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潞林 《中国血液净化》2003,2(11):593-593,617
近年来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已达到或超过90%,但移植肾半寿期和长期存活率提高并不明显。慢性移植肾功能损害已成为阻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也是二十一世纪肾移植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再移植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例肾再移植患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例再移植成功,术后均获得随访,人/肾存活1年2例,3年l例,4年2例;1例再移植出现加速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采取正确、完善的护理是确保再次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背景:移植肾功能丧失后要及时转入透析以继续维持患者生命,并为部分患者的再移植作准备。目前国内有关移植肾功能丧失后透析时机的报道尚不多见。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开始透析的时机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调查2005年7月至 2012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肾移植康复病房收治的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毒症症状及并发症,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时机患者间的差别,分析影响透析时机的因素。结果与结论:透析前87%的患者有明显尿毒症症状,78%出现心、脑并发症,31.6%需急诊透析。全部移植肾失功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为(5.94±0.63) mL/min,9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 10 mL/min,51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为5-10 mL/min,38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 5 mL/min。其中合并丙肝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比非丙肝患者高(P 〈 0.05)。结果显示,开始透析的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有明显尿毒症并发症,多数透析时机较迟,尤其是丙肝患者。健康宣教、医疗保健是影响透析时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量研究充分证实高血压、血管性肾硬化、慢性全身炎症反应都是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诱因.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血管性肾硬化有关,并且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那么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发病及病变程度是否对移植肾远期功能有影响呢?目的:实验首次探讨肾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及其病变程度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216例,男性146例,年龄(40.98±11.09)岁;女性70例,年龄(40.01±11.62)岁.为比较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将病例分为4组:正常组、移植前高尿酸血症组、移植后高尿酸血症组、移植前后均高组.为比较移植后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将病例分为3组:血尿酸水平正常组、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但<500 μmol/L组、血尿酸水平>500 μmol/L组.观察移植前后高尿酸血症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移植后不同程度增高血尿酸水平对移植肾远期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移植前男性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4.2%,女性患者为37.7%;移植后30 d肾功能恢复正常时,男性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6.2%,女性患者为42.4%,与移植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女性患者肾移植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女患者移植后血尿酸水平均高于移植前(P<0.01).随访3年时,移植前血尿酸水平对患者远期血肌酐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但移植后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者,远期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后血尿酸水平正常者.实验结果显示,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程度均高于移植前,尤其是在女性患者.移植后尿酸持续增高患者远期移植肾功能不如移植后尿酸正常患者,提示移植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分析移植肾失功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3例移植肾失功患者的PRA进行检测.观察抗HLA-Ⅰ类和抗HLA-Ⅱ类抗体产生的情况,比较两类抗体在轻中度致敏组(PRA 10%~50%)和高度致敏组(PRA 51%~1oo%)中的差别,并对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阳性率与PRA水平变化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PRA阴性10例,阳性13例.抗HLA-Ⅰ类抗体阳性2例(15%),抗HLA-Ⅱ类抗体阳性7例(5 4%),抗H,A-Ⅰ+Ⅱ类抗体阳性4例(31%).分别检出抗HLA-A、B、Cw,DR、DQ特异性抗体8、6、1、7、5种.检出DSA以抗A11、抗DR7、抗-DR9居多,且DSA阳性率随着PRA水平的升高而增加(x2=4.790,P<0.05).结论 肾移植可导致患者血清中抗HLA-Ⅰ类、抗HLA-Ⅱ类抗体水平及DSA阳性率升高.抗HLA-Ⅱ类抗体与移植肾的成功率及远期存活率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失功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围手术期1例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移植患者移植肾失功后病情常较复杂,常伴有水钠潴留、贫血、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减退和免疫抑制药物中毒等,因此,移植肾切除术被列为高危手术。因该手术部位组织粘连,解剖不清,操作难度较大,易发生较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大出血、局部血肿、切口感染等,手术后期可以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甚至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蛋白组学二维差异性凝胶电泳(2-D DI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联合电喷射离子化质谱(ESI/MS)技术寻找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血清样本分成4组,慢性移植物失功组(CGD组)、移植后长期肾功能稳定组(SRF组)、急性排斥组(AR组)和健康对照组(N组).血清样本经多重亲和排除柱去除高丰度蛋白处理后,使用2-D DIGE技术找到差异蛋白点.切下这些差异蛋白点,胰蛋白酶消化,经RP-HPLC-ESI/MS分析鉴定,在另一独立样本中对鉴定出的差异蛋白Galectin-7进行ELISA验证.结果:在CGD组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共有39个,质谱鉴定出22个,包括栽脂蛋白A-I前体,补体C4-A前体,Galectin-7等.ELISA结果提示CGD组患者血清中Galectin-7的表达较SRF组和N组有明显增高.结论:找到的这些差异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物功能,为大样本、多中心的验证奠定了基础.Galectin-7可能是CGD的血清标志物,并对CG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患者血透治疗后失衡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00例肾移植术后失功需长期行规律性血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50例)和传统处理方式的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透失衡综合征临床症状及发生率的区别。结果 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失衡综合征症状较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移植肾失功患者血透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重建治疗信心。为第二次肾移植手术做好积极身心准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移植肾失功(kidney transplant failure,KT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炎症及贫血指标,为改善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友谊医院移植肾失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KTF组)54例及未进行过肾移植的等量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血细胞计数检查结果、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使用情况等,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及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index,ERI)等指标,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t=-1.095,P=0.276)、性别构成(χ^(2)=0.983,P=0.321)、透析龄(t=1.634,P=0.105)方面无统计学差异。KTF组与对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数[(0.21±0.21)×10^(9)/L比(0.43±0.54)×10^(9)/L,t=-2.639,P=0.010]、NLR[(4.14±1.92)比(3.47±1.18),t=2.156,P=0.033]、LMR[(2.78±0.80)比(3.51±1.18),t=-3.794,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EPO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1,P=0.107),KTF组的中位ERI为13.59(7.21,20.37),高于对照组的9.12(5.75,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5,P=0.012)。ERI与PLR呈正相关(r=0.247,P=0.010),与LMR呈负相关(r=-0.217,P=0.024)。结论KTF血液透析患者具有更强的炎症状态,可能是导致EPO抵抗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肾移植术后肾失功的病人随着移植时间的逐年增加,部分病人不得不重新选择透析继续来等待肾源再次移植。腹膜透析是指将1.5%~2.5%腹膜透析液1L~2L灌入腹腔,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腹膜的弥散和渗透作用将病人体内多余的水、电解质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清除病人代谢产物的目的。此法已用于临床50年之久~([1]),肾移植术后肾失功病人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比较少见,我院收治了1例肾移植术后肾失功的病人行腹膜透析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米永杰  文莉莉  李健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2):4031-4033
目的:探讨大鼠肾组织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与慢性移植肾病的关系。方法:依照国际标准CAN实验大鼠模型,以F344大鼠作供者,Lewis大鼠作受者,行原位异体肾移植,建立大鼠CAN模型,作为CAN组。以Lewis大鼠做供、受体,行原位异体肾移植,作为对照组。16周后,观察两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SP-1及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N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明显升高(P<0.01);根据Banff 97评分标准,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而CAN组肾小球硬化率达24%以上,可见明显的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严重的血管内膜纤维化,两组移植肾Banff评分结果差异显著(P<0.01);TSP-1在对照组弱表达,TGF-β1仅有少量表达,而CAN组TSP-1、TGF-β1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强,可见于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结论:TSP-1在CAN大鼠移植肾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TGF-β1的上游分子参与TGF-β1介导的慢性移植肾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背景:移植物内细胞毒性T细胞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浸润,造成上皮细胞的凋亡、肾脏组织的破坏是引起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临床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失功期移植肾实质细胞凋亡与移植肾慢性失功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比观察,于2005-01/2008-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对象:选择2004/200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肾移植专科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术患者30例,按活检原因分成实验组(n=20)及对照组(n=10).实验组患者出院时血肌酐降到正常,尿蛋白定性检测阴性,但在术后1~3年随访期间出现尿蛋白定性逐渐+~+++,血肌酐检测逐渐爬行升高;对照组患者活体肾移植前零点活检.方法:实验组行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B超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术,标本1份以常规病理染色和Masson's特殊染色行Banff 97病理分类诊断,1份做优化的切片温度包埋冰冻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实质细胞凋亡.对照组活检标本也行同样病理检查.主要观察指标:显微镜下计数10个高倍镜下肾实质细胞平均凋亡个数,计算凋亡指数.实验组检测活检时患者血肌酐值及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实验组1例因穿刺组织过少,未出病理报告,2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4例Ig A肾病复发,13例符合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病理改变,其中2例肾功能丢失.对照组均为基本正常肾组织.入组时实验组肾实质细胞凋亡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别是在血肌酐和尿蛋白定量均较高的患者中.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同入组时血肌酐爬升程度呈直线相关(r=0.733,P<0.01),并且与患者24h尿蛋白严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肾实质细胞凋亡在慢性移植肾失功发生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慢性移植肾失功是导致后期移植肾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拟探讨慢性移植肾失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①选择1993-12/2006-12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3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②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停服硫唑嘌呤、环孢素A或减少环孢素A30% ̄50%剂量,改用他克莫司0.5 ̄1mg/(kg·d)、霉酚酸酯1 ̄2g/d、西罗莫司1 ̄2mL/d等药;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抗凝及补充鱼肝油丸;服用雷公藤、百令胶囊或尿毒清等中药,给予低蛋白、低磷及高维生素、氨基酸饮食;必要时手术切除移植肾。③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①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急性排斥反应254例(71.35%),巨细胞病毒感染65例(18.26%),移植肾肾小球肾炎21例(5.9%),药物中毒(环孢素A/他克莫司)9例(2.53%),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5例(1.41%),肾单位减少(高龄供肾/性别差异)2例(0.56%)。②治疗结果:切除移植肾194例(54.49%),带肾存活、恢复血液透析87例(24.44%),经治疗血肌酐维持在200 ̄300μmol/L63例(17.70%),死亡12例(3.37%)。结论:急性排斥反应是引起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因素。提高供肾质量,严格组织配型,减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制定个体化免疫方案,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及肝肾功能,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减少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相关实验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肾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组织形态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 06/10在福建漳州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病理实验室完成.材料:24例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的移植肾组织,10例正常肾组织做对照.方法:34例参试者肾组织标本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成厚3 μm的切片,正常非免疫性血清封闭,依次加一抗、二抗及SP复合物,DAB显色,苏木精复染,透明封固.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4例肾组织标本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3者间及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病理分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定性分析:在移植肾肾病的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和胞膜多呈强阳性表达.定量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金属蛋白酶2在正常组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组间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且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随慢性移植肾肾病的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加,而金属蛋白酶2则略有下降趋势.同时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651,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异常是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重要表现,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通过上调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引起移植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慢性排斥CAN(慢性移植肾病)患者移植肾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与移植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IF/TA)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48例非慢性排斥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ILK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间及与非慢性排斥CAN患者移植肾IF/TA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15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非慢性排斥CAN各组间的移植肾组织中ILK、TGF-β1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1),并随IF/TA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非慢性排斥CAN移植肾组织中ILK的表达与TGF-β1呈正相关(r=0.930,P<0.01);ILK、TGF-B1表达水平分别与非慢性排斥CAN移植肾IF/TA病理分级呈正相天,(r=0.860、0.938;P<0.01);Scr与IF/TA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790,P<0.01);ILK与SCr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65,P<0.001).结论 ILK可能是介导TGF-β1促进非慢性排斥CAN患者移植肾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异常沉积发病机制,ILK在非慢性排斥CAN患者移植肾纤维化细胞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基因(MICA)抗体与移植肾慢性失功的关系.方法 选择了1986年~2005年间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肾移植的38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24~68岁,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高于正常值.采用MICA抗体流式筛查技术,于2009年7月检测MICA抗体和PRA抗体,38例肾移植患者PRA抗体均为阴性,而后观察一年后的肾功能变化.结果 38例肾移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但血肌酐和尿素氮高于正常值的患者中有9例MICA抗体阳性,阳性率达23.68%.9例MICA抗体阳性患者均呈现MICA抗体多特异性.29例MICA抗体阴性患者,经过一年的治疗,7例患者肾功能基本恢复,2例患者恢复透析,20例患者肾功能基本未变.MICA抗体阳性的9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恢复透析,其MICA抗体均为强阳性;另5例患者肾功能基本未变,其MICA抗体4例为弱阳性,1例为阳性.MICA抗体阳性和MICA抗体阴性患者之间恢复透析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25).结论 高滴度MICA抗体是引起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8例移植肾功能正常患者及50例CAN患者,分别对移植肾行彩色多普勒及VTQ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AN组和移植肾功能正常组之间VT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ROC曲线分析阈值,当VTQ值≥2.51 m/s时,诊断CAN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52.1%、60.3%、65.7%,诊断准确度为62.2%.结论 VTQ技术可定量反映移植肾皮质的弹性变化,测值稳定,可重复性强,能够用于监测移植肾功能变化及早期诊断CAN.  相似文献   

18.
失功移植肾切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功的同种异体移植肾切除术危险性大 ,死亡率可达 9 4 % [1] 。近年 ,行移植肾切除术 2 3例 ,通过医护人员共同完善术前准备 ,制订了严密的手术方案 ,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 ,无 1例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9年至 2 0 0 2年我院共收治 2 3例失功移植肾切除术患者。早期 (移植后 3月内 )肾切除者 6例 ,晚期 (移植后 3月以上 )肾切除者 17例。首次移植者 19例 ,2次移植者 4例。移植肾切除前均有以下并发症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存 :(1)难治性心衰 ;(2 )持续性低热 ;(3)激素致高血糖 ;(4 )出血倾向。1 2 方…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的严重综合征。本证不仅是临床上危急重症,且现代医学研究还认为CRF一旦确定即难以扭转,是一个进行性不断恶化的疾病。为了寻求临床上最佳疗效及有效方药,我们采取自拟尿毒净片治疗CRF。现举临床病例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不全女性患者及其性伴侣的性健康状态。方法:对150例2000年3-8月在我院住院,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女性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妇女的性欲在患病后明显下降,对性交频率及性生活的满意度下降,性交疼痛发生率增加,而他们的性伴侣对性交频率和性生活的满意度也下降。结论:慢性肾功不全妇女及其性伴侣的性满意度在患病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