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波立维进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实验组使用替格瑞洛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对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TC、LDL-C都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大大减少心绞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替格瑞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替格瑞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剂量替格瑞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奇数)和观察组(偶数),各5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波立维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C、hs-CRP、LDL-C、TG分别为(3.67±0.21)mmol/L、(4.65±1.03)mg/L、(1.85±0.77)mmol/L、(2.09±0.6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98±0.85)mmol/L、(6.49±1.27)mg/L、(2.83±0.91)mmol/L、(2.96±0.7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效果显著14例(28.00%)、有效18例(36.00%)、无效18例(36.00%);观察组效果显著27例(54.00%)、有效20例(40.00%)、无效3例(6.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的可行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Meta分析,系统评价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筛选有关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UAP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涉及患者1 2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相比,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UAP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6,95%CI=1.19~1.33,P<0.000 01)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MD=0.43,95%CI=0.23~0.63,P<0.000 1),降低总胆固醇水平(MD=-0.92,95%CI=-1.12~-0.72,P<0.000 01)、三酰甘油水平(MD=-0.75,95%C...  相似文献   

6.
廖富彪 《海峡药学》2016,(5):183-184
目的 分析并观察替格瑞洛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和观察组(加用替格瑞洛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TC、TG、hs-CRP水平依次为(2.04±0.21)mmol·L-1、(3.19±0.78)mmol·L-1、(4.23±1.03)mg·L-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整血脂状态,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分别联合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首剂量300 mg/次,以后75 mg/次,1次/d;同时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替格瑞洛片,首剂量180 mg/次,以后90 mg/次,2次/d,瑞舒伐他汀钙片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血小板聚集率(MPA)、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7.92%、86.79%,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9.81%、88.68%;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和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缩短,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TC、LDL-C、hs-CRP、IL-6、NT-pro BNP、MP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某院ACS患者12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行PCI治疗,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变化,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TG、TC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均无病例脱落,观察组MACE发生率(9.84%)低于对照组26.23%(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能有效控制其血脂水平,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及心功能变化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P<0.05);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和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标准剂量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商丘市民权县李堂卫生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1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9例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6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9.66%,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HDL-C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其中,TC、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加快LDL的吸收及分解,抑制VLDL的合成,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心肌缺血及临床症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共用药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中的LDL-C、HDL-C和CRP水平及患者心绞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治疗后疗效和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都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循环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80mg/d的氟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40mg/d的氟伐他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C、LDL-C、HDL-C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患者下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他各项检查指标相比,治疗前后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没有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短期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PCI前后的心肌功能(EF、E/A比值)、血凝状态(Fg、DD)、炎性因子水平(hs-CRP、IL-6)。结果 PCI后,观察组术后的EF、E/A明显高于对照组;PCI后,观察组术后的Fg、DD明显低于对照组;PCI后,观察组术后的hs-CRP、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后的心肌功能、血凝状态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万 《北方药学》2020,(3):42-43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7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心绞痛情况和血液流变学,且未增加药物使用的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5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水平变化情况、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与hs-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明确联合治疗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UA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的降脂稳定斑块药物均为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高/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105,P<0.05);治疗前2组的TNF-α、IL-6、hs-CRP、全血黏度高/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的上述指标较同组治疗前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UAP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hs-CRP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6个月随访,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给予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就诊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口服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比分析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内皮功能变化.结果 对照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两组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ET-1、NO水平均比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心绞痛情况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