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试,筛取量表分≥9分(人际交往存在一般困扰者)22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团体认知治疗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定,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心理辅导组:交往焦虑得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97,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09,P<0.05),其因子分: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1,P<0.05),苦恼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56,P<0.05)。对照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3,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85,P>0.05),其回避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苦恼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结论团体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被试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改善社交苦恼症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目的 :研究心理卫生教育、团体辅导及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从大学新生中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 1 50人 ,实验组采用上述综合的心理辅导模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 ,对照组则为空白对照 ,以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自我和谐量表 (SCC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为评估工具 ,在实验前、中、后对两组被试进行测查。结果 :干预后 1 .实验组 P(精神质 )分 (46.3± 7.5)低于对照组 (50 .7± 1 1 .9) ,灵活性分 (48.9± 5.6)高于对照组 (46.8± 5.9,P<0 .0 5) ;2 .实验组 E (外倾 )分升高 ,SCL- 90总分及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下降 ,对照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以及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分升高 (P<0 .0 5)。结论 :三结合的心理辅导模式能够改善被试人格结构、减少心身症状、促进自我和谐、提高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方法 对16名医学院大学生采用综合性团体干预的方法,进行了为期9周的辅导,采用自尊量表(SES)、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个人评价问卷(PEI)、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交往焦虑量表(IAS)在辅导前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团体辅导前后比较,SES、PEI总分明显提高,SAD总分、回避因子、焦虑因子及IA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SCL-90量表的总分、因子分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5个因子的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团体辅导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干预训练,采用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在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分上,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训练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P<0.05)、交流恐惧量表、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训练后实验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P<0.01)、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军队基层卫生工作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某个培训班71名来自全军16个基层单位的卫生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 军队基层卫生工作者PSSS高于理论均值(t=12.435,P<0.01),SAD低于理论均值(t=-7.839,P<0.01);来自农村的基层卫生工作者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工作者(t=2.593,P<0.05);高领悟社会支持组SAD总分及回避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低领悟社会支持组(t=2.174,P<0.05);PSSS总分及家庭外支持因子与SAD及各因子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军队基层卫生工作者领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交回避及苦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基层卫生工作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城乡来源影响,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与自尊间的关系,为哈萨克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新疆4所高校随机抽取1006名哈萨克族大学生采用自我接纳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哈萨克族大学男生的自我接纳和自尊得分高于女生,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t=3.569,4.267;P0.01)。社交苦恼、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男生均低于女生,并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t=-2.162,-2.258,-2.417;P0.01)。城市哈萨克族大学生自尊得分低于农村学生,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得分,并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8.49,-2.58;P0.05)。年级方面除了自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外(t=10.99,P0.01),其他方面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大学生自我接纳与自尊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3,P0.01);社交苦恼和社交焦虑总分与社交回避呈现正相关关系(r=0.692,0.918;P0.01)。回归方程显示,自尊在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总分及各维度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自尊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自尊在社交焦虑和自我接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法对5~7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前测调查,筛选被试进行团体箱庭干预并进行后测。结果①所调查对象中,留守儿童为118人(75.641%),非留守儿童为38人(24.359%)。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 SC)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超出临界分的分别为71人(45.513%)和40人(25.641%),重合人数为40人(25.641%),均为留守儿童,作为干预被试;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两量表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t=3.091,P<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1,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2.643,P<0.01)和抑郁水平(t=2.550,P<0.05)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③干预被试两量表前后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社交焦虑问题(t=4.111,P<0.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8,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4.250,P<0.001)和抑郁问题(t=3.490,P<0.01)在干预后明显减少。结论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及抑郁水平比非留守儿童高,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凤姿  张海华 《校园心理》2012,10(3):154-15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自卑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设计、应用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对16名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采用个人评价问卷、缺陷感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个人评价问卷及缺陷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个人评价问卷及缺陷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辅导前(P<0.05),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辅导前(P<0.05)。结论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在干预自卑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团体训练课程引入到大学生选修课程,探讨人际关系团体训练课程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方法:将136名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安慰剂组和控制组3组进行干预研究,采用交往焦虑量表、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训练后的交往焦虑(F=23.40,P0.01),羞怯(F=23.38,P0.01)、社交回避与苦恼(F=15.63,P0.01)的得分均显著低于训练前,而安慰剂组和控制组训练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人际关系团体训练课程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大学生的交往焦虑,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羞怯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社交焦虑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关于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学描述,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社交焦虑程度较重的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IPT组,采用团体人际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CBT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不予干预。各组在干预前测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干预后再进行IAS和SADS的测定,比较IPT组、CBT组干预前后的疗效及其差别。结果:干预前3组间IAS总分、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PT组与CBT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PT组与CBT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T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CBT组干预后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均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水平,人际心理干预可作为治疗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自尊和评价恐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全国七省市1459例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BPSQM)、自尊量表(SES)、简式负向评价恐惧量表(BFNES)、正向评价恐惧量表(FPES)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分别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自尊、负向评价恐惧、正向评价恐惧和社会焦虑水平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Bootstrap法对自尊和评价恐惧在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相关分析显示,BPSQM得分与SES得分正相关(r=0.52,P0.01)、与BFNES、FPES、SAD得分(r=-0.19--0.34,Ps0.01)负相关(r=-0.34,P0.01);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表明,SES得分在BPSQM得分与SAD得分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SES得分和BFNES得分在BPSQM与SAD得分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SES得分和FPES得分在BPSQM得分与SAD得分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模型拟合指数良好。结论:中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关系密切,自尊和评价恐惧在心理素质和社交焦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各维度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某大学374名学生,分别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孤独量表、信任他人量表和人脸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微博使用者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2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未使用者(t=-3.907,-2.060;P0.01),而在社交回避因子上,微博使用者得分显著高于未使用者(t=2.890,P0.05);2自尊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而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交回避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与人际信任、幸福感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与非使用者相比,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差;微博使用者的自尊、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孤独感、人际信任及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生完美主义、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CFMP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401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生完美主义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存在差异;②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与完美主义总分(r=0.178,P<0.01),担心错误维度(r=0.223,P<0.01),父母期望维度(r=0.109,P<0.05),行动的疑虑维度(r=0.314,P<0.01),以及消极完美主义(r=0.213,P<0.01)均有显著正相关;③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行动的疑虑、担心错误和个人标准对社交回避及苦恼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134,P<0.01)。结论医学生完美主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完美主义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14.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对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认知特征及其与社交焦虑症状、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SPH组 5 0例和正常对照 (NC)组 6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 (SAD)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结果 :SPH患者的FNE和SAD分 (分别为 113 3± 13 2和 2 0 2± 4 8)显著高于NC组 (分别为 81 7± 17 1和 8 5±4 4)。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P)和精神质标准分 (SP)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组FNE分与SAD、和EPQ的SN显著正相关 ,与EMBU各因子分相关不显著。结论 :SPH患者惧怕否定评价的认知特征是社交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且与神经质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与父母教养方式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情绪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由Holwtz编制、王才康编译的中文版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自我评价量表(PEI),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在辅导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评定。结果 1干预组前后测在英语课堂焦虑(t=6.522,P0.001)、社交回避与孤独(t=5.210,P0.001)、自我评价(t=-5.462,P0.001)的各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前后测各项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前两项均有显著下降,自我评价则有显著提高;2干预组与对照组同学在外语课堂焦虑总分(t=-5.377,P0.001)及各项因子得分改变量、自我评价改变量(t=4.414,P0.001)、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t=-3.631,P0.01)及因子分的改变量均有显著性差异;3大部分成员及其同学的他评都对本次团体效能予以了肯定。结论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来改善大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量表测试、开放式问卷与诊断性面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5名大学生,分为两组,开展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的回避分量表、16PF的H因子为评估工具,在辅导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结果经过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交际性增强(9.40±2.44/14.87±3.04,P<0.001),交流恐惧评分明显降低(77.40±10.62/59.47±10.60,P<0.001),社交回避倾向评分明显下降(5.47±3.93/2.60±2.61,P<0.01),得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成员报告对活动效果感到满意。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有益于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能够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增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自我体像概念和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不同。采用多维自我体像关系调查问卷(BSRQ)和社交回避及苦恼(SAD)问卷对长沙、杭州和温州6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自我体像概念均分分别为3.08±0.27;2.58±0.12。社交回避及苦恼均分分别为8±5;14±3。t检验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体像概念与社交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生的教育方式与内容促使大学生形成较良好的体像概念、减少相应的社交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验"独处偏好量表"(Preference for Solitude Scale,PSS)中文版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对原始问卷"翻译-回译"形成中文版,选取31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其中44人在2周后进行重测。结果 1PSS的Kuder-Richardson 20(K-R20)系数为0.72,2周后重测信度为(r=0.92);2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分为独处需要/享受、独处价值及独处方式偏好3个因子;3聚合与区分效度分析显示独处需要/享受与孤独感、社交回避/苦恼、交往焦虑、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4,0.438,0.323,0.189,P<0.01;r=0.122,P<0.05),而与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均无显著相关;独处价值与孤独感、社交回避/苦恼、交往焦虑、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r=-0.225,P<0.01,r=-0.131,P<0.05,r=-0.158,P<0.01,r=-0.132,P<0.05,r=-0.241,P<0.01),而与自尊、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3,0.242;P<0.01);独处方式偏好只与社交回避/苦恼、交往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287,0.210,P<0.01;r=0.124,P<0.05)。结论独处偏好既包含积极的成分也包含消极的成分;PSS中文版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中国被试独处偏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尝试对较大团体采用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49名,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然实验,在3个月内对学生进行5个阶段11次活动的团体辅导。使用SCL-90,SAD前后测进行量的分析,结合学生自评和表现进行质的分析。结果 被试在后测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低于前测,其中敌对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际交往敏感、焦虑因子有显著差异;SAD后测得分低于前测,总分、社交苦恼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社交回避分有显著差异。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急于改变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有较好的作用,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敏感、社交敏感与社交回避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5~7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前测调查,筛选被试进行团体箱庭干预并进行后测.结果 ①所调查对象中,留守儿童为118人(75.641%),非留守儿童为38人(24.359%).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超出临界分的分别为71人(45.513%)和40人(25.641%),重舍人数为40人(25.641%),均为留守儿童,作为干预被试;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两量表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t=3.091,P<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1,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2.643,P<0.01)和抑郁水平(t=2.550,P<0.05)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③干预被试两量表前后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社交焦虑问题(t=4.111,P<0.001)、害怕否定评价(t=2.718,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t=4.250,P<0.001)和抑郁问题(t=3.490,P<0.01)在干预后明显减少.结论 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及抑郁水平比非留守儿童高,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问题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