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跖骨远端截骨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许昌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30例拇外翻患者为实验对象,共50只足。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跖骨远端截骨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为90%,患者的第一、二跖骨间角,X线测量拇外翻和AOF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患者临床治疗前后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跖骨远端截骨治疗拇外翻,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McBride矫形术的基础上,笔者采用拇内收肌切断后缝合在拇指关节囊内侧中部,保留腓侧籽骨;术后包扎时用绷带从第1、2趾蹼间通过做“8”字形包扎,将拇趾固定在内翻位约5°~10°。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优24足,良9足,可2足,优良率94.2%;本组病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拇外翻复发。结论改良McBride手术宜选择中度拇外翻,未出现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它不做截骨,愈合快,可较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4.
拇外翻是足部十分常见的畸形,绝大部分患者为女性。拇外翻的治疗虽然有佩带矫形带、穿矫鞋垫等保守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1〕。采用McBride手术方法,需将拇内收肌止点移位固定于第一跖骨头外侧,操作复杂、创伤大。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9月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拇外翻46例(61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良Silver手术联合Akin截骨术共治疗老年人拇外翻64例。术后不采用任何外固定,尽快下床活动和恢复全足负重行走。所有患者获得15~42﹙平均25.1﹚个月的随访,满意率达81.3%。拇外翻角(HVA)由术前29.8±4.9矫正到10.1±3.1﹙t=27.2,P<0.01﹚,跖间角(IMA)由术前9.5±2.2矫正到8.3±2.0﹙t=3.22,P<0.01﹚。AOFAS评分由术前28.1±5.9提高到83.6±11.0﹙t=35.6,P<0.01﹚。1例畸形复发,7例术后出现小腿及足背肿胀严重,在3~12个月治疗后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1例患者出现下肢交感神经功能不全,经治疗后恢复。老年人拇外翻的手术治疗具有特殊性,而改良Silver手术联合Akin截骨术较好手术方法,具有矫正力强、复发率低的优点,同时不需外固定,允许早期负重,可以降低老年人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36例54足采用Scarf截骨术治疗的足拇外翻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年负重位X线片拇外翻角(HVA)和第一二跖骨间角(IMA)的变化,同时进行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6个月(12~ 22个月).足拇外翻畸形全部矫正,没有畸形复发.患者术前HVA平均为(35.38±5.21)°,术后为(13.41 ±2.14)°(P<0.01);术前IMA平均为(17.32±2.13)°,术后为(8.28±1.89)°(P<0.01);术前AOFAS平均为(46.23 ±9.14)分,术后为(81.36±11.27)分(P<0.01).结论 Scarf截骨术对于矫正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拇外翻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手术治疗方式有一百余种.其中大切口切开截骨矫形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但以往的各种截骨方式存在手术切口较大.出血多.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的缺点。我科采用美国史塞克公司动力系统结合中医传统的小夹板以及小针刀技术组合微创治疗拇外翻,具有手术切口小,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病人可早期下地等优点。自2002年8月~2004年6月共治疗拇外翻病人105例,合计187只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9.
拇外翻是足部的常见疾患,治疗较复杂。我院自1982年至今,用Funk—wells截骨矫形术治疗拇外翻15例(25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方法以江苏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拇外翻患者为对象,共131足。其中中重度拇外翻68足,对此68足拇外翻患者均予以第一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分析疗效。结果随访时间均为术后1年,拇外翻角、第一与二跖骨夹角、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2/68)。术后1年VAS疼痛评分(1. 68±0. 12)分,较术前的(6. 65±0. 31)分降低(P <0. 01),AOFAS评分(89. 54±2. 36)分,较术前的(42. 38±3. 42)分升高(P <0. 01)。结论第一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可改善患者症状,且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足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拇外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拇外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CP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临床路径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减少了中间环节,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拇外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拇外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CP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 临床路径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减少了中间环节,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Ludloff截骨术与Cheveron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HV)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HV患者,将实施Cheveron截骨术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41例,45足),将实施Ludloff截骨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9例,43足).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足踝功能、影像... 相似文献
14.
黄丽先董红彭琪何月尹诗九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6):75-78
目的 探讨Akin截骨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Juvara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H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截骨术治疗的中重度HV患者103例(114足),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59足)行Juvara截骨术,联合组51例(55足)行Akin截骨术联合juvara截骨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足踝功能拇外翻角(HVA)、第Ⅰ、Ⅱ跖骨间角(IMA)、第1跖骨远关节面角(DMAA)变化和影像学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联合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HVA、IMA、DMAA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重度HV畸形患者行Akin联合Juvara截骨术治疗,对缩小HVA、IMA、DMAA角度、改善患者足踝功能的效果更显著,手术矫正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拇趾外翻是成年女性常见足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被推荐用于拇外翻治疗的手术有130多种,但无一是结论性的观点,还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作为通用方法使用。我院2005年1月—2010年7月,采用小切口、跖骨颈梯形截骨致嵌插骨折、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341-4342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45例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截骨矫正术的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包括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优良率以及术前术后的第4、第5跖骨间角,小趾内翻角,第5跖骨外翻角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1.69±7.33min,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0.5cm左右,随访时间内无感染或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8.21%;患者术后AOFAS评分为83.79±6.96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提高,患者术前术后AOFAS评分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第4、第5跖骨间角、小趾内翻角、第5跖骨外翻角度数均显著较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有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术后系统规范的康复疗法的疗效。方法选取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的100例拇外翻患者,术后实施规范的康复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拇外翻角度HAV、第一和第二跖骨间角度M角、拇趾-跖趾-趾间关节AOFAS评分指标。结果 100例拇外翻微创小切口手术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达97.92%,术后HAV角度平均矫正20.07°,M角度平均矫正4.29°,拇趾-跖趾-趾间关节AOFAS评分较术前提高30.79分。结论将康复疗法应用于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术后,可恢复关节功能,有效预防跖趾关节粘连,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McBride加第1跖骨颈斜行嵌插截骨(Austin截骨)治疗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2例(36足)拇外翻畸形患者在改良McBride手术的基础上,行第1跖骨颈斜行嵌插截骨(Austin截骨),截骨处行克氏针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V)和第1、2跖骨间夹角(IMA)矫正情况,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22.5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截骨处延迟愈合、跖骨头缺血坏死、拇内翻感染及皮神经损伤导致的局部麻木。术后HVA平均为(12.7±0.1)°,较术前矫正(17.3±2.6)°;术后IMA平均为(8.6±1.6)°,较术前矫正(3.5±1.2)°。按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标准评分:优28足,良6足,差2足,优良率为94.4%。结论改良McBride加Austi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重建了足拇趾的软组织力量平衡,Austin截骨改善了第1跖骨的正常负重,矫形满意,截骨愈合率高,是治疗拇外翻的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Ludloff截骨术虽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对其造成具体的前足底生物力学改变研究较少.目的:了解Ludloff截骨造成足底压力分布的改变,并进一步推测其特点及适应证.方法:实验组选取拇外翻患者11例15足,行第1跖骨远端软组织松解、近端改良Ludloff截骨术.对照组选取健康成人11名16足.对照组、实验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采用Tek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动态测试,将前足底依5个跖骨头位置划分为5个研究区域,分别用Mn(1,2,3,4,5)表示.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及对照组之间的区域压力峰值(PF)和区域压力总合(F)来评估足底压力变化.结果与结论:F值:患者术前步态周期中,当第1跖骨头负荷达峰值时,通过第2跖骨的负荷最大,第1跖骨次之;而术后则为通过第1跖骨的负荷最大,第2跖骨次之;对照组则为通过第1,2跖骨的负荷最大,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中第3,4,5跖骨负荷均是由内向外依次递减.PF值:术前与对照组均表现为M2、M1(M3)、M4、M5依次递减;术后为M1(M2、M3)、M4、M5依次递减.M1/M2、M2/M3仅在术前与术后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①拇外翻患者足底压力的确存在外移,但主要是由第1跖骨移向第4、5跖骨.②Ludloff截骨术主要影响第1,2跖骨负荷,而对3,4,5跖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吴新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0):606-606,608
伴有下肢短缩的骨不连与骨缺损多系开放性骨折后长期感染、骨不连多次植骨内固定手术失败或骨髓炎大块死骨切除所致。对合并有肢体短缩的骨不连与骨缺损在治疗骨不连的同时重建伤肢长度 ,不仅可满足患者矫正缺陷的强烈愿望 ,亦能最大限度地恢复伤肢的功能[1] 。我科自 198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加压外固定[2 ] 治疗伴有下肢短缩的骨不连与骨缺损 33例 ,经随访全部达到预期的目的。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 33例 ,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0例 ,年龄 6— 2 8岁 ;胫骨病变 2 0例 ,股骨病变 13例 ;下肢短缩原因 :创伤性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