22(3):503-504
目的 为探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对重症哮喘的作用。方法 对14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了低潮气量、低频率的容许性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PHCV)治疗。结果 PHCV可迅速改善动脉血的氧合,逐渐降低PaCO2,提高pH值。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说明采用PHCV治疗重症哮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魏建 《中原医刊》2006,33(24):70-71
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的重要环节,当哮喘重度发作,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或伴血气分析严重异常时,应用机械通气(MV)治疗可防止猝死。1998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危重哮喘急性发作需要MV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在MV早期联合应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和低呼气末正压(PEEP)方法均被抢救成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任少华 《医学综述》1996,2(11):613-616
<正>虽然近40年来呼吸器和机械通气(MV)技术不断改进.日趋成熟,但MV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其中以气压伤或称为容积伤(Volotrauma)最为常见,其危害性逐渐为人熟悉并得到了高度重视.为降低这一并发症,近年推出了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c或 Controlled Hypercapnic,PHC)的通气治疗战略.本文就容积伤的发生原因和PHC下高碳酸血症对人体的影响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道了9例用小潮气量,压力限制通气策略抢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参数设置如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频率为零,潮气量为6ml/kg,压力支持水平为20cmH2O,实际潮气量5~7ml/kg,根据压力一容量曲线环选择PEEP水平,通常为8~15cmH2O。当呼酸所致的pH〈7.2时,应补碱纠正7.2以上即可,合并代谢亦应纠正,该组实际死亡率11%。  相似文献   

8.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 (pHC)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对 43例慢性呼衰患者 ,应用低潮气量 ( 7± 0 .5mL kg) ,并容许一定限度的高碳酸血症 (pH >7.2 ,PaCO2 <8.67± 2 .0 3kPa) ,动态观察气道峰压、血压和血气变化。结果 pHC诊疗前后PaCO2 、、pH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除 4例 2~ 4小时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 ,2 4小时逐渐稳定外 ,患者均无明显心率改变和气压伤等并发症。意识转清时间为 1 3.8± 9.5h。总治愈率 93%。结论 pHC治疗慢性呼吸衰竭 ,使动脉血氧合得到改善 ,有利于撤机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潘新年 《广西医学》2005,27(9):1403-1404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是一种保护性通气策略。近年来对于呼吸衰竭通气治疗提倡应用较小潮气量,同时允许一定程度的呼吸性酸中毒存在(称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V),从而减少肺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1984年Darioy等提出采用控制性低通气治疗重症哮喘。1990年由Hicblg等首先提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的要领,PHV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机械通气中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近几年逐步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现将PHV在NRDS应用进展及其对机体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探讨经鼻压力支持通气(PSV)治疗Ⅱ型呼衰的效果及对可允许高碳酸血症通气(PHV)治疗的指导意义。采用BiPAP通气机治疗Ⅱ型呼衰20例,CPAP通气机治疗2例,疗程3~8天。结果对比治疗前后血气示:pH 7.345±0.085到7.385±0.068(P>0.05);PaO_2 50.34±17.50mmHg到74.12±16.58mmHg(P<0.001);PaCO_2从67.63±25.40mmHg到54.02±18.92mmHg(P<0.001);死亡4/22例(19.2%),同期气管插管通气Ⅱ型呼衰死亡21/22例(95.5%)。结果提示PSV经鼻通气治疗Ⅱ型呼衰安全有效,PHV对Ⅱ型呼衰的治疗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剑秋  冯继峰  彭伟 《广西医学》2011,33(12):1578-1580
目的 探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在婴幼儿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时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 腹腔镜下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50例,ASAⅠ级,均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进行手术,根据PETCO2情况分为两组,每组25例.N组PETCO2≤6 kPa(45mmHg),H组PETCO2>6 kPa(45 mmHg),观察两组患儿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方法:11例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结果:11例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 PaO2和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对重症哮喘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此法,可减少并发症,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4.
熊明媚  杜岚岚 《中外医疗》2012,31(35):72-73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2例重症哮喘患者在给予解痉平喘、抗炎症介质、氧疗、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皆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意识水平、气道保护能力、血流动力学等差异,分别选择无创或有创通气。其中,16例患者选择美国泰科BiPAP425ST呼吸机,采取通过鼻罩或鼻面罩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患者则选择美国泰科Puritan Bennett840呼吸机,通过经口气管插管,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22例重症哮喘患者在给予通气治疗4h后以及撤机后与治疗前的动脉血气结果作对比,其pH值与PaO2恢复正常,PaCO2下降明显,与治疗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时间在1个星期之内,全部患者皆成功转出重症监护病房,生存率达100%。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相关症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院前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1例常规给予解痉、平喘、抗炎、氧疗、激素等常规治疗;B组3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行鼻(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浓度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与A组比较,B组在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浓度改善优于A组(P〈0.05),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结论危急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院前急救治疗中早期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重症哮喘中的疗效.方法:82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BiPAP治疗组、有创通气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比较3组实施治疗前、治疗3 d后患者临床征象变化及动脉血气指标(pH、PaCO2、PaO2、SaO2)变化.结果:BiPAP组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有创通气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通气,提高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至2013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及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SIMV)加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后的呼吸力学、血气等指标。结果与SIMV组比较,ASV组潮气量(VT)显著增加[(627.3±58.8)mL比(430.5±76.8)mL,P〈0.01],而呼吸频率明显下降[(15.5±3.6)次/min比(22.3±2.8)次/min,P〈0.01],气道峰压(PIP)显著下降[(2.31±0.60)kPa比(3.31±0.82)kPa,P〈0.05],平均气道压无明显改变(Pm)[(0.74±0.68)kPa比(0.77±0.25)kPa,P〉0.05],吸气阻力(R)显著下降[(1.51±0.52)kPa·L^-1·s^-1比(2.35±0.24)kPa·L^-1·s^-1,P〈0.05]。ASV组器械附加功(WOBimp)(0.02J/L比0.06J/L,P〈0.01)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0.027kPa·s比0.051kPa·s,P〈0.01)均较SIMV组明显降低,带机时间明显缩短[(7.2±2.1)d比(9.5±2.9)d,P〈0.05]。SIMV和ASV两种呼吸模式下血气分析、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SIMV模式相比,ASV可以降低呼吸功并改善高通气力学,缩短带机时间,推荐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患者采用无创正压和30例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采用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征、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及中心静脉压(CVP)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5),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气分析各项参数治疗前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哮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序贯性机械通气在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序贯治疗组依次选择BiPAP→A/C→SIMV或SIMV+PSV→BiPAP或PSV+PEEP通气模式,而对照组选择A/C→SIMV通气模式。结果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撤机失败、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无创-有创-无创性序贯通气是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行之有效的手段,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撤机失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无创通气对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和实验组(药物治疗加无创通气组)各24例,比较治疗3d后2组患者动脉血气中PH,PaO2,PaCO2变化。结果无创通气组在治疗后PH,PaO2值的升高和PaCO2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通气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