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腰骶椎结核是一种能造成椎体结构破坏的感染性疾病,脓肿形成可压迫脊髓,造成患者残疾。由于腰骶椎结构的特殊,难以固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后路腰骶骨盆重建内固定治疗8例腰骶椎结核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对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骶髂关节损伤及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但多是在尸体标本或人工骨模型上模拟骶髂关节损伤。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骶髂关节脱位前路钢板内固定的垂直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在完整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侧骶髂关节脱位后前路钢板内固定模型。对模型施加500N轴向载荷,经计算得到应力、应变及位移云图,并与完整骨盆的同一工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在内固定系统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尤其以靠近骶髂关节的螺钉周围应力最大,远远大于完整骨盆同一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应变以健侧骶髂关节最大,内固定侧骶髂关节无应变。位移以损伤侧骶髂关节处最大,约为完整骨盆的2倍。提示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骨盆在垂直方向上稳定性较差,且钢板螺钉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骶髂关节损伤及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但多是在尸体标本或人工骨模型上模拟骶髂关节损伤。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骶髂关节脱位前路钢板内固定的垂直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在完整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侧骶髂关节脱位后前路钢板内固定模型。对模型施加500N轴向载荷,经计算得到应力、应变及位移云图,并与完整骨盆的同一工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在内固定系统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尤其以靠近骶髂关节的螺钉周围应力最大,远远大于完整骨盆同一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应变以健侧骶髂关节最大,内固定侧骶髂关节无应变。位移以损伤侧骶髂关节处最大,约为完整骨盆的2倍。提示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骨盆在垂直方向上稳定性较差,且钢板螺钉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32-3434
探讨传统重建钢板和骶髂前路蝶形钢板技术对骶髂关节损伤治疗疗效。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骶髂关节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分别采用传统重建钢板和骶髂前路蝶形钢板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脱位效果、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及骨盆稳定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观察组脱位临床优良率为84.00%(21/25),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17/25)(P<0.05);(2)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00%(22/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18/25)(P<0.05);(3)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盆稳定恢复时间均分别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术后每组仅1例出现轻度跛行。与传统重建钢板手术相比,骶髂前路蝶形钢板技术对骶髂关节损伤治疗疗效更佳,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88-1489
探究对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予以经皮骶髂关节螺钉与前环钉棒系统联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58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与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治疗,研究组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与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功能优良率(96.55%)远优于对照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4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骶髂关节螺钉与前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可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促进术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骶髂拉力螺钉和前路钢板治疗骶髂关节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关节分离为一种高能量骨盆损伤,关节分离超过0.5cm就可能影响到骨盆环的稳定性,需要手术复位固定,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内固定和前路钢板内固定等。作者2003~2007年共收治18例骶髂关节分离,其中采用前路重建钢板治疗10例,空心松质骨拉力钉固定治疗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骶髂关节分离为一种高能量骨盆损伤,关节分离超过0.5 cm就可能影响到骨盆环的稳定性,需要手术复位固定,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内固定和前路钢板内固定等.作者2003~2007年共收治18例骶髂关节分离,其中采用前路重建钢板治疗10例,空心松质骨拉力钉固定治疗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70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前路和(或)后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例患者共植入空心螺钉123枚,术后经CT检查发现112枚植入位置准确(91.06%),余11枚螺钉植入位置稍有偏差,但均未引起临床不适症状;对照组29例Ⅰ期甲级愈合,6例Ⅱ期愈合,27例患者3个月左右骨性愈合,7例6个月左右达到骨性愈合;观察组的Matta评价、Majeed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同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固定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的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2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的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大重量骨牵引复位,术中应用腰骶髂钉棒固定系统经后方入路手术治疗,俯卧位先于Wiltse肌间隙置入腰4、腰5的椎弓根螺钉,然后置入低切迹万向髂骨螺钉,复位、预弯并安装连接棒,后侧手术结束后对伴有前环有骨折的患者,改平卧位采用合适入路接骨板螺钉或组合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20例患者术后接受6~2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术后X线片均提示骨盆前后环骨折得到满意复位,骨盆环形态恢复满意,根据Mears和Velyvis评价标准,18例患者解剖复位,2例患者骨折残留移位在3 mm以内,满意率100%。术后末次随访CT提示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100%。所有患者行走及髋功能正常,术后1年Majeed评分:优18例、良2例。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应用腰骶髂钉棒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的骶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可以维持骨盆环的纵向稳定,可以对抗纵向剪切应力,软组织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重建钢板结合骶髂关节螺钉治疗复杂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建钢板结合骶髂关节螺钉技术治疗复杂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髂骨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Tile C型骨盆骨折病例,采用后路重建钢板结合骶髂关节螺钉技术固定骨盆后环,8例同时固定骨盆前环,采用Matta 评分标准和Majeed 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例前后环同时固定者,术后2周骨盆疼痛消失;3例未行前环固定者,骨盆疼痛消失时间需6周以上,1例骶髂螺钉发生松动。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根据Majeed功能评分评定,优7例,良4例。结论: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Tile C型骨盆骨折,联合重建钢板和骶髂关节螺钉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同时固定前环可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2例骨盆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6例。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钢板外固定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3个月~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数字疼痛评分得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应用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8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病人的护理,全部病例疗效满意。术前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肺功能的训练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手术后加强呼吸道的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检查,体位护理,手术切口观察,胃肠道护理和泌尿系统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44-2246
研究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骨盆骨折患者56例分两组,内固定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外固定组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骨盆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内外固定组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内外固定组患者骨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内固定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P0.05)。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加速骨折愈合,提高愈合质量,缩短住院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牛志霞  孟庆真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81-1382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治疗Tile C1.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Tile C1.3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采用术前大重量牵引复位,部分残留旋转移位者术中斯氏针或外固定架辅助复位,C型臂透视机引导下经皮微创骶1、2椎体植入两枚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治疗Tile C1.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专科护理方法.结果 24例中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7个月,平均27.1个月,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无神经及盆腔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例出现患肢短缩,短缩小于2 cm;根据Majeed[1]评分标准,术后评分优2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通过透视引导下行Tile C1.3型骨盆骨折微创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术前做好大重量骨牵引治疗复位骨折的护理,使垂直移位在牵引下得到复位,以及利用其他相应的临床护理,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骨盆骨折占骨关节损伤的3%-8.2%。骨盆骨折中约13%。17%存在不稳。作者自2003年2月至2005年8月对13例Tik’sC型骨盆骨折的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探讨骨外科临床上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意义。回顾分析收治的42例骶髂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后路双钢板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及治疗满意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2~12个月随访,观察组优10例,良6例,差5例,优良率为76.19%;对照组优8例,良5例,差8例,优良率为61.91%,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0.95%(17/21),对照组为61.91%(13/21),两组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外科临床上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该方法能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院骨科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14.5±1.6d,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9.5±1.0d,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5/2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临床上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该方法治疗时患者临床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骨盆骨折是严重外伤之一,它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尤以Tile C型为严重,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国内外学者多主张一期同时固定骨盆前后环,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本次研究对14例Tile C型骨盆不稳定型骨折采用经后路皮下重建钢板髂髂固定结合骨盆前环外固定架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96-3597
目的分别采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探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变化、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后凸角、椎体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术后脊柱后凸角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脊柱后凸角及椎体高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