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芋头又叫毛芋、芋艿,为天南星科植物。原产东印度、马来半岛的沼泽地区,我国南方种植较多。根据母芋和子芋的生长习性,芋头可分为多子芋、魁芋和多头芋三类。芋头富含淀粉,既可当菜食用,又能作粮充饥。《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吾闻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颜师古注"蹲鸱谓芋也,其根可食,以充粮,故无饥年";陆游的"陆生昼卧腹便便,叹息何时食万钱?莫诮蹲鸱少风味,赖渠撑  相似文献   

2.
白露起,秋渐凉,又闻芋头香. 夹起一块芋头放入嘴里,粉粉糯糯,让人"芋"罢不能. 秋补宜"食白",芋头当选 白露天,吃点白色的食品,正合中医四时养生之道—— 肺在五行中属金,与秋气相通,而白色入肺,秋日多食,可养肺气.  相似文献   

3.
陶然 《食品与健康》2009,(12):36-36
瓜、茄、瓠、芋这些菜,是蔬菜的果实。果实不仅能做菜。还可以当做主食。加一篮子菜,可以省下数合粮食的,就是这些东西了。一物两用。还有比这更节俭的吗?穷人家买这些菜,就像买米一样。但吃的时候各有各的方法,煮冬瓜、丝瓜不能太生;煮王瓜、甜瓜不能太过;煮茄、瓠适合用酱醋而不适合用盐;芋头不能单独煮,因为本身没有味道,  相似文献   

4.
漫话芋头     
芋,别名很多,由于芋头形象似蹲伏的鸱鸟,故<史记>叫它蹲鸱.明代屠本畯有诗曰:"歉岁粒米无一收,下面蹲鸱馁不忧."指的就是芋头.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栽培.<本草纲目>云:"芋属虽多,有水、旱二种.旱芋山地可种,水芋水田莳之,叶皆相似,但水芋味腥,茎亦可食."目前我国种植的芋也分为水、旱两种,以水芋的质量为好.按生长的习性又可分三类:一、魁芋,即以长母等为主的大型芋种,一般芋重1500~2000克,以广东、福建、江苏等省产的竹节芋、秧柳芋为代表;二、多头芋,球茎分蘖,群生,母芋和子芋没有明显的区别,并聚结成一块,这类芋以广西的狗爪芋、四川的莲花芋、浙江的切芋等为代表;三、多子芋类,即以长子芋为主的小型芋种,每棵所结的芋子、芋孙大约有十五六个,像浙江的白梗芋、湖北的红顶芋等.  相似文献   

5.
芋头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地下块茎可食用。我们的先人早就将其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以提高地下块茎的产量和风味,形成了多头芋、大魁芋、多子芋等不同品类。芋头药食两用,可以补中益气、益胃宽肠、解毒通便、消肿止痛,是不可多得的营养食材。中医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生食有小毒,有开胃生津、消炎镇痛、补气益肾的功效,可用于治胃痛、痢疾、慢性肾炎等。现代营养学分析认为,芋头富含淀粉、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钠、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族、皂角苷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6.
芋艿即芋头,历史上最早叫"蹲鸱",<汉书>中称"芋魁".自古以来,民间一直把芋艿作为盘中佳肴."香饭青菰米,嘉蔬紫芋羹"便是唐代诗人赞吟芋艿的诗句.苏南地区有许多家庭,逢年过节的餐桌上常摆满一盘味鲜香溢的芋艿,以示"岁岁有余(芋)",讨个吉利.  相似文献   

7.
吴志 《保健医苑》2010,(11):52-52
芋头是福建人餐桌上的常见食材,饺、包、饼样样少不了。走在街头,像芋包、芋头丝饼、芋头糕这样的点心更是随处可见,还被作为制作冰淇淋、高级糕饼、香芋酥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8.
<正>萝卜又名莱菔、温菘、秦菘。我国是萝卜的故乡,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它既可以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等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腌制泡菜、酱菜。萝卜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医疗价值。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的说法。元朝许有香曾写诗"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称赞萝卜味道鲜美。明朝李时珍说:"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说明萝卜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山东  相似文献   

9.
福州人特好甜咸混搭,如特美味的肉丸年糕,居然将酱油和红糖加入薯粉、芋头丝和肥肉块中.据说很久以前,一只小猫打翻酱油瓶,酱油泼入原本甜的年糕料,师傅将错就错,结果,这新型的甜咸交加年糕大受欢迎.经典名品就此诞生. 福州宴席传统菜最少有三道甜点:花生汤、槟榔芋泥和粉包汤.往往还另加八宝饭、千叶糕.按照12道菜算,甜点就占到四分之一,高居各省传统菜谱之首.  相似文献   

10.
秋冬之际,似玉如脂的芋头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时鲜美味。芋头俗称毛芋、芋艿,属天南星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中国种植芋头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的《诗经·小雅》就有“君子攸芋”的诗句。芋头作为蔬菜或杂粮,在古代农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受到人  相似文献   

11.
新秋绿芋肥     
程露 《健康世界》2012,(9):96-97
芋头,又名芋艿、芋根、毛芋,其块茎中淀粉含量高达70%,可作为主食蒸熟食用,它的热量相当于米饭的9成,对肥胖人士和慢性病患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食物,可偶尔用来代替米面,使三餐中的主食多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许多地方的饮食习惯是"煲汤",例如广东人的"老火靓汤",北方人的"老母鸡汤"。福建人更是出了名的爱喝汤,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重汤",有"无汤不行"之说。为了让汤的味道更加香浓,许多人还喜欢用紫砂细火慢熬,一煲就是大半天。许多酒店也拿"慢火煲煮"作为滋补的招牌。殊不知,喝汤与肾脏的健康息息相关。"细火熬汤易伤肾。煮汤时,最好先把食材焯水,炖煮时间最  相似文献   

13.
其实,"烤的食物都是不健康的",这种说法不准确.健康的烹饪方法有10.5个,分别是蒸、煮、烩、炖、焖、煲、糟、熘、汆、焯、0.5个烤.其中这0.5个烤,意思是一半可烤,一半不可烤.肉、面包、饼干不可以烤,但是红薯、芋头、鸡蛋、玉米、土豆、山药、茄子可以烤.  相似文献   

14.
芋头球茎的加工和食用南京市卫生防疫站徐海荣王盛良芋头属天南星科植物,可做成糖芋苗供食用,而芋头球由于含有辛辣物质,对口腔和回喉丫膜,甚至皮肤会产生刺激作用,而且加工制成的食品,含水量高,容易变质,限制了它的食用价值,本文提出加工、贮藏芋头球茎食品的方...  相似文献   

15.
正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宋]苏轼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诗词赏析】这首诗作于苏轼被流放海南时。那时苏轼被贬,一家每日以芋头充饥。儿子苏过看父亲年高,生活如此清苦,想弄点好吃的孝敬父亲。可家里也没有别的好东西,只有芋头。一天,他用芋头和碎米煮了一道汤。没想到,  相似文献   

16.
紫菜汤是人们喜爱的家常汤水,做法简便,营养也异常丰富。南方人爱汤,每餐必有汤。有文火慢慢熬煮的营养汤,也有沸水一煮就成的速食汤。其中首推紫菜汤。紫菜汤在台州人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汤。它既可在早餐中和馒头、饼做伴侣。也可在中饭晚饭时和大米饭一起下腹。简简单单,而且不用放锅里烧,所有的料都放入一个大碗,  相似文献   

17.
正益智盒类玩具向来是妈妈们的最爱——体积不大,功能却多到爆。这次让小编长草的皇室欢乐益智六面盒,包含了十几种游戏,除了常见的声光、按钮、齿轮等功能件,还巧妙地设计了几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游戏,比如收银台、贩卖机等,难怪大小宝宝都玩得不亦乐乎。满足"爆棚"的好奇心满周岁的小芋头随着大动作的发展,好奇心也日益"爆棚"。每天都要满屋子爬来爬去,这个柜子那个格子地翻来翻去,每当一件新玩具(不管是真正的玩具还是空盒子、旧袋子之类的日常用品)成功"得手",她总是要开心地炫耀一番,要是新玩具被"没收",就咧嘴掉眼泪老大不乐意。这次的皇室欢乐益智盒玩具,外包装一被打开,就成功引起了小芋头的关注。丰富的色彩、流畅的线  相似文献   

18.
闲说荸荠     
正荸荠,"水八仙"之一,《广雅》称乌芋。荸荠为莎草科浅水草本植物荸荠的球茎,呈扁圆形,表面光滑有光泽,紫红色或者黑褐色。因荸荠形如马蹄,人们也称它为"马蹄"。其外表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又有"地栗"之称。荸荠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称之为"江南人参",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佳品。  相似文献   

19.
正洋芋是不少人最熟悉的食材之一,如何将洋芋烹饪得既有营养又美味,却未必人人知道。在此,笔者结合不同人群的需要和人们最常见的吃洋芋的方法,告诉你如何有效地"锁住"洋芋里的营养。炒洋芋,不宜多放油洋芋的做法有很多,炒、蒸、炖、煮等,但从营养角度来说,蒸、煮、炖洋芋是最健康的烹饪方法,因为这些方法能保留住洋芋的营养素,维生素C也不会流失。如洋芋泥裹白菜或甘蓝,配上蒜辣汁,既美味又能补充微量元素和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广义的萝卜有很多种,如白萝卜、青萝卜、红萝卜、胡萝卜、变萝卜、水萝卜、心里美萝卜等。各种萝卜都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和医疗价值。我国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常食各种萝卜,经常和它们约个会。萝卜通常是指白萝卜,又名莱菔,属于十字花科植物,"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它既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等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用作泡菜,腌制酱菜。萝卜含水分90%以上,还含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质,以及钙、磷、铁、钾、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C等维生素,并含有木质素、胆碱、氧化酶、淀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实验证明,萝卜具有防癌、抗癌功能,因含有较多的木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