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脉压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动态监测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并计算脉压,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管壁、管腔、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及血流情况,对脉压及颈动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分级越高,脉压越大,斑块检出率越高,颈动脉内径、IMT及阻力指数也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量脉压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预防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逐渐增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斑块的存在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帮助识别和定量滋养血管和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和程度,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度提供更可靠的评估。本文就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我院门诊或住院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化仪检测血尿酸浓度,通过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采用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皮功能与尿酸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明显正相关;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尿酸可能损伤动脉内膜及内皮功能,提示降低尿酸水平可以保护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减少内皮损伤,使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率减小,为高血压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预防疗提供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及内膜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通过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可定量评价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5.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目前研究表明, hsCRP可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有效指标[1].本研究探讨hsCRP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目前研究表明,hsCRP可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有效指标。本研究探讨hsCRP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多发性疾病,起初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继而伴有多个靶器官功能损害和代谢紊乱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主动脉、颈动脉、脑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及四肢动脉等的粥样硬化,从而引发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颈动脉较为表浅,病变出现较早,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改变及粥样斑块情况可较好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对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及不同血压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因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早期识别和准确评价,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和疗效评估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T2DM餐后血糖、HbA1c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BDM)的主要危害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心脑血管事件。而超声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目前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T2DM患者颈动脉IMT的变化,来评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哪个指标与颈动脉IMT有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一种终产物,尿酸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血尿酸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则是反映颈动脉硬化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指标之一,也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检查。高尿酸血症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目前已得到临床证实,了解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对于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位置表浅且固定,检测方便,重复性好,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包括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颈动脉功能降低通常指动脉弹性减低,出现在结构改变前。临床应用不同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作为提示全身血管硬化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估血管早期病变,已成为早期筛查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就不同超声技术评估颈动脉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颈动脉多普勒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有无及性质、管腔狭窄程度。结果:(1)老年人群颈总动脉IMT异常者占50.53%;颈动脉斑块阳性者占78.7%;颈动脉狭窄者占20%,以轻度狭窄为主。(2)颈动脉斑块好发部位依次是左颈总分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颈总分叉、颈动脉窦、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右颈外动脉、左颈外动脉。(3)颈动脉斑块阳性人群合并高血压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和心脑血管事件率增加。(4)颈动脉IMT异常组较IMT正常组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合并脑血管事件和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增加,同时颈总动脉IMT增厚伴颈动脉斑块阳性率、管腔狭窄率及斑块累及部位增加。结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高,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并以左侧常见。颈总动脉IMT异常组合并脑血管事件和心脑血管事件率明显增加,颈总动脉IMT增厚增加颈动脉斑块和管腔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级别、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观察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5例健康老年人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斑块数目;测量颈总动脉(CCA)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内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斑块大小;计算CCA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僵硬度、扩张性和顺应性等参数。结果高血压组的CCA内径、CCA—IMT、斑块检出率及Crouse积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与高血压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内径=0.689,rIMT=0.623,r斑块=0.611,r积分=0.635,P均〈0.05。脉压≤60mmHg者的CCA—IMT、斑块检出率和僵硬度均小于脉压〉60mmHg组(P〈0.05),扩张性和顺应性高于脉压〉60mmHg组(P〈0.05)。结论高血压级别、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有显著影响。高频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简便、有效、安全、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速度向量成像(VVI)、血管回声跟踪(ET)及超声造影等技术的开展,超声在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弹性及斑块稳定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超声检查能准确反映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预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频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彩超检测32例正常人,45例单纯高血压患和31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的颈动脉:结果:高血压患的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上述指标又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三组的血管弹性指标也存在显差异。但血流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高血压是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疾病(CAD)发病率逐年升高,及早发现CAD及对其不良预后高危人群加以早期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CA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存在重要关系.联合评价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不仅能够辅助识别CAD并反映其严重程度,还能够预测CAD患者及心肌血运重建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完善高...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有多项性效应,除具有显著降血脂疗效外,对心脑血管疾病还具有一定的防止或保护作用,减少或消除炎症反应。心肌梗死后的炎症与增加心肌梗死复发的危险相关,他汀类药可降低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引起冠脉事件复发的危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明显改善血脂正常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他汀类药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可以通过抑制内皮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巨噬细胞沉积,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P-选择素可作为评价血小板活性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1],年龄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目前公认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2],本研究主要是对不同血糖、血脂水平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别作初步探讨,为筛选高危人群,及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8.
陈礼平  王家燕  汤贞彦 《临床荟萃》2005,20(22):1293-1294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及内膜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通过测定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可定量评价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指标,也是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和猝死高危因素的有意义的指标。研究表明,多种心血管疾病均可表现为HRV明显降低。高血压伴IMT增大的患者其HRV是否有所改变,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通过对105例高血压患者IMT及HRV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1], 年龄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目前公认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2].本研究主要是对不同血糖、血脂水平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别作初步探讨,为筛选高危人群,及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1], 年龄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目前公认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2].本研究主要是对不同血糖、血脂水平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别作初步探讨,为筛选高危人群,及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