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浩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443-444
目的探讨DamonQ自锁托槽矫治安氏Ⅰ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 14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安氏Ⅰ类患者,采用DamonQ自锁托槽进行非拔牙矫治,治疗前后进行模型分析、头影测量分析、牙弓宽度分析,分析牙、颌骨、牙槽骨尤其是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矫治后患者牙列拥挤均解除,上下颌牙弓宽度均有增加,上下前牙有一定程度的唇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amonQ自锁托槽对于治疗安氏I类非拔牙矫治有特殊的疗效,可通过增加患者的牙弓宽度,排齐牙列解除拥挤,从而达到非拔牙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Damon Q自锁和3M金属托槽非拔牙矫治轻中度上颌拥挤软硬组织及牙弓变化的研究。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病例87例,以上颌拥挤程度和采用的矫治器种类分为Ⅰ°、Ⅱ°拥挤Damon Q自锁托槽组、Ⅰ°、Ⅱ°拥挤3M金属托槽组。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整理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分析。结果:非拔牙矫治上颌Ⅰ°、Ⅱ°拥挤时,两种托槽治疗后上颌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均有增大,但两组间变化量无统计学差异。上颌Ⅱ°拥挤时,比较两组软组织测量项目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角数值减少,且自锁托槽组变化量大于传统托槽组。结论:非拔牙矫治上颌轻中度拥挤时,两种托槽上颌扩弓作用无差异。上颌拥挤度越大,矫治后两种托槽上牙弓长度越大,对上前牙唇倾作用越大。随拥挤度增加,Damon Q自锁托槽对于软组织上唇突度的改变较3M金属托槽略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对非拔牙矫治上颌牙列拥挤度较大的患者要关注托槽及治疗体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固定矫治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拔牙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传统的固定矫治器矫治,B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固定矫治技术,比较两组的矫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矫治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矫治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固定矫治技术能够增强拔牙患者的矫治效果,提高患者的矫治满意度,该治疗方案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自锁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探讨和分析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40例牙列拥挤的患者,使用自锁托槽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发生的变化.结果 40例患者矫治后牙弓长度和宽度均有明显的增加,牙弓宽度增加主要发生在前磨牙区.上颌中切牙唇向前移和第一磨牙发生远中向后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弓变化与牙列拥挤度显著相关.结论 采用自锁矫治技术对拥挤患者进行矫治,治疗后牙弓宽度和长度增大,上颌牙弓长度增加由上颌切牙唇向移动和磨牙远中移动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周丽娟  王斌 《安徽医药》2020,41(6):657-660
目的 评价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上下颌扩弓的效率。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合肥市口腔医院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上下颌扩弓治疗的正畸患者12例,收集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测量并记录矫治前后各牙位宽度,评价扩弓效率。结果 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矫治前后实际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牙位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第一磨牙的实际扩弓量与预置扩弓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其他牙位的实际扩弓量均小于预置扩弓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有效的扩弓矫治工具,其效率在前磨牙区较高,尖牙区次之,磨牙区再次之,提示必要时应在基骨范围内采取辅助措施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安氏I类错颌畸形拔牙矫治后牙弓宽度和形态恢复情况。方法选取相关患者54例进行拔牙矫治,并在矫治前后进行牙颌模型的测量,比较矫治前后在牙弓前、后段宽度上的差异。结果拔牙矫治后上颌牙弓前段宽度平均增加2.67 mm,下颌牙弓前段宽度平均增加2.12 mm,且比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面部形态更为丰满。结论安氏I类错颌畸形在拔牙矫治后能有效恢复牙弓宽度,同时面部形态也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拔牙矫治青少年牙列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青少年轻中度(拥挤度在8mm以下)牙列拥挤患者,进行快速扩弓配合直丝弓的非拔牙正畸治疗,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作模型和X线测量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上颌快速扩弓后,牙弓宽度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尖牙区宽度分别平均增加3.0mm和1.2mm,上、下前磨牙区宽度分别平均增加2.9mm和1.1mm,磨牙区增加更为显著,分别为4.3mm和2.2mm;线距增加不超过1mm,角度增大也不超过lo,代表上下颌骨矢状向变化的SNA、SNB和ANB角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快速扩弓技术能有效地增加牙弓宽度,达到非拔牙矫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林晨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431-433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Ⅲ类错患者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安氏Ⅲ类错的患者,其中21例采用拔牙矫治,24例采用不拔牙矫治,测量治疗前后的牙模型,分别记录牙弓前、后段的宽度,比较不同矫治方法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上颌牙弓前段宽度均变大(P<0.05),下颌前段宽度及上下颌后段宽度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牙矫治不会导致牙弓宽度的减小,从而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9.
孙伟  王建国 《天津医药》2010,38(12):1096
目的:比较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微笑美学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30个拔除第一前磨牙和30个不拔牙患者的病例,分别从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的牙尖测量牙弓的宽度,同时在中线处,从切牙最前部开始,以固定的牙弓深度为标准测量牙弓宽度。20名正畸医生拔牙和不拔牙患者的标准正面微笑相进行美学评估。结果:两组病例中,尖牙之间的宽度增加不超过1mm,并且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在拔牙组病例中,前磨牙之间和磨牙之间的牙弓宽度都显著的缩小,同时不拔牙组中前磨牙之间和磨牙之间的牙弓宽度都显著的增加。如果以固定的牙弓深度为基准测量牙弓宽度时,拔牙组病例中上下颌牙弓宽度都显著的增宽。微笑美学评分以及微笑时露出的牙齿数目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别。结论:拔牙矫治并没有缩小牙弓宽度,而且两组患者的微笑美学评价都一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加速拔牙间隙关闭的效果与机制。方法 20例需中重度支抗的拔牙病例,随机分组,实验组使用自锁托槽和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对照组则使用直丝弓托槽和口外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结果实验组拔牙间隙关闭速度平均(1.08±0.05)mm/月;对照侧平均(0.76±0.04)mm/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尖牙牙根长度和牙槽骨高度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结合微植体支抗技术关闭拔牙间隙,不仅摩擦力小,显著加快拔牙间隙关闭的速度,同时使尖牙能始终在松质骨中移动,因而前牙内收快,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照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对牙周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分78例口腔正畸患者为2组,36例以固定器矫治器展开治疗为固定组,42例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展开治疗为隐形组,对比两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矫治前,2组PLI、GI、SBI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矫治后3、6个月完成时,隐形组PLI比固定组低,P<0.05,两组GI、SBI则无显著差异,P>0.05;完成矫治后3个月,两组PLI、GI、SBI对比差异也不突出,P>0.05。结论在一定程度,无托槽的矫治器可对牙周健康进行维护,但短期内仍会对牙周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和直丝托槽在临床应用中摩擦力的大小。方法选择安氏Ⅰ类拥挤病例30例。均采用非拔牙矫治,其中13例使用自锁托槽,17例使用直丝托槽。记录每个患者矫治所用时间,观察牙根吸收以及牙周健康情况。结果自锁组平均矫治时间(12.15±1.46)个月,直丝组为(17.49±1.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锁组未见牙根吸收及牙周间隙增宽,直丝组则有上述情况出现。结论在安氏Ⅰ类拥挤病例的矫治中,自锁组治疗所用时间明显低于直丝组;牙根吸收或牙周间隙增宽的可能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效能特点,为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实践基础。方法收集因牙列错牙合畸形且自愿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患者18例,将患者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经华西头测分析法测量后,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比分析矫治前后组织的变化。结果 (1)矫治前后上下颌骨及牙槽组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主要表现为上切牙舌倾和下前牙唇倾共同作用导致覆牙合覆盖减小;软组织主要表现为鼻唇角增大和面突度减小。结论对临床表现为牙性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  相似文献   

14.
葛宇  汪世超 《安徽医药》2016,37(3):311-313
目的 探讨自锁托槽在非拔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错颌畸形患者60例,30例患者采用自锁托槽作为试验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非拔牙矫治。结果 试验组治疗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成功率为66.67%,对照组无效的10例患者有可能进行拔牙矫正才能排齐牙列。试验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锁托槽降低了弓丝与托槽的摩擦力,同时具有扩弓作用,在非拔牙矫治中占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小儿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及牙周健康指数。方法100例小儿错颌畸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矫治方法,观察组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比两组患儿的牙周健康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儿的菌斑指数(1.36±0.11)、出血指数(1.24±0.14)、牙龈指数(0.78±0.12)均低于对照组的(2.02±0.26)、(1.62±0.23)、(1.61±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12<0.05)。结论小儿错颌畸形治疗中,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治疗价值显著,有利于提高总体效果,提高患儿牙齿的健康程度,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61-163
目的研究分析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进行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结束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宽度和牙弓周长增加,差值最大为前磨牙区,其次是磨牙区,然后是尖牙区,上颌最大增加量为(4.51±1.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颌骨方面SNB、ANB及MP-SN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FH等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齿方面U1-SN、U1-NA、覆盖减小,L1-MP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中牙弓不匹配等不稳定状况,改善了患者的颌面部美观。  相似文献   

17.
自锁托槽的研发引起正畸材料的革新,自锁托槽矫治器的构造和临床特点与传统的矫治器有很大差异,具有摩擦力小、矫治疗程较短、利于口腔卫生、椅旁操作时间短等优点。但是关于自锁托槽在临床中应用的优缺点人们却持不同观点,是否需要拔牙也是正畸争论的热点,这两个敏感的话题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对自锁托槽与拔牙矫治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牙周病致前牙间隙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间隙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矫治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前牙间隙关闭时间等各项参数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前牙间隙、牙齿松动、1-NA距、1-NA角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探诊深度均显著提升,但治疗组探诊深度[(1.69±0.26) mm]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6±0.18) mm](P<0.05);治疗后,治疗组菌斑指数(9.8%)、前牙间隙关闭时间[(2.0±0.9)月]、矫治器松动(0)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牙周病致前牙间隙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短期观察未见牙周组织损伤,临床效果确切,适用于轻中度牙周病致前牙间隙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器初戴后的疼痛强度及变化规律,为临床开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氏1类2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0例,采用无托槽矫治器矫治,对照组10例,常规粘接传统直丝弓托槽,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安放矫治器后24 h,3 d,5 d,7 d的疼痛强度,软组织刺激痛及溃疡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导致患者疼痛不适的原因。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强度在24 h~7 d期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强度在24 h~3 d期间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软组织刺激痛、溃疡发生率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部分患者的疼痛来自矫治器本身对颊侧软组织的刺激。结论:无托槽矫治器初戴疼痛轻微,较传统矫治器舒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自锁托槽与传统结扎式托槽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探讨更有效更合理的矫治方法。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类拔牙患者,其中12例采用日本生产的In-Ovation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治,18例采用国产新亚直丝弓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自锁托槽组矫治总疗程、关闭间隙时间少于传统结扎式托槽组,整平排齐阶段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较传统结扎式托槽矫治器在临床上有明显的优势,临床上应视患者错类型及经济状况来考虑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