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早发癫痫患者共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通过分析开放性颅脑损伤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病情来探究早期癫痫患者发作的有关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制定护理策略。结果从抽取的病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行开放性颅脑损伤术的患者年龄偏低并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运动区附近脑挫伤、颅内血肿等症状的发病率较高。结论针对行开放性颅脑损伤术的患者需要及时做好早期癫痫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密切观察各项指标,加强对早期癫痫的发作控制,有利于病情的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继发早期癫痫发作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作类型及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近3年来首发缺血性卒中的408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意识、糖尿病、高血压、心源性疾病和卒中部位等的临床特征,随访6~12个月,其中缺血性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42例,未继发癫痫发作患者366例。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患者依据癫痫发作的发生时间分为早期癫痫发作组(18例)和晚期癫痫发作组(24例)。分析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作类型以及缺血性卒中后发生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10.3%(42/408),其中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4.4%(18/408);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5.9%(24/408)。早期癫痫发作的50.0%(9/18)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晚期癫痫发作的58.3%(14/24)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组与非癫痫发作组的临床特征经统计学比较,两组间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发生率和累及皮质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以全面性发作为主,晚期癫痫发作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心源性脑栓塞和累及皮质梗死是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闭水清 《北方药学》2014,(5):146-147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级别脑膜瘤发生术后癫痫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WHOI级脑膜瘤病例36例,所有病例均为手术切除肿瘤,并随访。结果:术前有癫痫发作以及肿瘤位于镰旁与低级别脑膜瘤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有关,术前有过癫痫发作的患者或/和肿瘤发生于镰旁的患者发生术后癫痫的危险性较大(P〈0.05)。结论:对易发生术后癫痫的患者,如术前有癫痫史、肿瘤位于镰旁,应该加强监测,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4.
程高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18-2120
目的 分析脑膜瘤术后早期继发性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结合多因素分析研究其发生术后早期癫痫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术前癫痫发作、肿痛复发、瘤周组织水肿、运动障碍、幕上肿瘤、肿瘤直径大是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预防用药、术后预防用药是保护因素(x2=6.139、4.358、5.119、6.121、5.173、4.879、5.452、6.189、5.563,均P<0.05).结论 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预防及治疗继发性癫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期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确诊的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观察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期继发性癫痫(PEE)发生情况,通过分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可能影响PEE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结果:60例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13例(21.7%)在起病后的0~16个月出现PEE,起病至癫痫发作平均时间(4.2±1.6)个月,其中10例(76.9%)患者在起病后的半年内出现癫痫发作,6例(46.2%)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通过对影响PEE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炎急性期癫痫反复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昏迷(意识障碍)、局灶性脑电图异常、大脑皮质损害、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阳性均为PEE的危险因素,且出现癫痫反复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PEE较易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结论:脑炎急性期癫痫反复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是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期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患者昏迷(意识障碍)、局灶性脑电图异常、大脑皮质损害、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对脑炎后遗症期继发性癫痫的发生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临床中应密切关注,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及同期住院的84例无癫痫发作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占同期脑卒中住院患者总数(656例)的12.80%。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8例,占33.33%,出血性脑卒中56例,占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发作类型:迟发型性癫痫76例,占90.48%;早发型癫痫8例,占9.52%。迟发型癫痫主要以全身性大发作为主,早发型癫痫以局灶性发作为主。脑卒中部位:基底节区等部位脑卒中后并发癫痫发作14例,占16.67%,近皮层部位(额顶叶,颞叶)脑卒中后并发癫痫发作70例,占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糖及脑卒中的面积、类型、部位、发病时间等均是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全身性大发作是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主要表现,而大面积卒中及近皮层部位是脑卒中后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药浓度监测对丙戊酸钠预防神经外科术后癫痫发作的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248例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并根据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癫痫发作情况,评估丙戊酸钠围手术期预防癫痫的疗效.结果 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有160例,占64.5%,高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有18例,占7.3%,低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70例,占28.2%.结论 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使丙戊酸钠维持有效治疗浓度对围手术期预防癫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宏华  蔡松泉  王岚  张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52-2153
目的分析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门诊就诊的180例癫痫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癫痫伴抑郁症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者82例(45.6%),其发生与性别、婚姻状况、癫痫病灶部位及癫痫发作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临床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颅脑手术后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在脑外科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探讨抗癫痫药物在颅脑手术后癫痫的预防作用以及各种药物作用的强弱。方法:查阅2001~2007年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术后使用抗癫痫药是否对术后癫痫的发生率产生影响,并比较4种常用抗癫痫药对术后癫痫的预防作用。结果:非癫痫患者有预防性用药的93例,术后无发作的89例,发作4例;未使用抗癫痫药物的38例,术后无发作的36例,发作2例。有预防性用药与无预防性用药的术后癫痫发生率分别为4.30%和5.26%(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4种抗癫痫药对非癫痫患者术后癫痫的预防作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非癫痫手术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效果并不理想。外科中常用的四种抗癫痫药物在预防作用方面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简晓光  徐耀敏  李斌 《江苏医药》2013,39(6):714-715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259例,根据脑出血后2周内是否出现癫痫发作,分为癫痫组(33例)和非癫痫组(22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学表现,分析影响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癫痫家族史、围生期因素、每日饮酒≥100 ml、每日吸烟≥40支、致痫药物史、高血压史、皮层出血、多病灶出血、出血量大、异常脑电图或出现癫痫样波均与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的形成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脑出血后早期出现癫痫样波、出血灶多、每日吸烟量较大、具有癫痫家族史等是影响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脑出血后早期出现癫痫样波、出血灶多、每日吸烟量较大、具有癫痫家族史是癫痫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外伤性癫痫的病因机制、临床特征、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性癫痫患者216例资料,早期癫痫(伤后1周内)98例,晚期癫痫(伤后1周后)118例,均予药物治疗,有手术指征的则同时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86例.结果 早期性外伤性癫痫治疗有效率为82.6%,晚期癫痫治疗有效率为70.3%.手术病例86例,8例凹陷性骨折术后6例无癫痫发作.6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的发作明显较前改善,仅7例有癫痫;2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4例有癫痫.结论 早期癫痫治疗的效果优于晚期癫痫;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是引起外伤性癫痫最常见的原因,手术清除血肿有利于减少外伤性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驰 《医药论坛杂志》2011,(11):81-82,85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早、晚期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及卒中后癫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56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患者中39例患者有脑电图异常,继发癫痫的发作类型与脑组织直接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关。结论脑卒中是继发癫痫的主要原因,癫痫可为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脑电图阳性率高,脑皮质病灶明显多于深部病灶,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分析脑卒中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合并癫痫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未合并癫痫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相关结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与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关(P <0.05)。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部感染是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年龄小(≤60岁)及肺部感染患者更容易出现卒中后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4.
肺移植是晚期肺病的一种治疗选择。随着免疫抑制疗法,外科技术及术后监护方法的改进,肺移植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有报告其它器官移植癫痫的发生率为6%~36%,而肺移植后癫痫发作情况无可借鉴资料。故将1990年1月~1994年4月进行肺移植者癫痫发作情况及危险因素作一分析。 方法:81例患者作肺移植85人次。调查其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37例接受钛网片颅骨修补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癫痫者34例。回顾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颅骨修补术后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钛网片颅骨修补术后癫痫的发生率为24.8%。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为颅骨修补术后癫痫的保护性因素(P<0.01),术后钛网板下积液和/或积血、颞部为主颅骨缺损、双侧颅骨缺损及颅骨缺损面积过大为术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骨修补术后癫痫的发病率较高,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防止术后钛网板下积液和/或积血有助于降低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处方药》2005,(7):26-26
在第一次强直阵挛发作后,第二次癫痫发作的危险是50%,而且癫痫发作每增加一次,疾病复发的危险也相应增加。为了明确早期药物治疗是否可增加长期缓解的可能,研究者们比较了1443名有一次或以上自发性、非诱发的癫痫发作的患者早期与延迟治疗的效果。病人随机接受早期治疗或等到患者与医生认为必需治疗时才给予治疗。5年以后,60%的早期治疗患者还在接受治疗,41%的延迟治疗患者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17.
姚冉 《现代临床医学》2019,45(3):185-185
探究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32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经综合治疗后,30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3.75%,2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严重颅内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长、引流口漏、切口脑脊液漏均是引起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在术前重视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程度评测,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围术期预防管理,防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额叶癫痫临床发作特点及与手术预后相关的各因素分析。方法以我院27例随访1~2年的额叶癫痫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发作特点、额叶发作起始部位,应用Engel、ILAE术后分级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达到Engel分级Ⅰ级,15例患者术后达ILAE分级Ⅰ级;致痫灶切除手术患者预后较其他手术方式好;手术部位与磁共振表现不是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长期随访显示额叶癫痫总体预后较好,术前个体化评估、病灶完整切除是手术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47例和脑卒中未出现癫痫发作患者6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60),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既病史、脑卒中病情情况等因素与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关系,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饮酒史、合并心脏病、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灶范围、卒中面积、卒中体积、NHI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高龄、饮酒史、合并心脏病、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皮质)、病灶范围(多脑叶)、缺血性脑卒中面积大、出血性脑卒中体积大、严重神经功能缺损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饮酒史、合并心脏病、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皮质)、病灶范围(多脑叶)、缺血性脑卒中面积大、出血性脑卒中体积大、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可采取相关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线免疫治疗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抗NMDAR脑炎患儿63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随访患儿治疗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影响患儿mRS评分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采用一线免疫治疗抗NMDAR脑炎2个月后,患儿mRS评分(1.52±0.71)分,随访1年有12.98%(8/63)患儿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S评分与患儿首次患病年龄、伴有不自主运动、高峰mRS评分、癫痫发作、治疗起效时间有关(P<0.05),患儿复发与患儿首次患病伴有不自主运动、高峰mRS评分、癫痫发作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S评分的危险因素有高峰mRS评分、伴有不自主运动、癫痫发作、治疗起效时间(P<0.05);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有高峰mRS评分和癫痫发作(P<0.05)。结论:一线免疫治疗抗NMDAR脑炎效果明确,高峰m RS评分和癫痫发作是影响患儿治疗后短期疗效及患儿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