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林华 《药物与人》2009,(3):27-27
血糖正常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及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无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均对人体有害。毫不夸张地说,血糖高低牵动着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临床上,经常有糖尿病友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血糖究竟控制在什么范围为好?所有糖尿病人是否都采取同一个控制标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3.
《医药与保健》2010,(11):66-66
怀孕6个月的张女士最近查出来血糖超标,被医生提醒要控制血糖。“我想控制一下,但又不知道控制多少才合适。毕竟吃少了可能孩子营养不够,所以我也很犹豫。”  相似文献   

4.
《医药与保健》2009,(11):43-43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在《糖尿病地图》第四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2.85亿人患有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预计,如果目前的增长速度不加以制止,到2030年患病总人数将超过4.35亿人。  相似文献   

5.
张老师年逾六旬,5年前查出有2型糖尿病。这些年来,他没少学习糖尿病方面的知识,自己深知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生活上非常注意,坚持用药从不马虎,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错,多次查空腹血糖都在7.0毫摩尔/升以下。最近张老师到医院全面检查,却被医生告知患有冠心病。对此,他深感疑惑:本人血糖控制良好,怎么还会出现并发症呢?  相似文献   

6.
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指标,是指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它是一个比值,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它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糖监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观察两组血糖监测依从性及出院3个月后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6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FBG、2 h PBG及HbA1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住院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过程中,与常规血糖监测比较,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血糖监测的主动性,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也为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许洁 《工企医刊》2006,19(3):25-25
目的:调查人群空腹血糖水平,血糖随年龄的上升幅度。方法:调查对象为机关和科教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包括离退休者),共2000例。资料来源包括全面体检及血液生化检查,血糖检查一律用血清(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调查对象以5岁分组。25岁以上各组空腹血糖随年龄逐步上升,直至男性65岁(4.53升到5.52mmol/L)或女性70岁组(4.55升到5.48mmol/L)。20岁~70岁间血糖随年龄上升幅度约为每10年0.19mmol~0.22mmol/L。50岁以下各年龄组的血糖数据近似正态分析,但50岁以上各组呈明显正偏态,主要因为50岁以上组高血糖者较多。结论:空腹血糖随年龄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05-1506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控制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5例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按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血糖控制良好(43例),B组为血糖控制不良(42例)。分析和比较两组的血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最低收缩压、最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幅度较大,趋于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9%、4.7%,显著低于B组的47.6%、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军 《药物与人》2006,19(12):60-61
糖尿病病人的餐后高血糖是较常见的情况之一。餐后高血糖往往不被患者重视,而长久的餐后血糖升高,会造成不易逆转的各种并发症。因此,控制好餐后血糖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张老师年逾六旬,5年前刚从学校退休不久就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这些年来,他没少学习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深知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自己在生活上很注意,坚持用药从不马虎,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错,多次查空腹血糖都在7.0mmol几以下。最近张老师到医院检查身体却被医生告知惠有冠心病。对此,他深感疑惑:本人血糖控制良好,怎么还会出现并发症呢?  相似文献   

12.
程立峰 《家庭医生》2012,(10):68-68
——得了糖尿病,看了相关广告,听了别人介绍,就病急乱投医。——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消失了,我的糖尿病终于好了。——血糖高一点我也习惯了,没什么不舒服,不治疗也没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冯烈 《益寿宝典》2012,(12):17-17
——得了糖尿病,看相关广告,听别人介绍,就病急乱投医。——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消失了,我的糖尿病终于好了。——血糖高一点我也习惯了,不治疗也没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张禹 《家庭健康》2005,(5):40-40
陈先生患糖尿病后,学会了自测血糖,隔三差五就测测晨起后及餐前的空腹血糖,每次检测都基本正常,他颇感满意,认为病情控制得不错。不过,最近他感到身体有些疲惫,特别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的症状再度出现,且有下肢末端麻木感、视物模糊和皮肤长疖子的现象,于是到医院检查。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在得到诊断后,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即使将来血糖水平下降了,仍很容易发生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之所以如此,与我们体内一种特殊的"记忆"有关,这种"记忆"被称为"代谢记忆"。因此,将血糖水平及早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有效降低未来合并并发症的风险。〇"代谢记忆"是如何产生的所谓"代谢记忆",指的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后,即使未来把血糖水平降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概率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是造成病人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大大高于非糖尿病人的主要原因,而用于并发症治疗的经费给病人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如何预防及减少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一直是病人渴望的,也是医务人员要力争达到的目标。既然高血糖是造成多种并发症的根本原因,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否减少并发症发生?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 而结核病又是诱发、加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结核病和糖尿病双重流行, 给我国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同时也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负担。本文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阅读, 对结核病患者并发糖尿病流行病学现况、糖尿病及血糖状况对结核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以及糖尿病影响结核病患者治疗转归的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为今后我国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的286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受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3例,受教育组至少接受过一个阶段(1个月,每周1次)的糖尿病正规讲座教育,两者患者在教育前和受教育后(4周,6个月)时分别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受教育组在教育后4周,6个月时血糖控制满意率分别为92.3%,80.42%明显优于对照组60.14%,41.96%(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有利于病人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9.
李鸣  李广 《健康文摘》2008,(11):46-46
血糖测定是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糖代谢控制是否达标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平时喜欢运动的张先生近来有些郁闷,自从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后,张先生便总会在选择运动前左思右想不敢"下手".要怎样通过运动锻炼身体,同时又不至于加重病情,达到"双赢"目的呢?张先生向主诊医生请教,医生告诉他只要正确认识糖尿病,一不惧怕,二要重视,掌握好运动调养的方法及分寸,完全可以像正常入一样在运动场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