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政策。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结果检验不合格标本80例,其中凝血与溶血占有主要原因,分别占41.25%、26.25%,其他原因为标准量不符合要求、抗凝管使用错误、采血位置不当、脂血、延时送检等。结论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凝血、溶血是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采血者的业务能力,加强采血过程的监控,提高检验科室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对采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以及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的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根据临床经验寻找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分析前误差,提高标本质量以进一步提高检验水平。方法检验医学中心拒绝接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725份,仔细记录不合格标本的性状与情况,按不合格原因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分析显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凝血、溶血、血量少、错误使用抗凝管、送检超时等,其中尤以标本凝血和血量不足为主要原因。结论实验室必须加强其与临床和护理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不合格血液标本信息,积极寻找并制定有效措施。采血人员也应当严格按照采集血液的规章制度进行血液采集,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殷勤  胡波  邓少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120-3121
目的 分析检验科血液体液专业组的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寻找对策以提高检验与诊疗质量.方法 对检验科血液体液专业组拒收的不合格血液与体液标本,按拒收标本类型、拒收原因、分项分类统计例数数数并分析.结果 血量不足、血凝固、采样错误、溶血或脂血是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量少、采样错误、混有污染物是导致体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结论 分析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加强护理管理,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深入分析,找出预防性对策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共1000份血液标本为对照组,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1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取血、保存方法;研究组采用针对性细节改善取血、保存方法.对比两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出预防性对策措施.结果 研究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2.0%,优于对照组不合格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合格原因与溶血、抗凝不全、送检时间长、凝血等直接相关,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降低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7月采集血液标本700份,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700分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5份(6.43%).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量不准15份(33.33%)、溶血12份(26.67%).结论 血液标本的合格管理要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现象的出现,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质控策略。方法选取1000份病原微生物标本作为调查对象,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所有病原微生物标本的检验结果,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及不合格的原因,总结控制措施。结果不合格标本84份,占比为8.40%;其中体液标本50份,占比为5.00%;血标本30份,占比为3.00%;一次性标本4份,占比为0.40%。标本不标准、标本污染、储存标本方式错误、储存标本时间超长、标本处理方式错误、检验人员技术不达标是导致病原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标本不标准、标本污染、标本储存错误、标本储存时间超长、标本处理方式错误、检验人员技术不达标为临床病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表现为多个方面,因此需要从多角度总结相关因素,进行恰当的标本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和合格率,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建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8+99-88,99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影响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采集950份本院住院患者的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中溶血、脂血、凝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结果对950份血液标本进行总体分析,其中含血清标本650份、血浆标本220份、全血标本80份,不合格标本60份,占标本总数的6.31%;经过分析,不合格标本主要由5种原因造成,分别为溶血10例(16.67%)、凝固5例(8.33%)、抗凝剂错用20例(33.33%)、量的误差18例(30.00%)及其他7例(11.67%)。结论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临床血液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合格化验标本的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收集232份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标本不合格原因据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标本存放时间过长、标本送检不及时、分量不足、标本容器错误、化验项目与标本不符或缺化验单、血液凝固或溶血。标本不合格率最高的为尿液(33.6%),其次为血液(31.0%)和痰液(17.7%)。结论临床应严格标本采集方法、送检流程、医嘱查对等制度,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50例,记录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结果在150份血液标本中,有14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33%。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种类包括:3例溶血,占比21.4%;4例凝血,占比28.6%;5例标本量不足,占比35.7%;2例标本错误,占比14.3%。结论不合格标本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对策,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不合格的粪便标本112份与不合格的尿液标本132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粪尿常规检验标本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不合格粪便标占6.88%;不合格的尿液标本占5.01%。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本量不足145份,占59.42%,其次是标本污染占20.08%;其不合格原因排列顺位依次是标本量不足、标本污染、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超时送检。结论采集粪尿常规检验标本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特别是标本的量、容器及采集方法等,采集后应严格查对,确保粪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对策。方法选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送检的1500份血液标本,对这1500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了解临床检验不合格率,积极的查找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结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不合格率为10.9%。其中120份不合格标本中,33.3%是由于标本凝固导致的,25.0%是由于没有及时送检导致的,16.7%是由于标本量不足导致的,12.5.0%是由于患者信息丢失导致的,8.3%是由于采血过程不规范导致的,4.2%主要是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导致的。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检验不合格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通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能够进一步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本院检验科确诊的371例患者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并对其不合格原因及对策予以分析。结果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得知,血凝107例,占比28.84%、标本量少88例,占比23.72%、容器选择错误58例,占比15.63%、患者信息不相符50例,占比13.48%、采集不规范42例,占比11.32%、脂血20例,占比5.39%及疑似标本污染6例,占比1.62%等。结论针对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而言,医务人员应严格送检时间,加强规范操作,以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2326例,统计每年的不合格率;随机抽取100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用不合格率对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描述。结果通过分析发现2012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真空采血系统所采集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0.57%、0.55%、0.54%,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波动不大;通过分析100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得知,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超时送检、标本量少、标本凝块以及其他原因。结论医院的检验科需要加强与护理部、临床部门的联系,做好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共同努力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检验科内568例尿液样本以及同等数量的粪便标本资料为研究对象,不合格尿液样本数量为29例,不合格粪便样本36例,对不合格样本进行全面分析。结果不合格尿、粪便常规检验样本总量为65例,其中标本量不足为38例。占总数的58.46%;标识错误为12例,占总数的18.46%;容器错误4例,占总数的6.15%。送检超时者1例,占总例数的1.54%。样本量不足和样本污染是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超时送检。结论提升院内相关人员样本知识的知晓率,在收集样本之前对患者进行必要指导,严格实行对查制度,注意样本量,容器选择和收集方法的情况,全面保证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细菌检验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提高细菌检验质量的方法。方法:从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行细菌检验的细菌检验样本中选取20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细菌检验样本实施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包括1000份,和对照组包含1000份。对照组的细菌检验样本均由护士采集或患者自行采集后交给护士,并在10-60min之内送检;观察组的细菌检验样本从采集到检验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首先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检验样本的不合格发生率;其次对2000份细菌检验样本中出现的不合格样本进行分析,统计引起其不合格的主要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液样本、痰液样本、创伤组织样本、尿液样本、生殖道分泌物样本等细菌检验样本的不合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份细菌检验样本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污染、溶血、凝血、采量不足。结论:引起细菌检验样本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污染、溶血、凝血、采量不足。在细菌检验样本采集到检验过程中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能够有效规避以上因素,提高细菌检验样本的合格率,从而提高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3例患者视为调查对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且对其标本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制定相关的预防对策。结果:203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14例,所占比例为6.9%。引发原因主要包含样本量少、抗凝不全、凝血、溶血以及送检不及时等。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提升临床检验的重视程度,提升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以便于明确了解患者的症状情况,为临床诊治工作带来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对其相关优化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各科室收集的1000分血液标本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标本中,有50分标本质量不合格,占了总标本数的5%。其中,血液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溶血、凝血、标本量不足与抗凝不全、取血试管不合理以及其他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26%、20%、18%、14%、12%、10%。结论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致使血液样本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各种原因中,有些是可避免的,故各科室必须逐步完善血液标本的控制体系,针对各种不合格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感,以最大限度提升血液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马永梅 《北方药学》2011,8(4):91-92
目的:研究临床上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住院40例病人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份不合格病人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采血量不准确;采血时机不恰当;抗凝的标本有凝块;体外溶血;把病人标本弄错或者是标本采集好后没有马上按时送检等。其中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0,采集标本的时间不恰当占15,标本有凝块占27.5,溶血占5,其他原因占22.5。结论: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把握好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佟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543-545
目的探讨造成临床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提高血标本质量。方法对临床检验科退回的不合格标本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28769份血标本不合格率0.89%,不合格原因分别为标本溶血、抗凝血标本凝固或有细小血凝块、采血量不准确、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标本与患者姓名不符、对患者交待不清等情况。结论加强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知识培训、建立与检验科互联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标本运送环节监控、强化护理基本技能训练等可有效降低临床血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秦兵 《哈尔滨医药》2013,33(4):300-301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6至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 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 (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 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