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黑衣壮族和白裤瑶族人群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在我们先前分层(性别与年龄)随机抽样的标本中随机选取黑衣壮族816名和白裤瑶族826名作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民族人群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黑衣壮族人群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po)A1水平以及ApoAl/ApoB比值高于白裤瑶族人群(均P〈0.01),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低于白裤瑶族人群(P〈0.01)。黑衣壮族人群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低于白裤瑶族人群(7.11%比10.53%,P〈0.05),但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患病率与白裤瑶族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体重指数、血压、饮酒、吸烟和年龄对两民族人群血脂水平影响的程度不同。结论:黑衣壮族人群的血脂谱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与白裤瑶族人群比较有差异,可能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遗传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铝工业城市百色市白血病发病情况及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方法对百色市10年来确诊的白血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十一五期间较十五期间百色市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我市白血病发病率仍低于国内水平;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发病率高,且与铝直接生产区有关;③百色市农民白血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组。结论①10年来百色市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②CLL发生与铝直接生产区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郑州市二七区、中原区1986~1988年白血病的发病因素进行了调查。每年的调查人群数分别为449687,481206,503815人,共发现44例新发白血病。调查表明,年龄因素与发病关系明显,老年人(≥50岁)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人。采用病例与对照1:2配对调查的方法,进行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密切接触化学品是白血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服用乙双吗啉是危险因素,10年内多次接触x线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和白血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痴呆临床特征,为老年性痴呆预防、治疗、护理提供帮助。方法:使用CCMD-3对83例痴呆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无论是AD患者还VD患者均有明显的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行为及精神症状(BPSD)。VD患者发病年龄低于AD患者,发病后存活期短,65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痴呆发病率高,低文化人群中痴呆发病率高,无职业人群中痴呆发病率高,发病5年之内死亡率高达76.92%。结论:老年痴呆是目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尽早发现,早期预防,积极治疗,加强护理是提高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存活率的有效措施,是迫在眉睫的严峻任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986~1988年包头市昆区、青山区、东河区及郊区的白血病发病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3年间共发现86例新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74/10万,标化率2.60/10万。市区发病率高于农村;逐月发病数呈聚集性离散型概率分布;白血病年龄别发病率急非淋(ANLL)在50岁前似呈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急淋(ALL)主峰在0~9岁组和70岁以上组;慢粒(CML)主峰在30~39岁组和70岁以上组;对10个危险因素采用全人群的1∶2配对的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患病前1年内罹受感冒者发生白血病的危险性为对照组的3.47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乳源县瑶族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为预防和控制HBV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瑶族镇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抽取汉族镇常住居民为对照人群,按民族,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采集血清检测HBV“5项”标记物: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5项指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1 254人,其中瑶族665人、汉族589人.瑶族人群HBV感染阳性率(39.85%)高于汉族人群(1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90,P=0.000);HBsAg携带率:瑶族人群(20.30%)高于汉族人群(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7,P=0.001);抗-HBs阳性率:瑶族人群(24.81%)低于汉族人群(4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0,P=0.000).结论 瑶族人群HBV感染阳性率、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汉族人群,而免疫水平则明显低于汉族人群.应继续落实瑶族儿童免疫规划,加强成人HBV疫苗接种,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宋歌 《现代医学》2014,(6):622-62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受损(IGT)人群患糖尿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IGT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相对危险值(RR)及其95%c,描述关联。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8571例IGT患者,其中干预组4525例,对照组4046例。干预组IGT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54,95%CI为0.49~0.60,P〈0.001);亚洲与高加索IGT人群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种干预治疗均与糖尿病发病率显著相关,饮食、运动及饮食加运动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48%、32%及3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IGF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整理分析2008至2013年忻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流行性特征,为卫生管理部门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08至2013年忻州市疾病检测系统中有关乙型肝炎个案相关信息,分析其所表现出的特征。结果:本次共分析报告10884份,6年平均发病率为;发病主要以青壮年为主,不呈现季节性变化;发病人群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 <0.05);发病人群职业偏向于农民与工人;忻州市乙型肝炎发病率在这6年里波动性较大,不表现出逐年增加或减少的趋势。结论:2008至2013年忻州市乙肝发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未表现出稳定变化趋势,发病率存在波动性,卫生监管部门要根据这一发病特点,适时调整防治方案,有效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样本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探讨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分布范围及其发病特点,以期为甲状腺癌的流行趋势及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健康体检者19 895例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及发病特点,对高度怀疑甲状腺癌者建议FNA或手术切除,分析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 结果:甲状腺结节的人群发病率为42.6%,其中男性40.0%,女性46.5%;结节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各年龄段外科触诊结节发病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人群中,其中61.3%为多发结节,38.7%为单发结节,男、女性人群中均以多发结节为主。 在单发结节患者中有29例为恶性结节,多发结节患者中有30例为恶性结节,无统计学差异;本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0.30%,男性为0.15%,女性为0.50%,发病率最高的为女性的30~4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为0.76%;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与年龄、收缩压、身高以及体重有相关性,年龄越大,收缩压越高,结节发生率越高,而身高越低、体重越轻,结节发生率越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与舒张压及体重指数无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甲状腺癌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明显,需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定期健康查体,发现结节后及时干预治疗,对控制甲状腺癌的发病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88年浙江省五市县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67例白血病新病例,粗发病率2.7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于49岁以下人群.可能的致病危险因素为接触有机磷、农药、直系近亲患恶性肿瘤、多胎次和近期有流感史、腮腺炎病史.  相似文献   

11.
广西部分地区壮、瑶、侗、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广西部分地区壮、瑶、侗、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点。方法对741例不同民族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表(PHI)测查。结果男性:壮、瑶、侗族Q、L分低于常模(P<0.01或0.001),F及其余量表分均高于常模(P<0.001),汉族Q、L、F分低于常模(P<0.01或0.001),PSD、UNR、HMA分均高于常模(P<0.01或0.001),壮族Q分低于瑶、侗族(P<0.01),SOM、HYP、UNR分低于侗族(P<0.05或0.001),F、SOM、DEP、ANX分高于汉族(P<0.01),瑶族SOM、HYP分高于侗族(P<0.01),瑶、侗族Q、F、SOM、DEP、ANX、UNR分高于汉族,侗族HYP高于汉族(P<0.01)。女性:壮、瑶、侗族Q、L分均低于常模(P<0.01或0.001),除壮族HYP外,其余各临床量表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或0.001),汉族Q、L分低于常模(P<0.05或0.001),DEP、PSD、HMA分高于常模(P<0.01)。壮族HYP分高于侗族(P<0.05),SOM、ANX高于汉族(P<0.05或0.01),瑶族SOM、ANX、UNR分高于汉族(P<0.05或0.01),侗族SOM、ANX、HYP分高于汉族(P<0.05或0.01)。结论壮、瑶、侗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汉族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各民族学生有各自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六味化石通对大鼠草酸钙结石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六味化石通过实验性大鼠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在乙二醇法诱导的大鼠肾结石模型上,口服给予六味化石通,以大鼠肾组织草酸和钙含量以及肾结石发生率、肾组织学检查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六味化石通高剂量组肾组织草酸含量非常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肾结石发生率分别为:75%、45.5%,50%,18.2%和81.8%。结论:六味化石通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大鼠草酸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白裤瑶人群耳垂基因频率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裤瑶人群耳垂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白裤瑶人群耳垂形态学资料,根据Hardy-Weiberg定律计算耳垂显性基因频率T和隐性基因频率t。结果:白裤瑶人群耳垂显性基因频率T=0.3122(男性T=0.3103,女性T=0.3172),耳垂隐性基因频率t=0.6878(男性t=0.6897,女性t=0.6828),耳垂显性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裤瑶人群耳垂显性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隐性基因频率,其遗传受民族、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特点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田阳县布洛陀壮族居民3000例,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C)和血脂水平,并与2000例该县汉族居民比较。结果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病率30.07%(男36.3%,女17.94%),汉族高血压患病率24.30%(男26.80%,女18.97%);壮族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布洛陀壮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21.90%(男23.69%,女18.43%),汉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8.10%(男20.19%,女13.64%);壮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汉族(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布洛陀壮族男性肥胖、TG和FBC异常率高于汉族男性(P〈0.05),布洛陀壮族女性肥胖和TG的异常率高于汉族女性(P〈0.05);布洛陀壮族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汉族者低(P〈0.01)。结论布洛陀壮族居民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伴发慢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相似文献   

15.
丽江纳西族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西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995年全国体质健康调研丽江县7~18岁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分析,与1991年和1985年资料比较。结果:1995年纳西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3524%,女生高于男生,高中较初中增长快,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的增长,随着年龄增大,中、重度增长非常迅速。1991与1985年比较年递增072%,1995年与1991年比较年递增500%,十年间年递增243%。纳西族学生还是全国十三个少数民族中视力不良和增长率最高的。结论:学生视力不良率近年来增长非常严重,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新疆维吾尔族425名大学生的发旋调查情况。发现维吾尔族的单旋顺旋率明显高于汉族(P<0.05),极显著高于壮族和瑶族(P<0.01),而反旋率低于汉族(P<0.05),明显低于壮族及瑶族(P<0.01)。双旋顺反旋率高于壮族(P<0.05),低于瑶族(P<0.01),顺顺旋率均高于汉族、壮族及瑶族(P<0.01)。提示了发旋这一性状有着明显的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老年人牙根部患龋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调查天津市 35~ 44岁、65~ 74岁两年龄组 ,42 64人牙根部患龋率、龋均等情况。结果 :我市根面龋患病率和龋均 ,表现为老年人高于中年人 ;城市人高于农村人 ;与全国比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天津市中老年人牙根部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在全国属较低发病地区  相似文献   

18.
高职医学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职医学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整群随机抽取500名入学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研究。结果:医学高职大专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47.9%,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同龄学生,低于国内一般人群。结论: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医学高职大专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白裤瑶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402名白裤瑶(男性202人,女性200人)的发质、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通贯纹和指甲类型7项遗传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白裤瑶硬发质、达尔文结节、铲形门齿、厚唇、下颏前突、通贯纹、长形指甲出现率分别为84.7%、74.4%、15.2%、84.3%、77.6%、25.6%、48.8%。其中,男性分别为92.1%、66.8%、15.8%、90.6%、76.2%、33.7%、43.1%,女性分别为77.5%、82.0%、14.5%、78.0%、79.0%、17.5%、55.5%。结论:白裤瑶7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彼此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米托蒽醌与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IT)和柔红霉素(rubomycin,DNR)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用随机研究的方法将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MIT方案组(30例)和DNR方案组(28例)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MIT组与DNR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0%、53.6%,1疗程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6.7%、42.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IT组患者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Ⅳ度)的发生率80.O%高于DNR组的57.1%(P〈0.05),骨髓抑制期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30.O%、16.7%亦高于DNR组的10.7%、3.6%(P〈O.05)。DNR组脱发的发生率46.4%明显低于MIT组的66.7%(P〈O.01),且程度较低。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MIT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优于DNR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与MIT方案组相比,DNR方案组的毒副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