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中信  陈维新  潘娅 《河北医药》2011,33(19):2968-2969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指直肠排出及盆底功能正常,但结肠运行功能缓慢、肠内容物排出延迟导致的便秘。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少便意或便意消失,粪质坚硬,一般伴有腹胀,病因不清,症状顽固,多发于育龄期妇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一部分患者最终须行结肠次全或部分切除术。常用术式为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或盲肠直肠吻合术。尽管两者应用日益广泛,但两者间的对比研究资料仍较少。  相似文献   

2.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结肠功能障碍性疾病,而非器质性病变,无特效治疗方法。自2001年5月~2005年7月,我们采用针刺配服麻仁丸治疗STC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铁莲  肖国辉 《安徽医药》2008,12(3):273-274
慢传输型便秘是功能性便秘(FC)的最常见类型。根据罗马-Ⅱ标准将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混合型便秘(MTX)。近年来关于STC中西医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多,本文就STC的治疗进展总结如下。1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等多个脏腑的关系密切,临床上常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寒秘四个类型,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院采用西沙比利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并探讨如何合理选择手术病例 ,对 2 6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结肠全切除 (6例 )或结肠次全切除 (2 0例 )。所有病例随访 6~ 3 0月 ,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腹部并发症如频繁腹泻、腹痛和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显示 ,患者术后 6月平均排便次数为 2 .6次 /日 ,总有效率为 80 .8% ,其中结肠全切除组的有效率为 83 .3 % ,次全切除组的有效率为 80 .0 % ;次全切除组术后频繁腹泻、肠梗阻发生率明显减少 (P<0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温胆汤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慢传输型便秘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残留个数、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结肠传输实验标志物残留个数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结肠传输实验标志物残留个数(2.64±0.87)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86±0.9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复发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胆汤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阳虚证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大便干结症状,增加患者有效肠蠕动,并且治疗后不易复发,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由于病程长给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困扰,合理诊断和治疗对改善病情并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从基本定义、临床分类、检查和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董丽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06-3408
便秘为临床上的常见病,1999年国内戴菲等对1525例健康人群进行调查,便秘总患病率为9.18%,男7.28%,女11.04%,60岁以上14.84%.慢传输型便秘(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占功能性便秘的45.5%.本文就STC的概念、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使用六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4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六磨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首次排便时间、标志物排出数量、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11.
李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409-410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内科门诊、中医科门诊收治的STC患者92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30例,口服莫沙必利,疗程2周;B组31例,腹部按摩,疗程2周;C组31例,以上两种方法同时应用,服法、按摩法、疗程同A、B组。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73.3%,B组治疗总有效率70%,C组治疗总有效率90%;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疏肝调神法针刺联合调肝安神方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中医联合组与艾司唑仑组各48例。艾司唑仑组接受艾司唑仑片治疗,中医联合组接受疏肝调神法针刺联合调肝安神方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中医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7.5%(42/48)高于艾司唑仑组的70.8%(34/48),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4.2%(2/48)低于艾司唑仑组的16.7%(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疏肝调神法针刺联合调肝安神方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功能性便秘的一种常见类型,以结肠蠕动缓慢、肠道内容物排出延迟为特点,常伴有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等症状。研究表明,STC的发生与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异常改变有关。本文通过总结ICCs的分类、标志物、功能及其与STC的关系发现ICCs的数量和功能异常可影响STC患者的症状。此外,本文还总结了STC的不同治疗措施如微生态制剂、中医药、物理疗法和分子治疗对ICCs的潜在影响,并提供了STC患者治疗的新思路。笔者认为,ICCs可作为STC患者治疗的潜在靶标,未来研究应当关注ICCs在ST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开发特异性治疗手段,并评估干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等新兴策略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能性,为ST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支持联合西沙比利干预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评价结肠动力学变化。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25例STC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心理支持联合西沙比利干预,对照组单独采用西沙比利治疗。记录症状指标变化,行X-ray结肠传输功能检查,随访180天。有序Logistic回归评价症状指标疗效,重复测量设计方差评价结肠传输功能,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概率。结果(1)观察组近期治愈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1.7626倍(P=0.040)。(2)干预后两组不透X-ray标记物残留数量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2.000,P=0.000);观察组残留数量少于对照组(F=126.140,P=0.000),两组标记物残留数量趋势变化不平行(F=43.994,P=0.000)。(3)观察组和对照组180天累积复发概率分别是19.70%和44.90%。LogRank(Mantel—Cox)检验X2=4.615,P=0.032。结论心理支持联合促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可明显缓解ST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动力,延迟复发时间,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症状及大便性状积分、结肠运输试验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频次、腹胀及大便性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排便困难积分(1.05±0.15)分、排便时间积分(1.32±0.23)分、排便频次积分(1.38±0.29)分、腹胀积分(0.60±0.23)分及大便性状积分(0.56±0.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5±0.17)、(1.58±0.25)、(1.75±0.31)、(0.79±0.25)、(1.10±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X线标记物48 h排出数(12.93±2.12)个、72 h排出数(16.10±2.48)个及72 h排出率(81.13±6.90)%均高于对照组的(7.65±2.34)个、(11.25±2.56)个、(55.20±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结肠传输颗粒诊断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洛哌丁胺建立一种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并观察结肠传输颗粒在此模型中的传输情况。方法 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5)。实验组连续腹腔注射洛哌丁胺21 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灭菌注射用水。对比2组大鼠的体质量、24 h排便粒数、粪便湿重、干重、含水率以及口-肛传输时间。造模结束后,将结肠传输颗粒灌胃进大鼠体内,通过不同时间段拍摄大鼠腹部X片,观察其在大鼠体内的传输情况。结果 2组大鼠在进食量与饮水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结束后,2组大鼠在体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24 h粪便粒数明显减少(P<0.01),粪便湿重(P<0.01)、干重(P<0.05)、含水率(P<0.01)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口-肛传输时间明显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大鼠6,12 h的标志物排出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使用洛哌丁胺成功建立了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并验证了结肠传输颗粒有利于大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通过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实验,来明确其有效性和治疗剂量的安全性观察。方法选择两院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门诊或住院病例共108例,经简易结肠传输测试法确定结肠传输时间均大于48h,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54例,治疗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0.2g1日3次;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2粒、1日2次,疗程4周。结束后观察24h、48h内首次排便率、每周自主排便次数、干预性治疗率比较、大便性状及排便时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同时与观察期相比也有明显的改善,两组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采用吗啡致小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评价夏黄颗粒的治疗作用,并对其通便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连续sc 2.5 mg/kg盐酸吗啡45 d致小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观察夏黄颗粒的通便作用;采用1次性ip 5 mg/kg盐酸吗啡致小鼠小肠推进、胃排空抑制模型,观察夏黄颗粒对胃肠抑制的拮抗作用;采用测定小鼠小肠湿、干质量法,观察夏黄颗粒对肠水分吸收的作用;采用顺铂致大鼠异嗜模型,观察夏黄颗粒的止吐作用;采用吗啡致豚鼠离体回肠、结肠痉挛模型,观察夏黄颗粒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小鼠给药5 d,夏黄颗粒14.95、7.48 g生药/kg能显著增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24 h排便量(P<0.05、0.01),继续给药至7 d,14.95、7.48 g生药/kg能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14.95 g生药/kg显著升高血清P物质含量(P<0.05、0.01);给药1次,14.95、7.48 g生药/kg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小鼠小肠推进率、加快胃排空(P<0.01),14.95 g生药/kg显著增加小鼠小肠含水量(P<0.01);大鼠给药3 d,10.35 g生药/kg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异嗜高岭土质量(P<0.05);给药1次,2.49、1.25 mg生药/mL(浴槽终浓度)能显著降低吗啡所致痉挛性回肠的肠张力(P<0.01),2.49、1.25、0.62 mg生药/mL(浴槽终浓度)能显著降低吗啡所致痉挛性结肠的肠张力(P<0.05、0.01)。结论 夏黄颗粒对吗啡所致慢传输型便秘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具有显著的通便、解痉、促进胃肠运动、肠吸收及止吐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最终完成295例,其中治疗A组113例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B组98例给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对照C组84例给予莫沙必利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89.4%,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66.3%,对照C组总有效率为70.2%,治疗A组优于对照B、C组(P〈0.01),对照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STC的疗效较单纯复方阿嗪米特或奠沙必利治疗更为显著.并能显著缓解腹胀等相关疖状.佰得临床椎广及讲一步规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