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相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转移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6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评价肾上腺肿块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各期CT值、造影剂绝对廓清率和相对廓清率)。结果:肾上腺腺瘤37例,嗜铬细胞瘤17例,转移性肿瘤10例。腺瘤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均低于嗜铬细胞瘤,以动脉期明显(P<0.01);腺瘤平扫、动脉期及延迟期CT值低于转移瘤,以延迟期明显(P<0.01);腺瘤造影剂廓清率大于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嗜铬细胞瘤仅动脉期CT值大于转移瘤。结论:64层螺旋CT为肾上腺的显示和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提供了保证;而肾上腺肿瘤不同CT扫描时相和不同参数的特点为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SCT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5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和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1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位于左侧肾上腺6例,右侧肾上腺8例,双侧肾上腺1例.肿瘤直径1.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双侧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双侧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双侧肾上腺转移瘤40例,2例误诊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误诊为双侧肾上腺结核;CT平扫发现双侧肾上腺病灶86个,双侧瘤体大小不等,与肾上腺长轴一致;4个病灶瘤侧可见残存肾上腺结构;平扫呈实性密度40个,CT值25~55 Hu,呈囊实性密度46个,CT值10~35Hu。增强扫描32个病灶呈轻中度均匀强化,36个病灶呈不均匀逐渐强化,18个病灶呈厚环状强化,囊变、坏死区强化不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双侧肾上腺转移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12例嗜铬细胞瘤术前行螺旋CT检查,平扫后行动态增强双期或多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结果:共13个病灶,平均直径5.6cm。平扫12个病灶为低密度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10个病灶实质部分强化明显,而坏死和囊变分析无强化。3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仍有8个病灶持续强化,其余病灶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充分显示嗜铬细胞瘤的血供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所有病例术前均做CT平扫与增强,CT主要后处理方法有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1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诊断正确,瘤体平均直径4.5cm,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大部分清晰,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影,10例出现坏死囊变,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均匀强化,9例呈多房性结节状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层螺旋CT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大小、血供特征、瘤内成分及其周围脏器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多可确诊,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微小细胞癌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2月到2022年6月,选取77例疑似肝微小细胞癌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配合研究、具备多层螺旋CT扫描指征、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指征,在医院配合完成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以最后一项检查为诊断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参数及图像特征。结果:活检穿刺病理学显示,肝微小细胞癌的检出率是64.94%。基于活检穿刺病理学结果计算诊断参数,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诊断参数均大于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P<0.05);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边界清楚、密度不均检出率大于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P<0.05),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密度影检出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肝微小细胞癌应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准确性更大,相关诊断参数更好,图像特征检出率更大,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层螺旋CT检查发现,并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2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结果:本组发现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共21例,发生部位:腹主动脉旁区14例,纵隔脊柱旁3例,膀胱壁2例,髂动脉附近1例,睾丸1例。良性18例,占85.7%,恶性3例,占14.3%。结论:MSCT能准确定位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并能对良恶性肿瘤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可作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一线影像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嗜铬细胞瘤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右肾上腺区肿块5例,左肾上腺区肿块4例,胰腺下方腹主动脉旁2例,肿瘤最大径8.0 cm,最小径3 cm;CT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影,实性部分强化明显,中心坏死区无强化,个别病例伴有肺、肝转移、骨盆、腰椎、四肢转移。结论螺旋CT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双侧肾上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双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转移瘤CT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肿块或结节;腺瘤CT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较均匀低密度结节,薄层扫描可见近脂肪样密度,增强扫描为轻、中度均匀强化;淋巴瘤CT表现为不均质强化肿块,合并有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皮质腺癌CT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伴有坏死的不均匀强化肿块;嗜铬细胞瘤表现为边界清晰、密度不均肿块,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髓样脂肪瘤表现为边缘光整、密度低而不均匀,内有较多脂肪密度区,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肾上腺囊肿CT表现为无强化边界清晰的囊状水样密度病灶。结论:双侧肾上腺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肝脏胰腺CT增强双期螺旋扫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CT增强双期螺旋扫描技术对肝脏、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6例肝脏胰腺采用双期扫描技术的显示情况与平扫及单纯静脉期图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期扫描所获信息比平扫及静脉期图象对疾病有更高发现率和确诊率。结论:双期螺旋扫描是CT检查肝脏、胰腺疾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邹城市人民医院89例肝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和病灶检出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89例肝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74例为小肝癌患者,15例为良性病变。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241、0.557。绘制螺旋CT平扫诊断小肝癌的ROC曲线,得到AUC值为0.678(95%CI 0.526~0.829);绘制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的ROC曲线,得到AUC值为0.852(95%CI 0.741~0.964)。病理诊断结果74例小肝癌患者共92个病灶,CT双期动态扫描诊断检出率(89.13%)高于CT平扫诊断检出率(70.65...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后腹部并发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肝移植术后行多层螺旋CT腹部5-7.5mm平扫,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2.5mm薄层重建及血管重建。结果:发现腹部各种并发症15种,胆道并发症11例,位于非血管源性并发症首位,肝动脉狭窄闭塞3例,门静脉血栓2例,肝缺血梗死3例,右肾上腺血肿4例,另外还有肝脓肿,转移瘤,脾梗塞等。18人多种并发症同时存在。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多层螺旋CT对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能够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13.
非嗜铬性嗜铬细胞瘤3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非嗜铬性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复习文献增加临床对其认识。方法:对3例肾上腺非嗜铬性嗜铬细胞瘤CT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CT表现为平扫肾上腺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见病灶内斑片样强化。结论:CT定位准确,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是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并对比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皮质腺瘤CT征象,明确CT的诊断价值,提升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经病理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肾上腺肿瘤患者临床相关资料,统计并对比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组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结果 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54例,肾上腺皮质腺瘤26例,其中醛固醇腺瘤19例,无功能腺瘤4例,库欣腺瘤3例;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较肾上腺皮质腺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组肿瘤长径、宽径均较肾上腺皮质腺瘤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及静脉期CT值均较肾上腺皮质腺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个将自变量纳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将全部自变量纳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宽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对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鉴别有影响(OR>1,P<0.05);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宽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典型及少见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回顾性分析10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出现较多的CT表现有瘤体较大(7例直径>4.5 cm)、圆形或椭圆形9例、密度不均8例、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CT值升高约40~60 Hu),较少的CT表现有强化不明显(CT值升高<20 Hu)1例、显著强化(强化程度接近/甚至超过主动脉)2例、密度均匀且均匀强化2例、形态呈串珠状1例、病灶周围可见明显迂曲增粗血管影1例、病灶内出现小条状钙化1例。结论大部分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较典型,通过对其它少见的CT表现的进一步分析了解,能降低异位嗜铬细胞瘤诊断的误诊率,为临床采取适当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与CT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经我院组织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28例及同期胰腺良性病变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检查,统计、比较三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检出率66.8%,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检出依次为23例(82.14%)、27例(96.43%)与26例(92.86%),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差异显著(P<0.05);健康体检者与胰腺癌患者BV、BF、MTT、PS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及多层螺旋CT平扫可提高胰腺癌临床诊断率,为诊治提供有价值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及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主要观察肿瘤发生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平扫和增强CT征像。结果4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术前CT检查并结合临床均正确诊断,肿瘤分别位于右肾门,下腔静脉后方,腹主动脉左侧,膀胱左侧壁。4例肿瘤中,CT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均匀强化3例,呈明显环形强化1例。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且部位不定,CT表现复杂,术前CT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对于肿瘤的定位与定性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约有10%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组织中,后称之为异位嗜铬细胞瘤。作收集本院1998至2005年问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对其临床及CT表现进行了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丽  时高峰  许茜  李如迅  王琦  王亚宁  李月考 《临床荟萃》2012,27(23):2053-2055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的临床和MSCT影像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MS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剂量1.5 ml/kg,速率3.0 ml/s,延迟时间分别为30秒、70秒.结果 14例胰岛细胞瘤均被检出,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直径均≤2 cm,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9例,平扫表现为较大肿瘤,直径3~12 cm,平均8.6 cm;其中7例可见囊变坏死,内可见分隔及壁结节,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囊壁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在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外伤性肾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延时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平扫,28例肾轮廓不规则,11例肾包膜下血肿,9例肾周血肿,5例肾挫伤,2例肾撕裂伤。CT增强扫描和延时扫描证实了平扫所见,同时还显示了泌尿系统损伤致尿外渗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肾损伤诊断中速度快,通过平扫、增强扫描、延时扫描能够明确泌尿系损伤的类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